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德] 于尔克·舒比格 著,[德]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 图 译者:廖云海
Tag标签:无
前言
喜欢得没法说 刘绪源 这一本书,真是让人从心底里喜欢。那样一种想要分析一番却无从下手,但又能隐约而真切地感受得到的人生体验:那样一种不温不火的稚拙的叙述,让你一边读一边就会笑出来,而实在又讲不出多少笑的理由。我说的是德国的于尔克·舒比格的故事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书中配有德国名家贝尔纳的很精美的插图。 书是借来的。我看了一篇又一篇,全部看完了,又回过头去看,而重看比初看更有味。一边是爱不释手,一边就到处跑书店,但哪儿也没有。于是想到:好书未必都好卖。或者干脆说:真正的最好的书,往往倒是不畅销的。 还是尝鼎一脔,体会一下书的原貌吧。书中最后一个故事很短,全文如下: 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 没了,就这么两句。初看没什么,好在很短,那就再看一遍。于是看出点味道来了,大概洋葱、萝卜、蕃茄都是个头差不多大吧,相互你看我,我看你,看惯了,看久了,所以不相信还会有更大的东西了。而南瓜更绝,它采取的是“不争论”的办法,这就让人忍俊不禁。不知不觉间,还会去读第三遍,这时才注意文字之上还有插图——那么大的南瓜沉稳,却又充满动感,仿佛还在长!我的心,就是在这一刻,被作者征服的。 这可以说是儿童文学,但也可以说不是。在瑞士和德国,它获得的都是“最佳青少年文学奖”。它可以读给两三岁的小孩听,但大人也会为它着迷;其实真正能体验其中妙处的,还是有一定人生阅历的大人。我一直认为,能让成人和儿童都喜欢的,才是理想的儿童文学。要做到这一点很难,老实说,安徒生也不是每篇都能做到(其实这位童话作家更照顾到成人那一头);而本书在这一点上堪称典范。 再随便地读一篇吧。《狮子的吼声》,写一头濒死的狮子大吼一声,吼声飞出去,挂在树上了,一时回不来,等它急急忙忙挣脱回来,狮子已经死了;吼声没地方去了,到处找主人,一个小老鼠毫不可惜地把自己的吱吱声丢掉,要了狮子的吼声;吱吱声没人要了,便在附近山坡上找了一个空的老鼠洞,就在这里住下了:“吱吱声每天都在等待令人惧十白的老鼠吼叫,它每天傍晚都会穿过原野……地面震动,树上长了蛀虫的果子会掉下来。我的狮子!吱吱声小声叫着,然后总是在近乎幸福的赞叹声中入睡。” 不知别人怎么看,我在这吱吱声中读出的是一种执着而近于愚的爱,它不分地域地、永恒地存在着,我想这就是母爱。这些故事,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密密地蕴蓄着深长隽永的人生的意味,让你在笑的时候,鼻、司酸酸的,而心里却暖暖的。 二零零六年元月于上海
内容概要
天堂是这样一个世界——也就是当她还小的时候的那个世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改变了。 接下来的其实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舒比格让人惊喜、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是不会让你提前猜到结局的,要耐心等待。我们在那些简单又神秘的事物中发现故事,比如:动物是从哪里得到名字的;怎样才能获得帮助和幸福。 谁读这本书都会惊叹,因为在书中藏满了美丽的灵感。
作者简介
于尔克·舒比格,1936年生于瑞士。他在大学学习过日耳曼语言文学、心理学、哲学。他后来从事过多种职业,在法国南部和科西嘉岛当过包装工、伐木工、园艺工人,也曾做过编辑和出版家。他现在定居于苏黎世,职业是心理治疗师,同时也写书。
于尔克·舒比格已出版的代表作品:《大海在哪里》、《爸爸妈妈我和她》、《有一只狗,它的名字叫天空》。
书籍目录
代序喜欢得没法说天与地:当世界还小的时候/小女孩和死神/发明/星星/女孩和天使东 西:展示品/三张椅子/厚大衣/汽车/苹果树/巨大的面包/阿拉斯加的金矿/书/流浪的城市动 物:邀请/ 大象的故事/狮子吼声/巴格达的骆驼/为什么骆驼的眼神总是那么疲惫/一、二、三、四/一个大鸡蛋/蓝色猎鹰/白色的动物/圣伯纳犬、兔子、母猪名 字:汉、汉汉、汉汉汉/风神一家/不同的猪/皮特儿/双峰驼和单峰驼/听草长/ 鹦鹉/动物的名字是从哪里来的秘密和魔法:小女孩和幸运/蛋糕/树桩/魔法师和他的女厨师/上了锁的山/哥哥、我和森林里的猫不一样的生活:如何寻找帮助/慢慢/柜子上的小孩/小巨人/一千个恶作剧
章节摘录
书摘流浪的城市 有一座城市叫做阿拉瓦德,它座落在蔚蓝的海边。突然有一天,它不留痕迹地消失了。最早发现这件事的是个男人,他正要去城里探望他年老的母亲。他登上山丘,山丘上原本有座塔楼。塔楼不见了,烟囱也不见了,整个阿拉瓦德消失得无影无踪。海边,原本阿拉瓦德所在的地方空荡荡的,只剩下一条条空街道纵横交错。 “阿拉瓦德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也没有看到任何这方面的报道。”男人想,“它一定是趁着黑夜和浓雾走的。” 那人决定去找寻这座城市.他四处走,到处问:“你看到了阿拉瓦德了吗?”没有人碰到过这座城市。“阿拉瓦德!”他扯破喉咙大叫。即使是在容不下一座村庄的峡谷里。入们也可以听到他的叫声。 “也许阿拉瓦德在离开的时候没有留意边界线,它是已经到了国外。”那人想。于是他去了不同的国家寻找。 十年后的一天,他突然看到一座在他的地图上没有标注的村庄。他以为自己迷路了,所以向一个正在赶家畜的年轻人问路:“这条路是通向卡沙罗沙的吗?” “也许是吧。”年轻人回答道。 “你不是这里的人吗?” “不是的。”年轻人回答道,“这里经常变换地方。” 那人想这个年轻人一定是大脑有点问题。不过他还是像以往那样问了他的问题:“有没有一座城市从这里经过呢?” “一座城市?它叫什么名字呢?” “阿拉瓦德。” “我不知道这个城市。它是什么样子的?” “在这座城市里有工厂、教堂、医院、学校、酒吧、商店、桥梁、停车场。” “这里经常漂过一座座城市。”年轻入说,“也漂过一座座村庄。有时候还有单独的房子漂过。如果我要记住所有的名字和所有的塔楼、桥梁,我会被忙死的。” “有城市经常从这里经过?”那人问,“那么它们去了哪里呢?” “这儿、那儿,谁知道。”年轻人说,“去它们要去的地方。就拿这座村庄来说吧,它到这里已经一个月了,我们不知道它是否会继续待在这儿,还是会永远留在这儿。或许,它只是在这里歇歇脚,然后继续远行。我们得跟着村子过日子,它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有时候我们还没有适应,就又得收拾房子、畜舍、谷仓上路了。听说有一些一直在漂流的城市,它们没有停下来过。那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锅炉工和说书人。”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传来咕隆隆的响声。“我们的村子要走了。”年轻人说,他拴好最后一头牛。“您现在走吧,如果您还想找到您的路的话。” 那人照着年轻人说的做了。他刚离开那座村庄,村庄就带着它的所有居民上路了。 P64-66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有些书要坐的端端正正的读,才品的出味道来,这本书,你可以很随意,从哪一则读起都无妨,因为当世界还小的时候,事物没有太多既定的框框,心很柔软。 作家赵丽宏、梅子涵、刘绪源、殷健灵倾力推荐。获1996年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瑞士青少年文学奖,在欧洲得到极高的评价,被喻为是“图与文”结合的文学珍宝。 洋葱、萝卜和西红杮,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 一本可以让人读了又读,让人心灵干净,让人做回最真自己的书,一本感悟与安慰、安静与回味并齐的书。 做白日梦的,通常是心里比较干净的人,保留着孩童时期的憧憬与清澈。更多的人在白天失眠,他们在意的是自己的日程表,和一些与金钱相关的数字。于尔克·舒比格也怀旧,也不满现实,但他不愤怒,不故作忧伤,他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个孩童,吐露着智者的呓语,做着他的香甜的、幸福的白日梦。 ——中华读书报智者也做白日梦 《中华读书报》2006-09-20殷健灵 你会做白日梦吗? 梦通常是在夜里访问我们的,它既强烈又具体,或许灿烂斑斓,或许凶恶狰狞。当太阳升起,不管它是怎样的面目,都会像水汽一样无声而温柔地消散。人们有时想挽留美好的梦,于是选择在白日做梦,这样,可以让那种如母亲怀抱般的感觉来得频繁一些,滞留得久一些。 做白日梦的,通常是心里比较干净的人,保留着孩童时期的憧憬与清澈。更多的人在白天失眠,他们在意的是自己的日程表,和一些与金钱相关的数字。只是,不会做白日梦的人是很悲哀的。并且,他们无法读懂《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于尔克•舒比格是个擅长做白日梦的人。读着《当年纪还小的时候》,我仿佛在浏览一个童心未泯的智者的白日梦。这里面有泥土朴拙的芬芳,太阳眩目的光环,还有冷峻的岩石的颜色。它很像孩童的胡言乱语,但是,冷不丁地,你又会被文字里冒出的沧桑与哲意打动。 粗看,它是一种稚拙的面目,就像伏在你的腿上起劲地为你胡乱编故事的小孩,上天入地,天马行空。有些故事,似乎依着孩童的逻辑,讲得絮絮叨叨,不合逻辑,可仔细品,便觉得那些古怪的话里都有意思。 夏娃拥抱了亚当,并且吻了他,让亚当知道了爱的滋味,然后世界出现了。万物虽然简单地生活,却必须懂得简单的道理。因为“对火来说简单的事情,对于风来说却未必;对鱼来说简单的事情,对鸟来说却未必;对树根来说简单的事情,对树枝也未必。” 一个穿着厚大衣的拉普兰男人见到一个拉普兰女人,一见钟情,就把她拉进自己的大衣里,在大衣里结婚,生孩子;星星爱上了邻村的漂亮的胖女孩,带着她离开家乡,再也没回来;女孩想和天使结婚,天使没有答应,后来女孩选择了另一个人,再后来,女孩老了,天使还是很年轻,爱吃水果蛋糕…… 不要以为这是幼稚的孩童逻辑。或许,儿童才是天生的哲学家,顺着孩童思维走下去,你会发现一条曲径通幽的小道,它歪歪斜斜地通往一个秘密小花园——那里结了各种饱满多汁的果子。 一家人曾经和汽车住在一起,虽然有汽车,他们却过着“美好但困难重重”的日子。当有一天,汽车生气离开了这个家,他们才过上了简单的日子,他们有了一只猫,虽然它和汽车一样顽固,但它更适合一个家庭。(《汽车》)这种返璞归真的渴望在这本薄薄的小书里俯拾可得,似乎是微弱的声音,却像路边倔强的小草一样,昂着头齐声冲你叫喊。 一只好奇的骆驼开始流浪,它总是想发现沙丘后面有什么新的东西。可是,当它走过数千座沙丘,看到的,仍然是沙丘。当它走到最后一座沙丘的时候,它失去了最后的勇气。“这后面一定什么也没有。”它想。但实际上,在最后的沙丘后面有树木和泉水。它狂饮泉水,心里却在想“什么也没有”。从那天起,骆驼有了疲惫的眼神。(《为什么骆驼有着疲惫的眼神》)这是为什么?为什么醒来后见不到梦中的东西?然而,世界上并没有答案。历经沧桑的人,一路行走,饥渴疲倦都不能让他完全泄气,然而在目标来临的一刻,疲惫却就此降临。有些道理无法分析,心灵却在阅读中被悄然击中。 小女孩费心去寻找自己的蓝色猎鹰。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什么才是她的蓝色猎鹰。小女孩历经辛苦而不得,最终她找到了自己的猎鹰,却全然不费工夫,并且那鹰看上去像个“乌鸦”。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又见面了。(《蓝鹰》)对,蓝鹰长得什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自己的蓝鹰,别让它飞跑了,如果它跑丢了,也要把它找回来。 …… 这样的解读不能多。大智慧往往深藏于最简单的话语里,语言永远比思想苍白。在我心里,于尔克•舒比格很像那只寻找松露的猪(《圣伯纳犬、兔子、母猪》),他要得不多,懂得朴素极简才是人生真谛,因此,“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身上散发出好闻的气味。”他也怀旧,也不满现实,但他不愤怒,不故作忧伤,他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个孩童,吐露着智者的呓语,做着他的香甜的、幸福的白日梦。
编辑推荐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作家赵丽宏、梅子涵、刘绪源、殷健灵倾力推荐。获1996年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瑞士青少年文学奖,在欧洲得到极高的评价,被喻为是“图与文”结合的文学珍宝。有些书要坐的端端正正的读,才品的出味道来,你可以很随意,从哪一则读起都无妨,因为当世界还小的时候,事物没有太多既定的框框,心很柔软。一本可以让人读了又读,让人心灵干净,让人做回最真自己的书,一本感悟与安慰、安静与回味并齐的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