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博弈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重庆出版社)  作者:玛格丽特·麦克米兰  页数:347  译者:荣慧,刘彦汝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19年的巴黎是世界的首都。举世瞩目的巴黎和会正在这里召开,和谈者都是举足轻重的国际要人,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以及法国总理克雷蒙梭成了和会的“三巨头”。在这里各国政要互做交易、制订条约,创建新国家和组织,甚至一起吃饭,一起去剧院看戏,他们一起上演了近代世界发燕尾服的悲喜剧。从1月到6月的半年中,巴黎一跃成为世界政府,上诉法庭和国会,同时也是人们恐惧和希望的所在。  这是非同寻常的180天,大国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博弈,它们终结那些破产的帝国,同时创造着全新的国家。书中为我们塑造了和谈者们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们的个性、理想与偏见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将俄国赶出局,孤立中国,又驳回了阿拉伯人的主张。同时他们还艰难地为犹太人家园等问题而努力。然而和谈者们无奈地失败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没能阻止另一场战争的爆发。  大国政要们试图公正无私,但是他们的目标——让战败国在不被摧毁的前提下进行赔款,满足不可能的民族主义梦想,阻止布尔什维主义的蔓延,同时创建一个在民主与理性基础上的世界新秩序——这一切单靠外交绝对无法实现。他们本想制造和平,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制造

作者简介

作者:(美)玛格丽特·麦克米兰 译者:荣慧 刘彦汝玛格丽特·麦克米兰,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的曾孙女。她毕业于牛津大学,现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历史教授,三一学院教务长,曾著有《加拿大与北约》。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预备和平1.伍德罗·威尔逊欧洲之行2.最初印象3.巴黎4.劳合·乔治和大英帝国代表团第二章 世界新秩序5.我们是人民的联盟6.俄国7.国际联盟8.委任托管第三章 又是巴尔干半岛9.南斯拉夫10.罗马尼亚11.保加利亚12.仲冬之歌 第四章 德国问题13.惩罚方式与预防措施14.压制德国15.付钱16.对德和约的僵局第五章 东方与西方17.新生的波兰18.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19.奥地利20.匈牙利第六章 多事之春21.四人会议22.意大利退出……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本书荣获:《纽约时报》2002年7大好书之一。达夫·库柏图书奖、赫塞尔·蒂尔特曼历史奖、BBC 4台塞缪尔·约翰逊图书奖。    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                                   ——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    正是我喜欢的那类书:有条不紊,在坚实的学术基础上尽情戏谑。                                ——前欧共体委员会主席罗伊·詹金斯    迷人,详尽,公正,始终如一地生动鲜活……笔下尽是光彩照人的形象。                           ——著名历史小说家艾伦·马西,《每日邮报》    鸿篇巨制……她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将和谈者们以各自的动机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西蒙·赫弗,《文学评论》

编辑推荐

  1919年的巴黎是世界的首都。举世瞩目的巴黎和会正在这里召开,和谈者都是举足轻重的国际要人,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以及法国总理克雷蒙梭成了和会的“三巨头”。在这里各国政要互做交易、制订条约,创建新国家和组织,甚至一起吃饭,一起去剧院看戏,他们一起上演了近代世界发燕尾服的悲喜剧。从1月到6月的半年中,巴黎一跃成为世界政府,上诉法庭和国会,同时也是人们恐惧和希望的所在。  这是非同寻常的180天,大国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博弈,它们终结那些破产的帝国,同时创造着全新的国家。书中为我们塑造了和谈者们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们的个性、理想与偏见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将俄国赶出局,孤立中国,又驳回了阿拉伯人的主张。同时他们还艰难地为犹太人家园等问题而努力。然而和谈者们无奈地失败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没能阻止另一场战争的爆发。  大国政要们试图公正无私,但是他们的目标——让战败国在不被摧毁的前提下进行赔款,满足不可能的民族主义梦想,阻止布尔什维主义的蔓延,同时创建一个在民主与理性基础上的世界新秩序——这一切单靠外交绝对无法实现。他们本想制造和平,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制造了另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本书犹如一部电影,再现了大国政要们极富戏剧色彩的个性和曲折回环的利益之争,因此又深具娱乐性。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五光十色的景色,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世界初诞时的草图。  本书是了解当代世界形成和世界新秩序发展历程的一部经典之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国的博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许多书能给人带来非常愉悦的阅读经历,《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就是这样。这是一本写得非常精彩的历史著作,描写的就是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作者以流畅的语言,精细的描述,还原了那段历史场景,众多的历史人物刻画得也栩栩如生,就像阅读小说一样。同时,从这本书里,还可了解许多史实,很多都是以前闻所未闻。一本书如果能做到阅读愉快并能增益知识引发思考,几可称为好书了。该书也让我们明白,历史不是戏说才有趣,历史本身波诡云谲,错综复杂,如果能够以细节还原历史,正说历史也会精彩纷呈。玛格丽特·麦克米兰对于巴黎和会的描述可以说是全景式的,众多心态各异的人物,各色大大小小的国家,纷繁杂扰的事件,在作者的笔下,一丝不乱,纤毫毕现,让你对一战后这六个月中世界的局势,有一个全局的观感。和会的方方面面,在书中都有所涉猎。而且当时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在书中亦有反映。玛格丽特·麦克米兰作为一个女性作者,对于历史的事件有着如此的宏观把握,确实让人吃惊。但作者并未总是站在埃菲尔铁塔之上俯视,她也深入于巴黎和会的肌理之中,对其作了精细的解剖。当时世界政坛的风云人物,泰半参加了巴黎和会。从所谓的美英法意的四巨头,到各个与会小国的首脑及外交家;从四处活动谋求建国的波兰领导人,到魅力四射的罗马尼亚女王;从忙于攫取胜利果实的战胜国官员,到面色惨白委曲求全的战败国代表。在1919年的巴黎,他们来回...地穿梭,都企图影响着和会,这里成为了他们的舞台,玛格丽特也将他们各自的音容笑貌,像照像机一样,留存在了她的书里。书中刻画得最多也最成功的人物,无疑是威尔逊、劳合·乔治、克雷孟梭及奥兰多这四巨头了。每个人的性格在她的笔下,都是如此的鲜活而分明,他们的爱憎,他们的喜怒,他们的嗜好,他们的失态,甚至他们的隐秘,都宛如在眼前。作者对于他们的话语及形态写得极为生动,就如小说一般。但这是历史著作,作者并未编造历史,她所写的一切皆有所本,每一句话可说都有出处。这对作者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她必须占有并研透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不仅是这四巨头,书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还不少,虽然很多出场的机会并不多,但寥寥数笔,仍是棱角分明。如意大利的左翼诗人邓南遮,虽然从未出现在巴黎和会上,但阜姆港问题上的表演,给读者的记忆恐怕短时间内难以抹掉。丘吉尔在书中出现得并不多,对他的描述也很少,当时他并非决定世界局势的关键人物。不过,看过此书,对于这个在二战中决定着世界走向的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他的清醒话语恐怕难忘怀。不过,作者对于这些历史人物并非是正面描述,她往往带着戏谑来刻画他们,即使是对其曾祖父劳合·乔治,她亦未尝笔下留情。对于此书,我最欣赏也让我受益良多的,是对于当时许多小国的描写,其中许多的资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新鲜的。在《大国的博弈》中,作者除了对美、英、法、意等大国的情形有着深入的分析之外,还对当时新生或者弱小的国家也有着细致的描写。从目录中我们即可看出,他单独列出专节来探讨的国家,即有十数个。既有这些国家现状,也有这些国家的历史变迁;既写出他们苦难及贪婪,也生动叙述了他们在和会上的行动。如巴尔干半岛上的系列国家,作为欧洲的火药桶,那里民族和宗教的情况异常的复杂,彼此之前恩怨不断,领土犬牙交错,民族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作者却剥茧抽丝,娓娓道来,让你明白了情形复杂之所由。巴黎的和会,除了战胜国的分赃外,也对这些复杂的国家关系重新进行了界定,确定了一战后的世界版图。对于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麦克米兰在细致的描述之余,也不忘戏谑。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国家在她的笔下如同个个鲜活的人物,都有着各自的性格特征。美国的自大,英国的狡猾,法国的复仇心,意大利的小心眼,每个民族都在和会上通过自己的领导人在展示着,也在各自的国家里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言辞表现着。当然不止这些大国,战败的同盟国也是如此,德国的不服与悲愤,奥斯曼土耳其的隐忍与不忿,也让人历历在目。各个小国弱国的表演,也深刻地体现着其民族性。或贪婪,或懦弱,或强悍,或奸诈,或斤斤计较,或卑鄙无赖,为数寸土地,丁点利益,外交尔虞我诈,威胁利诱均来,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死伤无数。认真想想,真不知为何?民族与国家的利益,真的比个人的生命更重要?更多见本人博客:[...] 阅读更多 ›
  •   印刷精制,价格合理,感觉不错。
  •   原著作者用充满智慧的语言将巴黎和会各国勾心斗角及机关算尽,描绘的淋漓尽致。只可惜,本书的译者,极其不负责任的翻译,毁掉了整本书的可看度。翻译水准基本在初中生水准,拗口难懂,主谓不分,对基本的历史缺失,造成通篇错误连篇。读起来甚至怀疑是否为金山快译的产物。试举一例,英文中manchuria为“满洲”,而伟大的译者竟译成“满洲里”,虽然“满洲”和“满洲里”一字之差,且英文同一,但所指却相差万别,一个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旧称,一个是中国的边城名字。另外美国助理国务卿(ASSISTANT SECRETARY)翻译成了“美国国务院助理秘书”,更加超出读者容忍的底线,我请问出版社,外行翻译国际关系著作,不觉得形同让体育老师教数学一样荒唐吗!毁书不倦的重庆出版社,你们的书,我不会再买一本!
  •   我很讨厌风云人物的后人在撰写祖先、父辈传记的时候,夸大伟业而对过失语焉不详的做法,以及躺在功劳簿上洋洋自得的做派。现在流行的许多伟人、名人传记,在可读性、史实叙述真实性的认定方面,后人传本反而不如依据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资料整理的作者出版的版本。后人纪念先人,在家里顶礼膜拜成先贤圣人也并无不可,但妄图对公共舆论和历史记载翻案,不仅徒劳,而且近于无耻。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是对1919年巴黎和会180天历史的生动再现。那段凝固的岁月里,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雷蒙梭“三巨头”的博弈极大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巨头们的贪婪自私、卑鄙狡诈、神经质作风通过会谈期间的言行举动显露无疑——当然也不排除崇洋的学者用敬仰的眼光将这些大国领袖的丑态解读为正面伟大的形象。这本书第一个可敬的地方表现为,作者玛格丽特·麦克米兰是时任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曾孙女,撰史时秉持的客观立场,她没有在书中美化自己的先人,甚至不曾忘记讽刺嘲弄他和他的形象。我猜想,换了国内一些人,恐怕首要的就是把劳合"乔治塑造成大公无私、主持正义、坚毅果敢的伟人角色。 这本书描述生动,恰似一部长篇电视剧,再现了巴黎和会期间各国政要各异的个性和复杂迂回的利益斗争。前欧共体委员会主席罗伊·詹金斯评价这本书的时候说,“有条不紊,在坚实的学术基础上尽情戏谑的历...史书是最受当代人欢迎的。”所以,这本书第二个可敬的地方表现为,在论述巴黎和会上大国牺牲中国权益的章节中,较为客观的铺叙了中国外交失败的起因和客观后果(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思潮兴起、日本扩张野心在世界范围内暴露),充分有力的说明了“弱国无外交”的真理,并再现了中国使团为维护国家权益所作的努力,以及中国使团成员互相倾轧、互不信任、迷信大国调解抵消外交努力效果的悲剧,短短一节,读及令人唏嘘,悲愤犹起。 巴黎和会创造出的新秩序,国家间互做交易、制订条约,创建新国家和组织,“三巨头”本想制造和平,制造一种大国把持下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秩序,最有讽刺意义的是,这样的秩序却很快催生了另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生。在这个意义上产生了本书第三个可敬、珍贵的地方,完整的弥补了一战至二战期间国际关系发展的来由和起因,让我们更为清晰的了解历史事实,全面的看待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 特别对于我们中国读者,国内许多历史传记等普及性读物、历史教科书在谈及一战至二战20年的历史时,把论述的重点局限在苏联的建立和发展、各国工人运动、1929经济危机、希特勒法西斯政府的上台,不恰当的忽略了巴黎和约特别是对德和约之外的部分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和约“催生”和“复活”的南斯拉夫、罗马利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由于和约在边界划分等重要问题上的不严肃性,直接导致这些国家产生之日就伴随着激烈的民族国家矛盾,这也是二战爆发前后英法政府始终为了保持巴黎和约确立的秩序,一再对法西斯德国纵容妥协、祸水东移的绥靖立场的根源。因为当初在确定新生国家边界划分等问题上,大国政要个人偏见、受新生国政要游说、坚持欧洲大陆战略平衡观念导致问题的遗留,只要为了本国的短期利益,只要为了能让本国享受到既得利益的巴黎和约新秩序的维持,对德国的绥靖似乎也是可以容忍的。——写于2007年2月4日 阅读更多 ›
  •   对想了解现代国际关系和现代史的认识一本很好的书,6个月的巴黎和会作者娓娓道来。书中也有介绍到和会不公的对待了中国导致了五四运动,这一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一幕,虽然篇幅不多,但在这一宏观史实的场景中能够展现很多当时的细节给我们这些读者一个重回当时历史场景的机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