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希望出版社 作者:伊恩·哈里森 页数:221 译者:译者:董晓黎
Tag标签:无
前言
站在历史延伸的起点 1972年12月14日,我登上了月球,按照顺序我最后离开月球。不曾想到,30多年过去了,这个美丽的星球仍然没有新的地球人光临。我,依旧是最后一个站在月球上的地球人。人类至今没有重返月球,这将意味着我的“最后”离去比当时的登月有着更重大的历史意义。“最后”既是终点又是起点,登月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昭示着人类迈入一个新的伟大时代。“最后”总是让人满怀眷念,促使我们对过去的一切进行总结、思虑、自省,振奋精神去开创另一个未知的时代。 回首过去,“最后”留给人类的是期待。“最后”只是“曾经”,曾经的辉煌,曾经的悲怆,曾经的甜酸苦辣,像潮水一样重新涌来。对不懈追求的人类来说,一个过程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过程的开始,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在我之前,约翰·扬是最后一个登月者;未来的某一天,还将有人登陆月球,而那时,我已不是“最后”。“最后”不过是一种经历,一种记忆,好像最后的渡渡鸟、最后的福特T型车,都是在一个独特的时代里,与历史的一次约会、一次碰撞。理所当然,我的月球之行将再次向未来挑战。 我期待挑战,与未来相约改写“最后”。可以想象,当人类重新漫步月球,世界面貌绝对今非昔比。有人可能以为我对荣登“最后”沾沾自喜,其实,欣赏“最后”,只是因为它锁定了一段历史——当人类重返月球,“阿波罗”号登月飞船才算是真正完成使命,真正成为月球探索时代结束的伟大里程碑。 从月球遥望地球,我感觉仿佛站在科学发展的巅峰,心潮澎湃。我是如此幸运能成为历史命运的宠儿,见证浩瀚宇宙中人类的栖居之地:“真美啊,亿万年造化,鬼斧神工般地雕琢出如此壮丽宏伟的一个星球。”可是悲怆之情也油然而生,我登上了月球,“阿波罗”的使命却从此终结;我渴望在月球多停留片刻,告别时刻却已悄然来临,人类最伟大的一次探险也宣告结束。30年后,站在地球仰望苍穹,那夜空中的月亮让我常感迷惘,不知当年月球之行的那些瞬间片断是真实还是梦境,那刻骨铭心的3天实实在在地成为我生命里灵魂的归宿。回归地球时,我明白尽管我期待再续辉煌,却不可能重新踏上登月之路。当时我曾断言人类将在世纪之交登上火星,虽然现在看来,我的时间表不算准确,但我依然坚信,人类登上火星为时不远。 很显然,“最后”对我的重要性远甚于他人,但是认识历史的每一个“最后”——无论是哪一艘著名轮船的最后航行、出产的最后一款老式汽车,还是哪一场战争的最后一天、最后离开西贡的美国军人——对人类来说,这一切全都非同小可。我们不能对历史上那些曾产生重大影响以及深藏在人类记忆深处的“最后”事件掉以轻心,那些最后的人、最后的事在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的同时,又预示着另一个伟大新纪元的开始。 吉恩·塞尔南上校
内容概要
本书向你讲述了一次次刷新历史的“最后”,描绘了一场场交织着完美与不完美的谢幕,并展示了这些“最后一刻”留给今天的一道道深浅不匀的烙痕。世人皆知渡渡鸟早已灭绝,却未必知道最后一只渡渡鸟惨然死去是在何时何地;战争带给人类永不磨灭的伤痕,而战争宣告结束的那一时刻同样令人无法忘怀;名人生前的辉煌让人艳羡,但其临终或许更让世人唏嘘;在坚持“更高、更快、更强”竞技理念的奥运会上,人们记住了冠军和胜利者,但最后的失败者也同样被历史铭记……
曾经的辉煌与荣光、悲哀与痛苦,已如过眼烟云离去散尽。那些远去的人和物,那些早已结束的重大事件和行动,那些拥有“最后”头衔的时刻,娓娓诉说着人类历史沧海桑田的变化。“最后”是终点,却也预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作者简介
伊恩·哈里森出生手英国加斯图福特,曾从事过电视记录片的研究工作,现在是一位知名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人类的发明、创造,以及海盗的宝藏、古代战场等等。曾与《泰晤士报》合作出版了三部历史著作,还与他人合作改编出版了《皇冠与国家》,并为英围一家航空摄
书籍目录
序 站在历史延伸的起点
1 曾经的最后
消失的鸟类:渡渡鸟
被灭绝的猛兽:塔斯马尼亚虎
“触犯信仰”的体育盛典: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关闭角斗场:人与动物的厮杀游戏
帝国陨落:最后三位罗马皇帝
拜占庭的黄昏:君士坦丁堡围城战
印第安人失去家园:
阿兹特克和印加王朝
被处死的君主:
法国和俄国的末代皇室
停产:福特T型车和甲壳虫
多余的赛前短跑:勒芒短跑发车
远去的轰鸣声:蒸汽机车
高山上的最后“来客”:罗斯福头像
监狱船驶离英国:最后的流放犯
被废除的终极惩罚:死刑
周末:周六还是周日?
最后,却非同小可
2 末日
被火山吞噬:庞培古城
镇压异端走到尽头:查封宗教裁判所
废奴运动:最后的奴隶贸易
印度独立:英国殖民统治终结
打破黑白僵局:种族隔离废除
分裂之墙倒塌:推倒柏林墙
瞬间垮掉:
泰河大桥和塔科鸟跨海大桥
德国战败:一战硝烟平息
战舰末日:“俾斯麦”号和“胡德”号
法西斯穷途末路:二战告终
从屋顶撤离西贡:越南战争结束
消逝的电波:莫尔斯电码
欧元发行:传统货币退出
辞旧岁:两千年最后一天
最后,却非同小可
3 最后的杰作
弗兰克西纳特拉的许多最后:
姓氏、电影、音乐
凡高最后的倾诉:
《乌鸦飞舞的麦田》
最后定理破解:“费尔马猜想”
建筑师的心血结晶:
圣保罗大教堂和古根海姆博物馆
古典音乐家的最后乐章:
《安魂曲》和《合唱》
“披头士”最后的疯狂:《原音重现》
海明威绝笔之作:《伊甸园》
莎士比亚谢幕剧:《暴风雨》
远去的。留下了:
《乱点鸳鸯谱》、《龙争虎斗》、《乌鸦》
神秘案件的最后死者:
玛丽简凯莉
拿破仑帝国梦破灭:滑铁卢战役
卡斯特最后的错误:
小比格霍恩战役
耶稣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最后,却非同小可
4 迄今为止的最后
小行星最后撞击地球:
通古斯卡和雷诺卡奇
最后发现的大行星:赛德娜
最后被暗杀的美国总统:
约翰肯尼迫
美利坚最晚的成员:夏威夷
英美战争终结:新奥尔良战役
领土入侵画上句号:
英国、美国、加拿大
英国本土最后的战争:卡伦顿战役
伦敦塔最后的囚犯:鲁道夫赫斯
被杀教皇名单中的幸存者:
约翰保罗二世
奥斯卡最后的电影续集:《教父Ⅱ》
温网最后的英国冠军:
佩里和韦德
最后,却非同小可
5 名人的最后
清教徒的遗赠:哈佛大学
变相的捐赠:大英博物馆
遗产留给未曾踏足的美国:
史密森学会
一份“普通”的遗嘱:
遗产分配与葬礼
不幸的遗产:温彻斯特鬼园
“死亡商人”的伟大遗嘱:诺贝尔奖
作家最后的否定:焚烧书稿
最后的恶作剧:“百万加元”母亲
临终前更换遗嘱:“最便宜的葬礼”
戏剧家的语言遗愿:完善音标
引起争议的遗产:巴恩斯基金会
石油巨富的遗愿:古本克安基金会
生命最后的演出:宴请66位朋友
打破记录的捐款:“黄金克洛克”
关于生命最后的纪录
6 竞技场是的最后
伊索的寓言:龟兔赛跑
第一也是最后:
失去资格的奥运冠军
最慢的马拉松选手:
斯科特和沃森
滑雪场上败北的热带参赛者:
牙买加雪橇队
400米跑道上落败的英雄:
德里克雷德蒙
跳台滑雪“小丑”的失败:
“老鹰”埃迪
奥运泳池里的失败者:
“鳗鱼”埃里克
最后,却非同小可
7 最后的旅程
未完成的环球航行:
航海家麦哲伦
海军英魂凯旋:纳尔逊勋爵
没有“心”的归程:
利文斯敦博士
葬身南极归途:斯科特船长
消失于珠峰的最后冲刺:
马洛里和欧文
首航亦是不归路:“泰坦尼克”
被德国潜艇击沉:“路西塔尼亚”
车祸没有优待:明星和王妃
两次最后旅行:黛安娜王妃
一去不复返:飞行员与乘客
天堂的旅行:太空葬礼
护送最后一程:赫本的扶棺人
最后,却非同小可
章节摘录
“触犯信仰”的体育盛典: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有关为拜祭天神宙斯而举行的奥林匹克庆典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公元前776年。作为第一次古代运动会,举行的运动项目只有一项:距离为192米的“斯泰德”赛跑。面包师柯诺依波斯成为冠军。此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竞技项目逐渐增多,发展壮大成一场振奋人心的竞技盛事。据考古学家考证,当时的运动场能容纳将近两万名观众,场面非常壮观。最后一次举行单项赛事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公元前728年(4年之后的运动会赛跑距离增加到两个“斯泰德”,称之为“德奥勒斯”,即跑过192米后再往回跑)。历时一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公元前692年宣告结束,此后运动会时间延长到两天。 公元前632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成为持续5天的多项目竞技会,并且在后来的600多年里变得愈加精彩纷呈。当罗马征服者抵达希腊时,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走过了巅峰时刻,就如它的国家希腊一样,日渐衰落。在后来的400多年里,罗马人希望借助这项希腊的传统盛典能为自己的领土扩张带来好运,运动会依旧如期举行。不过,奥林匹亚山上的希腊天神宙斯的雕像被罗马天神雕像取代。古罗马暴君尼禄和提贝里乌斯都曾亲临现场参加比赛,为奥运会助兴。有谁敢在奥运场上跟尼禄一争高下呢?公元67年的奥运会上,尽管尼禄的马车没有跑完全程,但是冠军的桂冠理所当然地戴在了他的头上。391年,罗马统治者决定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奥林匹克运动被扼杀的命运已成定局。在393年的奥运会结束之后,罗马皇帝狄奥西多一世以奥林匹克运动会有违基督教精神的名义,在米兰颁布敕令,禁止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这一禁就是漫长的1500年。直到17世纪,英国发起举办“考兹伍德”奥林匹克运动会时,这项敕令暂时得到解除。但是直到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奥运会才算真正复兴。 关闭角斗场:人与动物的厮杀游戏 角斗士表演是古罗马最受欢迎的竞技比赛之一,每年都有好几百名角斗士为满足公众对血腥的狂热追求而丧命。战胜对手的角斗士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追捧,于是声名大振。拥有自由人身份的角斗士很少,更多的角斗士是从奴隶、囚犯或者战争俘虏转变而来的,最有名的色雷斯(现今希腊和保加利亚交界处)角斗士斯巴达克思就是因为抢劫获罪被卖身为角斗士的。他们先被送进专门的角斗士学校进行杀戮训练,随后就踏进角斗场互相残杀,看台上的观众则随着越来越激烈的搏杀而欢呼不止。 最初角斗的目的是为训练罗马人,激励鼓舞他们成为武艺高强的勇猛战士。但是,这种武艺较量以及训练渐渐变味,最后沦落成为供人寻欢的血腥娱乐,盛行一时。迦太基(今北非突尼斯境内)的基督徒作家特士良曾被人问及,罗马人是否应该总是“屏声静气,投注更多的耐心和热情目睹角斗士怎样搏击厮杀、血肉横飞”,甚至将这种杀戮游戏作为惩治罪孽的壮举?他答道,既然有人到角斗场观看表演,就意味着这些人赞成用死亡来惩罚罪恶,不惜用最残忍的手段把桀骜不驯的角斗士置之死地。 399年,霍诺留斯皇帝敕令查封角斗士学校,他希望能有效地遏制这种杀戮游戏。在404年的一场角斗比赛中,一位名叫忒勒马科斯的僧人冲进角斗场,拼命将两位纠缠在一起的角斗士分开,自己却被愤怒的观众用乱石砸死。那些观众因为眼前的血腥娱乐被人打断,变得异常激愤和疯狂。霍诺留斯皇帝于是不再犹豫,立刻下令关闭角斗场,不得再举行任何角斗较量。不过,仍有一些角斗士偷偷跑到罗马城外进行非法角斗。罗马大圆形竞技场里的角斗,则变成了由罪犯担当的角斗士与野兽之间的搏杀,一直到523年,人和野兽的厮杀才真正得以终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