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展青春风采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孙广来 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05出版)  作者:孙广来  页数:200  

前言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我国历代统治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礼仪教育,孔子规定弟子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把“礼”放在首位,并指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强调对人的思想道德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荀子也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说的就是一个不讲礼仪的人。一定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一件不合礼仪的事,一定很难办成,一个不重视礼仪的国家,一定政局不稳。    礼仪就像一弘清亮的泉水,它能洗涤人的污浊,像一缕灿烂的阳光,可以温暖人心的冷漠,像一首美妙动人的乐曲,能唤醒人的沉沦,激起人的热忱。以君子风范待人接物,以礼仪行动处事纳事,在与他人谈和中,礼可以决定成败;在天灾人祸中,礼可以决定生死;在待人处事中,礼可以决定是非;在竞争学习中,礼可以决定优劣。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凡是文明的社会都重视礼仪,文明离不开礼仪,而且未来世界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素质的竞争,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要求。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青少年要明礼识仪,要传承、弘扬祖国礼仪文化,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    本书是一本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礼仪读本,全面介绍了各种现代礼仪规范,如举止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交往礼仪、特殊场合的礼仪等,以及在各种场合交往的实用技巧,并翔实地介绍了具体的礼仪要点,针对性强,极具实用性。本书在介绍礼仪要点的同时,穿插大量古今中外的礼仪故事,让青少年更清晰地了解各种礼仪的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学习礼仪,会让你的孩子受益终身!

内容概要

  礼仪就像一弘清亮的泉水,它能洗涤人的污浊,像一缕灿烂的阳光,可以温暖人心的冷漠,像一首美妙动人的乐曲,能唤醒人的沉沦,带起人的热忱。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礼仪与素质修养一、礼仪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二、礼仪修养与艺术修养三、健康的心理素质四、良好礼仪修养的具体表现第二章 举止礼仪一、姿态范式二、手势和表情三、递物和接物四、致意礼仪五、形体健美第三章 谈吐礼仪一、注重语言美二、称呼礼仪三、谈吐的四项原则四、交谈艺术五、演讲礼仪六、电话礼仪第四章 社交礼仪一、拜访接待礼仪二、介绍与自我介绍礼仪三、馈赠礼仪四、交友的艺术五、成功社交艺术第五章 家庭礼仪一、个人修养与礼仪二、亲情礼仪三、邻里礼仪第六章 其他生活礼仪一、乘车礼仪二、乘船礼仪三、搭乘飞机礼仪四、乘坐地铁礼仪五、购物礼仪六、交谊舞会礼仪七、化妆礼仪八、图书馆阅览室礼仪九、影剧院礼仪十、酒店住宿礼仪十一、饭店就餐礼仪十二、医院礼仪十三、体育场馆礼仪十四、网球运动礼仪十五、打保龄球的礼仪十六、打羽毛球的礼仪十七、打乒乓球的礼仪十八、游泳礼仪十九、丧葬礼仪附录一 中学生礼仪常规附录二 中外礼仪习俗

章节摘录

版权页:(3)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用大拇指指自己的鼻尖和用手指指点他人。谈到自己时应用手掌轻按自己的左胸,那样会显得端庄、大方、可信。用手指指点他人的手势是不礼貌的。(4)一般认为,掌心向上的手势有诚恳、尊重他人的含义;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攥紧拳头暗示进攻和自卫,也表示愤怒。伸出手指来指点,是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含有教训人的意味。因此,在介绍某人、为某人引路指示方向、请人做某事时,应该掌心向上,以肘关节为轴,上身稍向前倾,以示尊敬。这种手势被认为是诚恳、恭敬、有礼貌的。(5)有些手势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域和各国不同习惯,不可以乱用。因为各地习俗迥异,相同的手势表达的意思不仅有所不同,而且有的大相径庭。如在我国和某些国家认为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蜷曲表示称赞夸奖,但澳大利亚则认为竖起大拇指、尤其是横向伸出大拇指是一种污辱。英国人跷起大拇指是拦车要求搭车的意思。用大拇指和食指构成一个圆圈,其它三指伸直,就是“OK”的手势,这一手势在欧洲表示赞扬和允诺的意思,特别在青年学生中广为流行。然而在法国南部、希腊、撒丁岛等地,它的意思恰好相反。在巴西,人们打“OK”这个手势表示的是“肛门”。阿拉伯人用两个小拇指拉在一起表示断交,吉卜赛人掸去肩上的尘土表示你快滚开。由此不难看出,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手势语言”。千姿百态的手势语言,饱含着人类无比丰富的情感。它虽然不像有声语言那样实用,但在人际交往中能起到有声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

编辑推荐

《尽展青春风采:与青少年谈礼仪》在介绍礼仪要点的同时,穿插大量古今中外的礼仪故事,让青少年更清晰地了解各种礼仪的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尽展青春风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