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瓦尔特·本雅明 页数:275 字数:390000 译者:李伟,郭东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为“欧洲最后一位自由知识分子”,瓦尔特•本雅明细腻、敏感、脆弱的内心是在不停的颠沛流离中度过的。1940年。在他48岁自杀前,他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使其成为20世纪世界少有的天才之一。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是本雅明最具颠覆性的作品。书中论述了技术革命在当代所孵化的新的艺术样式——机械复制艺术。他从艺术生产理论出发,从制造技术的角度,剖析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别。机械复制技术制造了“世物皆同的感觉”,消解了古典艺术的距离感和唯一性。导致了古典艺术的“灵光”消逝,即艺术美境的流失。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不再以仪式为基础。而是建筑于政治学之上。在本书中。其超现实主义和犹太神秘主义风格,给20世纪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思考空间。
作者简介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出身犹太望族。草年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在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被法兰克福大学拒绝后,他终止了对学院生涯的追求。加入法兰克福研究所,从而组成了后来享誉世界的法兰克福学派。1933年纳粹上台。
书籍目录
编译者语原版前言原版序第一编 机械复制时期的艺术 第一章 光晕的消失 机械复制 展示价值 第二章 电影复制 电影演员 电影拍摄 电影效应 战争美学第二编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第一章 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 波希米亚人 游手好闲的人 现代主义 第二章 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 经验与贫乏 记忆与体验 大众的意义 人群中的人 技术与赌博 时间与体验 想象力的空间 第三章 巴黎,十九世纪的都城 傅立叶与拱廊街 达盖尔与西洋景 格朗德维埃与世界博览会 路易•菲力浦与居室文化 波德莱尔与巴黎街道 豪斯曼与街垒第三编 文集 普鲁斯特的形象 赞歌和挽歌 19世纪的心里话 沙龙密语 极端的自我沉溺 与死亡对峙 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 生命深处的冲动 儿童的疗救力量 评弗兰茨•卡夫卡的《建造中国长城时》 在未来远离镜子 灵魂为身体设宴 弗兰茨•卡夫卡 掌权者和沉沦者的双重身份 卡夫卡的塞王 “成为印第安人” 人的动作 人类始终是在演戏 因为不知道基督,人类遭受了许多苦难 动物是最会思考问题的 包容万物 乞丐的愿望 人和马的位置 贝尔托尔特-布莱希特 形式荒漠中的探索 属于一切的人 他的对象是贫穷 文学史与文学学 雇佣兵 驱逐历史的帮凶 随笔 《莫斯科日记》自序 俄罗斯玩具 法西斯艺术
编辑推荐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全译彩图本):美国当代文艺评论家弗里德里克·詹姆逊:从今天的目光看,本雅明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最渊博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之一。汉娜·伯伦特:我想把他说成是诗意地思考的人,但他却不是诗人。也不是哲学家。苏珊·桑塔格:本雅明的行文似乎生来就不能循规蹈矩。他的每句话与上下文都没有紧凑的联系,他的思考和写作风格也常被人们称为格言式的。他总想让每个句子都说尽所有的意思。作为"欧洲最后一位自由知识分子",瓦尔特·本雅明细腻、敏感、脆弱的内心是在不停的颠沛流离中度过的。1940年。在他48岁自杀前,他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使其成为20世纪世界少有的天才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