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因缘

出版时间:1994-1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作者:张恨水  
Tag标签:无  

作者简介

作品描写青年学子樊家树游北京天桥时,结识了武师关寿峰关秀姑父女,又同天坛鼓书艺人沈凤喜一见钟情,他的表嫂则撮合他和财政部长的千金何丽娜姻缘。后来军阀刘将军霸占了沈凤喜,关秀姑扮作佣人深入刘宅,把刘将军诱到西山极乐寺刺杀何丽娜先因失意纵情声色,后学佛吃素隐居西山别墅关秀姑又带樊家树上西山与何丽娜相会,并把贺喜书束插入他们相会的雅室,而后出关参加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续集则写身为统制的沈国英向何丽娜求婚,财政部长的女儿与樊家树订婚为由来搪塞,并打发女儿与樊家树赴欧求学。归国后,见沈凤喜已为国英内室。不久,沈凤喜因念念不忘旧情瘁死于心病,此时国难当头,沈国英损献家产购买军火与关寿峰关秀姑父女,在要塞保卫战中为国损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啼笑因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小说很快看完了,却并没有觉得有太打动自己的点。凤喜的背叛没有让我感到难过,最后疯了倒觉得开心,与何小姐的进展也没有让我很欣喜。男主人公樊家树的形象也不甚鲜明。说不上来有什么特别抓住人心的性格特征。虽写了他不遗余力地帮助人,却没有让我为他的古道热肠感动。虽写了他不喜欢跳舞这些闹哄哄的娱乐,也没有让我发现他有异于一般富家子的特殊高端品位。很平淡的一个角色。
       而凤喜的背叛也是必然,从第一次樊家树看她唱戏,给了不小的赏钱,她就开始眉目传情,到后来两人在一起,不断地要求买各种东西,甚至于金戒子云云。她的定位也就是一个有幸遇到赏识了的麻雀,被樊家树包装成了凤凰,但骨子里也还是个麻雀。于是她的命运完全顺轨而下。
       倒是关家父女让人总算酣畅了一把。角色塑造单纯,却让人喜欢。
       还有就是新式女子何小姐。虽也说不上喜欢这个人物,也还算是敢想敢做,给人留下了些印象的。
       整本书后面还有十回不想看了。觉得写到结束的地方戛然而止已经完整了。后面的故事再编下去实在没甚趣味。
  •     在北京游学的青年樊家树,先后结识了侠客寿峰父女和卖艺的沈凤喜。家树对凤喜一见倾心,关寿峰的女儿秀姑却爱上了樊家树,而家树的表兄嫂只一心撮合他与财政部长的独女何丽娜的婚事。于是家树陷入了与此三个女子之间的多角恋爱网中。在家树南下探母回京后,沈凤喜已经经不住军阀刘德柱的诱骗,成了刘府的太太,秀姑为了成全家树能见上凤喜一面的心愿,去刘府做佣人,促成两人相会,但两人之间的裂痕却再也不能弥合,刘将军得知家树与凤喜相会,怒将凤喜毒打成疯,并见秀姑美貌一心想占有她。秀姑将计就计,于洞房之夜将刘将军刺杀后逃走。刘被刺后,北京风波不平,樊家树为暂避风头,去天津探望叔父,巧遇何丽娜。叔父一心促成两人婚事,家树却拒不答应,何丽娜负气出走,不知去向。家树想重回学校生活,却在途中遇到歹徒绑票,关秀父女及时赶到,将其解救。最终,樊家树与何丽娜在关氏父女的策划下结成伉俪。
  •     《啼笑因缘》差不多看完了,应该是原著看完了,续也看了八回了。张恨水的名作,一男三女的三角恋情,满足了古今男人的白日梦。
      一个故事,从春写到冬,我的心情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以至读到那冬雪纷飞之际,家树重诣凤喜和丽娜时,四月的天里,我竟冻得簌簌发抖,起来披衣才能再读下去。现在明白为什么古代诗人要喝酒了。一动起感情来,真的是冷得发抖啊。
      原著的结局已经很清楚了。三个女人,一个失了贞,一个杀了人,如何堪配那完美无缺、风华绝代的樊家树?“可怜无限难言隐,只在捻花一笑中。”谁笑到最后?就只能是何丽娜了。
      其实原本是不必写续集的,想必作者也明白。然而实在是有太多人胡乱写续了,他这位正主儿才不得不出来正本清源,亲自作续,以免自己心目中的结局生生给毁了。
      续作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各人小心翼翼地往前迈了一步,又退回了原点。只是这回是把结局写得死死的了。
      原来的结局是:
      沈凤喜疯了,关秀姑走了。
      只怕有人枉加揣测
      ——疯了可以变好,走了可以回来。
      
      只得把另两个女人写死了。
      ——疯了是好了,好了也死了。
      ——走了是回来了,回来了也死了。
      
      关秀姑大概是作者所崇敬的人物,本不想让她死,于是使她与家树结成干姐弟,使之不得有悖伦常。但之后终是不放心,到底还是一个壮烈牺牲、为国捐躯的结局。只是可怜带累了老爹,也被写死了。
      实在是不愿意大红大绿,洞房花烛,所以家树与丽娜只写到订婚。最后的镜头又是他们俩,而且明确地说了
      ——你还有我。
      ——是,我还有你。
      所以续作只是为了保全原作结局的画蛇添足之笔,只是让这部通俗小说更“俗”了一些。
      
      原作应题的一首诗是:
      毕竟人间色相空
      伯劳燕子各西东
      可怜无限难言隐
      只在捻花一笑中
      
      续作也不能太不像样,好歹也扯上两句:
      欲除烦恼须无我
      各有因缘莫羡人
      
      樊家树这名字,总是让我觉得该是这几个字,梵、迦、树,而结尾的诗中,也充满了佛学的色彩。“佛祖拈花,迦叶一笑”。似乎作者一时热衷学佛,小说情节中一有情场失意都去学佛。小说充满着一种虚、空的感情色彩。联系张恨水的生平,他1930年写《啼笑因缘》之时,婚姻尚不甚如意,“恨水不成冰”。而1933年的续作中,却没有这种低迷的色彩了,想是已有周南为伴,红袖添香,故而感叹“各有因缘莫羡人”了。
      
      作于2008年 春
      
  •      这是一段发生在八十年前的爱情故事。
       一个青春少年和三位美丽佳人,由于出身背景的不同和因缘际会,不断地相遇和错过。
       最后,有人疯了,有人心死退出,有人落寞孤寂。
       结局不算太坏,总算还有些希望,可是相爱的前途却未必坦荡。
       缘分二字,重如千斤,为情所困的人们,对此又有什么奢求呢?
  •     樊家树并不是一个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男人 而且世上没有哪个男人会这样 他善良且性情中人 所以会对凤喜援助 同时也会对女子赋予他身上的情意不知如何拒绝
      想起 金庸曾说他笔下人物的男主他最喜欢张无忌 确实英雄少年 书中的女人且都是美女 赵敏芷若小昭个个倾心于他 现实生活中女人们都讨厌张无忌这种优柔寡断的男人 记得于友人讨论的时候 我说 无法理解啊 为什么张无忌不能果断地拒绝那些女子凭空生出暧昧 我只觉得芷若可怜 于婚礼上当众被拂了这么个大面子 像杨过 一心一意只爱小龙女 任程英陆无双郭襄绿萼痴心赋予都不为所动干脆拒绝才好 免得那么多筋跘 友人说 可是 你没看到 杨过的身上是有一股邪气 郭靖那种呆呆的也就黄蓉要换个普通女子那不闷死 所以张无忌这种却偏偏是最讨女人欢心
      突然觉得 樊家树某种程度上不就是张无忌么 秀姑丽娜凤喜都陷进去了
      丽娜像赵敏 贵族出身 且和男主一起面对困难
      凤喜像芷若 有一个难以违拗的师傅 有不得不从的安排 最后把自己的人生搭了进去
      秀姑像小昭 默默付出 最后却一鸣惊人成了“圣女”
      
      细细想来 金老的书捅出的篓子更大些 例如无忌是大婚出走家树只是撕支票敏敏是劫无忌义父而何丽娜只是拿走相片最后敏敏是和家人决裂而丽娜要求捐财产家庭倒阻力不甚 故而人物性格给人感觉更分明些 所以讨厌张无忌却没有那么讨厌樊家树无感赵敏却喜欢上何丽娜可怜芷若却没有那么可怜凤喜 然而一旦涉及这真实的枪林子弹我则更钦佩秀姑这种更真实的小人物了 小人物不小呵!
      俗语说性格决定命运 果然不假 这啼笑姻缘说来已经注定 哪又啼笑皆非了呢
      
      另外的感想:
      何丽娜的性格实则最讨喜 收获知识收获爱情 简直就是另外一个“猫女“ 懂得保护自己享受生活勇敢追求爱情却不放低身价肯认识缺点但不作怨女八面玲珑手腕高超谁都不忍拒绝关键时刻伴男主左右掌握节奏恰到好处
      哪里有什么太不完美的呢 至多一点点点点娇气的毛病 这正是广大新派女性的模版吧 甚至连我这个现代女性也倾羡不已啊
  •     《啼笑因缘》全书二十二回,若要做个期中总结的话,理应是在十一回上下,今日翻书,不觉已看到了第十六回,所以赶紧写个总结算是给自己补交一回作业。
      
      列位看官,你道此因为何?其实此间颇有渊源,经过两周的考试,未免在精神上经受不住,神情恍惚之间,偶然翻得案角的此本《啼笑因缘》。一读,便入佳境,无奈挣脱不得,邃为之吸引,也逐渐成为考试痛苦间的一幅精神良药。开始决定,每天只读一回以腾出时间,为复习之用。却说一日走神,竟连阅五六回,方至幡然醒悟之时,一拍脑瓜,才知宿舍早已熄灯,更何谈复习云云。当下而倒头。然书中景象,历历在目,仿佛胶片一般,在脑中悉数而至。况恨水先生果然好手笔,每每到回末,必留一段突如其来的转折,然后再提笔而言:要知**,下回交代。因知此种手法,往往是最能引人入胜的了,故每阅之,便禁不住为古人担忧了:难道后续会有这般不好的事情发作么?里面某某人物结局如何?此等问题,没看一回,便要在脑中问自己个不停,虽为之伤神费脑,却不亦乐乎。
      
      别事不多提,既是期中总结,未免要将心头疑惑提将出来,些许可获得片刻的舒心,及书终,再将种种疑惑解答出来,岂不痛哉?
      
      樊家树:书中并未提及家树的家事如何,但可从其叔陶伯和可知其一二了。与之不同的是,家树应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才会有这般形状。一回提及家树收到急电一封,要求速速回杭探其母病,然后文渐少,在与凤喜的回信来看,应无大碍,可家树迟迟未能返京,及末,还是关老头催促而北上。却看后文,全无交代,难道并非母事,而另有他因?此时应该不会小吧。好,待后文而静观之。
      
      凤喜:从第一回之“这姑娘重复打起鼓板,她那一双眼睛,不知不觉之间,就在家树身上溜了几回”而猜,这姑娘可不一般,虽能见其真心,未免也聪明甚之。似有袭人的点点风气。至十三回在刘将军家昏倒,我想这姑娘倒还没变心,况揪其家事,到这步田地,无论如何也怨她不得的,不料还未到一夜的时间,气的关老先生大呼“真是腻死我了!”正是无情最是黄金物,变尽天下儿女心。至此,大惑:凤兮凤兮,这…莫非缓兵之计?然,十六回“家树说了这几句话,才把凤喜的话逼了出来。所说是什么,下回交代”,不用交代,可知会说些什么了。真是伤心透顶。随即引申,这,能够怨她么?一个小小的弱女子,乱世里过着卑贱的生活,面对强权,她能作何?面对财富,又能作何?即使再错,她不知在犯错,即使再错,也不可不原谅。
      
      关寿峰:全书里最看得起的人便是这个可爱的关老头了。虽为马匪,三十年没杀一人,岁身处清贫,却顶天立地,光明磊落。不禁联想到王度庐《风尘四杰》里那个卖大力丸的师傅。乱世之中,这般的人不少见,却这般的情怀却不多见!九回,便隐隐觉得老英雄不会得个好的下场,那时,却还只是莫名的猜测,因为老先生的生活并未有惨烈之象数,及至后来,便觉不对了。但,上天保佑吧。有一疑问:樊探亲时,老先生曾赠送人参几颗,比起何丽娜的来,真的贵重不少,而关声称是徒弟相赠,这岂不困惑?到底是哪路徒弟这般慷慨?拭目以待看后事。
      
      秀姑,比起三位姑娘,真真看得起且佩服不已的,就只有这位了。内敛含蓄、不失侠义之心,并无“新式女性”的“勇气”,却会近近的跟在家树后面走,眼望着他上车而去,自己才一步一步挨着人家墙角下走路。每次写到脸红二字,很水先生引而不发、含而不漏,甚是微妙。秀姑本性腼腆,即与僧为邻,自为红尘的烦恼而修习佛法大意,时时约束己心,却越是这般,便越是不能从容,不能放下。及此,我便有些担忧了,小女子亦是性情中人,却如此这般,万一挫伤,难道要剃发作姑子去么?何况十五回中详明的梦,到底何意?似有伏笔。赎罪赎罪,但愿不要如此,不做细判,观后自明。
      
      何丽娜:虽未道明家世如何显贵,但从插花一事便可知其一二了。可这般新式的女性偏偏没有看中名利场上的公子哥儿,反倒对家树这般文弱书生似有钟情。此即罢了,偏偏她又是一个《金粉世家》里三少奶奶那样的角色,倒有几分王熙凤的气质。若按常理,家树是决计不会喜欢上这样的姑娘的,可偏偏他们才是最门当户对的。这岂不烦恼?蜻蜓点水式的出场,似后文更有大观。
      
      恨水自言,那是民国十八年,旧京五月的天气,在中山公园里的幻影促成了此本小说的诞生。又道,人生的幻想,可以构成一部假象事实的小说;然而人生的实景,倒真有些像幻影哩!
      
      矣,啼笑皆非,啼笑姻缘。
      
  •     在图书馆里,偶然看到张恨水小说,一直在文学门外徘徊的我来说,只是这个很熟悉的名字而已,随手拿起一本小说,名字也令我很熟悉,仔细看了之后才发现,当年红极一时的《金粉世家》正是出自张恨水笔下。
      
      最初看这本书的时候很难吸引我,几个小时在咖啡馆的光阴也只看十几页而已,但越看下去越是吸引我,特别是在家树离开北京南下探病之后,凤喜变节,当初我还一心希望关寿峰看到凤喜对将军那一笑的姿态,只是其缓兵之计,我是这样希望着,但也深知作者在此前埋下的伏笔,凤喜是贪慕虚荣的,这一段在此书的序中早已提到,虽然如此贪慕虚荣的一个女子,最终的结局是疯了,死了,但总是令人心疼的。
      
      凤喜疯癫的时候,嘴里念念不忘的樊大爷,见人就问“樊大爷回了吗?”,她虽贪慕虚荣,但在她的心里对家树的情,也未尝不深。她只是一个旧式的唱大鼓的姑娘,一个十几岁的姑娘,没有父母的教导,没有长辈的指引,结局如此的悲惨。看到好几处,令我动容的地方。
      
      却说家树与何丽娜,个人很不喜欢家树这种退而求其次的作为,若非真心爱一个女子,又怎能和她在一起。不过一个女子被一个相貌才学品德都好的男子追求都会心动,更何况是一个男子,再考虑到写书的背景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么似乎事情变得合情合理起来。
      
      关秀姑,在本书中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人物,我还因她与家树说的几句佛经,对佛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她虽是个旧式女子,但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人活着需要一种平衡,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心灵,对自己的欲望能有所节制,克制自己情绪与情感,有所为有所不为,秀姑身上所具有这种平衡。
      
      当然,本书的续所写的年代,使得本书的主旨不再是儿女情长,从续的一开始就表现出家树和丽娜的结局已定,其他人的结局怔怔是当时战乱背景所驱使的吧
      
      
  •     这是一部集金庸式的武侠与琼瑶的爱情于一体的章回言情小说。
      
      说实话,它的情节虽然足够跌宕起伏,但却很难吸引住我。深究其因,也许在于人物的塑造上不够说服力。
      
      这是一部异于现代爱情故事中几男追一女的三女追一男。因此,首当其冲,我们应先着重笔墨谈谈男主角樊家树。张恨水对于此男的塑造一直让我困惑,主要有两点:其一,他究竟是不是一个受新思想影响的有为青年呢?他由杭州上北京来投考,却整日价地在一些“贫民”聚集的地方闲逛,借此认识了关家父女与沈凤喜,之后更是第二天就探访了沈凤喜的家(莫不是轻浮了些?还好不是女子!)当然,不由此,家树作为一个富家子弟,怎有机会结识他们呢?但是作为本书的灵魂人物,无心学业,整日瞎混,难得看到他翻翻书,再怎么也难以把他与一个具有新式思想的五四新青年联系在一起,莫非恨水先生想把家树塑造为一个贾宝玉式的当代人物?可贾宝玉虽对四书五经毫无兴趣,对吟诗作对却也有两把刷子,而樊家树呢,却似乎一无所长,只是一个保持着虚伪新式思想(如果穿件把西装,梳个大油头就算有新式思想的话)的旧式封建男子。其二,他对于女性的态度。樊家树倾心于沈凤喜,却又嫌她没有受过新式思想的教育,要把她改造成一个女学生,对秀姑也是如此,而面对何丽娜,却又嫌她新式和西化的过了头,放荡了些。因此,对于樊家树这个人物,我的理解只能是他是不成熟的,也许他有几分善良,有几分狭义,但却也充满了懦弱与优柔寡断,他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打心底里喜欢的是漂亮的中国传统女子,却要是带着几分挑逗,带着几分情趣,能解风情的,但因他又受过些新式教育,在内心便又看大不起那些大字也不识的妇女们。因此凤喜这种在风尘里打过转的假女学生式的传统女性便“正合他意”。
      
      沈凤喜当之无愧是第一女主角。不是因为她最后为了钱跟了刘将军才对她没什么好感,从一开始我就没喜欢过她,第一次看到家树时就给人一种媚惑感在勾引着家树,之后好上了就更不停地问家树要钱买这买那来伪装自己的女学生身份(也是为后面的变心做铺垫),也供家里吃好喝好。她貌似很了解怎样才能讨男人的欢心,“赌气撒娇”这些招数用得可谓得心应手。她做女学生也并不是出自真心,而只是为了讨好家树,摆脱原来唱大鼓的低贱命运。做了女学生后,从没见她读过一本书,写过一行字,只是学人戴眼镜插钢笔。之后,面对金钱的诱惑,她只微微一挣扎便倒向了金钱的那一边,对家树只想到用金钱来弥补,此时,在她心里什么都化为了金钱的衡量。最后,面对自己的选择,她又害怕了,疯癫了。因此,通篇看来,凤喜是个没有灵魂毫无思想的人,她的一生都在随风倒,而风就是那金钱。对家树,究竟是钱在作祟还是爱情,我看还是前者的成分居多。
      
      关秀姑,虽然她在书中带有太多的奇幻色彩,显得不真切,但她却最能博得我的欣赏。她虽没凤喜那么顾盼生息,惹人怜爱,也没有何丽娜那么奔放洒脱,亦中亦西。但却是“老实”这两个字最能形容她。在全书中只有她的爱是无私的,是奉献的,是包容的。与凤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是知遇之恩,秀姑从没有向家树索取过任何东西,相反的,却是时时刻刻在关心着家树,在他沮丧的时候给予安慰,在他有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在他有生命危险时候舍身相救。在她身上,既有小女子的痴爱也有作为一个侠女的大爱。初始,她也像一个刚陷入爱的泥沼中的小女孩那样多愁善感,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做出跟踪家树的事情(这件事情在我看来完全不符合秀姑的侠女个性)。但是当她明了家树爱的不是她,她的小爱便升华成了大爱。其实,我一直觉得是张恨水剥夺了秀姑在爱情上的幸福。因为在书的结尾处家树已经对秀姑的付出“有所动”,但是恨水先生出于要把秀姑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侠女形象,硬生生地让秀姑为家树牵起了第二根红线。在我看来,那个时候的家树对于何丽娜是完全没有爱意的,如果要说可能性,秀姑与家树也并非不可能。因此秀姑虽然老实、木讷,却是个彻底的人物,让人打心眼里欣赏。
      
      最后要说的,自然是何丽娜了。其实我不明白何丽娜为什么会喜欢家树就像我不明白家树为什么会喜欢凤喜。也许就像磁铁的两极会产生致命的吸引力,虽然家树并无所长,但至少不会跳舞,不混舞场,也不抽烟不打牌。因此吸引了在交际场所出入惯了的何丽娜。何丽娜是个有趣的人物,但也是个不彻底的人物,她站在新思潮的前端,奉行享乐主义,却又为了家树而改变。其实我一直不同意家树评论何丽娜的一番话:“何丽娜又不然,交际场中出入惯了,世故很深。男子的心事怎样,她不言不语之间,就看了一个透。这种女子,好,便是天地间唯一无二的知己;不好呢,男子就会让她玩弄于鼓掌之上。”何丽娜确实是一个极其聪慧的女子,但她却并没有用她的这份聪明去玩弄家树。她一直都明了家树心中是另有所爱,却还是对家树积极争取,甚至为了家树去改变自己的兴趣,这怎么能叫“玩弄”呢?其实,何丽娜心中明白,她的西化、世故、奔放、不羁只是一个虚壳,真正的她也只不过是一个痴傻女子罢了。
      
      自始至终,北京对于家树就是一个情爱的漩涡,充溢这无数的纠葛,让人迷乱。而在这漩涡中有的,也无非都是一些痴傻的人、痴傻的事、痴傻的情。如果说凤喜是那最初的爱与恨,那么何丽娜就是最后的一剂良药,稍嫌苦涩却又温润人心,而秀姑则是那最远的寄托,最真的挚情。
      
  •     书的封面上写着“最令人向往的爱情模式”,读完整个故事发觉这个广告真是打得言过其实。
      诚然,南方富二代学生樊家树和唱大鼓的卖艺少女沈凤喜,这样的人物开场不免让我有种民国灰姑娘的感觉。可惜这场爱情终究成了悲剧,刘将军的见色起意、威逼利诱是外因,沈凤喜的贪慕虚荣、意志薄弱是内因。初时读到沈凤喜的变心,心中真替家树不值,一片真心被如此的辜负。但是静下心来细想,这悲剧收尾其实也是可以预见的。人们终生追求的是坚贞不渝的爱情,这是建立在平等和互相理解与欣赏的基础之上,其中包括了双方人格上的平等和对彼此生存环境的理解。他俩的爱情悲剧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了千古不变的道理:门当户对。我对这四个字的理解并不是指双方家庭在财力背景上的旗鼓相当,而是彼此所受教育和所接触的生存环境,由此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
      樊家树出身于富贵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一心寻找一位心地纯朴知书识礼的女性做伴侣。
      沈凤喜家徒四壁靠唱大鼓卖艺为生,爱情对于她是奢侈品,她所思所想都是谁能带她一家摆脱生活的困境,她就委身于誰。
      马洛斯曾说过:人只有满足了最低层次的生活需要之后,才会产生更高一级的情感需要。凤喜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她的爱情观变得功利,其实书中对于凤喜很多物质要求已经表现出了她的贪慕虚荣。或许刘将军没有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她和家树有可能相携走进婚姻殿堂,但是更优越的物质生活出现在她的面前,诱惑在眼前,家树就被无情地抛诸脑后了。
      这样的情节一点新意都没有,甚至于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还在生活中不断上演。所谓经典,总有它的现世意义,引人思考。
      
      对于男主角樊家树,除了同情,更多的是欣赏。他得知凤喜的变心之后,没有怨怼,却是体谅,体谅她的年轻禁不住诱惑,体谅她处境的为难与无奈。当身边人为他大感不值时,他的四个字:“宁人负我”更是体现了他的宽容与豁达。恨只会让心更痛,束缚住自己在痛苦中难以自拔,反倒是家树的看得开让他自己的心解脱,才会在之后的人生路获得真爱。他和关寿峰之间的忘年交也是故事里的动人之处,给这个人物更添人性光辉。
      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当属关秀姑,确有侠女风范。她对于家树的感情称得上是伟大的爱情,想法子帮他和凤喜破镜重圆;之后又创造机会给他和何小姐相会结缘。一次次身犯险境为家树奔波,她的所作所为完美地演绎了什么是真心爱一个人,无私心地帮他,成全他,只为他幸福。她的爱寂静无声,全都化在了那张字条上 “风雨欺人,劝君珍重”。
      美中不足,张恨水在这本书中对于情感的描写与交代实在太少了,所以感情发展缺乏说服力,比如樊家树如何对沈凤喜一往情深,何丽娜为何待家树另眼相看,而这两人又是如果情投意合走到了一起。不得不说,言情这回事,还是女性作家的笔下更为细腻与到位。
  •   没想到他居然与何丽娜结为夫妇。。。
  •   除了缘分,没有别的可以解释……
  •   这书评写得真可爱XD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