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望诊大全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张树生,肖相如 主编  页数:960  字数:81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没有正确的诊断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治疗,当然就不可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望诊为中医四诊之首,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举凡名医,没有不精于望诊的。仲景谓:“余每览越人人虢之诊,望齐候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赞叹的是扁鹊通过望齐桓候之色便可判断疾病的浅深和死期。张仲景通过望诊可以判断侍中王仲宣的死期是二十年半,并能够判断其是否服药。所以,望诊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也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有鉴于此,于15年前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组织编写了《中华医学望诊大全》,该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曾获得第二届北方十省市科技图书二等奖,多次重印,仍供不应求,故山西科技出版社决定修订再修。修订工作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修订再版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首先是第1版编委会全体同仁的功劳;修订工作得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导师、全国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陈家旭教授的热情支持;修订再版工作凝聚了一书责任编辑张延河先生的心血;修订再版是编委会全体同仁辛勤劳动的结晶。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内容概要

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居四诊之首。医者把望诊理论与经验,以敏锐之目光,对病人慎密地观察,每能出神入化,妙技由生。故古有越人人虢之诊,望齐侯之色;仲景色侯侍中王仲宣之说。真可谓神矣!余不绝赞叹先贤之才秀、望诊之功夫!决心整理、提高、发扬中医望诊之经验,奋然组织学者,编著《中华医学望诊大全》。    我们坚信:“有诸内,必形诸于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疾矣。”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内有病,必然要反映到外部来,而在体表的特定部位显示出各种特征和信号。当然表现有幽有浅、有隐有显,只要精心、慎密地观察,总会有蛛丝马迹。“生物全息现象”更证实了这一点。    本书乃大型望诊工具书。博采古今望诊之精华,探讨百家望诊之经验,从理论基础到各科实践,从整体望诊到分部望诊,进行了别开生面地总结与发掘,揭示出望诊知病、望诊知证与治疗的一般与特殊规律。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颇值一读。   本书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对更好地发扬中医望诊之经验,指导各科临床有现实意义;本书也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填补了中医大型望诊工具书之空白。   本书乃中医望诊之专著,虽不涉猎其他诊断方法及现代科学技术之运用,但若能相参,必相得益彰。由于水平所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同道批评指正。

书籍目录

修订版前言前言第一章 望诊基础  一、望诊源流    (一)先秦时望诊立体而《内》、《难》奠基    (二)汉三国望诊广用而《伤寒》系统    (三)晋隋唐望诊承古而全面整理    (四)宋元时重视总结而《金镜》问世    (五)明清朝望诊发展而专著迭出    (六)近百年望诊由衰而复转光大  二、望诊之要    (一)相气不微,不知是非    (二)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    (四)五脏之象,可以类推    (五)立形定气,而视寿天    (六)变化相移,以观要妙    1.理色脉而通神明    2.变化相移,以观其妙    3.揆度奇恒,道在于  三、望法阴阳    (一)法阴阳而知平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二)法阴阳而知病变——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三)法阴阳而知病危——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第二章 全身望诊第三章 分部望诊第四章 望排出物第五章 内科疾病望诊第六章 妇科疾病望诊第七章 儿科疾病望诊第八章 外科疾病望诊第九章 五官科疾病望诊第十章 骨伤科疾病望诊附

章节摘录

插图:早在清末,安徽建德(今池州)人周学海,字澂之(或为澄之),曾著《形色外诊简摩》一书,系统而全面地论述望诊的主要内容(包括舌诊等),是继《望诊遵经》之后的第二本较系统望诊专著。其间,虽于清朝晚期有连自华(书樵)撰《望诊》及《望诊补》二书,但因系稿本,且藏于北京,未作刊行,故影响不及周氏。1902年刘以仁撰《活人心法诊舌镜》,论舌内容颇富。1906年,方仁渊(耕霞)编《舌苔歌》,易于涌记,利于启蒙。1911年刘绍汉等编《韩氏舌苔图说》、杨三辰编《舌苔条辨》、力钧绘《唇舌症候图》及著者佚名的《白苔总沦》、《伤寒热证看舌心法》等,或总体讨沦望舌理论,或专题深入研究,或文字讨论,或绘图阐释,均对舌诊做出应有贡献。特别是1916-1917年间,曹炳章集历代医家望舌之论,上溯内经,下及各家,撰成《彩图辨舌指南》,内附彩图122幅、墨图6幅,图文并茂,搜集颇全,是研究舌诊的重要历史参考文献。1921年邵江斌源补订《三十六舌歌诀及图解》,对初学童蒙,更宜启悟。1926年,温病四大家之一的王孟英《舌辨》,由吴克潜作注,上海大众书局铅印本问世,对热病之验舌,经验可贵,值得重视。1927年,杨百诚(如侯)编《五色诊钩元》,较全面地重点探讨望色理论。从1927年到1949年之间,望诊学仍以舌诊研究为重点。应该提及的是,较多的全书、类书、辞典中,较完整地综合归纳了望诊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如江苏武进人谢观,字利恒,参考医籍2000余种,编成《中国医学大辞典》,不仅有望诊诸多名词、术语等内容,而且对舌诊中的苔、质等,有文有图。中西汇通派的医学家们,也各自从不同角度,述及望(舌)诊理论,如四川人唐宗海,字容川,著述颇多。其《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二卷中,对《内经》语加以解释,并附会当时西医之说,按28节分论人身阴阳、五脏所属等内容。其中有望形察色一节,堪称汇通派认识望诊学之代表。所著《血证论》,对血证的望诊,多所挟叙。

编辑推荐

《中华医学望诊大全》:中华医学四诊全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医学望诊大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买后还没看,当工具书用吧。
  •   钱多的人就买吧。
  •   很全面对学习中医很有好处,纸张不好很厚
  •   是本不错的工具书,挺全的
  •   书挺厚的,内容很详细,只看了前面一点,学医最重要还是实践,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去验证理论,用理论来指导临床,要慢慢学习~~~
  •   此书要不断翻阅,900多页为什么不是精装本或是大16也好.
  •   很好的书。在这还便宜,在新华书店看到得这书,就想卓越有没有,一搜,有,太好了。。就买了。很方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