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励志课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作者:刘金国 编  页数:233  字数:214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有个浪漫的传说:传说中有个勇士救了一位美丽的公主,公主送给勇士一本书作为回报,用此象征知识和力量。于是,每到这一天,这个国家的女人就会送给丈夫或男朋友一本书,男人们则回赠一枝玫瑰花。正是由于这个传说带来的灵感,1995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很难在每天的忙碌中抽出一些时间来静静品味书籍的馨香,慢阅读似乎被人们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快餐式文化。然而,读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对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就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可以改变世界。”本书倡导家庭傍晚亲子阅读学习习惯,家庭在晚餐后共同阅读,抓住六点到八点的最佳记忆期,有利于知识记忆的强化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是促进亲子关系最好的契机。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世界万物都充满好奇,这是一个阅读的好时机,家长在这个阶段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帮助孩子培养起来阅读的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如果家长及时地给孩子们补充一些他们必备的且感兴趣的课外知识,相信孩子们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这一代孩子的成长环境中充斥着更多诱惑,例如他们很容易迷失在电视娱乐节目和网络游戏之中,很多惨痛的教训让我们开始重视这种现象。然而,家长们如果愿意每天从自己排得满满的时间表里挤出些时间来和孩子一起读读书,互相讨论自己对书中某点的看法,放下身段,与孩子进行一次“亲子阅读”,那么我想,不仅孩子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言传身教,就是家长自己也会深深融入这样的温馨之中不愿出来。有鉴于此,我们特意编写了这套《每天傍晚阅读课》丛书,并且满怀欣慰和喜悦地将这套丛书奉献给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及家长朋友们。它使孩子们在课余和傍晚的时间里有了新的乐趣,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起了阅读的好习惯。丛书内容生动有趣、包罗万象,从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常识到需要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都收录其中,将科学性与趣味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使每个孩子都愿意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本套丛书共有七册,分别是《每天傍晚国学课》《每天傍晚游戏课》《每天傍晚生活课》《每天傍晚安全课》《每天傍晚科学课》《每天傍晚美文课》《每天傍晚励志课》,我们相信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会使你对待生活更加充满激情,更有信心地去追逐梦想;书中的每个小常识都会让你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早日成为一个成熟懂事的人;书中的每个小游戏都会使你在学习了一天后放松身心,灵活你的大脑;书中的每篇小文章,都能够陶冶你的情操,并且帮助你积累优美的词句。当然,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还有许多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本书编者会尽最大的努力去不断完善它、丰富它,也希望读者能够对本书提出宝贵建议,我们将积极吸取建议和意见,争取使之拥有更大的阅读价值。本套丛书的编委会成员有主编刘金国,编委程国安、崔晓芳、高艳茹、李广一、许文飞、张玉峰(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名),感谢各位老师对本套丛书的辛勤付出,才使之能尽快与读者朋友见面。最后,让我引用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曾说过的一句话,鼓励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一件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

内容概要

《每天傍晚励志课》由知名教育专家刘金国老师主编,汇集众多优秀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为读者奉献了市场中难得一见的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时尚性的优秀的青少年课外读物。
《每天傍晚励志课》从与青少年朋友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励志方面入手,采用故事、案例加评析的方式,内容朴实亲切,写作手法通俗自然,能够让广大青少年朋友接受,同时更能吸引广大家长,共同构建了一个青少年素质教育与能力塑造的整体方案。以青少年朋友的独特立场出发,针对特定的年龄结构,特定的思想意识,特定的时代背景,为青少年朋友量身制定了最为实用、科学、系统的课外阅读知识系统。
本书倡导家庭傍晚亲子阅读学习习惯,家庭在晚餐后共同阅读,抓住六点到八点的最佳记忆期,有利于知识记忆的强化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是促进亲子关系最好的契机。

作者简介

刘金国,北京知名教育学研究专家,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的素质培养领域的研究,在多家知名媒体设有专栏,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及父母亲得欢迎,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倡导者之一,对青少年素质培养有这一整套系统的设计方案。

书籍目录

第1章 每天进步一点点,从量变到质变
每天总结自己的进步
让自己每天进步1%
重视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
在小事情上培养自己的耐心
执著者永不放弃
做一个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人
耐心度测试
“三分钟”耐性训练法
第2章 热爱自己的学习,让每一天都充实
喜欢自己的学习
选择自己的学习
主动付出努力
懂得学以致用
让自己在学习时保持愉悦
热爱学习度测试
增强学习兴趣实战方略
第3章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
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非凡的人
抬起头来大步前进
相信自己的能力
不要放大自己的缺点
让自己融入大集体
常常对自己说“我能行”
自信心测试
自信心锻炼实战方略
第4章 管理好自己,成大事者皆自律
从小就要懂法
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学习法律知识
不良行为要杜绝
与家长老师多谈心
战胜自己这个敌人
自律性测试
培养纪律性实战方略
第5章 对人要真诚,对事要诚实
谎言只能害自己
诚实的人会受到最高的奖赏
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要坚守原则
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欺骗别人会丧失别人的信任
猜忌是信任的大敌
诚实度测试
诚实度实战方略
第6章 勇敢搏击风雨,在挫折中成长
成功就是战胜挫折的过程
强大自己的内心
树立远大的志向
胜利属于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
永远都要看到希望
让自己持续地充满动力
坚强度测试
让自己更坚强的实战方略
第7章 珍惜自己的梦想,唤醒自己的创造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
时刻充满好奇
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不要总让别人给你答案
不要让“标准”限制自己
敢于想到不一样的东西
创造力测试
锤炼创造力实战方略
第8章 从小有担当,长大成大事
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
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尽到责任
如果有过失就要勇于担当
了解家里的大事
责任是你必须要承受的
做一个正直的人
责任感测试
增强责任感实战方略
第9章 扔掉依赖的拐杖,让自己快点长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一定要有自制能力
从行动上体现自己
独立性测试
增强独立行实战方略
第10章 主动帮助他人,从小就有爱心
爱心是人性的基础
与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对他人的帮助不要讲条件
爱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善良是一种美德
从小事情做起
仁爱度测试
培养爱心实战方略
第11章 认真对待每件事,细节决定未来
小细节决定你的成绩与生活
克服粗心大意的坏毛病
在第一时间改掉缺点
聚精会神才能事半功倍
观察隐藏在事情背后的条件
给自己定一个标准
认真度测试
认真度训练实战方略
第12章 把握每一分钟,珍惜每一秒钟
时间比钱还要珍贵
玩耍和学习不矛盾
设定一个目标,立定标杆
掌握小的时间点
决定命运的30秒
惜时度测试
制作时间表
第13章 宽容了别人,等于善待了自己
拥有宽容的美德,你将一生收获笑容
丢掉自己的“仇恨袋”
正确面对竞争对手
对人要往好处想
适时地转弯,反向思考
容人是一种雅量
宽容度测试
增强胸怀实战方略
第14章 理解自己的家人,拥有感恩的心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
父母的爱是唯一无私的爱
体谅父母的辛苦
主动地关心父母
将亲情铭记于心
感恩度测试
孝敬父母的实战方略
第15章 节俭是生活的根本,珍惜每一分钱
节俭是一生用不尽的美德
在生活中注意小事
从小就要有金钱意识
不要小看小小的储蓄罐
如何使用零花钱
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
节俭度测试
培养节俭习惯实战方略
第16章 天天面带笑容,让生活充满阳光
学会在困难中微笑
快不快乐是由自己决定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乐观度测试
创造和谐家庭实战方略
第17章 谦虚谨慎是美德,戒骄戒躁要把握
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有成绩不能得意忘形
要清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克服掉大吹大擂的坏习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适时低下你高贵的头
谦虚度测试
谦虚品性养成实战方略

章节摘录

第1章  每天进步一点点,从量变到质变每天总结自己的进步一天的课结束了,老师问学生:“大家说说看,今天的你与昨天相比,有了哪些进步呢?”“我今天记住了10个英语单词,还能流利地背出来!”“我今天知道了金字塔的许多情况,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去那里旅游!”“通过今天的一件事,我懂得了对人要有礼貌。”“老师,今天一整天我都不舒服,我觉得我没有什么进步!”老师立即说:“每个人应该每天都有所进步,不舒服不应该成为不进步的理由。孩子们,记住我的活,有朝一日你们会发现,世界上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由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孩子们似乎有些明白,似乎又不太明白,但他们都在点头。同学们,大家应该都明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不是很大的目标,也并不难实现。也许昨天一天中,“我”也曾努力地磨炼并获得可喜的成绩,但今天的我必须超越昨天的“我”,更加进步,更加充实。人生的每一天都应该充满新鲜的东西。不仅仅是在我们现在的小学阶段,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天前进一点点,就是稳健的、持续的前进过程。“不进则退”,只要是在前进,无论前进多么小的一点点都无妨,但一定要比昨天前进一点点。人生也必须每天持续那“小小”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踏实的品格,要知道,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一天天地进步,我们才可以攀登到知识的高峰。这次考试考了一百分,那是因为你这个学期的每一天都在认真学习,每一天都有一点收获,通过这样踏实的积累,才能让你取得优秀的成绩。如果你每一天都在浪费,每一天都没有收获,那到了最后,你的成绩会仍然是零。让自己每天进步1%前洛杉矶湖人队的教练帕特•莱利在湖人队最低潮时,告诉球队的12名队员说:“今年我们只要每人比去年进步1%就好,有没有问题?”球员一听:“才1%,太容易了!”于是,在罚球、抢篮板、助攻、抢断、防守五方面都各进步了1%,结果那一年湖人队居然得了冠军,而且比赛很顺利。有人问教练,为什么这么容易得到冠军呢?教练说:“每个人在五个方面各进步1%,则为5%,12人一共60%,一年进步60%的篮球队,你说能不得冠军吗?”让自己每天进步1%,只要你每天进步1%,你就不用担心自己不快速成长。小朋友们,你们不妨在每晚临睡前想一想: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我有什么做错的事?今天我有什么做对的事?假如明天要得到我要的结果,有哪些错不能再犯?问完这些问题,你就比昨天进步了1%。无止境地进步,就是你进步的基础。你在学习、生活中的各方面也应该照这个方法做,持续不断地每天进步1%,一年便进步了若干倍,长期下来,你一定会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小朋友。不用一次大幅度地进步,一点点就够了。不要小看这一点点,每天小小的改变,会有大大的不同。重视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看过这样一个题目:给你一张足够大的纸,你所要做的是重复地对折,不停地对折。当你把这张纸对折了51次的时候,所达到的厚度有多少?一个冰箱那么厚或者两层楼那么高?这大概是你所能想到的最大值了吧?然而通过计算机的计算,这个厚度竟接近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学们,你们感到很惊讶吧?没错,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动作,是不是让你感觉到了一个奇迹?为什么看似毫无分别的重复,会有这样惊人的结果呢?我们的学习就像折纸一样,最后达到的高度与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厚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依然要一丝不苟地踏实去做。而且后一次所达到的“厚度”与前一次是分不开的,环环相扣的“踏实”可以达到惊人的效果。在小事情上培养自己的耐心齐白石是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齐老先生不仅擅长书画,还对篆刻有极高的造诣,但他并非天生具备这项能力,他也经过了非常刻苦的磨炼和不懈的努力,才把篆刻艺术练就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年轻时候的齐白石就特别喜爱篆刻,但他总是对自己的篆刻技术不满意。他向一位老篆刻艺人虚心求教,老篆刻艺人对他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要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于是,齐白石就按照老篆刻艺人的意思做了。他挑了一担础石来,一边刻,一边磨,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就这样一直夜以继日地刻着。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不知起了多少个血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淤积的泥浆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终于统统都被“化石为泥”了。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耐心被认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我们未来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耐心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小朋友毕竟是小朋友,许多人都不够有耐心。比如在玩搭积木的时候,如果搭了一会儿还是没能建好想象中的房子,要么就要求大人帮助,要么就干脆扔掉,自己还很生气。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耐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在小事上培养我们的耐心,常进行一些有益锻炼自己的耐心的课外活动,例如钓鱼、下棋、长跑或学习乐器等。执著者永不放弃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替代恒心。才干不能,有才干的失败者多如过江之鲫;天才不能,天才无报偿已成为一句俗语;教育不能,被遗弃的教养之士到处充斥着。唯有恒心才能征服一切。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堪称持之以恒的典范。众所周知,由于水门事件,尼克松被迫辞职。从辞职到逝世前的20年中,他经历了巨大的精神折磨。在1974年被迫辞职后一段时间里,他可谓一蹶不振,突然降临的失落与忧愤,媒体的穷追猛打和冷嘲热讽,熟人朋友们的避之不及,使62岁的尼克松患上了内分泌失调和血栓性静脉炎,医生说他基本上是一个废人。这以后,尼克松连续撰写并出版了《尼克松回忆录》《真正的战争》《领导者》《不再有越战》《1999不战而胜》和《超越和平》等一系列畅销全球的著作,以在野身份继续关心和介入美国内政外交,直到生命的终点。“水门事件”,尼克松虽然受到了极大的挫折,可他面对挫折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和对国家的强烈忠诚,战胜人性弱点重新攀上人生巅峰的勇气却受到世人的钦敬。尼克松说他不怕失败,因为他知道还有未来。他说:“失败固然令人悲哀。然而,最大的悲哀是在生命的征途中既没有胜利,也没有失败。”他以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而从不自怨自艾,挫折、忧愤使尼克松成为一个深怀智慧的人,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则使尼克松又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是和尼克松一样勇于坚持到底,有恒心、有毅力的人。晋代左思花费十年时间收集材料,酝酿构思,以顽强不息的精神写出了令洛阳纸贵的《三都赋》;马克思用40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里啃书本,甚至把博物馆里的水泥地都磨出了一个坑,写出了给人类历史带来新世纪曙光的《资本论》;丁肇中、杨振宁博士坚持做原子轰击实验,终于发现了J粒子,使宇宙不守恒定律在实验上得以成立。他们的成功雄辩地证明:只要具备了知难而进、坚持到底的精神,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能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半途而废,功败垂成。德国科学家席勒在研究射线即将看到曙光时,失去信心,罢手却步,遂将成功的喜悦奉送给了伦琴;牛顿晚年故步自封,坚持机械观点,以致晚年的牛顿一事无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但真正做到坚持到底并不容易。宋朝诗人杨万里有诗曰:“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人在奋斗的过程中,由于条件有限,必然困难重重,也会存在种种干扰。这些困难干扰就像一座座山横亘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绝不能望山让步,只能是翻山而行。19世纪英国作家福楼拜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不错,只要拿出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事业的成功必将成为一种必然。当年宋庆龄在称赞张学良将军时曾说道:“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必有超乎常人的抱负。”恒心、毅力都是相对于人生旅途的坎坷和挫折而言的。生活常常这样:在你向目标挺进的过程中,突如其来的打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莫名的痛苦和烦恼……像影子随形一样地跟着你,很难彻底摆脱。于是,人们便有了勇敢和懦弱、坚定和犹豫、勤奋和懒惰之分,一句话,有了强弱之别,有了坚持到底和中途沉迷的差异。做一个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人做一个强者,首先是要做一个精神上的强者,做一个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人。世间不存在人无法克服的艰难和困苦,在我们面临绝境行将就木时,在我们气喘吁吁甚至精疲力竭时,我们只要坚持一下,奋力拼搏一下,困难就会被我们征服了,我们就坚强了许多。历史上有成就的人大多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经受着巨大的风险和舆论压力,他们不是退缩,而是坚韧不拔。10世纪英国福音传播者怀特菲尔德就是一个典型。在他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舆论的谴责,被逐出教会,关闭他的教堂,甚至逼迫他离开所住的城镇。但他依旧在流浪的路途中传道。敌对者雇佣一些人穿上魔鬼的衣服去嘲弄他,向他扔烂泥、臭鸡蛋、烂番茄和切成碎片的死猫肉,并且不止一次地向他扔石头,把他砸得头破血流……同时代的许多名流都对他大加鞭挞和嘲讽。每天,他大概要经历十数次这样的挫折和失败,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均未能阻止怀特菲尔德继续他的传道事业。因为,他知道他的事业是有益于大众的。终于,成千上万的信徒涌到伦敦郊外的田野上听他的传道。他给威尔士和苏格兰的矿工讲道,为孤儿院募捐。他成了最有传奇经历的、最有魅力的传道者。坚持是迈向成功的临门一脚。历史上很多成功者用自己的现身说法证明了这一成功定理。日本著名企业家土光敏夫说过,一旦把要做的事情决定下来,就一定要以必胜为信念,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干到底。人没有努力的界限,所欠缺的往往是坚定不移的意志……面前遇到墙壁,就要决心越过去,即使失败了,只要紧紧盯住目标,最终就不会倒下去。即使倒下去,爬也要往前爬。歌德用激励的语言这样描述坚持的意义:“不苟且地坚持下去,严厉地鞭策自己继续下去,就是我们之中最微小的人这样去做,也很少不会达到目标。因为坚持的无声力量会随着时间而增长,到没有人能抗拒的程度。”耐心度测试下面所列举的情形表示不踏实、没有耐心的同学经常表现出来的行为。为了测试你这方面的情况,参照每项标准的分数,在每句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一个最能代表你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相加得出总分。1=从不这样 2=偶尔这样 3=有时这样 4=经常这样 5=总是这样A. 写作业时要出去玩一会儿。得分:B. 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得分:C. 心浮气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得分:D. 与同学们做游戏时中途退出。得分:E. 上一个辅导班,几天后就没有了兴趣。得分:总分同学们,在这个测试中如果得到20-25分,说明你十分浮躁、没有耐心,你必须采取措施了,你不妨参考下面的具体方法,来让自己更踏实;如果得到15-19分,说明你的踏实程度一般;如果得到10-14分,说明你的踏实程度很不错;如果得到5-9分,说明你是一个十分踏实的同学,这对你的成长很有好处,不过一定要保持下去哦。“三分钟”耐性训练法安吉娜•米德尔顿在《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介绍了一种“三分钟”耐性训练法,这种方法被证明是训练孩子耐性的好方法。皮奈特是一个缺乏耐性的孩子,他只爱看电视和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一天,父亲拿着个沙漏,告诉他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正好是三分钟。皮奈特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父亲说,以沙漏为计时器,你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皮奈特很高兴地答应了。第一次,皮奈特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听故事,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但是皮奈特的父亲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这样数次之后,皮奈特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虽说约定三分钟,但三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皮奈特听得特别入神,他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三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皮奈特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在这里,皮奈特的父亲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对孩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实际上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某一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习惯,也就提高了耐性。三分钟的时间,正好适合孩子注意力的特点,三分钟后立即打住,这样不仅使孩子觉得父亲守信,而且还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主动学习的动力。第2章  热爱自己的学习,让每一天都充实喜欢自己的学习在森林小学,提起小松鼠圆圆的名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他怎么这么出名啊?原来,小松鼠圆圆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似乎所有的东西到了他那里,都会产生一些问题。圆圆问同学、问老师、问爸爸妈妈,几乎所有的人都被他问到了。就这样,大家给圆圆起了一个外号叫“为什么”。圆圆见到什么就问什么:“小鸟,为什么你会飞,而我不会呢?”“老师,为什么太阳要落山呢?”“妈妈,为什么天空有的时候是灰色的,有的时候又是蓝的呢?”……有些问题别人可以帮助他解决,有些问题则让人听得发愣,天啊,怎么会有这么多“为什么”啊?当别人也说不出明确的答案时,圆圆就跑进图书馆去寻找答案,无论什么问题,都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才罢休。“声音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要下雨呢?”“月亮为什么渐渐缺了之后又渐渐变圆呢?”有时候老师也被圆圆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还有些时候老师甚至认为这个“为什么”圆圆简直就是存心捣蛋,上课不安静,专门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扰乱课堂秩序。但就是这个令人头疼的“为什么”圆圆,却做了一件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有一天上课时,老师走进来,笑眯眯地说:“今天老师要跟大家宣布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教室里一阵骚动。“我们班的圆圆同学在前不久举行的‘世界森林知识竞赛’中获得了总冠军,我们一起鼓掌祝贺他吧!”大家都张着嘴巴,表示非常惊讶。之后大家用力鼓着掌,要求圆圆上台讲讲心得体会。圆圆上台,不好意思地用前爪挠着自己的后脑勺。他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真是没有想到能获得总冠军,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平时对我的帮助。我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和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写下来而已,真的无法相信能够因此拿下总冠军。其实我经常对很多事物感到疑惑,当我的心里产生疑惑,却不去寻找答案时,喉咙就会痒得很难受,好像我的喉咙里有个随时准备溜出来的问号……于是我就不断地问‘为什么’。”大家听了,都为圆圆的幽默哈哈大笑起来。其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为什么”,只是常常因为我们的懒惰才故意对它们视而不见,久而久之,这些“为什么”就变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而我们的见识也不会有太多的增长。我们应该向这只聪明的小松鼠学习。同学们,我们小朋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但是调查表明,被动学习、积极主动性差已经成为当代小朋友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孩子不爱学习,或者是学习不刻苦、知难而退,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在家长与学校的压力下学习,他们或者是为了让别人能看得起自己,或者是为了满足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或者是为了升学、考试等等。无论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发展,还是为了报答父母等,都是把学习当做一种手段。从这一点来看,孩子们在面对学习的时候,主动性有可能欠缺。我们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有的孩子在一些目的的驱使下,也会很努力、很主动地去学习,但这种学习是存在某些功利目的的,这些目的在一段时间内的确可以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主动学习。但这种主动性的动力来源却未必能够长久。当他们的功利性目的达到以后,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消失。也有一些少年儿童,在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之后,他们或许感到自己力量微薄,当他们认为自己不可能达到想要的功利性目的时,也有可能把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主动学习变成被动学习。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才看到那么多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无奈地学习,被动地学习,有的孩子甚至为此而逃学。其实,我们应该热爱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令我们通往成才之路。但如果我们对学习不主动、不积极,那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很好。要想主动积极地学习,首先得让自己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你的成绩不可能不好。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法布尔从小对昆虫活动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终生研究昆虫的志趣,写下了巨著《昆虫记》,为昆虫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样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我们对学习充满热情,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而如果我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仅仅由于强制而去学习,则味同嚼蜡,苦不堪言。当然了,人的兴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影响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一般是从对某种事物有兴趣开始,发展到对它产生了浓厚的乐趣,进一步发展到志趣,决心终生从事该领域的探索与研究。我们正处在重要的学习知识的阶段,培养有益的学习兴趣对今后成才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激发与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呢?第一,要保持我们的好奇心,多问“为什么”。好奇心是先天的心理特征,人人皆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要多问“为什么”,并积极地去探索“为什么”。第二,知识积累得越多,兴趣也就不断地增加,有不少小朋友都有这样的体验:听得懂的课就有兴趣,听不懂的课就没有兴趣;学得好的课兴趣就浓,学不好的课就无兴趣。这说明知识的积累是兴趣的源泉。所以,我们要设法及时把课堂上听不懂的地方搞清楚,从听得懂每一节课开始,进而学好每一门课。这样你的学习兴趣才会逐步增加。第三,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学生,要学好每一门课,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是小朋友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但并不是说要求每个学生对每门课都要有同样程度的兴趣爱好,而应该在学好学校规定的课程基础上,在某些课程的学科领域里发展更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校内外选择一些活动作为自己的中心兴趣,并加以发展。广泛而有中心的兴趣可以使我们成为一名文化基础知识扎实而又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为以后成为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选择自己的学习有这样一名小朋友,年底时报了学校的书法班,课余的时间一直忙于书法,期末考试一直没有顾得上,他的父母很担心他期末成绩不好,于是在督促他读书之余难免也唠叨一番。可是,这却于事无补。这个孩子很坦诚地告诉他的父母,说他明白父母的担忧及苦心,但也要父母相信他忙完书法之后自然会分配时间好好用功读书,因为他懂得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与学习情况,而学习进度不是旁人所能清楚看到的。听了儿子这番话,父母决定“放手”让他自行管理读书的一切。同学们,你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学习时心不在焉,即使从年初到年尾都坐在书桌前,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但若能全心投入,即使只读一个星期,只要是全心全意温习,也可能考到好成绩。同学们,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习,在现今时代,已经成为一种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工具,小朋友也不应该把学习当做工具。那怎样的学习才算是有效率的学习呢?有效率的学习,是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种快乐或许是学习之余获得某种收获的快乐,或者就是过程里心与心沟通所带来的一种愉悦,一种美好的满足感。学习的快乐是多方面的,除了兴趣,还可以从而提升自己,最重要的是训练思考与分析、判断的能力。辛苦数载,当然文凭证书不能一无所获,就当做是给自己的肯定与奖励。因此,只要课程内容充实,不哗众取宠,师资精良,那就是学习的理由。这样的学习可以选择与自己步伐、兴趣配合的课程,如此方能深切体验“书中自有颜如玉”或“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趣,也不至于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得不偿失。这样对待我们的学习,老师就会带领我们遨游中华五千年。从丝绸之路走到如今正红火的苏州工业园和西部大开发;从秦皇汉武的封建统治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从《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到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派等等,老师们引领我们探索中国、了解中国,这是一道门,要不要跨越是个人的选择。现在选择很是流行,“选择你的生活”“我选择,我喜欢”。其实,作为小朋友,选择自己的学习,也有着正当的理由。主动付出努力张杨杨在两年前随爸爸妈妈一起移民到了美国,现在还在上小学,这天他碰到了这样的作业:“你认为谁对‘二战’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回到家后,张杨杨的父亲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哪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然而,这位父亲并没有立刻抱怨,而是静下心来寻思其中的道理。他发现,老师正是在这一连串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自己去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找。父亲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看书查资料的样子,不禁想起了当年自己学“二战史”的情形: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对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做“圣经”,不然就无法通过考试,拿不到文凭。他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感叹:“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同学们,就像张杨杨的爸爸所思考的,我们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实际就是掌握知识的能力),在自己的心里编起一张知识的网,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弥补漏洞。只有凭借强烈的求知欲,我们才不会在无边的题海中迷失方向,才能真正在考试中考出高分。很多孩子被学习的重担压得失去了眼中的光彩,同时也失去了对一切知识的兴趣。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重者可以患上厌学症,对学校、对书本都有非常强烈的抗拒心理;轻者也会在繁重的学习中不知所措,成绩越来越差。失去求知欲,会带来很多可怕的后遗症,譬如:一问三不知这种情况是因为对知识不感兴趣,左耳进去右耳出来,知识根本无法储存进大脑,即使勉强装进去了,在需要用到的时候,也无法正常提取出来。屡做屡错做错题后,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当时似乎能明白过来,但因为缺乏求知欲,老师讲的内容并没有在心里留下来。所以,下次面对同样的问题,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走神既然没有求知欲,无论听讲还是做作业,精神都很难集中,非常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这样的孩子,学习效率低,成绩也很难提高。贪玩对知识失去兴趣以后,就只剩下对玩的兴趣了,当然会贪玩。他们会在课本里夹漫画,会上课听歌、打游戏,回家复习的时候,也会把武侠小说藏在抽屉里,拉开抽屉偷看。如果心思不在学习上,家长再怎么严格管理,都难有实际作用。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天赋。孩子一旦失去了求知欲,就等于是放弃了自己的天赋。他的天赋没有机会得到挖掘,被白白地浪费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自己想学,愿意主动付出努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懂得学以致用6岁的小聪聪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很快就从父母那里学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父母为了锻炼他对100以内加减法的实际运用能力,便给了他100元钱,叫他去附近的超级市场买东西。父母规定小聪聪将100元钱中的88元买东西,其余的找回来,而且要求买的东西越多越好。同时,父母还鼓励、要求他自己算。其实,让一个6岁孩子自己独自去买东西,爸爸妈妈也很担心,但为了锻炼孩子的学以致用能力,他们硬是狠心这么做了。父母的鼓励使小聪聪很高兴,他认真地按着爸妈的要求去做,结果做得非常好。久而久之,小聪聪养成了勤于实践的好习惯,每次学到了新东西,不用爸妈催促,他自己就想方设法去实践了。在实践中,他不仅印证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也大大地增长了能力。21世纪是一个崇尚能力的社会,如果我们希望长大以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应该重视培养自己的多种才能。而培养多种才能的好方法,又往往离不开对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来自于好的习惯和意识。只有具备了学以致用的好习惯,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大展身手。只有那些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人,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他的生活才会过得快乐、安全、自由。同学们,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考上理想的学校,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都不是最终的目的。学有所用才是最终的目的。当我们懂得了学以致用的好处之后,那么对于学习中每一门知识就能感兴趣了。越感兴趣,对知识的好奇心就越强烈,知识面就越广泛。种子要播撒在泥土里,才能获取丰收;知识要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把蒸汽产生动力的知识运用到生活生产中,不但发明了更先进的蒸汽机,而且还给后人提供了更多的运用蒸汽知识的机会,甚至可以说,蒸汽动力创造了工业世界,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是学以致用的伟大体现。知识的海洋广阔无边,每一滴水都有它巨大的作用。只有把这一滴滴水放进农田,放进工厂,放进每个家庭,它才能显示出它的力量。否则,只能被太阳烘烤成水汽,消散得无影无踪。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运用到生活中,产生了脚手架、木板凳、三角板等物品。阿基米德运用有关体积与密度的知识,辨别了皇冠的真假;山东一农村孩子运用在学校里刚学到的杠杆原理,开凿了当地第一口水井;温州工人学了滑轮的知识,发明了升降衣架……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不管是历史名人、大科学家,还是普通人民,都在实践着学以致用、知识联系实际的真理。各门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学习时要抓住特点,深刻领会各知识要点,巧妙灵活地掌握方法。课堂不但是积累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习惯、锻炼能力的场所。每学一个知识点,哪怕这个知识点微不足道,也要学到手,学到家。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先用看似微不足道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低难度问题,然后逐步向中档题、高难度的题目发展,先易后难,便于学以致用习惯的培养。培养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要求孩子具备顽强的意志、迎难而上的勇气。从课堂上、书本中学来的知识和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免不了要遇到困难,甚至失败。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那么就可能永远地倒在了失败面前。这样,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就无从谈起。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干不做、脱离实践与实际只能落个纸上谈兵的能耐,害人害己。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盲从书本,人云亦云,谬之大矣。让自己在学习时保持愉悦哈佛大学心理研究中心的嘉西尔德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把51名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以愉快的方式上课,一组以不愉快的方式上课。3个星期后发现,在愉快气氛中上课的学生,大多数能记住较多的东西,持久不忘。而另一组学生,情况就明显差得多,他们难以记住他们学过的东西。当我们心情愉悦时,我们的大脑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久病卧床,遇见了朝思暮想的亲人,顿时会觉得病好了一半。心中懊恼、烦躁不安,山珍海味也引不起食欲。读书也一样,心情愉快就读得进去,效果很好。当你心情欠佳时,就难以读进去,效果极差,看了半天也不知道看了些什么。这项试验说明,心情能够制约读书效果。换言之,谁能够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心情,始终保持愉快轻松的状态,谁就能事半功倍地学习。适当调整原来的学习计划,把心中介意的小事尽快处理完,这是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方法。如果你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一时无法解脱,那么在“尽量想开一些”的同时,最好的办法是适当地调整原来的读书计划和进展。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原想按拟定计划读书的,却因许多意外的事情而分心。邻居家小狗的叫声,本来并不介意,现在却感到非常刺耳;桌上那怪模怪样的泥娃娃以前看着好可爱,如今却越看越不顺眼;钢笔没水了,书本放歪了;就连风也来凑热闹,把纸片吹得到处乱飞;更不用说明天还要迎接头痛的考试……真是越想越恼,越看越烦。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心情也越变越坏。唉!不要小看这些事情,哪怕它们极细微极琐碎,有时也会严重地干扰你。书是读不进去了,怎么办?有两个办法:一是心中介意的事情(尤其在心情不好时)哪怕再细小也要尽快处理完,以免引起情绪上更大的波动;另外一个便是放任不理。如对门小狗的叫声、明天那场即将来临的考试等等,与其去想它们,不如“充耳不闻”“熟视无睹”或另外去想一些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不随便改变我们的情绪。一开始认定的好与坏,并不一定是十分客观的,要知道苹果好不好吃,不能单凭主观印象,而应耐着性子细细品尝,尝出了味道,你就会觉得很好吃。这是生活的道理,也适用于我们去体会“艰难的学习”中的那份快乐。热爱学习度测试下面所列举的情形表示十分热爱学习的同学经常表现出来的行为。为了测试你这方面的情况,参照每项标准的分数,在每句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一个最能代表你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相加得出总分。1=从不这样 2=偶尔这样 3=有时这样 4=经常这样 5=总是这样A. 老师提问时,只要自己会,就会举手回答。得分:B. 在学习中没有厌烦的感觉。得分:C.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得分:D. 能够在生活中把学到的东西用上。得分:E. 对学习中弄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清楚。得分:总分同学们,在这个测试中如果得到5-9分,说明你不太热爱学习,你必须采取措施了,你不妨参考下面的具体方法,来让自己更热爱学习;如果得到10-14分,说明你热爱学习的程度一般;如果得到15-19分,说明你热爱学习的程度很不错;如果得到20-25分,说明你是一个十分热爱学习的同学,这对你的成长很有好处,不过一定要保持下去哦。

媒体关注与评论

  鼓励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一件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  ——美国前第一夫人 芭芭拉·布什

编辑推荐

  倡导傍晚亲子阅读,用半小时改变孩子的未来!远离网络、电视沉迷,用阅读增加孩子成长的“正能量”!  17个自我测试,辅以17个训练方案,98篇励志经典,树立榜样的力量,让孩子找到追逐梦想的动力源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每天傍晚励志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