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宝典

出版社:谢文英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06出版)  

前言

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中药则是这大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人们防病治病靠的全是它。人们都有这样的意识,生了病,用中药治疗比用西药安全,副作用小。这些也的确是中药的巨大优势。但是,等到生了病才去医治,终究免不了病痛之苦。有没有提前发现疾病的苗头,及时调养的方法呢?    “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还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亚健康已经成为常态,并有年轻化、扩大化的趋势,分清自己倾向于哪种体质,并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成为目前养生的新潮流。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养生需求,本书根据体质的不同将中药重新分类详细的介绍了中药的功能主治、挑选保存、养生禁忌,并添加居家验方及药膳养生等内容,充实详尽,条理清晰,方便实用。希望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利用中药的养生作用,并得到健康和快乐!

书籍目录

上篇  小中药,大学问第一章 中药基础,初学习  第一节  四季滋补中药  第二节  中药的四性五味  第三节  煎煮中药之法  第四节  服用中药之法  第五节  贮藏中药之法第二章  区分体质来养生 第三章  一味中药,不一样的调理功效下篇  中药养生,滋补全家第一章  婴幼儿疾病 第二章  妇科疾病第三章  男科疾病 第四章  老年人疾病

章节摘录

第二节  中药的四性五味    《神农本草经》在序列中指出:“药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首次提出药的气味之说,并一直沿用至今。由于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因此,两者必须综合起来看,例如两种药物都是寒性,但是味不相同,一是苦寒,一是辛寒,两者的作用就有差异。反过来说,假如两种药物都是甘味,但性不相同,一是甘寒,一是甘温,其作用也不一样。所以,不能把性与味分开来看,性与味显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    中药的性能中,包括其性味,又称气味或四气五味。    性就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季药性,又称为“四气”。寒凉与温热是绝对不同的两类药性:而寒与凉、温与热只是程度上的差异,寒性较小的即为凉性,热性较小的即为温性。在古代本草书中所谓微寒就相当于凉,大温就相当于热,温性较弱者称微温,热性较强者则为大热,寒性较强者则为大寒。    小中药,大学问。    除寒、热、温、凉外,还有平性,是指具有平性的一类药物,寒热之性不很明显,作用比较平和,既可用于热证,又可用于寒证。但是,平性不是绝对的,也有偏寒和偏热的不同。总之,药物之性虽然有五,但一般称为四气或四性。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虽然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昧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至于其阴阳属性,则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综合历代用药经验,叙述其作用如下。    辛昧药: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一般治疗外感表证的药物,如桂枝、紫苏叶、薄荷等,治疗气滞证的药物,如香附、陈皮等,治疗瘀血阻滞的药物,如川芎、红花等,都有辛味。    酸味药:“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并能生津开胃、收敛止汗。一般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    甘昧药: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一般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如党参、熟地黄等,以及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的药物,如红枣、甘草等,皆有甘味。    涩味药: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症,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则能涩肠止泻。    苦昧药:“能泄能燥能坚”,有泄和燥的作用。“泄”的含义甚广,有指通泄的,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i有指清泄的,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至于“燥”,则用于湿症,湿症有寒湿、热湿的不同,温性的苦味药如苍术,适用于前者,寒性的苦味药如黄连,适用于后者。此外,前人的经验中,认为苦还有坚阴的作用,如黄柏、知母用于’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的痿证,即具有泻火存阴(坚阴)的意义。    咸昧药:“能下能软”,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多用以治疗痰核、痞块及热结便秘等,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淡味药:有渗湿、利尿的作用。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如通草、茯苓、薏仁等利尿药,皆有淡味。    P3-4

编辑推荐

中药不但能防病治病,还能抵抗衰老、强身健体、改善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是公认的养生保健佳品。谢文英编著的《中药养生治百病》精心挑选了最常用的中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它们的性味功效和养生妙用,内容丰富,体例明晰,十分便于广大中医保健爱好者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