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山西科技 作者:符逢春 编 页数:470
前言
清·名医周汪之云:“宋后医书,惟案好看,不似注释古书之穿凿也。”案者,治疗之实录。虽一案一断,通变求新,无不彰显医林前辈的精湛医技和治学风格。昔司马迁为淳于意作传,详记治验病案,凡数十则,脉因证治,琐屑无遗;叶氏《临证指南医案》出,数载医案,其处方之精细,择药之严谨,化裁之玄妙,为后学之津梁,影响深远。读案者,淌祥于病案之中,临医案,观组方,审治法,对话古人,受惠无穷。然今之医案,但出一书,必求之全,徒夸博洽,率意而为。或为师讳过,或为己掩瑕;改头换面,妄言效案,真赝难辨。有的伴师随诊,精粗详录,滴水不漏,灵胎先生早已痛斥的“记账簿子”拿来闪耀,嚼之如蜡,耗人时光。为此,山西科技出版社刻意推出一部具有综合性、实用性、规范性、时代性的丛书——《百家名医治验实录》。 《百家名医治验实录》丛书分《头痛》、《眼科疾病》、《颈椎病》、《脑梗塞》、《肺结核》、《乳腺病》、《肝胆结石和胰腺炎》、《腹泻与痢疾》、《泌尿系结石》、《肾病综合征》等10部,共300余万左右字。从书突出专科专病;突出古今名医的医案、治法及方药。名医次序以出生年月排定,简要介绍名医的从医经过及学术专长;医案、治法、方药,取正、取变、取幽、取达,吸其精华,清真灵活,立意高远。织千丝成锦,酿百花成蜜,体现了编写者的智慧与才干。书中收罗之宏博,评按之精当,很有学术价值。不失为校园教习者、临证行医者、科研工作者必备之良书。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以名家验案为载体,立足于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充分总结、挖掘古今名医(以当代名医为主)诊治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力求对古今名医对。肾病综合征相关医案、医论、医话、医方及其应用经验等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和总结,充分反映当代名医在肾病综合征研究方面的新成就、新进展,突出系统性、实用性的一部临床专著。本专著汇集了当代大师级名老中医诊治。肾病综合征的典型医案,尽量保持文献原貌,能够真实、有效地体现当代名医独特的中医理念、心法、方药、诊治手法、措施等,是当代名老中医辨治肾病综合征经验和智慧之集大成者。
书籍目录
1.金厚如2.邹云翔3.岳美中4.赵心波5.董廷瑶6.林沛湘7.刘新元8.姜春华9.姚正平10.徐嵩年11.刘炳凡12.杨以阶13.何世英14.郑孙谋15.黎炳南16.马光亚17.祝谌予18.邓铁涛19.李凤翔20.李介鸣21.裘沛然22.张沛虬23.曹永康24.陈景河25.江尔逊26.吕承全27.董建华28.赵绍琴29.徐小洲30.谷振声31.米伯让32.颜德馨33.颜正华34.虞佩兰35.周信有36.张琪37.高辉远38.何炎燊39.李寿山40.李文浦41.余青萍42.李少川43.钱育寿44.万文谟45.张镜人46.刘弼臣47.宋祚民48.汪承柏49.陈茂梧50.裴学义51.王士相52.午雪峤53.赵冠英54.林鹤和55.陆广莘56.沈自尹57.温振英58.周仲瑛59.黄吉赓60.叶景华61.孙郁芝62.陈梅芳63.龚丽娟64.时振声65.王临轩66.周耀庭67.吴康衡68.郭子光69.贺志光70.刘宝厚71.卢君健72.王文正73.叶任高74.邹治文75.玉振喜76.朱进忠77.张志坚78.单健民79.杜雨茂80.李晏龄81.管鹏声82.李学铭83.姚树锦84.叶传蕙85.管竞环86.张天87.黄建业88.黄春林89.邵朝弟90.施赛珠91.黄中柱92.吴康健93.洪钦国94.石景亮95.袁美凤96.陈亦工97.张亮98.朱辟疆99.沈庆法100.乔成林101.宋国维102.何世东103.聂莉芳104.朱锦善105.杨霓芝106.刘新祥107.谢桂权108.刘霞109.魏小萌110.李淑英111.刘新112.庞春景113.孙继芬114.孙建新115.王敏智116.王瑞道117.王润资118.郑玉清
章节摘录
此时病人往往见神疲乏力或畏寒肢冷,腰酸腿软或足跟痛,纳差腹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刘氏认为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本虚即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双虚为用激素使用后的副作用,当激素递减为维持量时,本虚即现。治宜脾肾双补,固本为先。温补脾肾的药物能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所以使用温补脾肾药有助于减轻撤减肾上腺皮质激素引发的症状。药用:黄芪30g,党参15g,锁阳10g,巴戟天10g,菟丝子10g,山药25g,茯苓30g。 加减法:兼有下肢浮肿者,可加车前子、桑白皮、茯苓皮;阳虚症状突出者,可加仙灵脾、肉苁蓉等,不用肉桂、附子等温燥之品;若蛋白尿持续存在,可加芡实、金樱子等补肾固精之品。 直至撤除激素后,再巩固治疗3个月,有利于鼓动“肾”之阳气,使开阖功能转为正常,减少复发。 (4)祛湿活瘀。贯穿始终 除以上治疗措施以外,刘氏认为湿热内蕴是病程迁延的重要影响因素,感染常是肾病综合征易复发的原因。而湿与热合,如油人面,纠缠难解,利湿易伤阴助火,清热则苦寒生湿,治疗十分棘手。其又有偏湿、偏热之别和上中下三焦部位之异,各具特点。 刘氏认为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湿热与现代医学之感染统一认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