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粟裕珍闻录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北岳文艺  作者:张雄文  页数:32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基本按照粟裕一生的时间顺序,重点选取粟裕一生中有关战争、政治活动和生平逸事等珍闻片段,采取流行的散文笔法,叙议结合,叙述了粟裕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和杰出贡献,生动地反映了粟裕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不事张扬、谦逊让人的人格魅力。    全书以翔实丰富的原始电文、老部下回忆为依据,旁征博引同时代的将帅轨迹,如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刘伯承、叶剑英、林彪等国家与军队领导人的交往,解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还原了粟裕智勇深沉、在战争中游刃有余的“常胜将军”、“我军最优秀的将领”、“尽打神仙仗”的军事家、战略家的形象。

作者简介

张雄文,男,中共党员,湖南冷水江人。1994年6月,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2006年9月起,脱产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班。1995年起,长期致力于粟裕研究,现为湖南粟裕研究室成员、《粟裕研究资讯》(湖南)编委、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会员。 
1993年开始在《江南春》、《杂文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是粟裕研究,已发表粟裕研究作品多篇,2005年参与编辑《粟裕研究实录》一书,引起粟裕研究界广泛关注与热评。
作品入选《思金米:怀念粟裕诗选》(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6年11月版)、循年墨宝——纪念粟裕大将诞辰百周年》(中华图书出版社2007年8月版)等书籍。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  “匪窝”第二章  令人神往的那些“匪事”第三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第四章  “上岗”证:粟裕的“黄埔”第五章  井冈山的“老人”:名将是怎样炼成的第六章  张辉瓒:倒霉透顶的老乡第七章  “刮骨疗伤”:再世的关云长第八章  “常胜将军”的败仗第九章  蒋委员长“后花园”里的“鬼打鬼”第十章  江南“春天的故事”第十一章  英雄“难过”美人关第十二章  项副军长:我在这边等你第十三章  苏中:汉高祖的关中第十四章  “木马”神计:超一流的大腕导演第十五章  能者多劳:两个师同一个师长第十六章  红色海军从这里起步第十七章  和平鸽:自古知兵非好战第十八章  不归的中国驻日占领军第十九章  四中队:粟裕的“耳朵”第二十章  都是电报惹的祸第二十一章  战役指挥:接过一把手的担子第二十二章  毛泽东军事原则里的粟裕经验第二十三章  野战军代政委:统帅的另一只手第二十四章  创新的“盾”与“矛”:“猫耳洞”和“飞行炸药包”第二十五章  给毛泽东做综合报告的当然首长第二十六章  歌唱粟司令:遥远的“流行歌曲”第二十七章  方面军统帅:打出来的威望第二十八章  淮海战役:争来的大决战第二十九章  两军配合作战:“要愿意受人家指挥”第三十章  粟裕的“三不主义”:不写、不读、不看第三十一章  台湾:华东军事统帅永远的痛第三十二章  消失的真相:“粟总”第三十三章  并肩站在辞帅行列的老邻居第三十四章  不想当元帅的统帅是好统帅第三十五章  十四与三十六个之一:打江山的军事家第三十六章  领袖知己之一:与毛泽东的交往第三十七章  领袖知己之二:与朱德的交往第三十八章  领袖知己之三:与刘少奇的交往第三十九章  元帅知己之一:与林彪的交往第四十章  元帅知己之二:与刘伯承的交往第四十一章  元帅知己之三:与叶剑英的交往第四十二章  大将知己之一:与陈赓的交往第四十三章  大将知己之二:与萧劲光的交往第四十四章  与子同袍(上):你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第四十五章  与子同袍(下):责任不在你萧锋第四十六章  本是同根生:相逢一笑泯恩仇第四十七章  迟到的正名与老部下汪道涵第四十八章  打仗高手的怪癖第四十九章  平平淡淡才是真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匪窝”驾一叶扁舟,沿万里长江逆流而上,过烟波浩淼的洞庭“天下水”,进入“兵事之冲”的重镇常德。举头西望,重峦叠嶂、深沟高垒,沈从文笔下说不尽的大湘西尽在眼中。湘西处于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的接壤之地,号称边陲。明清以来,民变迭起,战乱频仍,中央政府常需集结重兵,严防死守,出现了一个国中有边防的奇特景观。其中区区凤凰一县,还以边城风物人情,驰名中外。在中国历史上,这似乎堪称唯一。无论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乱离人,不如太平犬”,祖祖辈辈血泪辛酸的生存史,令他们有着天然的危机意识,倍感活着不容易。1946年6月,毛泽东曾电示蒋介石大军重围里的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生存第一,胜利第一。”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叫他打不赢就走,想方设法快跑。保持南宋以来南蛮最纯正基因的湘西人,自然不要任何领袖人物的叮嘱,似乎与生俱来就知道保命是第一位的。因此,这里民风强悍,家家尚武,以争强好斗为荣,以温良懦弱为耻。地多恶山,常居绿林好汉,饥则打家劫舍,寒则飘州过府。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嘴里至少不再担心淡出个鸟来。政府及其大员们可就日夜焦虑,寝食难安,不免深恶痛绝,视之“刁民”,称之“土匪”,调集悍将骄兵,连年征讨。数百年来殚精竭虑,却屡剿不绝,“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更多的时候还好比汛期的春江之水,越剿越多,弄得“无处无山,无山无洞,无洞无匪”。1949年9月起,第四野战军林彪部意气风发开进湘西,开始大张旗鼓剿匪。杀鸡也动用了宰牛刀,光野战军主力就有四十七军、四十六军一三六师、三十八军一一四师等部队,几乎达到一个野战兵团。从北到南一路高歌猛进、风卷残云的东北虎,见过大江大河大风大浪,却在这浅浅窄窄的“阴沟”里,结结实实栽了不少跟头。又过了两年,少小离家,乡音未改的第三野战军统帅粟裕,偶然动了乡思,想回湘西老家看看。却听说这里土匪依然猖獗,如果翻越云遮雾罩、神秘莫测的雪峰山,得有一个加强连“保驾护航”。麾下良将千员,带甲近百万的堂堂方面军统帅,即便要一个加强营的护卫,自然也不是问题。但如此劳师动众,惊州动府,从来为人低调的粟老总不得不放弃了。回家的打算,只好依旧在心头。绿林们也不总顶着“土匪”的恶名。如果家里祖坟“冒烟”,运道特别旺,随一股推翻朝廷的激流得了势,那么当年的“土匪”也能“土鸡变凤凰”,最终换成其他雅号,比如鼎鼎大名的贺龙和他的“匪军”。北洋政府与蒋介石都拿出过吃奶的劲,“围剿”了多年的“贺匪”,后来“龙”飞在天,呼风唤雨,成了湘西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他的“匪军”,也先是成了“齐欢唱’’的国民革命军,后来又成为无往而不胜的解放军,开始围剿当年政府军蜕化而成的“匪”。许多后人都有疑问,当年兴师动众,如临大敌的湘西剿匪,统军之将毛泽东为何不委派贺龙?偏偏让他待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成都,做一个同在一城的名将刘伯承完全可以兼任的“太平官”?老子本姓天,家住澧水边;有人来拿我,除非是神仙!这首当年湘西家喻户晓的民谣,唱的就是贺龙。“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湘西的一山一水,一沟一洞,几乎都是这条“活龙’’的大海。湖南“土皇帝”何键曾致电蒋介石侍从室主任晏道刚,说:“湘西情形复杂,贺匪出没有年。”他颇有“战略”眼光地认为,贺龙“盘踞”湘西已久,要除掉朱德、毛泽东,就必须先剪除贺龙:“今日剿匪之至计,欲靖川黔,先靖湘西;欲除朱毛,先除贺(龙)肖(克)。”但他只是做了一个梦。贺龙的老部下、也曾做过湘西“土匪”的贺炳炎,后来绘声绘色地回忆说:“贺龙是一条活龙,国民党军队围住了他,他会呼风唤雨,变成一条龙,溜出去了。”话语虽有些夸张,但除了会“变成一条龙”外,其他也的确八九不离十。贺龙“土匪”的威名,甚至连不可一世的战友林彪也心存忌惮。他在“文革”中说:“和贺龙谈话,是随时准备冒风险的,谁知道什么时候他突然会拔出枪来给你几下子呢?”如果比试运筹帷幄,带兵打仗,林彪无疑更胜一筹,但如果“刀口对刀口,枪尖对枪尖”,两人个对个地单挑,大半辈子是“病秧子”的林彪,虽然也是一只“虎”,却远远不是能做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之敌。这场“龙虎斗”的结局几乎毫无悬念。林彪甚至下了这样断然的结论:“军阀出身的元帅……都是这类土匪。”这当然是他荒诞不经的鬼话,不能当真,但贺龙早年绿林生涯的深远影响可见一斑。抗日战争时期与贺龙搭档的八路军一二。师副师长萧克,也曾正儿八经提及贺龙的“土匪”往事。他向毛泽东告了贺龙一状,罪名很有些惊人,说自己的连襟贺龙在一二。师搞土匪作风。毛泽东当然不信,萧克的报告转了一个圈,虽不曾从终点回到起点,却被打回到了“被告”贺龙的手里。这样一个“土匪”头儿,神也好鬼也好,敌也好友也好,都不能不畏惧三分。如果叫他到过去的藏身之处、出没之所,捉拿晚了好几辈的“徒子徒孙”,岂非熟门熟路,手到擒来?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已经坐进中南海“龙庭”的毛泽东,“君”临天下,早没了当年草莽“山大王”的影子。他到底如何想,只有天知道,后人也只能空发怀古之幽思而已。同期另一个风云人物粟裕,也恰巧生在这个“匪窝”。不过,他与贺龙有所不同,便是从未在老家做过一天“土匪”。

编辑推荐

张雄文继2008年《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洛阳纸贵后,又一部长篇力作,最全面、最大胆还原粟裕历史真相!《名将粟裕珍闻录(图文典藏版)》的信息含量极其丰富,文笔轻松活泼,麻辣诙谐,凝重处则严谨慎重。运用当代流行的表述方式,有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写之感。《名将粟裕珍闻录(图文典藏版)》收集了粟裕珍贵照片近30幅,图文并茂,是一部内容和形式具佳,史实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人物传记,是粟裕研究者,军史、人物传记爱好者和广大普通读者的案头之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名将粟裕珍闻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3条)

 
 

  •   张雄文继2008年《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洛阳纸贵后,又一部长篇力作,全书34.8万字。《名将粟裕珍闻录》基本按照粟裕一生的时间顺序,重点选取粟裕一生中有关战争、政治活动和生平逸事等珍闻片段,采取流行的散文笔法,叙议结合,叙述了粟裕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和杰出贡献,生动地反映了粟裕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不事张扬、谦逊让人的人格魅力。全书以翔实丰富的原始电文、老部下回忆为依据,旁征博引同时代的将帅轨迹,如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刘伯承、叶剑英、林彪等国家与军队领导人的交往,解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还原了粟裕智勇深沉、在战争中游刃有余的“常胜将军”、“我军最优秀的将领”、“尽打神仙仗”的军事家、战略家的形象。本书的信息含量极其丰富,文笔轻松活泼,麻辣诙谐,凝重处则严谨慎重。运用当代流行的表述方式,有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写之感。书中收集了粟裕珍贵照片近30幅,图文并茂,是一部内容和形式具佳,史实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人物传记,是粟裕研究者,军史、人物传记爱好者和广大普通读者的案头之作。
  •   这是专家张雄文的著作,我以前买过他的另一本著作《无冕元帅粟裕》。粟裕是个军事的天才,他堪比历史的李广,军事方面无与伦比,但遭遇也同样是坎坷啊。

    他和林彪是我军最杰出的两个将领,还有彭德怀、徐向前和刘伯承也会打仗。其余的元帅不是政工就是不会打仗。粟裕和林彪可谓一时瑜亮,常常令人有“千载谁堪伯仲间”之感。两人都生于1907年,只有月份的细微差别。一个生于洞庭湖以南,是“无湘不成军”的“南蛮”;一个生于洞庭湖以北,是“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楚才”。他们的老家,隔八百里洞庭遥遥相望,两千年前就是一家,都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楚国。他们都不够“帅”,个头也不高。久闻其名不见其人的老部下见到他们,几乎都会彻底摧毁早先高大威猛的想象,放下几许敬畏之心。他们不只面相文弱,而且多半时间里也都病歪歪的。林彪曾偶然雅兴,战后穿着缴获的日军军服遛马,被阎锡山的小兵蛋子当做日寇误伤,留下了一辈子的后遗症,怕风、怕光、怕声音。头疼的时候,头直晃,只好用一条小毛巾捂着头使劲揉。 粟裕更是负伤六次,两次伤在头部(三块弹片终身留在头颅内)。头疼的时候,头发都不能碰,也不能摸。他的脸总是异常通红,经常说脑袋发胀,后来还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要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直线上。抗美援朝司令员首选是粟裕,其次是林彪,国内战争创造了最好战绩,蒋介石的五大主力各自“包干”了两个的林彪、粟裕,可他们偏偏都上不了朝鲜战场,毛泽东只好让他们先后前往苏联治病,另请老将彭德怀出马。

    他俩早年都加入叶挺的“铁军”,参加了南昌起义,一个是连长,一个是班长。因为级别低,都没做成人民军队的创建者。朱德带他们走上井冈山,一同吃红米饭,喝南瓜汤。他们也一起跟着朱德,在井冈山弯弯绕绕的小路上,用扁担一次又一次挑粮食。但是林彪凭着聪明的政治嗅觉发迹了,成为红一军团的指挥,与彭德怀齐名了。再后来,他俩奔赴抗日战场, 林彪成了八路军三大主力师110师师长,而粟裕没有参加长征,留在南方随项英和陈毅打游击,他们的差距进一步拉开,这也是后来粟裕没有能成元帅的资历浅的原因。再后来,他俩一南一北砥柱中流,横扫千军如卷席,都是毛泽东最倚重的爱将,掌管两支最大的野战军。关键时刻,毛泽东总想到他们。他俩也都让毛泽东打破了不迎送党内访客的“潜规则”,亲自迎出门外,给足了面子。两人还都吃过“豹子胆”,敢于直犯龙颜,林彪情急之时,会说:“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粟裕虽不这么直白无礼,但也一身牛脾气,犟得很。毛泽东屡次三番叫他过江南下,他情知不妥,便一而再,再而三的斗胆直陈,不到黄河心不死。 毛泽东虽然起初颇为恼火,说:“林彪不南下,粟裕不过江,我们这个大戏难唱喽!”但他最后还是听了他们的话,成就了他们的美名,也成就了自己的美名。

    蒋介石说关内的粟裕“诡计最多,肃清最困难”;关外的林彪则是“战争魔鬼”。他们两人职务虽有差异,却其实都主要只管打仗。一个虽然是东北局书记、野战军司令员,却对与军事无关的大小之事,一概不予过问,被老搭档罗荣桓称为林总的重点主义;一个虽然只是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却被毛泽东明令负责战役指挥,掌管全军征战事宜,实际上也是架空陈毅,但陈毅会写诗,每个战役之后都要写诗,使我们误认为他是战役的指挥,其实像豫东、鲁西南、孟良崮、济南、莱芜等著名的战役均是粟裕一手指挥,陈毅是吃了落地桃子。

    他们的爱好也是一个模子。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下棋,不跳舞,没半点世人最津津乐道、喋喋不休的“儒将风度”;又都沉静好思,不喜欢抛头露面,夸夸其谈。每天的必修课就是看地图,一坐一站就是老半天。林彪与粟裕,惺惺相惜,从不忌恨争宠,有些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终林彪一生,与粟裕最谈得来,尤其是和粟裕谈军事,话匣子就如同拧开的自来水龙头,滔滔不绝,欲罢不能。吴法宪回忆说:林彪这个人自视甚高,但他非常看重粟裕,很重视粟裕的意见和建议。林彪自视甚高,据说他只看华东野战军的战争简报,而且常常要深思半天,还说过“粟裕尽打神仙仗”。豫东战役时,他惊讶于这么个情况粟裕也敢打。林彪还有过段精辟的论述,意思是说自己成名早,又是担任保卫中央的主力部队(如红一军团)的指挥,难免打仗保守,要充分有把握才敢打,而粟裕远离中央,特别是三年游击战争,形成了他敢于打的性格。粟裕只要有五分把握就敢打。
  •   粟裕将军是我军的**领袖,可谓是无冕元帅,他打的仗都是很有把握,很有胆识和气魄的,研究粟裕将军的军事战法对于提高我军指战员的指挥能力也是很有好处的。
  •   近年,喜欢读关于粟裕的书,这是其中很喜欢的一本。
    这本书,比以往介绍的更多。于我确实是珍闻。觉得作者研究很深,结构也不错,表达比较时尚。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读累了睡,睡杨醒了再读。
    喜欢读粟裕,但我不是研究粟裕的,所以我不管历史的真实如何,我只喜欢近年出现的众多的关于粟裕的书,以及这些书所描述的粟裕。——历史的真实如何既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读粟裕,学粟裕,学以致用。
    我喜欢在读粟裕中学习其领导和管理智慧和才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和实际,挺有收获的。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这是金一南写在《苦难辉煌》扉页的话。这句话用在评论粟裕大将也合适。——《苦难辉煌》是一同订购的,翻了几章,不错,可以作为解读粟裕的背景资料。作者的官方背景和学术背景,比较权威,比较正规,但不影响可读性。
  •   很喜欢本书,客观真实的还原了历史,是了解和研究粟裕同志的不可多得的佳作,尤其是书中描写的林总,也相当客观。。。
  •   很多年以前,大家都认为华东野战军都是陈毅打出来的功绩,最近描写粟裕大将的著作越来越多,于是历史的真迹就不断浮现出来了。名将的丰功伟绩不容抹杀,我们要记住历史,也要公正的了解真相,随着时光的流逝,以往掩盖的真相终究会浮出水面,特别是解放战争中的精彩画卷将铭刻在百姓心中。
  •   粟裕,一个真实的大将之首。
    粟裕,一个真正的战略家,军事家。
    让你感受解放战争的真正引领者!!
  •   粟裕是我最钦佩的将领,是我心目中的元帅!我认为他是最能打的,也是最会打的。虽然看过很多有关粟裕的书,但这本书还是让我一口气看完,不错。
  •   这本书从粟老总小时开始介绍,很详细,也很真实,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也让人们真正认识了名将粟裕的才能与为人。很好。
  •   常人都为粟裕没有做元帅可惜,其实这对他本人未必是坏事。你看,十大元帅,太平善终的不多!
  •   非常喜欢粟裕将军,他的战略,他的品德,中华之奇才!通过这部书让我了解一个更真实的粟裕。
  •   订了粟裕的几本书,这本最好,故事性强。语言活泼。
  •   此书既有深沉的思想沉淀,又有丰富的史料呈现,兼之妙趣横生的语言,可读性特强!力挺!
  •   这是一本能够了解历史真相的好书。
  •   了不得的将军!一代名将!送的超快,头一天下午下单,第二天上午送到。
  •   历史往往是躲在背后,有大功者不一定有好报。
  •   本书报料较多,但不如作者的第一本书严谨。
  •   忘记的不是你,是一段折磨人的记忆。找到的不是一个寄托,而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   玉龙悦书店全体职员感谢您的惠顾和支持!本店经营图书十多万种,现货库房,可供现采,全新正版,批发折扣,欢迎您光临yulongyue点******点***!
  •   很好的书,如果能打10分的话,都可以打10分了。买一本珍藏。
  •   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不错

    不错
  •   能够知道许多当时的故事,非常不错。。。
  •   我看的津津有味。
  •   语言风趣幽默,很好!!
  •   老一代革命家大智若愚
  •   不错。先当不错
  •   送给爷爷的,希望喜欢。
  •   而他我额头
  •   名将粟裕不愧为第一战将,在新四军、三野,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
  •   粟裕是大将号称常胜将军,善长指挥大兵团作战,毛泽东评价他可领元师衔,了不起,看完了这本书对粟裕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   本人还是比较喜欢,觉得蛮有看头
    不过感觉,虽然还原了一些真相,却还隐瞒了一些真相;虽然隐瞒了一些真相,却还有些神话了一点粟裕。
  •   这本书是以散文的笔法,我相信普通读者会满意,但是对粟裕一直很关注的人群,会感觉意犹未尽~~
  •   该书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了粟裕大将的戎马生涯,印刷质量也很棒!
  •   作者观点新颖,论述幽默,谈笑中更显沉重。
  •   书的质量看上去挺不错的,快递速度也挺快,之前就听朋友说过当当的书挺好,确实如此
  •   对这本书一直很期待,终于有货了
  •   帮别人买的,还未得到反馈哈~~不多做评价.
  •   再次说说这次的送货,是我网购以来的最快速度!再表扬一次。书本的内容还是挺不错的,但有两点我个人不太成熟的看法:一、文中涉及到一些敏感的人、话题,仍然是及其含糊其词。比如说到在解放战争中要粟裕先到长江南北做牵制而粟裕不肯时,没有把他对敏感人所提的相关意见讲出来。二、作者用了一些俏皮话、网络热词等语言,在文字上应该是能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的,但本人对这种文笔在这本书中的出现觉得不是很适应,或者说是我认为不恰当。
  •   粟裕同志的历史功绩为世人瞩目,作者缺乏驾驭这样大题材的能力,将好端端的严肃历史题材,搞得像戏说,其中不乏冒出一些不靠谱的诗句。我始终关注有关粟裕同志的著述,拜读了一些,这本该是比较差的了
  •   以为都是说粟裕的光辉战绩,但都是琐事多,有点失望
  •   作为人物传记类的书,这本书介绍粟总不够严肃,虽然是打着为这员共和国开国第一大将平反的旗号,但主要的战役如—孟良崮干净利落聚歼王牌中的王牌—张灵甫和他的整编74师,淮海战役抵定中原,使全国解放的速度又提一级!这些都没详尽介绍,没有完全反映出粟总指挥如神的大将风度!作为奇闻轶事看看也还凑合!
  •   还可以,看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   作为常识了解还行
  •   总体不错,但有些地方感到措词不妥当或用词不太正式!
  •   历史的天平不是某个作家自以为是的描述就可以实现倾斜的。粟裕个人的翻案有什么意义呢?
  •   看目录,元帅知己只有林彪、刘伯承和叶剑英三人,陈毅元帅与粟裕大将有相当长时间的配合,难道不是很了解和欣赏的粟裕人吗?
  •   好书,知道好人艰难,小人可恶,
  •   配合着粟裕的传记一起读,内容很翔实的一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   介绍粟裕的一本好书,让人看到一个真实的粟裕。
  •   这书告诉您的应该是真实的,看来您如果有了本事您的敌人也就无形中多了起来,那是因为人性的弱点:嫉妒。和无法企及的心。
  •   书很好的 我爸爸非常喜欢
  •   文章写得还不错,但图片效果太差,黑不溜秋的,重版时建议改进!
  •   看了凤凰网的介绍,感兴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