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中的宗亲神主

出版时间:2008年5月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王静  页数:16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出在有一种呼声,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文化复兴,指的是重建曾经滋养和熏陶过我们并作为一种精神遗产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世界上鲜有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受到传统不间断地哺育和浸润。但是在新文化飞速形成的今天,那些曾繁荣在中华大地上的文明,已和我们渐行渐远。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残酷的事实:必须以拯救的态度去对待遗存下来的传统文化遗产。    “天地君亲师”,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排在最前的还是宗庙里供奉的牌位。传统社会逢年过节祭祀天地,乔居必先迁祖宗,连家具摆设也须注意不能冲了神牌。中国人的家庭观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传承。 如此被一代代人奉为行为规范的祖宗家谱到底写了些什么?被推崇升仙的世祖先贤如何关照着整个家族?自封成神的关孔文武二帝,他们究竟来自于哪里,是怎样演化成为上位神仙?本书一一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作者简介

王静,湖北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现任教于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祠堂的变迁  一、中国古代的宗亲观  二、宗族祠堂  三、名人先贤祠”  四、祠堂的演变第二章  祠堂的功能  一、祠祭一洁室以妥先灵  二、祭田、祭产的管理  三、宗族祭祀的社会功用  四、祠堂的其他功能第三章  谱牒  一、家之有谱  二、谱牒的演变与作用  三、谱牒的内容  四、谱牒的价值第四章  祠堂建筑与祠堂风水  一、祠堂及其周边建筑的文化观  二、祠堂与风水第五章  祠堂里的文化艺术  一、堂联  二、庙会、演剧与礼俗音乐第六章  祠堂里的故事  一、女祠  二、童养媳和娶神主  三、祖宗显神故事  四、祠堂与“造神”故事第七章  徽商之道皆姓儒  一、徽商的发家与反哺  二、义利相容的徽商  三、此道皆儒第八章  孔子与孔庙  一、由家庙到公庙  二、孔子家谱——真伪之辨  三、祭孔——由家祭到公祭第九章  落日狂欢——祠堂的没落和未来  一、祠堂的没落  二、祠堂的演变  三、祠堂保护的缺憾  四、祠堂的未来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祠堂的变迁一、中国古代的宗亲观宗亲问题不仅仅是个历史性的研究话题,就其在民间根深蒂固的特有形式来看,它已经成为一门被广泛关注的社会学问题。将那些历史中的幽暗陈章充分暴露在社会文化的阳光下,虽然会缺失一些历史神秘感,但还原了更多真实。“宗亲”就是这样一种事物,如要溯其源是久远绵长,延伸至今更是曲折多枝。祠堂的流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宗庙。国人讲究“宗”,那么何谓“宗”?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中国古代的家庭都以父系的血缘相联结。出自同一祖先的家族组成了宗族,家庭由若干有着亲近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随着家庭的生产、工作与迁移,宗族之中逐渐形成了严格的人伦关系和等级约束。早期中华民族的先祖们主要进行的是农耕生产与生活,“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聚落而居的生活决定了当时族群流动性一般不强。数千年的生息繁衍,让传统农耕社会中小国寡民的观念根植进中华民族的基因,这个过程也使“宗族”血缘关系得到积累,并在阶级社会中沉淀生长,最终演变为“宗族制”。《尔雅·释亲第四》曰:“父之党为宗族。”所谓“父之党”之“父”也即是指父系的,同时也应该理解为有明确父系祖先的。所谓“党”,习见于东周以后文献中,《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族为党。”郑玄注,“党,五百家”。《周礼·党正》郑司农注同。所以《尔雅》讲宗族是“父之党”,亦即是说它是一种父系的较大型的亲属组织。有些宗族还可包括更多世代,如九族,家族和宗族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有时合而为一。在一个家族内部充满着秩序感和等级,种种尊卑亲疏都依照血缘关系来区分。每个家庭承担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但整个家族共同祭祀同一祖先,以此维系亲情。这一法则,便是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

编辑推荐

《祠堂中的宗亲神主》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祠堂中的宗亲神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曾几何时,祠堂被关闭,被打倒。可是,对中国人来说,祠堂也是心灵的寄托。看这本书,了解多一点,也很好
  •   适合一般介绍,有图片,但内容不够仔细
  •   没有什么有价值内容,泛泛而谈
  •   没有什么有价值内容,泛泛而谈。
  •   我于2009年6月1日购买了<祠堂中的宗亲神主>收货后发现内页(28页)印刷出现模糊不清,换货手续非常繁锁,能否下次送货时一起更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