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切诊大全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谭同来 编  页数:715  
Tag标签:无  

前言

  切诊是中医获取人体信息、认识疾病的路径,也是中医特色的一个重要标识。虽然居“四诊”之末,但它是唯一直接接触到患者人体的诊察技术。其起源之远,流传之广,著作之多,内容之丰,经验之富,都是其他诊察技术所不可比拟的,在中医理论体系及诊疗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代的著名医家扁鹊、华佗、张仲景、王叔和、张景岳、李中梓、李时珍等都精于此技,为中医的切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7年7月,我们编撰的《中医诊法与用药》系列丛书出版后,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赵志春编审授题《中华医学切诊大全》编写。我们深知:切诊精诣奥室,浅学者是不能窥造的?然而他一句“临河问津未觉晚,舍筏弃舟焉飞渡?”友情难已割舍,只好硬着头皮扛。由是我们游览于浩瀚文献之中,伏案于寒窗深夜之间,撮粹撷华,笔耕不缀,历经两年,汇成一帙《中华医学切诊大全》。我们深知案头资料有限,加上编者水平不高,难得肯綮,肯定淹博者笑其摭拾,通达者责其割裂,守匮者怪其不当。然事已至此,敬请专家和中医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似便再版时修正。  古人云“学以博而渐通,心以疑而启悟。”医理无穷,难窥涯略。初习者无不心怵目眩,至徐察焉次第秩然,切诊亦是如此。学习中医,一要沉潜有恒,博览医籍;二要临证历练,用心常悟。坚持数载,其成终会蔚观。

内容概要

  切诊是医生用手触按病人的动脉脉搏和触按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腧穴等部位,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从而了解病变情况的诊察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I临床技能的重要构成部分。然切诊文献浩如烟海,历代医贤著述颇多。我们本着“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科学取舍,临床实用。”的原则,编写了《中华医学切诊大全》一书。  1.全书分两部分。上编:脉诊介绍脉象的形成与临床意义,诊脉、辨脉、审脉的方法,平脉、病脉、兼脉、真脏脉的有关内容,外感病、疫病、五脏病、气血津液病、经络肢体病、妇科病、儿科病的脉诊。下编:按诊介绍按胸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按其他部位等内容。囊括病证94个,具有极强的临床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分述脉象时,以【指下形态】、【比较鉴别】、【临床主病】、【脉理分析】等项IN析。力求概念准确,鉴别了然,临床实用,分析精当。  3.分述按诊时,以【征象】、【常见证候】、【分析】、【参考方剂】、【文献选录】等项阐析,其中腧穴以【取穴】、【解剖】、【诊治】等项阐述。做到表述清楚,来源可考,运用可靠。  4.本书的病名、方名严格按照国标GB/T16751—1997《中医临床治疗术语》及相应的规范术语编写,插图多选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教材没有的,则自己补充。

书籍目录

上编、脉诊第一章 脉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脉学的起源一、脉法出自医经家源于经络检查二、脉法非一人所创诊法繁多不一(一)扁鹊脉法(二)《内经》脉法(三)仲景脉法(四)仓公脉法(五)华佗脉法(六) 《四时经》与《脉法赞》脉法第二节 脉学的形成第三节 脉学的发展第四节 近代脉学的研究一、脉诊的理论研究二、脉诊的实验研究三、脉图的临床研究第二章 脉诊的原理与临床意义第一节 脉诊的原理一、气、血与脉象二、脏腑与脉象三、经络与脉象第二节 影响脉象的因素一、气候因素二、地域因素三、时间因素四、情绪因素五、饮食因素六、体质因素第三节 脉诊的意义1 阐明病机2 辨别病性3 确定病位4 指导用药5 推断预后第三章 诊脉的方法一、诊脉的部位(一)十二经诊法(二)三部九候诊法(三)人迎寸口诊法(四)寸口、尺肤诊法(五)仲景三部诊法(六)寸口诊法(七)脐下动脉诊法二、诊脉的时间三、诊脉的体位四、诊脉的指法(一)常用指法(二)辅助指法五、诊脉的要领1.静其心,存其神2.匀呼吸,定其气第四章 辨脉的方法第一节 从脉象的胃、神、根辨别脉的“常”和“变”一、胃二、神三、根第二节 从脉象的位、数、形、势分辨脉的形态、特征一、以脉位深浅变化为主来区别脉象二、以脉跳至数和节律变化为主来区别脉象三、以形体变化为主的脉类脉象区别四、以脉势变化为主的脉类脉象区别第五章 审脉方法(一)独字求病位(二)阴阳求病性(三)比较求病势(四)合参求病证第六章 平脉与常见病脉脉象第一节 正常脉象第二节 常见病脉一、脉位分类1.浮脉2.芤脉3.散脉4.沉脉5.伏脉二、脉率分类1.迟脉2.缓脉3.数脉4.疾脉三、脉宽分类1.大脉2.洪脉3.细脉四、脉长分类1.长脉2.短脉五、脉力分类1.虚脉2.弱脉3.微脉4.实脉六、流利度分类1.滑脉2.动脉3.涩脉七、紧张度分类1.弦脉2.紧脉3.革脉4.牢脉5.濡脉八、均匀度分类1.促脉……第七章 兼脉与特殊脉脉象第八章 妇人脉与小儿脉第九章 脉诊与辩证第十章 外感病脉诊第十一章 疫病脉诊第十二章 五脏病证脉诊第十三章 气血津液病证脉诊第十四章 经络肢体病证脉诊第十五章 妇科病证脉诊第十六章 儿科疾病脉诊附录下编、按诊第一章 概论第二章 按胸腹(腹诊)第三章 按肌肤第四章 按手足第五章 按腧穴第六章 其他部位按诊

章节摘录

  (2)表里脉在《华佗神医秘传》中,有《论脉病外内证诀》一篇,以论述内外病证之诊断,但未见表里脉具体的论述,这可能是八纲辨证尚未完全确立所致。  (3)寒热脉 《论脉要》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明确地提出了“诸数为热、诸迟为寒”的寒热脉法。  (4)虚实脉华佗的论述较多,但基本上是以滑、短脉为虚;盛长脉为实。如《论脉要》曰:“诸滑为虚”,“诸长为实”。并且,进一步提出了脏与腑的虚实脉法,如《论虚实大要》日:“按之沉小弱微,短涩软濡,俱为脏虚。”“举按俱盛者实也,又长浮数疾、洪紧弦大俱日实”,是脏实。而腑虚则“轻按则滑,重按则平”,腑实则“浮而实大。”另外还有关于上下虚实之诊法,即分别候之寸与尺。  5.怪脉华佗在《内照法》中将怪脉与五脏伤损结合在一起,用以判断五脏之败亡的诊法,则无疑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其日:“伤肾,尺脉如屋漏、解索、雀啄、弹石”;“伤脾,右关如虾游,鸡足践地,鱼翔”;“伤心,左寸如断索,雀啄,屋漏”;“伤肺,右寸屋漏之状,亦如弹弦之状”;“伤肝,左关如系弦之状”。由于怪脉的出现是正气衰败的结果,所以,又称之为“五伤脉不疗”。统计一下怪脉之名,恰恰亦为十数。从此,可以看出,华佗不仅承继了《内经》、扁鹊、仓公等有关怪脉的学术,并且有所充实和发展。  (六)《四时经》与《脉法赞》脉法  《四时经》与《脉法赞》为早期的脉学文献,辑录于《脉经》中,其著者已不可考。但在脉学的形成中仍有一席之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医学切诊大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