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 作者:戴德银 主编 页数:783 字数:1890000
前言
急症是指突然发生的疾病和意外损伤,也包括疾病的骤然转剧。急诊则泛指对急症的诊断和治疗。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发展很快的综合学科,在临床医学尤其是在基层医疗单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就是面向基层医疗单位和基层医务人员而编著的工具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贯彻落实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共同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书的编著者为保障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艰苦奋斗,尽职尽责的同时,坚持业余学习,默默耕耘,任劳任怨地为基层医务人员奉献出毕生的医药知识和急救技能,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健康水平而奋斗! 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医药科技也突飞猛进,在大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今天,防治疾病的综合能力显著加强,以往某些难治性疾病能够控制或治愈。然而,负面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过去已基本控制的性病复燃,艾滋病令人忧虑;优胜劣汰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工作节奏、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恐慌感、危机感、紧迫感、精神压力在各类人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交通发达、社交频繁、旅游兴旺,门诊病人尤其是急诊病人明显增多,节假日急性肠胃急症、交通事故性创伤、某些感染性疾病,包括人畜(禽)共患急症(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上海“毒毛蚶”性甲肝、某市柯萨病毒性肠炎、人一猪链球菌病、禽流感;心脑血管急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精神神经系统急症令人注目。例如2002年冬至2003年春夏在广东、山西、北京、内蒙古、河南等17个省市区暴发的“非典”事件,2005年七八月在四川简阳、资阳、内江地区局部散在性“人一猪链球菌病”,曾一度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世纪80年代新疆局部暴发的重型肝炎,上海生食污染甲肝病毒的“毒毛蚶事件”至今记忆犹新。各地时有矿难发生,交通事故发生频率上升,天灾人祸等待救援。
内容概要
本书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城市社区健康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务人员,门诊医生和住院部医生、医科院校毕业生和实习生以及广大伤病员。全书共十一篇58章,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急诊常规和常见急症;感染性疾病包括全身细菌性感染(含多种人畜共患疾病,如人—猪链球菌感染、炭疽等)、螺旋体感染(莱姆病、梅毒)、立克次体病(斑疹伤寒等);病毒性感染(如“非典”,柯萨奇病毒性肠炎、禽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庚型);消化系统感染(含霍乱、副霍乱等细菌感染,真菌病,病毒、寄生虫及细菌食物中毒等);心血管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急性减压病和高原病;神经系统内科急症;肾病内科急症;血液系统急症;外科急症包括普外急腹症、神经外科、骨科、重建修复外科,泌尿生殖系统外科,胸科急症;妇产科与皮肤科急症;眼、耳、鼻、咽喉科与口腔科急症;各种中毒、中暑与急救;中医内科急诊;急症临床检验学和急症临床药物学等。全书内容科学而新颖、覆盖面广,总共论述各种急症及相关疾病多达900余种,临床检验可选择项目638种(并附有相关临床意义),临床可选择中西医治疗性急救药物350多种。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各种急症的病因(流行病学)、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措施),可提高对常见急症诊断和治疗的准确率和治愈率,可操作性强。书末还附有现代B超碎石、CT、磁共振等诊疗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对相关急症和疾病明确诊疗有临床意义。本书是基层医疗单位和基层医务人员、门诊医生和住院部医生以及医科院校毕业生、实习生非常有用的专业工具书、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急诊常规与常见急症 第一章 急诊常规 第一节 急诊组织与急诊室设备 第二节 急症就诊常规 第三节 急症急诊病史、检查和病历 第四节 急诊值班工作常规与急危重症处理原则 第五节 监护病房 第六节 观察室常规 第七节 转科、转院及出院 第八节 太平间管理 第二章 常见急症 发热 胸痛 心悸 心脏骤停 心律失常 休克 呼吸困难 咳嗽 呃逆(打嗝) 恶心、呕吐 急性腹泻 便秘 腹水 急性尿潴留 尿闭 水肿 下咽困难 腹痛 黄疸 急腹症 突然瘫痪 突发性视力障碍 咯血 呕血 便血 血尿 鼻出血第二篇 感染性疾病 第三章 全身性细菌疾病 第四章 螺旋体感染 第五章 立克次体病 第六章 病毒性感染 第七章 病毒性肝炎 第八章 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第三篇 内科急症 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急症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急症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急症 第十二章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急症 第十三章 神经精神内科疾病急症 第十四章 肾病内科疾病急症 第十五章 血液系统急症 第十六章 儿科疾病急症 第十七章 急性减压病和急性高原病第四篇 外科急症 第十八章 普外科急症 第十九章 神经外科急症 第二十章 骨科、重建修复外科急症 第二十一章 泌尿生死系统疾病急症 第二十二章 胸科急症第五篇 妇产科、皮肤科急症第六篇 眼、耳鼻咽喉科急症第七篇 口腔科急症第八篇 中毒与急救第九篇 中医内科急症第十篇 急症临床检验学第十一篇 急症临床药物学附
章节摘录
5.取出异物术中找到异物后,不可盲目夹取或用器械做不适当的捅拨,防止异物移位。可用血管钳轻探,确认是异物时方可轻巧夹出,若异物周围已有纤维组织包裹时,先将包膜拨开后再夹取,对于长形柱体异物或已变形的不规则异物,将周围组织拨开,夹住其主体,沿一定的方向轻轻取出,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不能在取出异物时拉破大血管,造成大出血等致命危险。如异物靠近大血管或重要神经,可先伸入一手指,慢慢将异物拨离血管或神经,然后贴着指面将钳伸人,靠手指和钳尖的感觉将异物取出。有时也可用刮匙将异物刮出。 6.异物摘除后伤口的清理 主要异物取出后,还应仔细检查和取出伤口内的其他细小异物,以及非金属类的异物,如破布、棉花、草棍、碎石、碎骨、碎牙片等。异物的伤口内常有炎性肉芽组织,应细致地刮除。术后放置引流条充分引流。第三十七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第一节概述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口腔颌面部由于其特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当感染发生时,与机体的其他部位相比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口腔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部,与外界 直接相通,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这些部位的常 驻菌群的种类亦比机体其他部位的种类复杂。 2.口腔颌面部存在许多窦腔(鼻旁窦)及腔 隙(如扁桃体隐窝、牙周袋等),这些部位的温度、 湿度都非常适合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3.口腔中牙齿的存在为感染的发生提供了 特殊的条件。各种细菌可以通过牙周袋侵入到牙 槽窝内,也可以通过毁损的牙体硬组织进入牙髓, 进而侵入牙槽骨。在许多情况下,病灶牙可以是 机体其他部位感染的重要来源。 4.在颌骨周围,存在许多潜在的组织间隙, 这些间隙中的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低 下,有利于感染的扩散并形成颌周的蜂窝织炎或 间隙感染。 5.面部的静脉缺少静脉瓣,交通极为丰富, 并与颅内血管有交通,故面部的感染有可能扩散 至颅内,造成严重的颅内并发症。 6.口腔颌面部血运较为丰富,动脉系统侧支 循环密集,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有利于机体对感染 的抵抗。头颈部还分布有大量的淋巴结,有利于 机体的防御功能。但感染也可顺淋巴途径播散, 发生区域性的淋巴结炎。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 1.牙源性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来源。其感染途径是:致病菌一病变的牙体、牙周组织一牙槽骨一颌周组织。目前我国的口腔卫生保健水平还较低,人群中大量存在的牙体、牙周疾病成为口腔颌面部感染多发的潜在因素。 2.腺源性是指由淋巴结感染扩散而来的感染。其感染途径是:致病菌一淋巴结一颌面部组织。注意这里所指的腺源性感染并非专指来自唾液腺的感染。 3.血源性是指通过血行播散导致的口腔颌面部感染,其感染途径是:致病菌(机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一血液循环一口腔颌面部。 4.损伤性是指在皮肤、黏膜破损之后发生的继发性感染。外伤后的继发性感染常常使对外伤的处理变得复杂和棘手。 5.医源性是指由于医护人员的各种技术操作未严格按照无菌技术的要求去做而导致的感染。这些操作包括局麻、手术、各种检查、冲洗等。近年来,医源性感染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致病菌可分为两大类。这就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也称非特异性感染)和一些特殊病原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梅毒螺旋体、放线菌)引起的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奈瑟球菌等引起。可以单由其中一种细菌引起感染,也可由多种细菌共同参予。
编辑推荐
《新编实用急诊手册》共十一篇58章,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急诊常规和常见急症;感染性疾病;内科急症;外科急症;妇产科、皮肤科急症;眼、耳鼻咽喉科急症;口腔科急症;中毒与急救;中医内科急症;急症临床检验学;急症临床药物学等。《新编实用急诊手册》是基层医疗单位和基层医务人员、门诊医生和住院部医生以及医科院校毕业生、实习生非常有用的专业工具书、参考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