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喻丽清 页数:387
Tag标签:无
前言
最初拿到来自旧金山的这五部书稿时,就有一种精神上的期待。期待我所认识的这五位新朋旧友能给予我们一次文学的盛宴。久浸书海,阅读神经日渐麻痹,但我对来自海外的书香文字还是留有一派信赖。这信赖绝非是崇洋迷外,而是出自于我对这几位文友的了解,出自对整个海外华文文学的向往,我想,我不会失望的。 十年前,我去旧金山参加海外华人女作家会议,就与本丛书的作者喻丽清、刘荒田、庄因、李硕儒相识。那时,对他们的作品略有涉猎,却未细读。我更了解的是作者本人。比如,对新移民李硕儒的了解。李硕儒是在国内就颇有成就的当代作家,往日他的作品就充满了海外风情,那些作者亲自经历过的在西非的非凡经历,还有海外大家族的喜怒哀乐,都给国内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他刚刚移民美国旧金山,与他见面的时候,其神情是忧郁的:他正经历着传统文化观念与异国文化的冲突与磨合。喻丽清的作品就像她的名字,清丽、温雅,她对生活的细腻品尝,恰好是与国内生活粗疏简陋的一种比照。那次女作家国际研讨会她是主持人,她的温文尔雅让人不忍心给她添麻烦,虽然那时我就计划要编一套海外华人女作家的丛书。刘荒田先生的风貌给人的感触尤深,读他的文字,感觉他是一个在沧海人生中漫步的行者,见到他才知道他实际上就是一个来美国洋插队的中国知青。他是来自国内的知青,到了美国也还是一个中国知青。因此,他的美国感悟对中国的读者就格外地有通灵之感。他在旧金山是多年的蓝领,在一天几换身份的辛苦中,唯一不能转换的就是他的中国情怀。而住在花园般的斯坦福的庄因,却比我所见到的任何中国教授都更像中国教授。看到庄因教授典雅的书房,中国古典式家具摆件装点的客厅,你就会明白他字里行间所浸透的中华风韵是来自何方。王智我从未谋面,可我知道他是拿了美国学位,一直工作在美国高科技公司的白领。或许是知识结构的不同所致,从思维到视角到语言,她的文字都给人一种别致的美式情味。 的确,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海外作家作品的关注更多的是对海外生活的关注。而当海外的华文文学已经发展繁荣到相当程度时,对华文作家的作品的关注就超越了作品中生活相的部分,更深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念转变及文化视角。有些海外华人作家不但在海外崛起,在内地也走红。诚然,身在传统文化之中,有时反而无法领悟传统的真谛,倒是离开一段距离,经过比较,才能真正领悟传统文化与异邦文化的差异之美。对于华文作家来说,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的碰撞更能激发思想的火花,并形成两种文化的融合。华文文学,并不因为地域的局限而屏蔽,事实上,华文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地域的比照反而有了新的活力。因为有了全新文化的激活,母语文化因而更显得生机勃勃。因为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根基,共同的价值认同,在国内的区别是不大的,但在海外,因为有了不同生活空间,一个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空间,就有了对比的可能,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自成一体的生活章法,生活历练,自然是涉笔成趣,斐然成章。海外文学的发展大致是沿着这个轨迹发展繁荣着的。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五位作家,自然都有自己的亮点。喻丽清的《面具与蛇》是以迤丽的文笔描述了作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文字简洁,篇章活泼。庄因的《流浪的月亮》是以作者深厚的中国文学的学养探讨人世,颇多体会,又温文尔雅,体现出学者散文的人格魅力。李硕儒的《寂寞绿卡》则以传统的文化视角观看彼岸风情,有很多切身心得,且文字优美,情感充沛,自有一种感染力沉浸其间。刘荒田的《旧金山浮世绘》其文字简练,观点敏锐,有启迪人心的感悟。王智的《扫描美利坚》对美国世情有全新的视角,其中的旅途散见更能体现美国之别致风情。 这些来自旧金山的文字都应验了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所说的,“如果你还活着,旧金山不会使你厌倦;如果你已经死了,旧金山会让你起死回生。”旧金山,对华文作家来说,就是一座勘探人生宝藏的金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宝藏吧。
内容概要
《面具与蛇》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这些来自旧金山的文字都应验了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所说的,“如果你还活着,旧金山不会使你厌倦;如果你已经死了,旧金山会让你起死回生。”旧金山,对华文作家来说,就是一座勘探人生宝藏的金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宝藏吧。
作者简介
喻丽清,女,祖籍浙江杭州、1945年出生于浙江金华,三岁时随父母迁居台湾。台北医学大学药学系毕业后,随即赴美。1969年返台,任耕莘青年写作班总干事。1972年再度赴美,旅居纽约州水牛城。1974年在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中文。1978年迁居加州柏克莱市,任职于柏克莱加州大学脊椎运动学博物馆。曾任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台北医学大学北加州校友会会长。获聘上海同济大学与上海拜德学院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出版了《把寂寞缝起来:喻丽清散文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阑干拍遍》(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清丽小品》(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飞越太平洋》(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年)、《山雾居手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等散文、小说、儿童文学及其他作品30余部。作品经常入选国内外各种选集及教科书中,并获多种奖项。
书籍目录
总序风情依旧浪漫永在于青序一 在海风中飞翔张抗抗序二 清孤一线串琳琅施战军盒子盒子莲想喷火的龙巴黎的玫瑰假面的告白杰出的歌手行走的屋顶小提琴的故事牙仙盒螃蟹奇谈房子与盒子足下有共识永不过时的皮包色相怀古的乡愁大游行解不开的密码复活梦开卷有益画中话在书写中回乡亲爱的魔毯旧书情五不知那瓦荷之梦盒子里的黄花盒子里的黄花象脚花瓶风筝青菜的素描闲话赛马补梦棋谈原始人的绿卡贝壳要说话吃茶趣挪威春饼扣子的学问麦田群瓜钞票上的艺术数字游戏美国狗裸体画鱼玩具卑化的凤凰绣鞋陶猫枕笔墨知音燃烧生命的借口时间的去处毕业再生纸《青木瓜》的滋味遗物写作与结网写作的乐趣牛年贺牛春日为谁跳豆的秘密清孤不等闲柏克莱加州大学的脊椎动物学博物馆带只杯子出门带只杯子出门公园里的莎士比亚爱它爱到一百岁挖出中国城雷诺的“赌”和米高梅的“上空歌舞”人鱼与流落归来衫袖有天香植物出租罪与罚墨镜的边缘跳舞圣诞树与禅在歌声里真正圣诞日食那一天秋雁千里火车恋雪雕一个解构主义的傍晚跟阿亮喝茶寻找雨树叶落太阳底下摇滚乐扇子无字的书熊无言的剑看鹿闲情偶记书房与花人性的条件慈悲的滋味同性的爱秋唤女儿入学时忘记自己地狱的景观大蒜口香糖乞的艺术一生就等这一次会唱歌的叶子母女一日会唱歌的叶子瞎子·孩子与狗阑干拍遍灯火下楼台母亲的遗物牺牲鸡尾酒会及其他萍庐书斋那老师与《本草学》生命注你只老一次思念女儿微小的爱与胖子为邻花生糖滑雪记趣半月湾里南瓜肥在美国过中国年家有喜事同学会黄花惺惺相惜《魔歌》读后难忘一鞠躬三个女人的样板电网恢恢夫妻银河里的真爱面具与蛇面具与蛇石器时代的电脑琴谱静思手镯十八拍的还乡梦鸟语玉环穿耳三千年前的故事羊肉盖被之随想漫画之外在路上可堪回首放眼天下事扭曲的爱舍得舍不得谈自信虹不羡古人文学的环保月诗与超现实诗与小说人生多宝格会长情意结
章节摘录
母亲节那天收到女儿寄来的机票,真是既惊又喜。惊的是有女若此,夫复何求。喜的是终于可以跟她一起去寻找化石。 寻找化石,听起来挺浪漫的。我已经跟女儿说过多次:如果你到荒山野地去挖化石的话,可以考虑带我去吗?我很想看看人家考古的是怎么挖出宝物来的。看她时常面有难色,我总是赶紧补上一句:我可以打杂呀。 不去不知道,去过才明白为什么她要等她都快要毕业了才给我这个“真正的惊喜”。 这是她写博士论文前最后的一次户外采集,信上说:你飞到南达柯他州的Rapid city来,我在机场接你。什么都不用带,只有防晒油和防虫膏是多多益善,防晒油得用四十号的,防虫膏大概愈臭的愈好。 虽然已经知道大事不妙,去的是那么土的地方,外加日晒虫咬,可是,我还是怀着无比好奇与兴奋的心情去了。好像电影《法柜奇兵》里那个人类学家的样子。想象自己一副猎人打扮,背着背包,拎着铁铲,一路看见宝贝就挖将起来…… 事实的真相是:她带我去化石地域,都在海拔七八千英尺以上的深山里,空气干净得没话说,可是似乎离太阳太近了一点儿,汗没出来已经蒸发,鼻子里却有时发痒,原来是鼻血。每天要跟太阳抢时间,日未出就得作,日将息则皆大欢喜,因为一起床气温就是华氏八九十度,到了正午不打烊也不成。那儿人迹罕至,蚊子苍蝇各式小虫,个个都是初生之犊,异常生猛,连蚂蚁都能咬死人。只要车门一开,一阵如雷的嗡嗡声便此起彼落,一下子打死七个,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头一天我一只膀子上涂满蚊子的尸体,居然有点额外的防虫之效,我还跟女儿说回去后要去申请专利。她笑着说:“你等着瞧,小虫不来大虫来,这里的蚊子我不知道有几种,非洲那里的蚊子有几百种呢。” “不过,”她接着说,“爸爸已经在电话里交代过,别太虐待老妈。你放心,不会叫你跟我们住帐篷的。”我忍不住说:“还好这是你最后一年来采集标本,要是你刚开始,我真希望你考虑转行呢。这什么玩意儿,做苦力嘛,哪里是女生搞的行业。奇怪,你怎么爱上这一系的?” 她说: “以前我要念人类学,你说你们博物馆的接线生就是人类学的博士,因为找不到事只好来当接线员,还带我去见她。你猜她怎么说?不但跟你一样要我别学那一行,而且她说她在大洋洲一个小岛上为了收集论文资料,水土不服得了一种怪病,差一点命都没了,所以我就想,那就念化石系吧。” 我本想说:还不是半斤八两?可是,人到底与石头有点不同。这一转念也不知是害了她还是福了她。看她见了石头真是如见故人一般,我也只好疼在心里口难开。我沉默地拿着铁铲铁锹铁锤,跟在我那原来娇生惯养的女儿后头,心中暗寸:这可不是真的走出了象牙塔吗? 等我们一脚高一脚低地找到了她相中的地方,我就开始挖了。不瞒你说,挖的既非恐龙蛋又非北京猿人的什么骨头,全是些显微镜下才看得见的东西。因为她研究的是恐龙时期的无脊椎动物。有一次还听她提过她的一篇报告。写的是因为某种海里头的东西的绝迹可以推测出海洋温度的变化。我在她实验室的显微镜下一看,全是些小爆米花。后来朋友们饭后聊起儿女们的前途时,我就说:她天天在实验室数爆米花,前途呢,是愈行愈古。 地老天荒,有这回事吗? 海枯石烂,却绝对可能。 每当我们站在千层糕似的山脚下,听她指指点点:这一层是几万年,那一层又过了几万年,以前这儿是海底,我的海洋生物化石就在这儿了。你看,海在这里枯了,我的化石有时一敲就碎了……说着说着,我把脖子都要仰断了,说得我肃然起敬。山谷中的天有时蓝得像海,人小得像蚂蚁,寂静中有如置身开天辟地之时。地是老过的也是最初的,天是深的也是荒的,但是它们永远会活着。女儿说: “除了石头,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你可以爱它爱到一百岁,它还是那样不变的呢?” 我现在明白了:寻找化石,虽不浪漫,可是它能叫人上瘾。 化石,它不能成为生活需求的手段,但却是思维的对象,可大可小,自成宇宙。 我的第一块化石,是一块“魔鬼的脚趾甲”,它从一亿多年前活到现在,朴素得不值一顾,但是啊,我想我也会爱它爱到一百岁的。 一百岁,一万岁……对化石而言,死亡实在是一种凝固生命的方式而已。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旧金山到威尼斯,从台湾到苏州,大至美国时事杂议,小及家中一粒纽扣,女人清澈的目光从海上掠过,任是最细微的一线波澜、最迅疾的一片飞乌,都被她的笔轻轻捉住无法逃脱。我看见清朗的风、绮丽的云,在书中的世界漫卷飞扬,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内容与技法都是极为丰富多变的。 ——当代著名作家 张抗抗 喻丽清散文堪称当代华文上的上品。她的散文集《千山之外》、《青色花》、《牛城随笔》、《春天的意思》、《流浪的岁月》、《阑干拍遍》、《无情不似多情苦》、《蝴蝶树》等所收入的作品,古典的情趣和现代的视域相融相济,无论从韵昧的生发方面还是从文体的探索角度,都西安出圆润精湛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姓神兼佳的艺术效果。 ——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施战军 喻丽清的《面具与蛇》以迤丽的文笔描述了作者生活的点点滴滴,文字简洁,篇章活泼。 ——《风情旧金山》丛书主编 于青
编辑推荐
《面具与蛇》以长诗《面具与蛇》开篇,以迤逦的文笔全景式的介绍了作者在美生活的心得感受,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异国他乡真实的美丽画卷。 书中,作者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凝于笔下,文字简洁优美,篇章活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