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 作者:李肇隆 著 页数:167 字数:176000
前言
瑶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据2007年统计,广西瑶族人口152.8万人,占广西全区总人口的3.06%,占全国瑶族人口的62%。在广西81个县市中,有69个县市都有瑶人居住。主要聚居在都安、巴马、金秀、富川、大化、恭城等6个瑶族自治县,其余分散在贺县、凌云、田林、南丹、全州、龙胜、融水等县。大分散、小聚居是瑶族分布的特点。 瑶族因居地不同,语言有别,文化差异,支系较多。主要有尤棉(盘瑶)、金门(蓝靛瑶)、布努(背篓瑶)、格劳(白裤瑶)、拉珈(茶山瑶)、藻敏(八排瑶)等。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6省(自治区),人口213万多人(1990年),广西约占61%。呈大分散,小集中,多与其他兄弟民族交错杂居。他称有“盘瑶”、“过山瑶”、“山子瑶”、“八排瑶”、“坳瑶”、“茶山瑶”、“白裤瑶”等30多种,新中国建立后统称为瑶族。 俗话说:“岭南无山不有瑶”,绝大多数瑶族居住山区,东部有大瑶山,西部有都阳山,南部有十万大山,平均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以玉米、稻谷为主,森林以松杉为多,经济作物有桐油、松脂、茶叶、香草、八角、药材等,林副产品资源丰富,为开发山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良好条件。 新中国成立前,瑶族社会发展不平衡,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以农业为主,兼营林副业,如都安、巴马、富川等地;第二类以林为主,兼营农副业,如金秀、龙胜、兴安等地瑶山;第三类地区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法,如广西西部部分石山区、十万大山中心地区、大瑶山、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等。这些地区除耕作制度原始、生产工具非常落后外,人们大都过着狩猎和采集经济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下,瑶族地区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基本改变,有的地区已使用机耕和化肥。 瑶族风俗习惯很有民族特点,但因各支系的居住地区的不同而产生服饰、饮食、居住的差别。近代瑶族服饰式样多姿多彩。男子上衣有左大襟和对襟两种。裤子长短不一,以蓝黑色家机布为主。南丹白裤瑶男子穿白色灯笼裤,长至膝盖,故称之为“白裤瑶”。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长衫长裤,有的穿短衣百褶裙。头缠黑色或白色的绣花巾,束腰带,上衣、裙、裤、头巾、腰带均绣彩色花纹。饰耳环、手镯、银牌。大瑶山茶山瑶妇女爱戴一斤多重的弧形银板。灵川、融水的瑶族妇女戴一种高耸支架,上覆布巾,下垂彩色缨络的帽子,显得高雅独特。新中国成立后,瑶族服饰有所变化,青年人穿着多样,既有家机布的民族服饰,也有毛料做的中山装和西装。 瑶族主要从事农业,少数从事林业。食物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喝酒吸烟比较普遍。桂北瑶族盛行“打油茶”,大瑶山瑶族喜欢腌制“鸟酢”、“兽肉酢”,有的瑶族腌制熏干的猪肉和牛肉。这些都是具有独特风味的食品。 瑶族村寨规模小,多则几十户,少则三五户。房屋多为竹木结构,也有土筑墙,上盖瓦片;一般分为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灶房和火堂,后作卧室和客户;在两侧设两门,一门为平时进出,一门为便于姑娘和情人谈情说爱进出;正面开设大门,是婚丧祭祀时人们出入之门。 瑶族民间文学十分丰富。《盘瓠传说》、《密洛陀》神话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瑶族是热爱唱歌的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歌。《盘王歌》是瑶族长歌代表作,全歌达万行,形式不拘一格。还有《密洛陀》古歌、甲子歌、信歌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瑶族人民充分享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瑶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取得了全面的、迅速的发展。民族特点突出,民俗内容丰富。长鼓舞和铜鼓舞,闻名中外。瑶医瑶药,颇负盛名。节日较多,各地不一。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盘王节,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达努节,有击长鼓、铜鼓等盛大活动。
内容概要
《瑶族民俗风情》由广西区内长期从事民俗文化教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李肇隆编写,内容包含欢乐的劳动场景、瑰丽的生活画面、缤纷的岁时节日民俗、五彩的民族服饰、多样的民族美食、庄重的民族礼仪、愉悦的游艺民俗、动人的民族观念、璀璨的民族艺术、丰富的民间文学等等,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代表性。
《瑶族民俗风情》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使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感受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广西瑶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
书籍目录
开头的话
第一章 欢乐的劳动场景
1.瑶圩采购农具忙
2.播种时节开秧门
3.有趣的“打蚂蟥”
4.插完田后“粉禾仓”
5.深秋寒冬,打锣挖地
6.种子落地不能捡
第二章 瑰丽的生活画面
1.诱人的东山瑶家美食
2.瑶山糟酒甜如蜜
3.烟熏腊肉香又脆
第三章 缤纷的岁时节庆
1.大年初一拿大财(柴)
2.最早的拜年客
3.正月十二送老鼠
4.保青护苗,爱鸟、忌鸟
5.二月点惊蛰
6.农家之宝——耕牛
7.东山瑶的护青保苗节
8.七月半,祭先祖
9.喜欢挨骂过中秋
10.酬天赐福祭盘王
11.喜庆盘王节,欢跳挞鼓舞
12.盘瑶敬奉目母婆
13.喜过新年打糍粑
14.腊月二十九,开心过小年
15.唱礼行令,欢饮贺年酒
第四章 庄重的民族礼仪
1.添丁报喜
2.成年礼——上刀梯
3.丧葬悲歌
第五章 深情的婚曲恋歌
1.以歌传情定姻缘
2.接过脚板薯,答应嫁出屋
3.出嫁女的花园歇
4.新房近火塘,新妇持家务
5.新娘选屋习俗多趣
6.款宾撒花拜百客
7.“接崽酒”迎女婿
第六章 五彩的民族服饰
1.多姿多彩的桂北瑶服
2.绣衣、锦裙新娘装
3.锦带、绣巾结情缘
4五彩斑斓的瑶家刺绣
5.龙胜瑶服多巧工
6.纺葛织麻又蜡染,瑶族“织女”技艺高
第七章 独特的居住民俗
1.卜居、上梁择吉日
2.东山瑶民居特色多
3.修亭搭桥,行善积德
第八章 愉悦的民间游艺
1.耍八枪
2.青龙倒水
3.倒指码
4.吹木叶
5.挞鼓舞
6.狩措舞
7.花灯舞
编后记
章节摘录
4.保青护苗,爱鸟、忌鸟 在瑶山,农历二月的忌日颇多,自古以来,瑶族深居大山,生活生产遭受各种各样的灾害不少,便产生了一连串禁忌,以化解各种不幸的灾害。在全州东山瑶乡,到了农历二月,便有“初一鸟,初二蚕,初三、初四忌野羊,初五、初六忌牛马,初七、初八忌虎狼”的习俗,在这众多的忌日里,最为隆重有趣的就是忌鸟、爱鸟节了。东山瑶家自古就流传着一首民歌: 瑶山百鸟叫嘈嘈,日里捉虫夜保苗; 劝君莫拿出窝鸟,死了难过奈何桥。 这歌表达了百鸟对护青保苗的作用,告诫人们不要残害百鸟,否则会给自己带来的恶果。农历初一忌鸟、爱鸟节的由来,各地的瑶民也有各自的说法。 在广西富川瑶乡,农历二月初一,举行的“招鸟节”有这样一段来由: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富川的瑶山遭受到一场特大的虫灾,害虫铺天盖地。田地的庄稼和山上的树叶都被虫啃吃干净。瑶民自己消灭不了这些害虫,就买纸钱烧香祈求天神除虫灭害,但拜了几天神灵,害虫照样猖獗,庄稼树木受损越来越严重,瑶民束手无策,只能望天长叹。就在瑶民感到绝望时,突然空中飞来无数颜色各异的百鸟,像秋风扫落叶般地飞在田地山林间,叽叽喳喳地呜叫着,飞了几个来回,庄稼和山林里的害虫,被百鸟除尽了。这一年田地里获得了大好收成。为了报答神鸟为瑶家灭虫除害,瑶民就把农历二月初一定为招鸟节,也叫爱鸟节,并严格规定不许任何人伤害鸟类。 在东山瑶乡,这爱鸟节、忌鸟节由来的说法是: 古时候,瑶家有一位老猎手,一天他从山上打猎回来,走到寨子后龙山边,看见一对大鸟,在一蔸古树上空又飞又叫,不时还向古树上猛扑下去。老猎手仔细一看,见一条大青蛇,正想偷吃古树鸟窝里快要出窝的小鸟。老猎手见势不妙,端起猎枪就是一枪,把那条想伤害小鸟的恶蛇打死了,古树上的小鸟得救了。就在这年的夏天,瑶山突然飞来了遮天蔽日的蝗虫,把禾稻、苞谷、高粱、粟苗啃得沙沙作响,大家用扫帚打、用竹箕捕,但哪里捕打得尽。正在危急时刻,满山满岭飞来数以万计的大鸟,半天工夫就把蝗虫吃光了。瑶民生在大山本来就爱护百鸟的,出了这事,老猎手把他打死蛇救鸟的事一讲,大家认为是鸟来给瑶家灭虫报恩,于是瑶家对百鸟就更加爱护了,就把农历二月初一的忌乌节也叫做了爱鸟节。 瑶家的爱鸟节、忌鸟节,活动欢乐有趣,花样繁多。湖南江永的瑶胞在赶鸟会上要举行隆重的敬鸟仪式,广西富川的瑶胞在招鸟会时,则要将做成拳头般大的汤圆煮熟后装在大簸箕里,放在门口的桌凳上,任小鸟啄食,叫做“招鸟”。希望田里无虫,五谷丰登,鸟儿无恙,一年四季鸟语花香。全州东山瑶乡在农历二月初一这天,东方现出鱼肚白时,家家户户就跑到井边,去掏洗头天浸泡的糯米,熙熙攘攘,络绎不绝。隆隆的石磨声,从家家户户传出,整个山寨有如闷雷轰鸣,瑶乡喧闹不已。而人们在这震天的轰鸣声中,不但不会感到心烦,反而磨声越响、越吵,越认为是好事。相传忌鸟这一天,石磨不响,鸟儿就不怕,不会飞走,这年的庄稼就会被鸟儿损害。如果石磨响声噪耳,鸟儿就会被吓得远走高飞,这年的庄稼就不会受到鸟儿的损害。 糯米粑粑粉磨好后,就要做鸟粑。这做鸟粑的工艺是很精巧的,各人的手艺不同,做出的形态各异。有的人把鸟的形象做得生动活泼,形神具备;有的人做得非鸟非兽,形貌全非。心灵手巧的,人们喝彩不绝;技艺笨拙的,惹来大家嘲弄。大家开心地言来语去,别有一番风趣。 鸟粑做好烹熟后,各家至少要从山上割回六根青竹,掐去竹叶,留下竹竿,然后在竹竿上插鸟粑。有的还用烤熟的糍粑把所有的竹竿粘满。供奉百鸟的枝粑做好后,一枝先插在大门前,敬奉天帝鸟王;一枝插在上厅神龛之上,供奉祖先,托众神庇佑。而后,由家里负责生产的男主持人,拿一枝走至育秧的田边,稳稳当当地插在田基上,并在田基边虔诚地唱道: 鸟呃,快来领粑粑哟! 粑粑黏你的嘴, 飞去高山喝清水; 粑粑黏你的舌, 飞到月亮树下去歇; 粑粑黏你的脚, 拍打翅膀快扯脱: 粑粑黏你的翅, 飞去银河过一世。 唱罢,伸手把田中的水用力地戽一顿,能戽多高就戽多高,表示百鸟飞腾得又高又远。然后默默地走回家,途中遇人,皆不言语。 其余的鸟粑则由家里主事的妇女拿到田边地头,恭恭敬敬地插上,同样要唱请鸟吃粑粑的送鸟歌,然后默默地走回家里。 鸟粑插在田头、园中、地里,当天上午,无论大人小孩,谁都不能去过问搬动,生怕惹怒送鸟之物,会把百鸟招到自己的田地里损害五谷。 相传送鸟、爱鸟、敬鸟的鸟粑,受了天地神灵和百鸟的灵气,一过中午,在午时三刻之后,谁能得到田野供奉百鸟的鸟粑并把它吃了,就会身轻如鸟,展翅飞腾,灵巧如鹰,做事读书都能鹏程万里。所以这天,一过中午,瑶山寨子里的娃仔,个个都跑出家门,争先恐后,朝田边地里跑去,抢收那插在田边地头的鸟粑。那奔跑如飞、你争我夺的场面,把这天忌鸟、爱鸟的节日活动的气氛推向了欢乐、热闹、有趣的高潮。个个都想吃了鸟粑,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走出瑶山,去看山外的精彩世界。 P42-45
后记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濒临北部湾,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壮族、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拥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 出版本丛书的初衷,就是立足于广西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直观生动的图片编写一套展示广西多姿多彩民俗风情的图书。以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来往、互相尊重,同时为民俗学者提供鲜活的研究资料,且有利于各级领导在充分了解民族习惯的基础上,以少数民族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指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使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感受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广西各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 该丛书的出版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以及广西区内长期从事民俗文化教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们的关心和支持。丛书主编,广西新闻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于琛教授为丛书制定了指导思路,确立了编写大纲;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书稿的政治性、民族性进行了审定;在图片征集过程中,得到了广西民俗摄影家协会唐建强会长、江晓东秘书长,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民俗摄影家协会,东兰县民俗摄影家协会,广西著名摄影家李桐、余亚万、张小宁等诸位老师、前辈以及相关少数民族网站的热情支持,在此,谨致以我们诚挚的谢意!书中未署名的图片,多由著者、编著者提供,图片说明中不再赘列,少部分图片因时间关系未能及时联系到拍摄者,深表歉意,敬请相关作者见书后与编辑部联系,以便奉寄稿费。 今虽付梓,然因出版时间紧迫、编者水平有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望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今后再修订时正误补遗。 编者
编辑推荐
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着的良间民俗文化,凝聚着广西各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 李肇隆编著的《瑶族民俗风情》采集有关广西瑶族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加以整理编写,内容包含欢乐的劳动场景、瑰丽的生活画面、缤纷的岁时节日、庄重的民族礼仪、愉悦的游艺民俗、璀璨的民族艺术等,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代表性,使读者从中感受到广西经典独特的民俗风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