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 作者:何俊瑛,孔繁元, 页数:295
内容概要
脑脊液细胞学这门学科研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历史。尤其是近20多年来,我国脑脊液细胞学从脑脊液的细胞收集、染色技术的不断改进,到脑脊液细胞学由单纯形态学转为形态和功能结合、病原学检测与免疫指标结合交替,在脑脊液检测与细胞学的互补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脑脊液细胞学已成为临床医师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作者结合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和在开展脑脊液绍胞学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应广大临床同道的要求,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的资料,加上多年的实践,编写了这本《临床脑脊液细胞学诊断》。书中总结了脑脊液细胞学的发展史,概述了脑脊液细胞的来源、基本结构及功能,常见的脑脊液检测及细胞的收集、染色技术,并对神经内科的感染性疾病、肿瘤、白血病、出血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进行了简要概述。重点附加了典型、特殊病例,结合临床讲脑脊液细胞学图谱,使细胞学更有趣,结合细胞学图谱讲临床,使临床诊断更有依据,做到图文并茂,由浅入深。
作者简介
何俊瑛,女,汉族,1954年8月生,河北省文安县人,中共党员,1978年河北新医大学大学普通班毕业。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华医学会脑脊液学学组委员。何俊瑛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北新医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巨细胞病毒与脱髓鞘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中唾液酸测定》、《GBS综合征患者CSF中唾液酸测定》、《隐球菌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与临床分析》、《进展性卒中与巨细胞病毒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有较深的研究。多次在省内举办不同类型的脑脊液细胞学学习班。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何俊瑛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30篇, 获卫生厅科技三等奖1项。主编《偏头痛防治》,副主编《实用神经内科诊疗学》,参编《临床医学问答》、《神经系统及脑血管疾病诊治与康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脑脊液研究的发展历史 二、脑脊液细胞学新进展 三、展望 第二章 脑脊液学 第一节 脑脊液的形成及循环通路 一、脑脊液的形成 二、脑脊液的循环 第二节 脑脊液的成分及功能 一、脑脊液的成分 二、脑脊液的功能 第三节 脑脊液的常规、生化、病原学检查 一、一般检查 二、生化检查 三、病原学检查 第四节 脑脊液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一、寡克隆区带(oligoclonal bands,OCBs)检测 二、IgG指数(IgG indcx,IgG I)检测 三、Protis CSF蛋白分析 四、CSF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五、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检测 六、CSF中氨基酸含量测定 第三章 脑脊液及细胞的收集 第一节 脑脊液标本的收集 一、腰椎穿刺术 二、脑室穿刺术 三、前囟穿刺术 第二节 脑脊液标本的处理 第三节 脑脊液细胞的收集 一、FMU 5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器 二、Cytospin-2或Cytospin-4型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 三、FCS—I型离心沉淀仪的研制及其应用 四、标本的观察及图像采集 第四章 脑脊液细胞的染色法 一、迈一格一姬染色法 二、墨汁染色法 三、阿利新兰染色法 四、丫啶橙荧光染色法 五、铁染色法 六、脂肪染色法 七、PAS染色法 八、过氧化酶染色法 九、非特异性酯酶(ANAE)染色法 十、硝基四氮唑蓝染色法 十一、结晶紫染色法 十二、固紫染色法 十三、Ziehl—Nielser染色法 十四、微孑L薄膜染色法 十五、Papanicolaou染色法 十六、佳绿一焦宁染色法 第五章 脑脊液中的细胞 第一节 脑脊液细胞的动力学 一、脑脊液细胞的来源 二、脑脊液细胞的消失 第二节 脑脊液细胞的类型 第三节 脑脊液细胞的形态特征、功能及临床意义 一、免疫活性细胞 二、单核吞噬细胞 三、巨细胞 四、粒细胞 五、脑脊液腔壁细胞 六、肿瘤细胞……第六章 脑脊液细胞学的诊断第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表现第八章 脑膜癌、脑膜白血病及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脑脊液细胞学表现第九章 脑血管病的脑脊液细胞学表现第十章 神经系统脱髓鞘疾商的脑脊液细胞学表现第十一章 其他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表现第十二章 新技术在脑脊液及细胞学中的应用第十三章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对脑脊液生理和病理性淋巴细胞的系统研究第十四章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室及脑脊液库的建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