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喜马拉雅障碍

出版时间:2006-3  出版社:重庆  作者:张敏秋  页数:466  字数:55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00多年前,中印两国人民就有了友好交往。中国的佛教源自印度,东晋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曾在印度生活和修行过多年。在经济文化和医药等方面,两国人民也有过成功的交流。其中从中国传往印度的有蚕丝、茶叶、瓷器、印刷术等。两国之间还有其他地方相同:二战结束后,两个国家都从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但就是这两个交往已久、互存已久的国家,在二战后,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不愉快。究其原因到底为何?中印关系将走向何方?我们都可以在书中一一看到专家的精辟见解!      1998年,新德里尼赫鲁大学谭中教授主编的《跨越喜马拉雅鸿沟——印度试图了解中国》(Across the Himalayan Gap——An Indian Quest for Understanding China)出版。这部篇幅达500多页的巨著凝聚了印度中国学界著名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它为印度人民架起了一座了解中国的友谊之桥。 6年之后,我国从事印度研究的学者也在为中国人民架设一座通往印度的友谊之桥。作为第一步,初步搜集了我国部分印度——南亚学者的学术成果,奉献给广大读者。

书籍目录

文化交流能推动中印社会前进(代序)序前言第一部分 中国领导人论述印度和中印关系第二部分 印度形象   中国文化眼睛中印度形象的变迁  古代中国人眼中的印度  康有为论印度  孙中山对印度的独到见解  印度——伟大的东方文明古国第三部分 甘地研究   略论甘地在南非早期政治思想  甘地的非暴力学说及其影响第四部分 尼赫鲁研究   尼赫鲁:消失的毛泽东“新相知”  尼赫鲁——印度现代化大业的奠基人  尼赫鲁——印度不结盟外交的缔造者第五部分 印度文化、宗教、社会   印度文化特征 ——答《电影艺术》杂志记者问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序   印度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社会、文化传统与印度的发展 ——从与中国比较的角度第六部分 泰戈尔研究   暂人绝唱诗界丰碑 一泰戈尔诗选》评介  泰戈尔在中国第七部分 印度政治   印度百年老党国大党的兴衰沉浮  中国人应该如何看印度的民主  印度的国家安全战略第八部  分印度经济   怎样看今天的印度经济    印度财团的壮大及其对印度经济崛起的作用第九部分 中印关系再思考   外交官论述中印关系   中国和印度的关系  中印两国的边界谈判及其前景  中印关系的成熟  亲历中印关系的冷暖  ……第十部分 印度对外关系 后记

章节摘录

  二、正常发展的1O年  从1961年到1976年,中印间的关系是不正常的。双方均未派驻大使。从1981年至1987年,中印就双边问题举行了八轮官员会谈。双方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未能解决边界问题。我们的印度朋友坚持说,除非解决了边界问题,否则中印关系不可能完全正常化。由于印度人有意要压中国人接受他们的要求,人为地阻挠两国间的高层官方来往长达8年之久,直到1988年底拉吉夫·甘地总理才冲破了这一坚冰。依我看,这是因为印度的官员们对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的政策调整作了不正确的理解。他们以为,中国会否定毛泽东时期对印度所采取的政策,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政策。  1988年12月,拉吉夫·甘地总理访华是个里程碑。邓小平先生曾对拉吉夫·甘地先生说,如果说下一个世纪应该是亚洲世纪的话,那么,它只能在印度和中国都发达起来之后才能实现。邓小平的这番话代表了中国对印度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中印两国人民在过去都曾遭受外国的侵略和剥削,现在又负有发展经济的共同使命。在这一共同的使命下,中印必须互相合作,而不能在争吵和对抗中耗费财力和人力。我们两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因为我们共占世界人口的1/3以上。  1993年9月,印度总理P.V.纳拉辛哈·拉奥在北京宣布,印中关系业已达到了成熟的阶段。他的意思是说,中印不会再让分歧来妨碍两国间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关系的发展。我一直抱有同样的看法。中国的学者们对两国关系在那10年里的积极发展也感到欢欣鼓舞。  1994年是中印共同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40周年纪念日。我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中印关系为何在1959—1962年间发生了重大的挫折。我作此文本想澄清某些历史事实,以便于中印双边关系今后能够在坚实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我相信,中印友好合作关系,甚至仅仅是正常的关系,是不可能建立在过多的误解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我自己的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也不愿意在其季刊上发表我的文章。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那是因为中国十分珍视中印双边关系在那个时候所取得的积极发展,以至于像我们研究所那样的机构都不愿意再去提过去的不愉快事情。这也是中国人为什么对1998年5月的事态发展缺乏思想准备的缘故。现在又负有发展经济的共同使命。在这一共同的使命下,中印必须互相合作,而不能在争吵和对抗中耗费财力和人力。我们两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因为我们共占世界人口的1/3以上。  1993年9月,印度总理P.V.纳拉辛哈·拉奥在北京宣布,印中关系业已达到了成熟的阶段。他的意思是说,中印不会再让分歧来妨碍两国间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关系的发展。我一直抱有同样的看法。中国的学者们对两国关系在那10年里的积极发展也感到欢欣鼓舞。  1994年是中印共同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40周年纪念日。我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中印关系为何在1959—1962年间发生了重大的挫折。我作此文本想澄清某些历史事实,以便于中印双边关系今后能够在坚实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我相信,中印友好合作关系,甚至仅仅是正常的关系,是不可能建立在过多的误解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我自己的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也不愿意在其季刊上发表我的文章。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那是因为中国十分珍视中印双边关系在那个时候所取得的积极发展,以至于像我们研究所那样的机构都不愿意再去提过去的不愉快事情。这也是中国人为什么对1998年5月的事态发展缺乏思想准备的缘故。  P293-294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跨越喜马拉雅障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许多内容陈旧、质量不高,整体有滥竽充数的感觉。失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