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 作者:梁崇杰,郑缨,袁璐 编著 页数:184 字数:140000
前言
养猪,在中国已有约万年的历史。河南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家猪骨骸,西安半坡遗址、山东大汶口古文化遗址和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有猪骨、猪形文物等化石,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有猪头骨和陶猪,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中发现了距今约9000年的猪牙和猪骨。4000年前(公元前2l世纪),当时的人们把养猪、种粮、养蚕视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活动。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病的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前,猪丹毒(俗称“打火印”)、猪霍乱(俗称“烂肠瘟”)、猪肺疫(俗称“喉黄”、“喉疯”)对四川养猪业的发展影响较大,病死率分别达20%、15%、10%。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物技术的推广,疫苗的应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得到了有效控制。现代养猪业日益发达,饲料工业迅猛发展,抗生素广泛应用,猪病的防治面临着新的挑战。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内容:仔猪大肠杆菌病包括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水肿病,是影响仔猪成活、生长、发育、育肥的主要传染病。在兽医诊疗活动实践中,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积累了大量预防、治疗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水肿病的经验和方法,对仔猪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收集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水肿病的中兽医、西兽医防治方法以及民间兽医利用土法、土方、小单方的治疗经验,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临床诊疗活动提供辨证施治的理论依据,为母猪饲养户、仔猪养殖者提供“吹糠见米”的实用技术。适宜于畜牧兽医工作者、养殖户及广大农村知识青年阅读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第二节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危害性
第三节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理
第二章 病原学
第一节 病原菌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病原菌的理化特性及免疫学特性
第三节 病原菌的抵抗力
第四节 病原菌的生物特性分型
第五节 病原菌的抗原特性
第三章 仔猪白痢
第一节 病原学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点
第三节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第四节 诊断要点
第五节 防治措施
第四章 仔猪黄痢
第一节 病原学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点
第三节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第四节 诊断要点
第五节 防治措施
第五章 仔猪水肿病
第一节 病原学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点
第三节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第四节 诊断要点
第五节 防治措施
附录
一、常用中草药别名索引
二、中草药相反相畏与胎娠禁忌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四、易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许多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与细菌耐药性(特别是多重耐药现象)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抗生素在临床和生产中的应用,虽然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滥用抗生素却导致了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使得仔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更为困难。 仔猪大肠杆菌产生耐药的机制十分复杂。耐药性主要由染色体或耐药性质粒(R质粒)介导,R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化、转导等方式在不同菌株之间传递,使敏感菌成为耐药菌,造成R质粒的流行。R质粒的传递使得耐药性在细菌间广泛播散,又使一部分体内正常菌群成为耐药基因库,增加了治疗和预防的困难。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几乎没有耐药性产生,60年代的分离菌株对链霉素、四环素产生了耐药性,70年代对氨苄西林等产生了耐药性,80-90年代初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产生了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大幅度上升,多重耐药菌株剧增,耐药谱增宽。 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多重耐药为主,与临床上使用不同抗生素的量和时间有关。抗生素使用时间长、剂量大容易产生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通过染色体或质粒介导在细菌间传播、扩散,造成一些针对仔猪细菌性腹泻的特效药物失去了应用价值。规模化猪场可以每半年进行一次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的药敏试验,选择最有效的药物来控制仔猪腹泻性大肠杆菌病。
编辑推荐
《仔猪大肠杆菌病及其防治》编者参考了有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研究报道300多篇,收集了中西兽医与民间土法良方500多例。中兽医方药有成方,更有验方、单方、便方,具有简、便、效、廉之功,能为现代养猪业提高经济效益、科学用药、生产无公害生猪及其产品提供有效措施。《仔猪大肠杆菌病及其防治》着重临床应用,疗效确实。书中既采用了大量实验室研究的最新成果,又注重具体防治、措施,注意了中西兽医结合,简便效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