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革命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作者:张玮,李俊宝 著  页数:30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晋西北近现代史上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这些变化不仅表现在El本入侵引起的政治格局或地方权力结构的重组以及中共对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整合中,更表现在该地区由一个过去鲜为人知、封闭的“边缘”地区变成了一个引人注目、“开放”的“革命实验场”以及逐步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考察这些变化发生发展的某些线索及其特点,对于理解同一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社会特别是华北“边缘”地区的农村社会非常有益。
  本书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农村为研究地域,以“黄土、革命与日本入侵”为研究架构,通过对中外学者高度关注的张闻天晋西北兴县农村调查原始资料、中共晋西区党委以及中共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大量调查资料的检索与整理,提出了自己对华北“边缘”地区农村社会或“革命”中的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性解读。此书的贡献在于发现和首次利用了大量的第一手档案资料,以适应现代学术发展的新话语形态和“价值中立”的学术原则,讲述晋西北农村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所经历过的某些“故事”。

作者简介

  张玮(1969一
),历史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及中共党史研究。重要著作有《战争.革命与乡村社会:晋西北租佃制度与借贷关系之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陕农村社会》《黄土革命与日本入侵: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农村社会》《日本占领期间山西社会经济损失的调查研究》《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之演变:国家与河南地方精英(1900—1937)》等,在《中国乡村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光明日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多次获山西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书籍目录

前言
上篇根据地农村地主减租减息与农民交租交息
 一、根据地农村的地租、租额与租率
 二、根据地农村的减租与交租问题
 三、根据地农村的私人借贷
 四、根据地农村的减息与交息问题
下篇根据地农村经济形态.农民家庭生活与经济行为
 一、“中农经济”:以兴县14村调查为中心的研究
 二、农村土地流转实态:以“老区”9县20村为中心的研究
 三、农民家庭生活一一兼论“地主阶层”经济水平之变化
 四、农工生活:以兴县杨家坡村为中心的考察
 五、战争动员机制下的农民分家行为:以兴县4村为中心的考察
附录一 晋西北抗Et根据地基层干部群体
附录二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女性离婚问题
正文主要征引文献目录

章节摘录

  农村租佃关系在战争与革命的双重影响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争破毁了农民生活的常态,农村社会出现失序格局,许多农民为躲避战乱而离开所居住的村庄,一些土地因此荒芜,交租收租产生波动。中共政权推行的减租政策对租佃关系影响甚大,减租在具体实践中并非一帆风顺,问题丛生而复杂,经历了逐步完善的过程。围绕减租与交租,主佃双方的利益在中共政权的介入下进行重新分配,佃主为了保持既得利益将钱租变物租、租种变伙种,并用“新死租”、“实租”、“未讲定”租、“伴死地”、夺地等形式对抗减租,佃户则为得到减租应得的实际利益将“死租”变成“活交”,从而出现抗战发生后死租变活租的现象。租佃关系由于双方利益的争夺而处于混乱和动荡之中,租佃期限在缩短,租佃双方争执在增加。在租佃纠纷解决过程中,政权力量已经开始显现,一些地方亦出现了农民集体通过各级政权机构寻求租佃纠纷解决的新现象,但主佃双方面对面的解决为数尚且不少,这不仅反映了租佃关系的复杂性,亦反映了战时中共政权渗入农村基层的艰难以及减租政策层面与实践层面之间的距离。同时,在租佃过程中,宗族血缘认同成为一道耀眼的景观。虽然传统的宗族血缘关系在租佃中具有两面性,即既有因血缘关系佃主减租或佃户不减租而对另一方进行经济“照顾”一面,也存在与其他租佃关系别无二致的利益追逐一面,但抗战后租佃关系中宗族血缘认同渐趋浓重的新变化,则说明时局的动荡使更多的农户将信任与寻求保护、帮助的目光投注到宗族这种社会基层群体组织上,显示了宗族组织在传统乡村社会中的作用。  总之,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在经历外敌入侵、革命的过程中,农民梦寐以求的土地问题开始出现转机,乡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虽然地主制经济在革命的过程中得到削弱却并没有消失,租佃关系在乡村社会依然存在,租佃型式在战争与中共革命的影响下有了与以往根本不同的变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阅读革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了解地方历史,可以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