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北岳文艺 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 页数:120 字数:100000 译者:梁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的大学》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我的大学》展现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情景,以及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
全名高尔基·马克西姆,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他幼年丧父之后,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外祖父一家充满小市民习气,唯有外祖母对高尔基很好。后来外祖父破产,年仅十岁的高尔基开始流落“人间”,独立谋生。他捡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饱尝人间的苦难。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小学,但他勤奋自学,并于1884年16岁时来到喀山,打算上大学,但未能如愿,底层社会成了他真正的大学。此后他当过码头搬运工、面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等。同时结识了民粹派知识分子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参加秘密集会。早期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有生动的记述。
章节摘录
他甚至走在街上都读书——他在人行道上走路,用书挡住脸,常常撞人。他患斑疹伤寒病倒在自己的阁楼上,还喊叫: “道德应当将自由因素与强制因素谐调地集合于自身——谐调地,谐——皆——谐调……” 这个温和的人因营养不良而拖着半病的身子,由于顽强地寻求可靠的真理而疲惫不堪,除读书之外,他没有任何乐趣,每当他觉得他把两个强有力的思想家的矛盾调和一起的时候,他那可爱的黑眼睛就会像孩子般幸福地微笑。在这段喀山生活之后大约又过了十年,我在哈尔科夫再次遇见了他,他在凯姆度过五年流放生活,又到大学里学习了。在我看来,他生活在种种矛盾思想的纠结中;他患痨病都快死了,还竭力把尼采与马克思调和起来,他用那冰凉的黏糊糊的手指抓住我的双手,咯着血,嘶哑地说:“没有统一——就不可能生活!” 在去大学的路上,他死在电车里了。 我见过不少这种为理智而受苦受难的圣徒——对我来说,纪念他们是神圣的。 大约二十个这样的人聚集在杰连科夫的住宅里,其中甚至有个日本人,神学院学生潘捷雷蒙·佐藤。有时来一个宽肩膀的大个子,留着又密又宽的大胡子,剃着鞑靼人那样的头。他像是紧紧裹在那件灰色卡萨里舍④里,领钩直扣到下巴。他通常坐在一个角落里,抽着短烟斗,用一双静观默察的灰眼睛望着大家。他的目光经常盯着我的面孔,我觉得这个严肃的人在端详我,不知怎的就怕起他来。他的沉默让我感到惊奇,周围所有的人讲话声音高,说得多,而且大胆,话讲得越尖刻,自然,我就越喜欢。我很久都没有想到,往往在尖刻的话里隐藏着卑劣、伪善的思想。这个留大胡子的魁梧汉子心里在想什么呢? 大伙叫他“霍霍尔”,除了安德烈,好像谁也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很快就知道了,这个人不久前才从流放地雅库特省回来,他在那里度过了十年。这使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却没有同他结识的勇气,虽说我既不拘谨,也不胆怯,相反,是染上了某种容易激动的好奇心,渴望知道一切,而且要尽可能快些。这种性格妨碍我一辈子去认真干某一件事。 当他们讲到人民时,我惊奇而又缺乏自信地感觉到,对这个话题我不能同这些人有同样的想法。对他们来说,人民就是明智、美德与良心的体现,是几乎像上帝一样的统一,是一切美好、正义、庄严因素的储藏库。我不了解这样的人民。我见过木匠、装卸工、石匠,了解雅科夫、奥西普、格里戈里,可是他们讲的却是统一体的人民,而且把自己摆在比人民低得多的位置上,一切取决于人民的意志。我以为,正是这些人在自己身上体现出思想的美好和力量,在他们身上集中并显示出对生活的善良的博爱的愿望,渴求按照某种新的博爱的准则自由创建生活。 恰恰在此前我所接触过的人身上,没有发现这种博爱精神。而在这里,每一句话里都有,每一个目光里都闪耀着这种精神。 这些人民崇拜者的讲话像新鲜的雨露一般滋润着我的心田,而描写农村苦难生活和农民殉教者的质朴的文学作品对我也很有帮助。我觉得,只有非常执著而热烈地爱人,才能从这种爱中汲取必要的力量,来寻求和理解人生的意义。我不再考虑自己,而开始更加关注他人了。
编辑推荐
《我的大学》所展现的热情、勇敢的生活态度,征服了全世界读者的心。阿廖沙从苦难中寻觅出的真谛,早已成为许多有志者的座右铭。 阿廖沙的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高尔基,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被列宁评价为“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