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尽头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美)弗诺·文奇  页数:425  译者:张建光  
Tag标签:无  

前言

  六年前,弗诺·文奇真正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时,他在美国科幻界早已声名显赫。  以一部惊心动魄地预言了网络虚拟现实的中篇小说《真名实姓》,这位美国实力派作家在2003年登陆《科幻世界》,用令人震惊的想象和快速推进的情节革新了读者头脑中对赛伯朋克科幻小说灰暗、隐晦的片面认识,引发了“弗诺·文奇热潮”。  不料弗诺·文奇在中国“一夜成名”,《科幻世界》却因分期连载成了众矢之的——对结局急不可待的读者通过BBS、E-mail、电话、信件等各种方式对编辑部进行“密集轰炸”,表达共同的不满:这部惊心动魄的杰作应该一次性刊完,让读者饱受期待之苦实属罪过!创刊二十余年的《科幻世界》推介了数不清的外国科幻作家,既有老牌大师,亦有当代新秀,引发如此热潮的却似乎只有文奇一人。  对弗诺·文奇来说,2003年是特殊的一年:他在这一年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学教授的工作,开始以专业作家的身份进行创作。此前,人们赞誉他在科幻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时总会说:“文奇首先是个科学家,然后才是个科幻作家。”现在,这种说法应该改变了。科幻创作不再是文奇的业余爱好,而是他的工作。  像很多著名科幻作家一样,弗诺·文奇从小就是一个科幻小说迷,八岁时就尝试过科幻创作。1966年,他刚从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便在美国著名科幻杂志《模拟》上发表了处女作《书呆子快跑》。这篇小说得到了美国著名科幻编辑坎贝尔的认可,其精妙构思文奇至今仍引以为荣。  1968年和1971年,文奇先后从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了数学专业硕士和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教授数学。  文奇非常热爱教学工作。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的创作产量一直不高,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至今,他总共只发表(出版)了二十几个中、短篇和六部长篇。  产量如此低的科幻作家并不多,但显而易见,作家的成功并不一定与他的作品数量成正比。乔治·奥威尔、小沃尔特·M·米勒便是极好的例证,就目前来讲,弗诺·文奇亦属此列。  在文奇为数不多的作品中,描写电脑黑客与掌控全世界信息资源的人工智能殊死搏杀的《真名实姓》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小说发表时,互联网技术初露端倪,人们为小说中的超炫想象而痴迷,却很难相信它们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很多时候,人们将开创科幻小说赛伯朋克流派的荣誉归到威廉·吉布森的名下,但实际上,文奇的《真名实姓》比吉布森赖以成名的《神经浪游者》早了整整三年。文奇至今仍是美国最优秀的赛伯朋克作家之一。  弗诺·文奇的开拓性与创造力在《深渊上的火》和《天渊》中得到了更为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这两部长篇巨著中,文奇构筑了一个按文明层次分为三界的豆荚状宇宙,突破了硬科幻小说一成不变的物理法则,以史诗般壮阔的场景征服了读者,顺利拿下了两座(1993年和2000年)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奖杯。  《深渊上的火》和《天渊》是对不断侵袭科幻领域的奇幻小说一次强有力的反攻,让被奇幻小说大肆借用的文明设定重新遵从于硬科幻的统治之下;同时,它们更是对传统宇宙歌剧的一次化腐朽为神奇的拯救。从E·E·史密斯将太空歌剧推到巅峰以后,这一流派的科幻小说日渐式微,是弗诺·文奇赋予了传统太空歌剧以崭新的灵魂,使这一流派得以复兴。  这两部作品的中文版由科幻世界杂志社于2004年和2005年推出后,弗诺·文奇迅速成为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外国科幻作家之一。  为满足热爱文奇的广大读者对技术类科幻的强烈嗜好,经过一年多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此次又推出了弗诺·文奇的三部经典长篇和一部中短篇集。其中,《为和平而战》(1984)和《实时放逐》(1986)分别讲述了“时间禁锢”技术出现后世界格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五千万年后从停滞的时间里走出来的人类孑遗所面临的艰难抉择。这两部堪称文奇情节最紧张的长篇小说,分别获得了1985年和1986年的雨果奖提名(最终惜败于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浪游者》和奥森·卡德的《安德的游戏》)。  《彩虹尽头》(2006)是弗诺·文奇最新的一部长篇。在这部近未来科幻小说中,文奇将目光从深远浩渺的宇宙转回到我们的现实世界,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虚拟技术、人机结合,甚至还包括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维基百科、搜索引擎等网络工具未来数十年内的发展图景,以及它们给我们的世界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令人叹为观止。此书为弗诺·文奇赢得了第五座“雨果奖”奖杯。  《弗诺·文奇科幻小说集》收录了文奇的大部分中短篇科幻小说,包括雨果奖获奖作品《费尔蒙特中学的流星岁月》(2002)。这些小说题材广泛、特色鲜明、想象丰富、极富预见性,有的还与作者本人的长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将有助于我们立体地认识弗诺·文奇这位硬科幻大师。  由衷希望这位数字时代的预言家、太空歌剧的拯救者能给读者带来新的快乐与收获。

内容概要

  现代科技让植物人罗伯特·顾重新焕发了生机,一个全新的、被高科技网络技术彻底改造的世界呈现在他眼前。世界虽然天翻地覆,但邪恶却依然存在。邪恶者掌握了此前人们无法想象的利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对新世界和高科技懵然无知的罗伯特成了邪恶者可以轻易摆布的工具,通过他和他的家人,邪恶者可以进入监控严密的生化实验室,窃取能够控制人类心智的技术。  好在罗伯特还有朋友和亲人:有的是在现代技术帮助下重获青春的耄耋老人,有的是熟悉新世界种种游戏规则的少年。这群人老的老、小的小,他们要对抗的是策划最周密的惊世阴谋.

作者简介

  弗诺·文奇,作为塞伯朋克流派中活跃至今的作家,弗诺?文奇拥有极高的声誉,在硬科幻小说写作方面很有一手他的小说逻辑严密,情节紧凑,展示出科技的奇妙之处,尤以细节的缔造和令人惊叹的预见力著称大量细致又经得起推敲的描述让虚构出的"异世界"及生活其中的种族几可乱真这和他本身的科学素养大有关系。弗诺?文奇本人就是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阅读文奇的科幻小说,绝对是一种享受  文奇并不多产,但他的每一部小说都称得上经典1987年的《真名实姓》使他声名大噪,1992年的《深渊上的火》获得雨果奖,2000年又以该书前传《天渊》击败《哈里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再获雨果奖。重建文学的幻想传统。

书籍目录

序言01 兔子先生拜访巴塞罗那02 回归03 天堂里的雷区04 绝妙的关联人05 向博士的安全硬件环境06 泛滥的技术,缺失的天分07 艾兹拉·庞德事件08 内部无用户可操作零件09 绿色的胡萝卜10 绝妙的论文主题11 介入图书馆项目12 过去的卫士和未来的侍者13 米莉帮的诞生14 神秘的陌生人15 幻象成真16 客厅洗手间事件17 阿尔弗雷德自荐18 老头探洞者协会19 失败也是一种选择20 当值军官21 网络公会之间的冲突22 自行车攻击23 教堂内部24 图书馆的选择25 你无法再依靠艾丽丝26 如何活过接下来的三十分钟27 吊销攻击28 动物样本29 向博士接手30 当网络崩溃时31 鲍勃考虑核武器地毯式轰炸32 最小化充分应对措施33 拴着的自由34 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35 没有回复尾声

章节摘录

  印一欧联盟的情报圈子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超级巨星,德国人甘布克·布赖恩就是其中之一。老实说,普通民众对这些人的身份一无所知——或是只知道他们的假身份。超级巨星们的心目中也有自己的英雄。换句话说,当甘布克·布赖恩这类人碰到异常棘手的问题时,他们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寻求帮助。印度国际情报局中有一个部门,既没画在组织机构图上,也没有确定的部门职责。基本上,该部门的一切活动就是听从头头的安排。头头是个印度人,名叫阿尔弗雷德·瓦茨(当然,这个名字很少有人知道)。  布赖恩向瓦茨通报了那个可怕的发现。刚开始,瓦茨就像布赖恩当初一样,被吓着了。但瓦茨是个实干家。“只要找到合适的人手,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他说,“给我几天时间,让我看看能干些什么。”  三天之后,巴塞罗那市中心——  兔子跳上一张空的柳条椅,随后又蹦到桌子中央,在茶杯和调味瓶之间站定。它脱下帽子,依次向阿尔弗雷德·瓦茨、甘布克·布赖恩和安达庆子致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笔好买卖!”它说道。总的来说,它的亮相并无特别之处。  阿尔弗雷德伸手穿过那影像挥了挥,借此强调他本人的实体就坐在这里,“我们才是带来生意的人。”  “哈。”兔子“砰”的一声坐在桌子上,从盐瓶和胡椒瓶后拽出一套微型茶具。它给自己倒了一两滴茶——足够装满它的杯子——抿了一口。“我洗耳恭听。”它晃了晃两只长耳朵示意道。  桌子的另一侧,甘布克·布赖恩一直盯着这只动物。布赖恩和兔子一样,都是虚拟的,但他投出的影像显得非常严肃,完全符合他本人的个性。阿尔弗雷德从年轻人的表情上感觉出他有点失望。果然,过了没多久,甘布克给他发了一条秘密短消息。  【短信】布赖恩→安达、瓦茨:  这就是你能找到的最好的人手,阿尔弗雷德?  阿尔弗雷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头转向坐在桌子上的动物。“欢迎来到巴塞罗那,兔子先生。”他指着街道对面耸立着的圣家教堂说道。欣赏教堂的最佳方式是用裸眼观察,不辅之以任何虚拟修饰。毕竟,高迪建筑的绚丽超出了任何现代装饰家的想象。“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选这个地方见面吗?”  兔子喝了口茶。它以一种非常不像兔子的神态扫视着四下走动的人群,观察各式游客和本地人不同的着装,“哈,巴塞罗那真是个奇妙的地方。美丽而又怪诞,一座伟大的二十世纪城市,它的魅力一直延续到了今日。会面之后,你和你的家人可以趁机去游览桂尔公园,享受那里的触感,还能顺便把费用报了。你不是这么打算的吗?”它看了看甘布克和庆子。庆子直截了当地掩饰了自己的形象,她看上去像马塞尔·杜尚画中的裸女,身体就像一堆不断变幻的水晶平面。兔子耸了耸肩膀,“但话说回来,你们两个完全可能身在千里之外。”  庆子笑了笑,“别瞎猜了,”口音和语法是彻头彻尾的人工合成式,“我正愉快地游览桂尔公园,用我实体的手感知着现实。”  【短信】安达→布赖恩、瓦茨:  实际上,我正在办公室欣赏着东京湾的月色。  兔子没能察觉身边的短信小插曲,继续着它的话题:“随你怎么说。好吧,在此会面的真正原因是:不管你们从哪儿来,巴塞罗那都有通往你们那儿的直接连接。另外,现代化的安全措施能掩护我们的谈话。最重要的是,这地方的法律禁止警察随意监听。当然,如果你们是欧盟情报署的人,禁令就不起作用了。”  【短信】安达→布赖恩、瓦茨:  哈,他猜对了三分之一。  【短信】布赖恩→安达、瓦茨:  兔子先生本人也是远程登入的。  欧盟的实时估算数据出现在这只动物上方的空气中:兔子影像背后的主人有75%的可能性身处北美。  阿尔弗雷德微笑着朝兔子探过身子。作为一个以实体参加会议的特工,他确有不便之处——但是也有便利的地方。“不,我们不是秘密警察。不过你说得对,我们的确需要安全的沟通方式,但又要比短信更有人情味。”他拍了拍胸脯,“具体来说,你能看到我坐在这儿,这能增加彼此的信任。”还能留给你各种假线索。瓦茨招手叫来招待,点了一杯里奥哈红葡萄酒,随后转头看着桌子上的动物,“最近几个月,你吹嘘自己干成了很多事,兔子先生。尽管其他人也同样在吹嘘,但你身上揣着很难得到的证书。很多名流都认可你的能力。”  兔子用嘴梳理着自己的毛皮。这只兔子有许多不合情理的怪僻行为,看样子,形态上的相似并不是它追求的首要目标。“当然,大家都认可我。任何问题,政治的、军事的、科学的、艺术的或是情感上的——来找我,我会帮你解决。”  【短信】安达→布赖恩、瓦茨:  说吧,阿尔弗雷德。  【短信】布赖恩→安达、瓦茨:  我同意,但只说最必要的。在我们看到结果之前,尽量少说。  阿尔弗雷德若无其事地点了点头,“我们的问题与政治和战争无关,兔子先生。我们只是对科学有点小兴趣。”  兔子来回晃动着耳朵,“是吗?把你的问题挂到问答平台上,你很快就会找到答案,和我能给你的解答一样专业、一样快捷。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会便宜一千倍。”  红酒上来了。瓦茨嗅着酒香,朝街对面看了一眼。当天实体游览圣家教堂的竞标已经结束了,但教堂人口处仍然有人在排队,大家都希望能等到退票。这证明,最重要的仍然是你能真正触摸到的东西。他收回目光,看着兔子,“我们要的东西,比让几千个分析师绞尽脑汁来得更原始一些。我们的问题需要严格的……嗯……实验。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了,但大部分还没有开始。我们项目的工作量,唔,尽管把它想象成能令政府破产的研究项目好了。”  兔子笑了,露出了大门牙,“嘿!能令政府破产的项目?那是二十世纪的愚昧。还是市场需求更有效。你只需骗过市场,让它跟你合作就行。”  “或许吧。但我们想做的是……”该死的,连编造的这些谎话都是那么不可思议,“我们需要的是……嗯……一个大型实验室的管理权限。”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弗诺·文奇又一次显示出了惊人的前瞻性。他总是能抢在其他人之前预见到新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复杂影响。在《真名实姓》中是赛伯空间,在《彩虹尽头》中则是无数资源互联所产生的超人智能。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托马斯·W·马隆  本书或许可以称为弗诺·文奇的最佳作品:巧妙、曲折,新点子层出不穷。弗诺·文奇眼中的未来与我们所有人预想的都不一样,他的想法比我们的更棒,因为他能让你相信他的预见。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格雷戈里·本福德  没有人能像弗诺·文奇那样透视未来。进入《彩虹尽头》的世界吧,它会让你目摇神夺,被无尽的可能性深深震撼。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大卫·布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彩虹尽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2条)

 
 

  •   文奇作品
  •   文奇大作
  •   逻辑严密,情节紧凑
  •   浪漫主义的软科幻
  •   彩虹尽头,经典科幻小说,值得收藏
  •   彩虹尽头,
  •     这本书看了三个月,基本上是在地铁和公交上看完的。
      
      开头的科幻写得有点云里雾里,每次在地铁上翻开这本书,基本上都要往前翻两页复习下之前的读书感觉,但是克服了一堆对于网络科技名词的适应感(或者说对于译者风格的适应)之后,还是逐渐进入了状态。
      
      怎么说呢,其实就是讲一个天才诗人在经历了阿尔茨海默病,经过高科技治愈后,虽然身体已经恢复到年轻的状态,但整个身体状态其实依然处于老化状态,对新生的科技世界适应非常难以适应,更重要的是,丢失了原有的对于诗歌的敏感度,他为了找回自己原有的才能,而选择和某个人工智能(?)合成的生物(?)合作,差点害死自己的家人,且使世界陷入危机,但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在最后的千钧一发时刻幡然醒悟,拯救了自己的家人,且间接拯救了整个世界的故事。哦,你说幕后BOSS的那只人工智能的兔子?Who knows?抑或它只是人工合成的物体,在冥冥之间拥有了自己的意识,所以才企图依靠自己的高智能影响整个世界吧。
      
      鉴于我对于科技展现出来的世界有天然的小违和感,现在是按照我的逻辑整理如下笔记如下:
      1. 这本书写于2006年。
      
      2. 在这场科技站之中,参加的国家主体是 美国/印度/日本/中国,印度工程师又外挂了,瞒过了所有人的耳目,意图影响整个世界。哦,中国呢,在小说最后再一次的,被作为土豪出场,买下了整个大英博物馆和纽约博物馆的所有文字资料。
      
      3.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你周遭的环境可以无限制DIY,你可以使自己可以置身荒野,也可以置身沙漠,还可以置身海滨。
      
      4. 医疗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每个人都可以活到极致,即使是重病的老人可以重返青春。
      
      5. 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被无限制压缩乃至于无,无声短信交流成为主流。
      
      6. 如果你觉得自己技能不足,可以在身体内安装任何软件/插件,增加任何功能,感觉像安装了什么语言包就可以明白那种语言啊。。(此处让我想起来《安堂机器人》,虽然是机器人,但可以通过任意下载味觉包以及情感程序来了解这个世界。)但是安装在人类体内的话,当然会产生呕吐等排异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在特殊技能和排异反应之间,你可以自己做出选择。
      
      7. 文学/诗歌 是 科技/网络/机械的反义词,这是我们的男主人公郁闷的渊源。
      
       文字作为原始而永恒的存在,其力量是无穷的,即使在科技时代,文字本身所带来的“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的视觉/听觉美感,带来的对于蓝天阳光的和煦感,带来的草地的清香等等,是冷冰冰的科技无法给予的。
       所以要永远记住文字/诗歌的力量,不忘初心。
      
      8. 控制人类行为和心理是这部书的主旋律,通过广播可以达到控制人类心智的行为。(有点像现在的口水歌什么的,比如说《狐狸叫》,或者《江南style》什么的,广告或者MV响起来的瞬间,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跳舞或者哼歌。。我是不是想多了。)
      
      9. 和所有的好莱坞大片一样,家人依然是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主要原因。
      
      10. 图书馆不仅仅可以是建筑,更是可以行走的“物体”。
      
      11. 微软在2006年的时候,作为和美国银行一样的存在,是有资质的象征。所以你若是手里有一张微软授权的员工卡神马的。。
      
      12. 对于这本书名好奇的童鞋,我可以很诚恳地告诉你:彩虹尽头其实只是一个小区的名字。这个小区居住着被这个世界遗忘的曾经在各个领域都属于重量级的老人,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人被逐渐的遗忘,对于网络/科技的了解还不如一个十岁的孩纸,但是当网络和科技都坍塌的时刻,还是这些拥有真正原始技能的老人们力挺狂澜,挽回了僵局,拯救了整个世界。——(和《环太平洋》的设定非常吻合啊~~是人重要呢?还是新生科技能量重要呢?好莱坞和弗诺·文奇大师已经做出了选择。)
      
      13. 作为一个非科幻超级粉,我只能说,作为科幻来说,这本书非常完美,但是作为小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结束得非常突然,难道这是要继续写续集的节奏?
      
      14. 最后感谢文奇,给了我一个三个月的科幻之梦,想象力被拓展的感觉,我实在太爱。若能拍成电影就更赞了,效果做出来肯定超赞,那个日本美女,我心里都已经有candidate了。。。
  •     文奇描绘了一个近现在的未来世界,怎么说呢,未来是怎么谁也说不准 ,但文奇描绘的世界非常可能实现,毕竟里面的技术已经有Googleglass作为雏形。问题是在他描绘的世界里,所有技术描写都非常非常无聊(个人感觉),没有新奇的感觉,所说的节点,图层,隐形眼镜,其实就现在技术的超级升级版。就像386升级到I7,如果是现实世界,两者看上去当然是天渊之别,但若用文字写出来,那就真的给不了人切身体会的惊喜了。
      
      至于情节上,我觉得文奇多半想出续集吧,不然罗伯特的新天赋完全没法体现、兔子的迷没解开、瓦茨阴谋虽然失败,但还没败露,究竟之后会怎样和兔子斗法,或者再谋划他的无限月读,这些都是个大坑啊。
  •     这本书的确冗长乏味,但是开头 一段还是吸引人的。后面关于网络精灵公会之间的战斗几十页描述很没劲,不管是想参考魔兽世界之类的工会战斗还是作者另外的设想,读起来并不吸引人,很多点子难以说服人,我看完并不觉得未来的增强现实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裸眼界面怎么可能变成难得一见的场景?最可能的应该是随时可以从各种增强现实场景切换到裸眼场景。而且整个人物设定也没什么说服力,全世界最重要的阴谋原来都是个普通军人家庭成员在折腾。各种增强现实的工会战斗有点莫名其妙。总之,这本书唯一的卖点就是对摄心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构思,作为小说是失败的。
      
      弗诺文奇的《彩虹尽头》居然还是雨果奖的获奖作品,这让我对雨果奖的印象大打折扣,看来也跟国内所谓的银河奖差不多。很多得奖靠的人情、名气……而不是对小说点子吸引力、阅读快感的评判,在我看来这是科幻小说最重要的东西。
  •     科幻小说里最受局限的,是近未来背景的那种。典型情况下,这种故事发生的年代大约在成书年代的二三十年以后。这段时间说短不短,要是作者没有什么惊人的点子凸显未来技术与今日的差异,很难被归入科幻小说;说长不长,读者们多半还能活着看到那个年代,如果时间才过去一半,而作者闪亮的预言已经完全跑偏,那也够尴尬的。在这个最受局限的门类里,文奇显然是大放异彩的那一位。三十多年前的《真名实姓》就极其准确地预言了计算资源的网络化和池化,不考虑人脑与电脑互联的那个构想(文奇在生物技术上的预言似乎总是超前),这简直是当前互联网的再生动不过的文学写照了。
      
      在《彩虹尽头》里,文奇再一次展示了他对未来技术应用的预言。相对故事情节本身(主人公在危机中获得新生,典型但缺乏新意的成长小说),这些技术构想让我觉得更有意思。它们大多并未脱离已存在的实验室技术,但在书中则以更加成熟的商业应用模式出现。仅在2006年之后的这五年里,IT服务的发展也已经很好地验证了文奇的设想。实际上,我认为这本书值得所有互联网创业者好好研读。
      
      以下对比几项在书中和现实中都存在的技术应用:
      
      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的定义是借助图形技术和可视化技术,产生现实中不存在的虚拟影像。在《彩虹尽头》和文奇的另一篇小说《费尔蒙特中学的流星岁月》中,增强现实都处于非常抢眼的位置。书中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不再是肉眼所见的模样,而可以随意地叠加各种各样的虚拟图层,图层可以是真实事物的注解或说明,也可以是真实事物的扭曲和变形。小屋可以化作城堡,自行车可以化作毛驴,送给奶奶的礼物不一定是真实的,而是虚拟的衣物和室内装饰方案。另一方面,碍事的楼板和墙壁还可以隐去,天上和地下的状况都无所遁形。实时生成的标注和标签可以悬浮在每一个可见物体上,并允许用户随时深入,层层剥离出更多的信息。虽然还不像书中写得那么神,目前推出AR服务的公司也很多了,多数应用集中在旅游、展会、商场等场景中,以打广告、提供地点信息、展现商品效果等服务为主。主要由于计算能力和显示设备所限,现在的可视化效果还远达不到逼真的程度,其接受程度也不高,很多时候AR退化为了LBS(基于位置的服务)。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不同的是,它不需要依托真实的物理环境,可以只存在于用户的感觉之中。通过虚拟现实,用户可以将其化身(avator)随时、随地、随意地送达地球上任意一个存在或不存在的角落。相比《真名实姓》中所描绘的纯虚拟环境,《彩虹尽头》里的虚拟现实更进一步,和增强现实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用户可以在半虚拟、半现实的环境中和半虚拟、半现实的同伴聊天、互动、甚至一起从事体育比赛。现在的网游当然可以算作很简陋的虚拟现实,但化身形象和能做的事情都受到游戏的限制。更接近书中概念的大概应是虚拟社区,比如IMVU。在IMVU里,用户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化身的形象,选择各种不同衣物,为自己设计和建立住宅。IMVU还允许人们组成自己的圈子,召开自己的聚会,也提供多种交流方式,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即时消息、微博等等,化身和化身还可以进行动作交流(拥抱,亲吻等等)。可以设想在感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这种虚拟交流会变得越来越真实。
      
      新一代人机界面:四月份推出的谷歌眼镜项目,可以被视为书中隐形眼睛的先声。现实增强和虚拟现实的效果提升都有赖于友好、高效、稳定的人机界面。如果谷歌眼镜能够做到它宣传片里的效果,那就已经非常惊人了。相比起来,网衣的概念更加超前,虽然其较大的体积使得能源模块或处理模块的安放变得容易,但网衣涉及了与人体动作的非常复杂的交互,如何把人体可能的动作设计成一套丰富、无歧义、高识别度的指令集,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Wii之类的东西,和网衣比起来还只是小儿科。
      
      搜索:书中的费尔蒙特高中有一门搜索与分析的课程,是几个主人公汇聚的场所。这说明在作者的设定中,熟练地使用搜索引擎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能。作者没有正面、详细地描述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但大致可以看出,书中年代的网络数据已变得非常复杂,其搜索应该是多重的,可以在网络上的任意位置触发,并伴随一些相应的分析功能。目前只有少数工程师才掌握的数据分析技能,似乎将成为信息爆炸后的主要社会技能。
      
      隐私保护与安全:搜索引擎的优化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放在网上的个人隐私变得公开化,不恰当地使用网络服务记录个人信息会把太多隐私透露给不相干的、甚至有恶意的陌生人。这个问题在当前社会其实已经相当严重,有时候网民用它来搜索干女儿的干爹,有时候人贩子则用它来掌握幼儿的行踪。到了书中的时代,它从机制上有很大的改善,人们可以有选择地在网络上屏蔽一些完全私人的信息,甚至自己的生死状况。但保护永远是相对的,只要系统足够复杂,硬件、软件乃至用户本身,都会留下漏洞,这点似乎从未改变。
      
      问答:作者没有费心普及411的基本定义,但一望可知它是一个类似114查号台的人工服务平台。比查号台强悍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回答你提出的任何问题。换而言之,如果411没能回答你的问题的话,要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还不存在,要么它受到隐私保护。411类似现在网上的悬赏问答服务,比如谷歌的prizes.org或百度知道等。但比现有服务强悍的地方在于,它的处理是完全自动和实时的,问题会被系统立刻识别、分类并分派给合适的专家进行处理。这需要强大的前期、后期处理功能,涉及语音语义的识别和转换,也需要出色的路由技术。
      
      实际上,通过411、搜索引擎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彩虹尽头》的世界已经把世界上一切的信息和知识(现实世界里的、人脑中的和网络中的)整合在了一起。虽然每个人仍然保留着自我意识,但人类社会将有可能在自动化系统的辅助下,去协作完成一些非常复杂的工作。同时,在枝端从事具体工作的那些个人,很多情况下会对工作的整体目的一无所知。书中的大部分复杂工作都建立在这种人机网络的基础上。相比心灵感应什么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可实现度最高的万众一脑了。
      
      不过,本书似乎又过于突出了分析师(也就是人)在人机网络中的作用,而把机器推到了背景之中。虽然人确实可以对工作任务提出创造性的意见而将其引向意象不到的方向,但在一个人机系统中引入太多分析师显然会降低系统反应的及时性。不为别的,只为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速度太低了。因此,虽然大的工程建设确实可以用到作者所描述的那种协作模式。但如果像在小说高潮阶段那样,用成千上万个分析师进行实时监控,恐怕效果并不见得会好。
      
      下面捎带提一下那些不太可能于近期实现的应用(基本都集中在非IT领域):
      
      摄心术,即时培训:文奇对生物技术的想象非常大胆,正是这部分给他的小说增加了最大的幻想色彩。这大概相当于把二百年后的现实和二十年后的现实混合在了一起,让读者既能够理解,又感到新奇。不过这些技术在当今真的没有太多现实基础。
      
      靶向性治疗,返老还童:同上,不是不可能,只是不见得那么快、那么好。
      
      导弹快递:这当然是个很有冲击力的点子,不过更像玩笑。就算人们再怎么宅,能够重复使用的无人机也比导弹更适合送洲际快递吧。
  •     能把未来世界写得跟自家旁边的超市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办到。文奇真是个天才,这本书如果该着未来几十年后看,一定就是本流行小说,我觉得这个世界太真实了。
      真的好想快点过上小说里的生活简直就是魔法世界。
      
  •     被烤猫勾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回忆。寒假里在书店看到,立刻就买了下来。读过到现在也有2个月了,一直都懒得写书评,——可是不写书评,又怎么对得起兔子先生呢?
      
      兔子着墨不多,可是一想到这一切一切的闹剧都是兔子一手策划出来的(虽然可怜的兔子也是被大boss利用的),就很兴奋——真是一只神通广大、善良(发现自己被利用后的表现也算善良吧)、有点小坏(兔子居然会试图骗小姑娘和老家伙把大boss的罪证交出来自己研究,幸好小姑娘冰雪聪明哎)、玩世不恭、喜欢作弄人(总想起它留下的胡萝卜怎么都清理不干净,哈哈)的可爱兔子~
      所以在结局,我一点都不关心老家伙是不是能同时收获温和品性与文学天赋,我只担心兔子会不会“死”了,——还好,虽然兔子没有再出现,可它一定还活着,而且是活蹦乱跳着,哈哈。
      同时单纯与世故,同时善良与邪恶,自行衍生的虚拟智能就该是如此吧。
      希望真如烤猫曾经所说,在我有生之年,就能看到这种进化自网络的智能生命。也愿它真如兔子一般~
      
      其他,嗯,这本书的点子都挺吸引人的。即时培训(可怜的儿媳妇,唉),游戏公园(我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学校的课程和考试(想起老家伙把车子给拆了,果然人见人恨),网衣(程序漏洞无处不在,我们做验证的还可以继续吃饭,哦哈哈),针对特定目标达到特定效果的生化武器(这个,本书的开场实在是有点……),图书馆书籍电子化(我觉得这个问题最现实,也最让人纠结和心痛)……
      
      人物描写,当时读的时候觉得个性不够自然,但现在想来,每个人竟都很鲜活,自以为上帝的脑残大boss,本性善良说话刻薄的老家伙(如xinyu一般mean,呵呵),冰雪聪明活泼善良的小孙女(我总会想起小姑娘被爷爷痛斥的那段,哎,谁年轻时不是这样呢,一提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滔滔不绝兴奋不已显得高傲),那个傻小子(我只能这么称呼他了,傻傻地想和小孙女交朋友)……
  •     看了很多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幻小说,只有弗诺·文奇的描写最让人折服啊,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看到真正的未来,那就来看《彩虹尽头》意淫一下吧!
      
      但其实我想说的是,读了弗诺·文奇几本书之后,发现:
      
      1 他笔下的很多人物都有很执着的爱情观:《深渊上的火》里的蓝荚和绿荚(具体故事想不太起来了);《天渊》里的伊泽尔喜欢的那个女翻译被聚能了,他就用几十年来等她解除聚能,尽管聚能中的那个女人一直在变老;《实时放逐》里的威尔•布莱森也一直都爱着那个早就死了的、被放逐的玛塔;《为和平而战》里的那个老叮当客也一直都想念着几十年前被圆球包裹起来的约会对象,还用她的形象做了一个人工智能吉尔;《彩虹尽头》里的罗伯特尽管在得老年痴呆前就与妻子莉娜离了婚,却在恢复健康之后都还一直思念他的前妻……。不知道作者真的相信世界上有这种爱情存在呢,还是正因为这不存在,所以只好在自己的作品当中虚构出来
      
      2 他喜欢在故事中设定一个很强势的女人:《深渊上的火》里是爪族的剜刀(尽管剜刀并不完全是个女的);《天渊》里是蜘蛛人维多利亚将军;《实时放逐》、《为和平而战》里是陆黛拉;《彩虹尽头》里是那个爱丽丝·宫
      
  •     说实话第一次读,被人名搞晕了,看英文书总是把名字当符号记,从来不看清楚,书读完了还不知道主角的名字怎么读,但是一看书就认得出来。但是我被文奇搞晕了,姓和名交错着用,我看了几十页就看不下去了,再加上对未来信息化的描写,把我搞晕了。
      第二次从头看,是因为看了这里的评价,决定好好记住名字,应该就好读了,这么多人推荐,应该不会错。雨果奖也不会错啊。
      
      果然不然,可以说这是我见过对不久后未来的互联网,未来人类社会信息化描写最真实,最接近现实的一本书了(攻壳太超前了),有时候我都觉得他不是科幻,而是某个大公司对其未来战略发展的构想:一切都信息花,你所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到处是节点,路由器(中国电信热点?)等等,都很接近现实生活啊。
      
      一部很不错的小说,是我继“海伯利安”后看到的又一部非常牛比的小说。
      
      基本上可以排一个顺序
      
      现代-彩虹尽头-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
      哈哈,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完全就是未来IT的发展蓝图么!
  •     如果有机会乘着时光机器到近未来旅行,并且可以带上一本书的话,我会带上《彩虹尽头》,它完全可以拿来当作在新世界的生活指南。可以说这部长篇的所有生活细节都能在现实中找到雏形,文中无处不在,缺一刻都不可的网衣明显是如今个人电脑的全面升级版。随着触屏电脑的上市,我们的双手正在摆脱鼠标和键盘的束缚,而个人终端的下一步发展趋势就是彻底解放双手,用眼和脑来控制程序,发布命令。因此,网衣这个概念是可实现的。遍布于身边的网络节点则是现代监视探头的接班人,不仅能接受信息,而且能够反馈信息。将现实虚拟化,在现在的网络游戏中已可以看出些端倪。所有这些,都为故事的讲述提供了足够硬的技术支持。这是弗诺·文奇科幻作品的一贯作风。
      
      在信息不对称大大削弱,个人信息丰度急剧膨胀的背景下,弗诺·文奇为我们讲了两个故事,东西方情报联盟阿尔弗雷德·布莱恩,甘布克·瓦茨,安达庆子与网络游侠兔子先生的斗智斗勇,另一个就是前著名诗人罗伯特·顾在技术进步条件下获得新生后寻找自我的过程。兔子先生这号角色应该是赛博朋克类科幻中经常露脸的角色,就像《真名实姓》中的邮件人,但兔子先生远没有邮件人有可信度,兔子的行动始终神秘莫测,其背后力量与读者隔离的处理手法,使兔子成了一个唬人的空架子。罗伯特·顾的古怪个性在文中也没找到可靠的依据。他在以前的生活中到底做了什么使他几乎没朋友可交,他的妻子为何如此忌讳她,这些都交待的比较模糊。人物设定的薄弱是此文的软肋,故事却是可圈可点。从投放广告产生选择性攻击到天堂雷区再到即时培训,以及图书馆升级计划、网络公会冲突、吊销源证书攻击,这些奇妙的点子让故事一路精彩不断。
      
      表面的绚丽下,此文也不无作者对未来的深思。其一就是信息泛滥对社会领域造成的冲击。信息的开敞使人们不再习惯于记忆,因为所有知识点都可以通过网络即时链接,链接的可控范围又是全球性的,如何有效获取信息成为基本的生存手段,这种生活方式的生成导致人类文明史上最严重的后果,文艺的萎缩,进一步说是文字功能的弱化。文字仅仅成为传递信息的载体,文字所蕴含的美被抛在了一边。文学课上,老罗伯特一首小诗便让胡安·奥罗斯科感动的无以复加,人们在这个社会过度沉迷于技术带来的视觉快感,最终宏大的图层叠加效果竟没有一首小诗来的有味道,这是对高度信息化的讽刺,文字让罗伯特第一次赢得尊重,但他的诗所发出的声音显得如此微弱,图书馆计划最终没能被阻止。其二,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的身影,并与印——欧联盟、美国并列,甚至猜想神通广大的兔子背后便是中国当局,这些都表露出作者对近未来国际格局的考量。信息的便捷获取使这个世界越来越趋向平面化,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发展中国家,这种环境下,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作者对中国的关注应该是一种有益的文本尝试,最低限度的它使我更有兴趣阅读这本书。
      
      在文末,情报巨头们并未获知兔子的真实身份,罗伯特·顾则陷入科学与艺术能否同时拥有的疑惑。如此看来,在这个平坦世界,依然有许多信息无法链接到答案,世界变平后的彩虹也并不是像我们认为的那样近。
      
      
      
  •      读完这本小说,我在心中萦绕了两个问题:一是在未来我们身上被称之人性的东西会不会改变?二是“彩虹的尽头”在小说里只是一所养老院,在小说中发生在这个养老院中的故事并不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命名这部科幻小说呢?
       小说讲的是计算机已成为类似人类器官(小说中的网衣,小孩从一生下来就是穿戴的)时代一个正义战胜邪恶(可能都不算邪恶)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被先进医学科技复活的前伟大诗人,但在高科技生活中是老年白痴的罗伯特,由于儿媳(艾米丽)是美国军方情报高级分析师的缘故被卷入了一场印欧联盟(是一个在未来欧洲、日本、印度组成的联盟,其是用来抗衡中国和美国,费诺文奇看来是看好中国的)、美国及人工智能(“兔子”)参与的阴谋之中。最终阴谋失败,而罗伯特初步适应了高科技生活。
       五百多页的故事不是我几句话能讲的清楚的。我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在未来社会我们现在的人性会被保留多少,人性会不会由于我们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变化?费诺文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是,主人公罗伯特在自己还是一个诗人的时候是一个没多少人性或者说没表现出人性的人,他会很刻意的伤害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但当他没有了名誉成为一个科技白痴时,他却找回了人性。费诺文奇的超人巨变理论是不包括人性的变化,人性不会由于穿上网衣不再用表情和语言交流而变化,人性不会由于长上了翅膀不再行走而变化。人性会一直伴随着个人从生到死,但却会由于某种原因被隐藏,就像还是诗人的罗伯特。说道这里人性到底是什么呢?在问最初那个问题时,我确实没仔细考虑这一点,而现在仍然不能有一个确切的界定。我想要说的人性可能是追求真善美,厌恶假丑恶,但似乎这并不代表全部的人性。看来我对我们是什么并不怎么清楚。但不管人性到底是什么,我不相信其是被编码在基因之中。它是由某个更基本的,而仍然不被我们所知的存在而决定,以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到的手段还不能改变其。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小说中的人工智能(兔子)是有人性的,它在在最后偏向正义一方,致使邪恶阴谋没有得逞,“兔子”和《真实的姓名》中的人工智能一样不是人类直接创造,而是由网络自然孕育而生,但这样的智慧的诞生毫无疑问人类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间接创造这种智慧的同时我们把我们身上的某种存在也悄悄的给予了这种智慧。
       现在再来思考这本小说的命名“彩虹的尽头”(rainbow end),彩虹在书中象征什么,是不是主人公罗伯特的一生呢,还是更广阔,指所有人类个体的的一生呢?如果彩虹确实是指人的一生,那么尽头便是人到暮年,人到暮年令人叹息,但却不一定凄凉,主人公罗伯特的暮年在某种意义上是胜过他那辉煌诗人的成年。那么人类的彩虹走到尽头又会是什么呢?从内心上说,我希望这个彩虹永远没有尽头,但想着未来,心中却是隐隐不安。但有一点我相信人性的彩虹是没有尽头的,或许人类会像其他物种一样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但或许有一只兔子愿意传承这种人性。
  •     我对科幻作品做评价的好坏标准很多,其中一项就是作品构建的那个“世界”能否让人相信它一定会发生。
      
      这一标准是我在看《真名实姓》后新增的:)
      
      按此标准,《彩虹尽头》现在是top1。
  •      这本书我看英文版时,看到60%再也无法卒读,当时给了个三星。近日又搞了个中文版,这次才看出点意思来,把三星改成了四星。当然其中有我的英文阅读能力不够的因素,当时就恁是没搞明白主要情节;现在看了中文版,虽然中文翻译只能讲尚可,有截译漏译的部分,但毕竟全书的主要情节还是靠谱的。即使是这样,看完之后,仍有不少迷团,或者是对作者架构的不满。
       总的评价,这本书的写作恰与书中罗伯特的命运一样,科技发达,文学衰落。留下了不少从小说技法上来看应属于缺憾的东西。
       缺憾一:罗伯特的性格转变难以自圆其说。据作者说,罗伯特在得老年痴呆之前是个天才加恶棍,天才表现在与莎士比亚堪比肩的诗才,恶棍表现在会敏锐的找到身边人的弱点再准确的加以伤害。遗憾的是,作者除了类似我前文下结论的语句外,并没有什么形象的文学性的叙事能够让读者产生可信的印象。因此,对于罗伯特如何丧失诗才同时恢复了同情心等,也着墨不多,读来很干巴巴,概念化。试图摆脱科幻小说主人公性格扁平化的套路,展现出人物的性格发展,出发点良好,但可惜的,没有完成预设的写作任务。
       缺憾二:次要人物更加的概念化。最大的失败,罗伯特的媳妇艾丽丝,这个人物受过了十七八次的“临时培训”,承受着极端的工作压力,不遗余力的保护自己的女儿,同时对“老恶棍”罗伯特不乏怜悯,而且承担着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照理是个很有戏的人物,但书中描写几乎是个空白,追随罗伯特的视角,我们只看到一个面目模糊的家庭主妇在家中发呆!此外,罗伯特的儿子鲍勃,孙女米莉,小朋友胡安,特别是老婆莉娜,一个个都抽象而模糊,虽不好说人物的行为和动机都是莫名其妙的,但好象也都太跳跃了,缺乏必要的交待,因而这些人物都象棋子一样站不起来。
       缺憾三:主要情节架构出现疏漏。可能作者笔下的人物和情节只是一种用于展现近未来、近奇点网络社会的容器和舞台,后者的展现绮思迭出,妙想不断,是本书最大的卖点,但是基本情节的不周延还是无形中削弱了书的力度。主要不周延,一是兔子的来历和目的,书中有隐约的透露说可能是某种人工智能,也可能有大国背景,但总的来说兔子还是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难道是酝酿续集或是前传?二是阿尔弗雷德的阴谋,这是书中的主要矛盾或者说情节的主线,虽然大体的轮廓有了,但还是语焉不详,显得前不顾头,后不顾尾的,也许这是本小说最大的特点,云里来,雾里去,难道是作者有意为之?三是查理格,这个转校到职高的老师,也是兔子的联络人之一,还是金字塔山的化身巨蜥,这个人物的动机和背景也是寥寥数笔,搞不清怎么回事。四是莉娜,这个一直住在彩虹尽头的老女人,开始我还以为她是兔子!照着书名,彩虹尽头应该藏着最厉害的角色,应该是情节的最终指向,请注意《真名实姓》中最厉害的高手就是个干瘪普通的老太婆!哪里知道翻到最后一页才发现此人就没起什么作用,最后连与罗伯特都没打过照面!
      
  •     这本小说可谓是闻名已久。深渊上的火和天渊的作者的又一或雨果奖之作,但给我的感觉就是平庸呀平庸。
      1 情节平庸。甚至都没有完整的情节,估计百分之九十的读者看完后都会问,怎么感觉没讲完呀。我的感觉就是忍受了400多页的无聊还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感觉相当亏。
      2 点子平庸。刚开始还有点意思,人机模拟,视点之类的技术描写比较细致,但是到四百多页后还是这个点子,不得不说很无趣。这个技术的点子完全可以用一个中篇描述出来。参看作者的中篇《费尔蒙特的流星岁月》。
      3 文笔平庸。文奇擅长的大场面大尺度描写在这本书里面完全消失不见。
      
      另外,问一下雨果奖的评委,这样一篇平庸之作何以能得到代表科幻最高地位的雨果奖?
  •     《科幻世界》2003年5月号刊登了一篇连载小说,后来被誉为最成功的连载小说之一,也让许多国内读者第一次知道了一个名词:赛伯朋克。这就是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如果你生在21世纪,或许会觉得这篇文章平淡无奇,不就是将网络生活图像化,再加上些好莱坞式的戏剧冲突吗?可是如果当你知道这篇小说写于1987年,那些我们当代人熟悉地不得了的镜头都是他凭空杜撰来的,你还能不为之动容吗?
      
      《彩虹尽头》是弗诺·文奇获得2006年雨果奖的长篇小说——在过去,这么快就将雨果奖获奖作品引进入国内是不可想象的,1992年的获奖作品《雪崩》也是今年出版。引进作品提速既说明了出版行业的进步,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这篇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假如把1987年的《真名实姓》看作是文奇对今日生活的预测的话,那么《彩虹尽头》就是他对下一个二十年之后的生活的预测。《彩虹尽头》描绘的是一个技术极度发达的“后赛伯朋克”时代,“朋克”气息已经十分稀薄。从故事开篇,你就会进入一个眼花缭乱的世界:医疗技术大幅提升,可以攻克过去的绝症;人们可以远程交流,用虚拟形象出现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实景地点;课堂上真人与虚拟人交织,知识可以像安装软件一样录入人脑……对比我们刚刚经历的这二十年,下一个二十年的进步无疑是大幅跳跃的。这种变化就是文奇为之着迷的“技术奇点”,他的这一独特写作方法也被称为“奇点写作”。
      
      技术奇点又被翻译作技术奇异点,这个观点认为,未来将要发生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件:技术发展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极大的接近于无限的进步,使得机器智能超越人类智能,从而让社会乃至全人类措手不及。打个比太贴切的比喻,就像是水在蒸发的过程中,由液体变为气体的物质变化的一瞬间所发生的变化。第一个提出“技术奇点”的人是施塔尼斯拉夫·乌拉姆,弗诺·文奇在1993年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会议上重申了这个观点,认为超越人类智能的计算器将在50年之内问世,并把这次变化好比200万年以前人类的出现一样重大。
      
      受到文奇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将视线瞄准“技术奇点”,而《彩虹尽头》无疑仍是其中最激动人心的作品。作为即将亲历这一历史的人,读一读这篇小说,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       感觉没讲完啊这本,又要出个上下篇或者三部曲这样的么?
        当然老头子文笔还在,气势却感觉没以前强了
  •     第一次听到《彩虹尽头》是在07年雨果奖名单公布的时候,当时看到是文奇的新作,心中除了给作者的喝彩之外,就把对这部小说中文版的期待埋在了脑海之中,文奇小说的英文版从来是啃不动的,默默期待了快两年时间,终于看到了《彩虹尽头》,科幻世界编辑部借机推出了四本文奇的作品那是题外话,刚刚读完《彩虹尽头》,果然不负盛名,膜拜之余我要强烈推荐一下。
      概括地说,这个书在两个方面都很优秀:
      一方面是小说设定的前瞻性,故事中描绘的种种未来科技活灵活现,文奇身兼未来学家、计算机专家、奇点理论的拥护者多重身份,在这部小说背后完美地扮演了一位赛伯世界预言家的角色,全方位地把一个五光十色的未来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一方面是小说的故事内涵,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在当今这个八十个小时环游地球也不是什么稀奇事的时代也同样是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同样,相信《彩虹尽头》在脱去各种犀利的未来设定,甚至在各种幻想科技被实现甚至超越的未来,其故事情节、内在思想仍在能够灼灼生辉,为当今铺天盖地的赛伯小说当好一根高高竖立的标杆。
      
      每次跟人聊到费诺·文奇,话题总是不可避免地滑向一种科幻类型——“赛伯朋克”。《真名实姓》是文奇创作中的一块里程碑,也是他的较早引入中国的作品之一。那部创作于1979年的小说,早在个人电脑(PC)这个概念刚刚在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那个时代,《真》就描绘了一个网络高手在赛伯空间中闪转腾挪的未来世界,不少讨论认为《真》比创作于1984年的《神经浪游者》更有资格担当“赛伯朋克开山之作”的殊荣。说到这里,就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了:文奇的小说都很“赛伯”,但是一点也不“朋克”。想起前段时间讨论过一个话题“赛伯朋克在中国不吃香”,当时就有很多话想说,赛伯朋克类型的小说个人看得不多,但还是多少有一些理解。赛伯朋克(CYBERPUNK),是由表示“电脑相关、自动控制相关”的前缀“Cyber-”和代表“叛逆、颓废”的潮流名词“Punk”组成,而故事的环境正如这个类型表达的,是一种悲观挣扎的未来世界,技术的进步并没有为社会带来福音,反而为一个非常黑暗、底层的斗争提供了一个平台,使这些斗争的影响更加惊心动魄、影响深远。吉布森的小说里,除开口味独特的先进科技,一个个平行宇宙搬的赛伯空间,人格化、形象化的自动化软件之外;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非常不和谐,黑帮势力异常强大,政府机关山高皇帝远,角色们一个个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凭借着网络手段斗得倒也精彩纷呈。然而,在这以和谐为最贵的二十一世纪,“朋克”的拳脚很难施展开来,对未来做出悲观的预言,提高人们的警惕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当今社会要得是“信心”,社会发展需要信心,赛伯朋克这种颓废、甚至末世的风格的确很难打开市场了。
      这个时候在回到文奇这里,文奇的小说“赛伯”得无以复加,但是他基本不“朋克”。从《真名实姓》开始,还看过的有《循环》、《费尔蒙特中学的流星岁月》和《为和平而战》等,都或多或少有赛伯世界的入侵。少则骇客们借助互联网提供给他们的更多的眼睛观察世界,更多的手去改造世界;多则有一个平行于地球的赛伯世界,供骇客们穿行其间,并返回来影响世界;更多的像《循环》中,就干脆让角色们慢慢发现自己其实是生活在赛伯世界中的自动化程序。这些小说中的赛伯世界都很生动,代入感很强,计算机专业的文奇能够提供很多合理的未来技术细节让小说在技术方面很硬;但是,在这些小说中,读者看不到“朋克”:那些未来世界中有犯罪,但犯罪并不猖獗;故事中有惊心动魄的斗争,但那些斗争是偶发事件;小说中的人物也有三流九等,但很少看到小混混。因此,“赛伯朋克”这个称号并不适合形容文奇的小说。
      
      在修炼“奇点大法”这么多年以后,文奇终于在《彩虹尽头》之中又一次向技术奇点发动了冲击,用十分真实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近奇点时代的正邪斗争。在《彩》中,时代背景沿用了《费尔蒙特中学的流星岁月》的设定,比起“意识区三部曲”那种遥不可及的后奇点远未来,或者《为和平而战》中那种超人剧变失败的悲观未来,或者《循环》中那种虚幻的赛伯世界;《彩》所选取的时代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既给人一种触手可及的真实感,又让人为文中魔法一般的网络奇迹而感叹。《彩》中基本上没有任何新的设定,同样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凭借“隐形眼镜”和“网衣”这两种神奇而普遍的装备进入网络世界。在未来这两种设备是否真的会出现不好说,但是它们的功能集中体现了现在人们对人机接口性能的关键需求——大流量的输入和输出设备,就像大刘在《黑暗森林》中,描绘的四百年后的世界充满了液晶屏幕;《彩》中的世界,人人带上能够显示全息图像的隐形眼镜,而“网衣”能够仅仅通过一些肢体活动,就完成了思维或者命令的传达。这两个设备并不是什么新奇的设定,文奇也并未着什么笔墨去讲述它们,但是却给人非常真实的感觉,仿佛作者在实验室里见过这些东西,用到小说里面就像写实一般。
      然后,还有另外一坨大设定,文奇独家的“聚能”技术——类似于“摄心术”的精神控制以及极大强化某专业技能的专业化培训,这种既充满技术新奇点,又暗藏深远的社会影响可能性,这个话题被文奇再次展开。1999年,文奇在《天渊》中完美地展示了“聚能”所带来的巨大好处以及同时产生的人性泯灭,2000年就简单地将这个设定提出来写了篇《赢个诺贝尔奖》发表到学术期刊《Nature》上,让站在科研前线的人们反思一下对人体的研究和改造具体应该深入到什么地步。相比《Nature》上单薄的设定文,《彩》中文奇画了大力气构建了“聚能”的可能性。他将“聚能”拆成了两半:小说的一开始,描述了一种“亚临床病毒”,受感染的人会在一个交友广告的触发下产生购买一种杏仁儿糖的强烈欲望。不需要作者进一步说明,读到这里就知道了这就是本文的大BOSS,简单的变化出发条件和作用效果,就能让它成为掌握所有自由意志的工具。而另一方面,文奇零星地提到一些“即时培训”技术,开始没怎么在意,后来有人被锁在了外语培训里,连母语都会不了;外加冲突升级后政府指挥官的崩溃,中间或多或少的带了些《天渊》中那聚能的影子。《彩》中的“聚能”,没有新功能,也没有产生大的作用,但是,却比以往都更接近真实了,文章所展示的就是就是一种可能性,也许是想敲敲警钟吧。
      
      这时,再把目光转向故事本身,就像前面说的,“脱去了所有犀利的设定以后,这部小说仍然有着闪光的内核”。尽量不剧透的前提下稍微说下故事,在那个网络发达到临奇点的时代,故事的主要部分却是在一个刚刚从老年痴呆症中恢复过来的人身上展开的,罗伯特·顾不能说他就是主角,但他的戏份的确是最多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顽固的老头子如何适应那个纷繁的未来世界,甚至在其中干出一番作为?这是个讨巧的角度,跟着一个老头子,读者就很容易被带入那个新环境中,因为看世界的眼睛还留在我们这个时代;故事的冲突也就很容易被搬上桌面了,一个封存几十年进入未来的意识,在未来社会中会有哪些不适应,会做出哪些抗争?从文中可以看到老头子对新技术的拒绝,而他卷入的冲突高潮更是典型——图书的电子化过程,文中描述了一种近乎残忍的扫书方法,比起我个人熟悉的拆书扫描,《彩》中采用的是“碎书扫描”,碎纸机的出口处设置大量的相机拍下所有碎片的图像,通过数码重建,以达到书籍电子化的目的。老头子和一群老伙伴就为了抵制这种暴力的电子化手段,展开了一段大冒险。但是这大冒险之上更大的阴谋和冲突同时在进行,政府特工、国家级的恐怖主义、蔓延整个网络的计算机智能,所有冲突相互穿插,如同盖里奇的电影一般,丝丝入扣。小说很仁慈的给出了几乎称得上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我想,作者苦心营造的这种真实感,不能不说是一种警钟,让大家对魔法搬的技术产生足够的警惕。就像文中所说的“这些建筑和地下洞穴中孕育的可能是魔鬼,但也可能是救世主。”
      
      对于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技术奇点,我拭目以待。
  •     追上世界的人
      
      ——《彩虹尽头》阅读手记
      
      
      对那些阅读诗歌的人来说,他是一个诗人;对那些文学研究者来说,他是一个神;而对于他的家人、亲人、爱人而言,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蛋。
      
      不过,如今,罗伯特·顾,只是一个坐在轮椅上,渐渐恢复起来的老人,他要学习的第一件事,是不让自己的口水流出来——
      
      而第二件事,是追上这个疯狂发展的世界。
      
      他曾经是一个诗人、一个文字殿堂里的神祗、一个残忍的兄长和一个不称职的丈夫——抑或父亲,但是眼下,他成了一个坐在高中教室里的老学生,他得学会如何收发短信,学会如何使用网络、界面和许多许多技术。而其中的任何一门课程,他的孙女都远远地走在他的前头。
      
      更糟糕的是,他失去了他在文学上的天赋。
      
      你要如何评价一个老人?他曾经辉煌,曾经伟大,曾经残忍而又卑劣地伤害自己的亲人,他的天赋是了解那些人,深入那些人的生活,然后用他最擅长的语言来刺伤他们,并从中得到快感。
      
      一个不折不扣的老混蛋。
      
      他得重新学习一切,甚至包括怎么做人。世界仿佛一架搭载在电子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上飞奔的疯狂马车,而他迈动两条有关节炎的腿,努力去追上这个世界,追上他的灵感、他的诗歌,和他失去的生活。
      
      这是一个关于阴谋的故事,关于兔子和救世主,关于邪恶的计划和神奇的智能……
      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以那些奇妙的技术为翅膀,那些人们为了我们无法理解的信仰而努力飞翔。
      这是一个人的故事,关于罗伯特·顾,关于他的家庭和他的新生。
      
      
      我从故事里,读到对技术的痴迷和对技术的恐惧——是的,技术可以控制我们,技术可以摧毁我们,技术可以重塑我们,技术可以改变我们,技术可以带来希望和绝望、梦幻和灾厄、权力和信仰——甚至为罗伯特·顾再造一个灵魂。
      
      那么,失去了过去,失去了你的天赋和你为之骄傲的一生,当你从头开始的时候,你还是你自己吗?
      罗伯特说:是的。
      而我说:不——但那又何妨?
      
  •     我觉得,我这辈子也不会爱上Vernor Vinge了。其实他的书很好看,富有想象力,充满有趣的细节,情节也相对复杂,从A Fire upon the Deep,到A Deepness in the Sky,再到去年的Rainbows End,只要他写长篇,雨果奖就是他的了。我不喜欢他的人物永远是符号式的,当然阿西莫夫也是这样;但至少从逻辑上(我看科幻追求的不过是一个逻辑自洽的世界构建),阿西莫夫的小说从头到尾总是完美一致,不会让你失望,而Vinge的小说(我只看了2/3)则总有点虎头蛇尾。就好象Da Vinci Code,开头让你惊叹又期待,而结尾又将你砰地摔下来,说不定还是脸着地。
      
      还好我这次已经有了准备。从技术上讲,也就是“科幻小说”的“科幻”那一部分,我觉得彩虹尽头是完美的。这是2025年的世界,人们都“穿”上了电脑,交流变得非常容易,可以在多重虚拟现实中生活,共享一个虚拟现实的人们成为一个belief circle,那些关于Virtual Reality (or augmented reality)及其overlay的描述和细节实在很值得一看。因为医疗技术高度发达,很多本来得了病或者濒死的老人都可以继续活下去,代价则是需要重新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如果无法掌握虚拟现实的技术,就形同残废,无法工作,也无法与人交流。我们的主角,伟大的天才诗人就这样出场了。
      
      从“小说”的角度讲,开头两章也是完美的。下面是剧透:
      --------------------
      欧洲的情报机构在业余观察/分析爱好者的帮助下,发现了两个很有趣的现象:1,有一类仿佛并不引起症状的巨型病毒,有多个不同种系在流传。2,有一个很弱智的广告竟然非常成功地在短时间内提高产品购买量。经过详细的研究,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现象指向了一个很恐怖的结果:这个广告所有效影响到的,是感染了一个特定种系病毒的人群。也就是说,通过传播这种病毒,然后配合以特殊的引发机制,传播者可以很有效地控制人们的思想。经过调查,制造该病毒的嫌疑对象为美国圣地亚哥的一个实验室。欧洲人找到了最强大的印度情报机构帮忙,开始调查这一事件,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真正的主使人正是印度情报机构的大头头。大头头引进了一个自称“兔子”(不许笑),一直以虚拟形象出现的土人,希望把事情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谁知道“兔子”的能力其实远超于他的估计……
      ---------------------
      
      到这里为止,应该很多人都会有找书来看的冲动了。然而从整篇小说来讲,我以为它是失败的。这是个喜剧——我觉得这简直算不上剧透,因为远在看到那个美好且充满希望的结局之前,你就能感觉到那种氛围。就好象Eastwood的Million Dollar Baby一样,虽然经过无限曲折,虽然最后要死去,可是她的梦想实现了!她死而无憾!物理上的痛苦与精神上的幸福完全不能相提并论阿。在这里,一个惹人生厌的天才诗人,得了老年痴呆症又被治好,重新开始生活。虽然他失去了诗歌天赋,虽然最后他还失去了一条手臂,可是他变了!变成了一个好人,救了孙女,促进孙女和朋友的和好,还感动了除了前妻之外的所有人。最后,他终于知道前妻并没有死,只是不愿意见他,于是故事就在他每天给前妻写信中结束了。多么温暖,多么感人……
      
      唉,一不小心又愤青了一把。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只是他的开头给我的期待,绝不是《读者》上一抓一把的故事,那样的东西我们中学时候已经读够了。
      
      小说里的另一个喜剧,是诗人用诗歌的力量,征服了习惯于各种现代手段所带来的直接感官刺激的新新人类。当那个小孩子在单纯的文字中看到草地,问到清香的时候,Vinge和我们自己都感到无比宽慰,文字毕竟有直指人心的力量,我们在新世界和新技术的面前,仍然有可以倚靠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被世界抛弃。我希望Vinge是对的,我希望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原初而永恒的东西存在,然而老一代从来都是被新一代抛在身后,即使那几百年后的所谓Renaissance,也不过是顶着复兴的名义继续前行。在我老去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可以面对冷酷的现实,不去徒劳地追随追不上的潮流,不在自我安慰中生活,而是微笑从容地,看着这个新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远。
      
      P.S. Rainbows End里的'是Vinge故意漏掉的,最后一章的题目就叫作The Missing Apostrophe。每当看到这种东西,我就不能不深深感慨自己的英文还太差,每本书的字里行间被错过的究竟有多少,恐怕我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   同意,我花了三个月才看完,中间一度放弃,可能正是由于这种不连续性,我连书中的阴谋到底是啥都没明确。
  •   我不知道有几个翻译版本 我在起点看的这个觉得翻译好烂
  •   明明是阿三搞的阴谋,还普通军人家庭成员在折腾,自己没看懂罢了。工会战斗那一块确实莫名其妙,华而不实的视觉骗术。
  •   你这篇评论是我看到的《彩虹尽头》书评里最有营养的,也是我最喜欢的类型,讨论科幻小说里的技术可能性。这本书作为小说是失败的,但的确还是提出了一些好的idea,比如那个讲书籍粉碎再扫描数字化的想法。
  •   呵呵,谢谢。书籍粉碎那个主意有点太惊世骇俗了,那么拆可能比只破坏装帧快那么一点点,但识别重组所需要的计算资源和能力肯定大了好多个数量级。
  •   最新的报道是基于红外结构光识别的,碗表大小的手势操作元件已经在开发中。其原理基于kinect,专利在微软手里。
  •   兔子吃胡萝卜然后扔掉的胡萝卜忙活坏了瓦茨,调皮~
  •   看过费尔蒙特高中的流星岁月么?这个就是那个衍生出来的长篇。当初那个短篇已然令人惊叹,这一本实在是激动人心啊。有生之年,或可得睹
  •   在哪本里,是不是"真实姓名"?
  •   文奇短篇集,你见过的那个。真名实姓里只有一篇是文奇的。费尔蒙特很早就有电子版了啊,网上流传很广的,还有呱啦啦等几篇
  •   我想收书啊,不想看电子版,每天对着电脑蛮累
  •   其实我一直是进化论的信徒,人性其实也是进化的产物,是一种团队生存的产物,我觉得如果以后人类的进化中人性会威胁生存的话,人类自然会失去人性。
  •   人性确实是进化的产物,他帮我们立于地球之巅,我们崇尚它,信任它,并引以为豪。可能有一天人性会威胁人类的生存,但人类也有可能因不愿放弃它而灭亡。
  •   在人类的进化中是极有可能存在这样的BUG....不过一切都是未知的....
  •   很想知道按照这个标准,Top 3是哪几本。
  •   彩虹尽头
    真名实姓
    达尔文电波
  •   看到过的关于彩虹尽头最实事求是的评论~
    另:前几篇评论都很不实事求是~
  •   评论相当公道。
    弗诺·文奇应该有什么阴谋,因为故事太那啥了
  •   我也严重不满意。以前读文奇的小说都是爱不释手几乎一口气读完的,这部我每次只能读十来页,这样连滚带爬的才看完
  •   我觉得奇怪的是其它老头为什么也跟突然穿越似的变得和罗伯特一样落后了?
  •   还有续集,弗诺·文奇已经制定了写作计划。
  •   文奇之前的长篇都是断断续续看的,这本书我倒是一口气读完,也许是现在译者的水平提高了一些吧
    ps:老太婆怎么看也不像兔子,再说封面上都剧透兔子是AI了。。。
  •   有人和我有同感,太好了……
  •   的确是啊 本来想放假时候能看一本有趣的小说 千挑万选了文奇的彩虹尽头 越看越看不下去 但是抱着对文奇盛名的期待 一直读到最后 当然 是以失望收场
  •   这本书的确冗长乏味,但是开头 一段还是吸引人的。后面关于网络精灵公会之间的战斗几十页描述很没劲,不管是想参考魔兽世界之类的工会战斗还是作者另外的设想,读起来并不吸引人,很多点子难以说服人,我看完并不觉得未来的增强现实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裸眼界面怎么可能变成难得一见的场景?最可能的应该是随时可以从各种增强现实场景切换到裸眼场景。而且整个人物设定也没什么说服力,全世界最重要的阴谋原来都是个普通军人家庭成员在折腾。各种增强现实的工会战斗有点莫名其妙。总之,这本书唯一的卖点就是对摄心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构思,作为小说是失败的。
  •   同意,书有时和商品一样,名气大的不一定充满思考,我最喜欢的还是特德姜。
  •   纠正一个错误:《真名实姓》发表于1981年。假如是在1987年,就没那么令人称奇了。
  •   看这本书读者本身就需要想象力,我中途差点放弃
  •   如果看了文奇前面的那些小说,彩虹尽头还是很容易吃下的
  •   我只看了深渊上的火和真名实姓,火很好想象,真名看得也很吃力!
  •   雪崩是史蒂芬森寫的
  •   恩,同意,文章的背景和人物都限定了气势
  •   还是大尺度的来的霸气。
    彩虹太小家子气了,对人机交互实现方式的设定虽然很有趣,但是全书只有这个亮点也实在太可惜了,对罗伯特。顾的描写我觉得甚至有点力不从心……
  •   书评这么快就出来啦?太快啦。
    话说我还在苦苦等待当当卓越上架,不知道会不会再次愿望落空,唉……
  •   感觉好快的书评!我只是听过,还没有找到书啊!
  •   淘宝上有卖啊。
  •   嗯,是三月二十多号出来的书。比较喜欢文奇,所以一出来就买了。
  •   炒作啦
    在时代报也看到这个评论了
    不过书我还是会买的:P
    喜欢赛博朋克
  •   赛博是个严厉的女人
  •   老吕啊,我其实在小组贴的时候加了副标题的“the internet is a harsh rabit”:D
    话说时代报收了我这篇评,真是喜出望外啊~
  •   地铁风,时代报,都发了么?
  •   不必咬文嚼字直译cyber-punk。类别都是人分的。现在国际上多赛博朋克的看法简单的说就是超乎想象的电子科技,更胜真实世界的网络环境和令人瞠目的人机界面什么的。
  •   最近看了彩虹尽头和雪崩 都很喜欢
  •   感觉彩虹尽头有点细致有余,精彩不足
  •   买了一个月都没勇气拿起这本东西来读,我中毒了
  •   赛博朋克里,朋克更有游侠的意思在,从这点理解的话,文奇的小说够‘朋克’
  •   本书是弗诺文奇长篇里最差的了。
  •   @ls,最差的显然是《为和平而战》嘛,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607228/。
  •   卉姐,我们还没拿到书你就开始pu评了,完全不顾我们的感受哈。
    好久上市哦?
  •   买来还没看呢。
    我和朋友都是先看的实时放逐再看的为和平而战,很憋屈啊很憋屈。
  •   昨天看到一个“心理测试”,讲从鬼,死亡,失去性功能等29个选项中选出不喜欢的8项,最后说是用来测生活优越度的,设计的思路似乎想参考心理学什么什么人的几个需求层,虽然设计者智能大抵不过猫扑寻常水贴发帖者的水准。
    而《彩虹尽头》是传达了一个人已克服了自身所有弱点,世界已是天堂副本般完全地乌托邦化的人间,此时,人间的最大的不足充其量只不过是些老人的性格弱点,让我忽然能对前面那个测试产生即视现象,仿佛那个测试的设计者就是弗诺文奇,而彩虹尽头就是弗诺文奇精心地按自己的价值观设计而成的一套遮幕了世界原本黑白的莫名其妙的测试。弗诺文奇设计未来,无不充斥对一种美国模式的炫耀,这心态在我看来就好像一个在问“何不食肉糜”的糊涂虫。
  •   几个月前看了彩虹尽头,发现有一些看不懂。。
    恩,决定再看一遍
  •   这评论太差劲了。
  •   这本小说看得我云里雾里,两条线索,所谓terror strike 跟诗人重新融入未来社会之前的关系也太远了,没有什么纠缠.我已经看到75%的样子了,还看不出什么所以然.这小说跟费蒙特中学的流金岁月一样,让我看了不明所以.
    而venor vinge的其他小说真的很精彩,天渊系列完全颠覆了我有关科幻小说的固有认识
  •   国内什么时候能出版...
  •   虽然结局读上去是喜剧,但是看最后一章的标题the missing apostrophe,不能不说有点感伤的意思。因为确了那一撇,"彩虹尽头"就变成了"彩虹尽了"呐
  •   跟我感受相同,开头两章比较成功,后面虎头蛇尾,网络公会的描述冗长乏味
  •   我也是看了科幻世界上的序章买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