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作者:何庆良 页数:246
Tag标签:无
前言
孝心为何不能等待 这是一本用真情和泪水写出的日记。 它是一个儿子为怀念母亲写下的心路历程,却道出了天下已经失去了母亲的儿女们的心声。 我坚信,许多失去了母亲的儿女都有这样的愿望——为恩重如山、情深似海的母亲留下一点什么。 我深知,作为儿女,谁都不能忘记那段生死离别的日子,谁都想把母亲的养育之恩记录在人生的记忆里。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想做的人太多太多,而践行这个愿望的人却极为鲜见。迄今为止,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没有人出过一本日记来表达对母亲的追忆。 坚持把这本日记写完,既是对毅力的考验,也是对孝心的检验。由于工作的原因只要稍有放松,就可能因为疲劳和繁忙而放弃,但那将是让自己永远不能解脱的自责。 “孝心不能等待“已是一种追悔,放弃对追悔的补偿,情何以堪?! 用一种追悔的心情去反思遗憾,不仅是我个人的心理感受,而是许多人的同感。在我熟识的友人中每当提及未能尽孝的话题,失去了母亲的人都会有共同的遗憾:因为工作劳碌,因为抚养孩子,忘了去关爱孤寂的母亲,没有抽出时间去孝顺老妈妈。含辛茹苦的母亲走得太早,我们的尽孝来得太迟! 每个有孝心的儿女都有一个心愿:当我们功成名就,当我们拥有汽车别墅的时候,我们会给老妈妈更多的金钱和物质上的富有,让老人好好享受一把,颐养天年! 然而,垂垂老矣的双亲的生命是有限的。孝心不能等待。一位友人告诉我,多少年来,他梦想给父亲买一套房子,装修好,然后接老人与自己住在同一个城市。当梦想实现的时候,他兴致勃勃地赶回老家接父亲,恰好就在这一天,父亲溘然长逝。他追悔不已,因为这份孝心他努力了十多年。父亲却没有享用一天!那扇孝敬的大门被永远地关闭了。留给他的是永远的悲思与遗憾。 据说,比尔·盖茨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说过,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顺。这句话出自于一个美国的首富,这不能不让我们感慨和深思。 “孝”为何也?我没有去考证《说文解字》上的权威解释。但是,汉字的结构组成有会意字。按照个人望字生义的理解,“孝”字是“老”与“子”的结合。君不见,“孝”字的上半部为“老”字的半边,下半部为“子”字,两者结合即为“孝”!从意形上看,又恰好解释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上而下看为老子抱儿子,由下而上看乃儿子背老子。由是观之,我们不得不惊叹先贤的聪慧与睿智。 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库中,《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这部伦理学著作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以孝治天下”之后。在唐朝,它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它对维护封建社会的纲常宗法等级和道德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孝经》集中阐释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对“孝”的要求和方法做了系统而烦琐的规定。如对父母的生老病死的过程,提出了“孝”的标准:“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章第十)。《孝经》把“孝”推崇到极高的地位,认为:父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章第七)。因此,“人之行,莫大於孝”(《孝经》·圣治章第九)。“孝”成为人的道德之本(“父孝,德之本也”《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在《圣经》中伦理思想中甚至把“忠”与“孝”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与扩大,把“孝”的社会作用神秘化和绝对化。尽管如此,《孝经》所推崇的孝顺不失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基石。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往今来,孝顺尊老的传统被世代延袭,并积累了许多的典型,如供儿童蒙学的经典《二十四孝》的图文故事,就是家喻户晓的教科范本。 随着时代的进步,其中的糟粕自然要被舍弃,但传统孝文化的积极意义和精髓仍然被继承下来。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伟人领袖,那些孝敬尊老的故事是永远让人感动的。新闻记者焦波用镜头表达了他的赤子孝心。《俺爹俺娘》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打动了每个参观者的心。有人感怀,有人流泪,有人随即买票回家看爹妈。孝心是人的精神家园中的一块净土。 毛泽东非常敬重自己的母亲,至诚侍奉。1919年,老人去世后,他写下了一篇盛赞母亲一生及其嘉德品格的《祭母文》(1923)。 全文如下: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从秉悃忱,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若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尚飨! 这篇感人肺腑的《祭母文》,不仅有对母亲五种美德的盛赞,更有对母亲养育深恩“有志未伸,有求未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的恨悔。 二零零七年,在人们的记忆中,走了诸多的名人和明星:毛岸青、孙道临、侯耀文,高秀敏,陈晓旭、文兴宇、叶凡、陈思思、……还有简·怀曼、世界男高音帕瓦罗蒂、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我的母亲也去了。她仅仅是一个极为平凡的女性,但她崇高的品性并不会因为她的默默无闻而被埋没,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为她的离去而惋惜,而我最大的心痛就是未能报答母亲的深恩大德。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夜阑人静时分一种椎心的痛悔。我相信,这种由衷情感绝不为我个人所有,而是千千万万作儿女或者晚辈相通的情感与遗憾。 母亲走了,可以尽孝的大门关上了。每天清晨和夜晚当我走出家门前和打开房门后都要为母亲的遗像点燃一拄香,对着母亲慈祥的遗容道一声别,报一声到。然而,这种精神的自慰却无法抚平自己未能及时行孝的痛悔。 我经常凝望着母亲的遗像忏悔那些无知的决定和作为,入伍后连续十二年没有回家过春节,要么发扬风格让别人回家,为了得到一番口头表扬;要么埋头于书堆,去寻章摘句做笔记;要么查阅资料复习备考,写论文…… 我不是没有孝心的儿子,但总想先奋斗再行孝,让孝敬留在心中,让孝心留在等待中…… 如今,当我认识到“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的时候,母亲已经走了,留存在心中的是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 为了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也是为了告诫那些徒有报效宏愿的儿女,我写下了这本日记,旨在醒示愿意尽孝的人们: 别“忘了时间的残酷” 别“忘了人生的短暂,” 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毕淑敏语) 否则,你将永远无以尽孝,孝心不能等待! 2007年11月24日
内容概要
《孝心不能等待》是一本用真情和泪水写出的日记。它是一个儿子为怀念母亲写下的心路历程,却道出了天下已经失去了母亲的儿女们的心声。我坚信,许多失去了母亲的儿女都有这样的愿望——为恩重如山、情深似海的母亲留下一点什么。我深知,作为儿女,谁都不能忘记那段生死离别的日子,谁都想把母亲的养育之恩记录在人生的记忆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想做的人太多太多,而践行这个愿望的人却极为鲜见。迄今为止,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没有人出过一本日记来表达对母亲的追忆。
书籍目录
真情有泪 孝心无疆——写在再版之际序言 孝心为何不能等待第一部 守护篇伤心之旅(2007年4月20日)妈妈,你为什么不说话(2007年4月20日)期待生命的奇迹(2007年4月21日)胜于任何ICU的护理(2007年4月21日)春日的祈祷(2007年4月22日)希望的曙光(2007年4月22日)妈妈的长梦(2007年4月23日)真想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2007年4月24日)妈妈的泪花(2007年4月25日)妈妈无法感受的情谊(2007年4月26日)无欢的团聚(2007年4月27日)痛苦的守护(2007年4月28日)今夜无眠(2007年4月29日)走出黑色的四月(2007年4月30日)节日的祝福(2007年5月1日)收拾残局(2007年5月2日)春眠何时晓?(2007年5月3日)诚挚的情谊(2007年5月4日)再现危机(2007年5月5日)生命的通牒(2007年5月5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2007年5月6日)生命的存在与意志的强弱(2007年5月6日)医药与护理的效用(2007年5月7日)乔山墓园(2007年5月8日)祸不单行(2007年5月9日)情深谊重(2007年5月10日)每况愈下(2007年5月11日)为了母爱而醉(2007年5月11日)把敬意献给白衣天使(2007年5月11日)写在母亲临终的时刻(2007年5月12日)来自空中的祝福(2007年5月13日)妈妈过上母亲节(2007年5月13日)迈人死亡境地的双脚又回来了(2007年5月13日)第二部 祭奠篇妈妈孤独地走了(2007年5月14日)给妈妈送行(2007年5月14日)阴阳冷暖怎相知?(2007年5月14日)哀思绵绵(2007年5月14日)泪飞顿作倾盆雨(2007年5月15日)发自心底的祭文(2007年5月16日)妈妈,来世您还做我们的母亲(2007年5月16日)人生的结晶(2007年5月16日)纸钱花圈照天烧(2007年5月16日)相见时难别亦难(2007年5月16日)天人感应(2007年5月17日)长天云海思母恩(2007年5月18日)第三部 追思篇后记 一本写给天下儿女的日记附
章节摘录
2007年4月20日周五晴30℃重庆15℃大连1900-2130H 伤心之旅 乘飞机的次数早已难以计数。从第一次的紧张到此后的淡然,但心情都是愉快的,无论公务、出差、学习或探亲乘机,大都如此。 惟有今天的旅途心情难以平静,虽说是全程的VIP服务,却没有一丝“要客”的感觉和心情。 从重庆起飞,破雾穿云,九天之上的舷窗外,满目灰白色的云朵,苍苍茫茫,我的心情也如同苍茫暮色中的云海,一片茫然。 没有任何兴趣去观看机上电视里的大片《夜宴》,只想尽可能睡上一会儿,换来精神,为不知已经如何的妈妈守夜。 闭上双眼,母亲的音容笑貌浮现眼前…… 去年此时,父母和姑姑、姑父相聚在重庆,皆享巴渝风情,谈天说地,叙旧畅怀,好不开心…… 每天徜徉在春光和花海中,漾溢其间的是老人们的欢声笑语。虽然母亲摔伤未愈行走困难,但她支撑着同大家一起出行。逛南山,去大足,一路上走走停停,时而要在座椅上躺下休息…… 今天想来,不免心头充满了懊悔! 睁开眼睛,舷窗外已是漆黑的夜空。此刻,母亲仿佛要孤单地进入这黑暗的世界。想到此,我的泪水不禁如同泉涌一般夺眶而出…… 另外一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一说是地狱;一说是天堂。像母亲这样的好人,肯定是要上天堂的!因为她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他人奉献的。当她即将燃尽生命火焰的时候,定会踏上步入天堂的道路。遗憾的是,她要独自远行。 飞机的航向是向北飞行,而我却感到是向西飞行。我试图调整方向感的误差,却总也改变不了这种错觉。传说天堂在西方的天边,那里是极乐世界! 机舱里播音说,20分钟后将到达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稍顷,飞机在下降中却剧烈地颠簸起来。从前遇到这种情况,或多或少还有一丝惊惧。今天,我却出奇的镇定,居然闪过一丝念头——失事——即使那样,我也会平静去面对!因为,我可以去天堂的大门迎接母亲,陪她同去。 悲欢生死,本是人生的寻常事,但能平静地面对,却是需要勇气的。 母亲一生不流泪,相信她也会平静地面对生死。但生死离别就要来临的时候,怎么忍心母亲孤独地离开这个就要团聚的家庭?! 泪水一次又一次顺着脸颊流淌下来,空姐大概是注意到这个细节,反复地从我身边走过,但又不便开口询问,目光中充满了疑惑。美丽的天使,你们如何能够理解,对于你们来说这次普通的航程,却是我一生的伤心之旅。 妈妈,您为什么不说话 金海亲自到机场迎接。大家相见,不胜感慨。同学毕业后近20年,竟是在今天的这一时刻相见。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坐在驶往医院的汽车里,心如乱麻,忧心忡忡。 成沛——我俩是大学和研究生的两度同学,又同在海军为战友——早已站在医院门口。孙院长也在医院大厅等候我的返回。沿着幽暗的走廊,左转右弯,来到了综合一科的16床。妹妹燕文和燕玲守候在母亲的病床前。 病榻上的母亲,蓬乱的花白头发,痛苦的面部表情,鼻饲、输氧、导尿、输液埋针、监视心率、血氧量、呼吸、血压的Pro机……。这幅不敢想象的情景,竟然就在眼前! 我轻轻地走到床前,跪在母亲面前轻声呼唤: “妈妈,我回来了!” “庆良回来看您了!” “您不是想我,叫我回来吗?” “我来了!” “妈妈,您睁开眼睛看看我啊!” 面对一声声的呼唤,妈妈却没有丝毫的反应和表情。 妹妹也在一旁,边喊边摇晃,燕玲取来耳塞给妈妈带上。我想,妈妈应该听到她日思夜盼的儿子的呼唤。 可是,她依旧木然地昏睡在那里,发出不由自主的鼾声。 “妈妈,您为什么不说话?”我的泪水如同断线的珍珠,滚滚而下。 抚摸着妈妈灰暗的面颊和失去健康肤色的双手,我心如刀绞。此时,作为儿子,才能真正体会即将失去生母的痛楚。 呼唤,泪水;泪水,呼唤。已经不省人事的母亲,早已无法体会儿女的伤感。 我知道,泪水只能表达情感,却不能救母亲出苦难之外。作为长子,家中的顶梁柱,惟有坚强和沉着、镇定,才能影响家人,尤其是早已心力交瘁的妹妹。她们已经为妈妈做了许多许多。她们是我的骄傲,她们把妈妈的美德继承了下来,她们没有忘记母亲的恩情,她们深深地理解母亲平凡而令人敬佩的一生! 痛苦的泪水应当也必须化为力量去照顾母亲,以尽儿子的孝道。 我说服妹妹回家休息后,病房里只剩下护士石岩和保姆小芳。 我开始向护士了解相关的护理知识,询问监视器上各种数据的含义。 夜,漫长而死寂;时间,沉重而缓慢…… 监视器的各种生命指标交替变化着,让人的心情时紧时松。心率骤变、窒息报警、呼吸警告……层出不穷的变化把人的神经绷到要断的程度。 母亲下意识地抓扯身上的被子和粘在皮肤上的电极探头,试图调整自己身体的姿势。她的每个动作,都能使监视器上的数据明显变化。高科技设备显示着危重病人的生理指征。 妈妈,生命的力量,为什么此刻如此地脆弱?!你曾经是一个扛得起艰难困苦的坚强的女性。多么期盼您把那一份顽强用来抗击病魔和死神的进攻! 深夜之后,眼睛已开始酸胀。我知道,那是疲惫的征兆。但我的目光却一刻也不敢离开显示屏和母亲的身体。因为母亲浑身上下连接着维系生命的管线,稍有疏忽都会致命,将酿成无法挽回的苦痛。 精心、耐心、细心和真心在此刻就是生命! 要不断摆放好妈妈在昏迷时身体的姿态,设想着睡眠时的各种姿势感受,以让她在冥冥中依然感受和体验到常人休息的舒适。 唉!这就是儿女们在此刻能尽的仅有的孝道! 天亮了,小妹妹带着一脸的笑容走进病房。 新的一天开始了。 妈妈,每一天对我们都很重要!您知道吗?! 2007年4月21日周六晴18℃大连0700H 期待生命的奇迹 成沛如期来到病房接我去找招待所休息。那是金海为我事先安排的一处可以静静休息的地方。此时,休息就是生存,休息就是生命的延续。只有休息才能把一个生命维持下去。 中午时分(12:20),妹妹(燕玲)发来信息:告知妈妈醒来了,已有意识了。她知道我已回来,甚是高兴。 妈妈如真能恢复,用医生的话说,那是奇迹。 生命的奇迹,绝不是仅靠先进的医疗技术就可以促生的。生命的奇迹,应该是爱的结晶,是情的转移。 金海真是用心良苦,专门安排百忙中的德仁市长同孙院长共进晚餐。为了挽救母亲的生命,每人都在尽一份爱心。 妈妈,你可知道,除了你的儿女之外,大家都在想方设法挽留您的生命? 奇迹,会出现吗? 胜于任何ICU的护理 这是第二个守候的夜晚。 入夜,燕文坚持留下来护理妈妈。我不想让她留下,因为妹妹一直承受着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但作儿女的孝心还是让她留下来。 今晚,母亲的体温高烧超过38℃。燕玲担心地哭起来。护士告诉我们,用温水敷大腿根和手心可以降温。妹妹忙碌了半天,体温果然下降了。 夜里,是一刻都不能疏忽的时段。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要为母亲调整一下身体各个部位的姿势。稍有一点痰阻迹象,我就立即为母亲叩背侧身,将之迅速化解。 这是ICU的医疗设备根本无法做到的。 机械的护理是冰冷的被动程序反馈机制在作用,永远无法企及儿女们的孝心。精心的呵护,是发自心底的爱在奉献。 正是爱的力量与呼唤,使妈妈在今夜(12:20分)醒来。她用昏沉的目光望着我,眼球的转动与寻找表明,她的意识有些清醒了。 凌晨三点多,母亲又一次清醒过来,她用力伸手想关掉墙上的开关。我抬起妈妈的手,让她自己去完成这样了不起的“壮举”。灯关了,妈妈的目光流露出得意的感觉。或许,妈妈在告诉我:“儿子,妈妈还行!” 天亮了,又是崭新、明亮的一天。 妈妈,新的一天来临了。你该好起来了。 监视器上的数据,平稳、真实而一丝不苟地量化着爱与孝的程度。 生命的指数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2007年4月22日周日晴大连0600H 春日的祈祷 明亮而和煦的阳光,透过斑驳的镂花窗纱射进屋内,拨开窗纱的一角,让阳光投射到母亲的病榻上。 春日的阳光,是生命复苏的动力。它难道不会为妈妈的安康送来一份热情和能量吗? 斑驳的日光,洒在母亲的脸上。我生平第一次如此仔细地端详妈妈的脸。 青春端庄的容颜早已逝去,那是老照片留下的记忆。妈妈的结婚照是极为简单的一张两寸虚光彩照。年轻时的妈妈绝不亚于明星、美女!可惜的是,生活的负担,子女的拖累,沉重的劳作和岁月的剥蚀,那份令人惊羡的丽颜早已不复存在。 为了挽留妈妈的美好记忆,早在十几年前,我就用翻新老照片的技术,为父母重新放大了昔日玉照。可惜年代已久的照片无法翻新出尽如人意的效果。精于丹青的小妹妹不甘心,专门为父母绘制一对炭精画,常年摆放在父母的床头。 今天,病榻上老母亲已经无法与老照片上年轻而文雅的妈妈联系在一起了。花白稀疏的头发,有些蓬乱,这是健康时的妈妈决不会出现的邋遢。 用木梳轻轻地为母亲梳理头发。老人又出现慈祥而安静的容貌。此刻的妈妈,脸上没有痛苦,只有安宁,因为她可以放心地睡着,儿女们都在身边呵护着她。 早已被皱纹刻蚀的脸颊,微显出一些老年斑,但气色温润,无怪人家都说老人家看上去只有六十多岁。 春日阳光里的妈妈,安然地睡着。这是自我回来以后的最好状态。安详的面孔是否预示着平安的结果? 愿春日的阳光,为妈妈祈祷! 如果妈妈能恢复健康,我们再不会让她做任何家务,我们愿意为她包揽一切,让妈妈尽享天伦之乐! 这,就是此刻的心愿。 第二节 希望的曙光 今天白天,母亲的状态相对稳定。 晚饭临行前,看到妈妈无神的目光在张望,对声音有了寻找的游移。说实话,那种眼神对常人来说是沉闷的,但对于处在生死边缘的妈妈来说,那是一种生命的迹象。 妹妹欣喜若狂地告诉我,爸爸来了一小时,妈妈始终牵着他的手不放。这情景让人想起《牵手》和《浪漫的事》两首歌中的唱词…… 父母结婚五十八年,作为子女,我们从没见过二位老人争吵打骂。这在正常人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妈妈刚强的性格却被善解人意的秉赋压抑着。其实,在家庭生活中,用公平的天平去衡量,对妈妈不公平的事儿不胜枚举。然而,就是那些让妇道人家平地起风波的家庭琐事,妈妈居然都能忍让,维护了全家的和睦相处。 在漫长的守夜中,我和燕文历数着从记事起看到和听到的对妈妈的不公平,仿佛是在开一场替妈妈打抱不平的控诉会。。。。。。 “忍”为心上一把刀。忍是对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试金石。妈妈,是忍耐和谦让的典范。其实,她没有受过多少儒家教育,也没有受过心理训练。妈妈是从姥姥的秉性中继承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对姥姥的印象在我记忆中几乎为零,依稀记得姥姥仿佛是死于脑中风。她出事的当天早晨,我好像在屋外院子里玩耍。姥姥是在去茅房的路上,跌倒的…… 此外,就毫无印象了。 小时候,妈妈时常提起姥姥,好像从未说过姥姥的不是。相反,姥爷倒是一个被妈妈经常批评的对象。记忆中的姥爷确实是一个不被晚辈们喜欢的人。印象中,他是个老气管炎,每天早上起来要不停地咳痰,睡觉时打鼾的声音很响。 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似乎不能解释为什么妈妈的一生能赢得所有认识她的人的敬佩。一个识字不多、几乎没有进过学校的旧社会过来的农村妇女,就有着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所难以企及的德行。 妈妈受人尊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她不像一般女人那么娇惯、软弱、依赖、小气,喜欢说长道短、流短蜚长,计较家长里短。 据说,父亲离开老家是为了躲避服兵役来到大连打工。那时,年轻的母亲只有不到二十五岁,却承担了全家几十口人、老少四世同堂的生活重负。土改之后,刚刚分得土地的爷爷凭着年富力强、精明能干,买房置田,不仅还清了太爷留下的债务,而且还雇人来家种田。 妈妈是家里的“大伙计”,家里家外一肩挑,上有八十多岁的太爷,下有初生不久的我。据妈妈说,她天天都要伺候太爷、太太,洗衣做饭,又要和伙计一起下地干农活。晚上,还要参加各种村里召开的支前、妇救会等会议。 新婚之后不久的妈妈,没有新婚燕尔的浪漫与幸福,有的却是无休无止的家务劳作和琐事。一个大家庭里需要照顾的是十多个几岁到十几岁的两代孩童、两位八十岁左右的老人和四五十岁的公公、婆婆。妈妈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带着一身的疲倦和新婚的年轻女人所不应空守的寂寞、孤独去做那些干不完的农活与家务。 晚年回忆这些岁月时,她只是淡淡地说:“年轻时,总也睡不够,两头不见白日。咱家一年到头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年轻时,有得是劲儿,伙计们干活儿都不如我。” “要生你的那天下午,连忙把黄瓜架插上,晚上用的柴火抱进屋,才去坐月子。” …… 儿时的我和后来的我,听到这些不曾记得的往事,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想过和思考过。 如今,凝望着奄奄一息的母亲,试想一个怀胎十月的孕妇要去干完那些农活和家务才能去生孩子,该是何等的委屈和无奈啊! 妈妈,你是一个让敬佩的母亲! 生命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位可敬的母亲来说,可能是屈指可数了。再好的条件、再真的孝心,她已经无法体验和感受了。但是,作为您的儿女,会用天下最能奉献孝心的方式,陪伴您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放心吧,妈妈。妹妹们为您所做的,让我为之感动。即使您走了,也不必牵挂。我们都是在您的伟大品格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定会秉承您的品格去走过自己的人生。 今夜的黑暗又一次过去,曙色已在窗外初现。人们常把曙光比作希望和预示希望的代名词。曙色是光的先兆,是光的折射。希望和曙光连接在一起,我们将为妈妈祈祷生命的曙光与希望! 2007年4月23日周一晴大连2100-0700H 妈妈的长梦 午后,从医院传来了令人激动不已、热泪盈眶的消息。妹妹抑制不住高兴打电话通知我。 “妈妈会说话了”, “她说,刚才做了一个梦。” “妈妈说想你”。 妈妈自今年春节前开始终日昏睡不醒,大都处于冥冥之中。她常在梦中提及往事和亲友、子女的名字。显然,她的精神世界里,全都是牵肠挂肚的亲友和子女。甚至,她时常说到父亲上班去了,还没有吃饭和穿衣。 母亲的呓语,就像交待遗嘱一般令妹妹感到害怕。 妈妈自从小便失禁以后,每天都要用大量的尿不湿。她说,尿不湿真好!朦胧中的母亲还知道尿不湿是要花钱买的。妈妈最担心的是我,她怕把儿子的工资都给她买尿不湿了。真是可怜天下慈母心啊! 已经是朝不保夕的妈妈,她的大脑里惦记的依然是儿女。这是伟大的母性在潜意识中的本能,是多么可贵与无私啊! 今夜,在北京工作的囡囡回来了。 这是我的主意,通过陪护要让她懂得如何对待曾经把她养大的姥姥,让她学会孝顺和伺服老人。 这是人生的必修课。虽然她来与不来的作用是差不多的,但意义不一样。 母亲今晚安静多了,各项生命的数据恒定在令人满意的指标上。忠萍是位细心而负责的护士。她不时来房间给老人做护理。 今夜又平静地度过了。母亲很安宁,没有痛苦,因为在我们的监护下,她没有经历吸痰的折磨,这让我们揪紧的心放松了许多。 清晨,护士在给母亲吸痰时,看到母亲痛苦到几近窒息的程度,我心疼得大汗淋漓,汗水顺着下巴一滴一滴往下落。护士一离开,我立刻来到满脸痛苦的母亲身边,想安慰她,可泪水却怎么也抑制不住地滚落下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痛在伤心处。 2007年4月24日周二晴18℃大连2007-0800H 真想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传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这是一首舒缓、天真而充满情感的少儿歌曲,一曲把我带入少年时代的怀旧歌曲。 记得文革前一年,初学胡琴时,拉的第一首曲子是《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主要原因是整个曲谱不用换把位,只有一个高音的“2”在结尾的小节里。然后是学拉《东方红》,但真正让我用心去体会二胡魅力的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妈妈的故事,被岁月尘封的故事,现在却再也不能聆听妈妈去讲了。 自幼就在文科上有点出众的我,迄今早已记不清写了多少总结、经验、报告和领导讲话之类的文字材料,专著和翻译文学的作品也有几部。但始终没有时间去兑现心中早有的夙愿。会写文章的我,早就想听妈妈讲讲过去的事情,给妈妈写点东西,以表达我对母亲的崇敬! 时间一年又一年,机会一次又一次,但听妈妈讲故事和写妈妈的故事的夙愿始终未能兑现。我一直天真地以为,现在工作忙,等有时间一定办! 不曾设想,妈妈竟然在短短几个月里变成了“植物人”! 如今,维系她生命的是科技手段,而不是她自身的机能。科技的医疗手段可以延长生命的长度,却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更不能让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爸爸说,他和妈妈是1949年农历七月初八结婚的。如今已是58年了。爸爸引以为自豪的是58年父妻没有打闹过。 58年不吵闹的父妻在这世上确实不多。能保持这种纪录的人必定有不同寻常的品格和性格。这恰恰就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爸爸的讲述解开了我的心头谜团,一个困扰在我心中的谜团。我是家里的长子,父母结婚六年才有我,让人不好理解。 原来,在我之前有个姐姐,她还没满月就夭折了。爸爸说,姐姐的出生和死亡,他都不知道。死因可能是母亲劳累过度,或是营养不良,反正是没养活。 爸爸说,他1951年出去,1953年以后才回来。其间发生的事,他不清楚。对于这样的解答,在今天肯定是叫人无法接受的。 这种生活,让一个新婚的少妇如何接受?妈妈接受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恰恰是这种让人难以接受的忍让,成全了父母之间58年不吵架的纪录! 妈妈,如今只能瘫痪在床榻上的妈妈,只能轻轻地翕动着嘴唇却默默无语的妈妈,她的心中该有多少没有释放的委屈和苦楚! 妈妈,真的想听你说过去的故事! 企盼你,再次开口说话! 这一次,我一定让您把80年的风雨人生说给我听! 2007年4月25日周三大连0700-2400H 妈妈的泪花 清晨,天已大亮,但阳光还没有照进病房。妈妈吃力地睁开眼睛,却无法一展眉头,左半身已经偏瘫,两只眼睛难以同时开闭了。 妈妈醒了,这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这半年来,妈妈每天都昏迷20个小时以上,偶尔的清醒会让家人兴奋不已。 看见妈妈半睁半闭着眼睛,我立即打开电脑,给妈妈播放DVD照片集。 这是昨天晚饭时,用特快专递送来的录像和照片DVD专辑。返回大连的前一天夜里,我连夜把妈妈在重庆过年(2004~2006年春节)时的照片整理出来,请我的同事编辑成DVD专辑。 做专辑的本意,是为妈妈的后事做准备。返回大连的前一天晚上(19日晚),妹妹告知我,医生认为妈妈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家人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我想,妈妈是去天堂的,要让妈妈含笑而去。我要把妈妈一生中最高兴和悠闲的时光展示给怀念和敬仰她的人们。 这部专门制作的DVD从千里之外火速送达的时候,妈妈还能和我们在一起,这是天意。 此时,面对常睡不醒的妈妈那无神的目光,我把笔记本电脑打开,将荧屏调到仰卧在病榻上的妈妈视线最佳的角度,开始播放DVD照片。
编辑推荐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夜阑人静时分一种稚心的痛悔。我相信,这种由衷的情感绝不为我个人所有,而是千千万万作儿女或者晚辈相通的情感与遗憾。 我觉得这本日记是为那些未能尽孝和未能表达遗憾心情的天下儿女们代言,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对母亲的深情。减如作家大仲马所说: “母子之情是世上最神圣的情感。” “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语)。”我要把一个儿子对母亲的崇敬与追念抒发出来,要把母亲对儿女的慈爱和奉献记录下来。 作者题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