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李东垣 页数:421 字数:418000
内容概要
《李东垣医学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脉诀指掌病式图说、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等。
作者简介
金·李东垣,李东垣(李杲)(1180-1251),字明之,汉族,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从师于张元素,著名医学家,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属易水派,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入,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用药法象》、《医学发明》、《兰室秘藏》、《活发机要》等。
书籍目录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论
兰室秘藏
活法机要
医学发明
东垣试效方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章节摘录
春,夏天之用,人亦应之。 食罢,四肢矫健,精、气、神皆出,九窍通利是也。口、鼻气息自不闻其音,语声清响如钟。春、夏地之体,人亦应之。食罢,皮肉筋骨血脉皆滑利,屈伸柔和,而骨刚力盛,用力不乏。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古之至人,穷于阴阳之化,究乎生死之际,所著内、外经悉言人以胃气为本。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营气、运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称也。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 故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盖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春生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荣卫,则不任风寒,乃生寒热,此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 然而与外感风寒所得之证颇同而实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实实虚虚,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然则奈何?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经日: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云: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脾胃之证,始得则热中,今立治始得之证。 补中益气汤 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甘草已上各五分,炙人参去芦,三分,有嗽去之。已上三味,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当归身二分,酒焙干,或日干,以和血脉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升麻二分或三分,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柴胡二分或三分,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白术三分,降胃中热,利腰脊间血上件药(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如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若病日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 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五分、炙甘草三分。 如恶寒冷痛者,加去皮中桂一分或三分,桂心是也。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