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罗尧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周远清 编  页数:376  

内容概要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中介和桥梁,作为身兼“学习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的研究生,课程对于他们实现自身的身份职责意义重大。在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倡研究生参与课题为核心内容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考虑到我国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机会的相对有限性,研究生课程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作者敏锐地抓住了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过程中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展开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选题既有现实实践的迫切需求,又有理论探讨的长远价值。  作者在对全国8所研究生院高校上千名研究生以及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指出了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不能很好体现研究生教育本质”、“难于形成研究生个性化知识结构”、“编制过程存在着经验化倾向”三方面的主要问题。接着分别从本质论、知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探讨了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同时从目标和结构、实施及评价四个要素论述了如何形成一个优化的专业层面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最后以“相关和集中”思想为指导,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促进研究生学术发展的个体课程体系。作者不仅从静态与动态两种课程形态,也从专业与个体两个层面,以及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全景式地探讨了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  值得强调的是,作者在论文中提出了如“探究场”和“研究生个体课程体系”等新的概念,认为研究生课程实施的目标在于形成“探究场”,形成与每位研究生适切的个体课程体系。在如何形成个体课程体系方面,作者提出了“相关和集中”的课程建构思想,并具体论述了时空结构的“三维架构”和“双螺旋结构”设计思路。这些观点和论述都有比较明显的新意。

作者简介

  罗尧成,1974年4月生,湖南隆回人。先后在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获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参与多项教育改革与政策咨询课题,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5部。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

书籍目录

导论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第一章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文献综述与技术路线第一节 相关研究综述一、研究生教育的概念、特征和本质二、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相关建议四、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相关研究综述第二节 基本概念释义一、课程及课程分类二、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三、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构成要素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一、研究范围二、逻辑结构三、研究方法四、创新与不足第二章 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范围与方法一、调查目的与调查过程二、调查范围及抽样介绍三、调查方法与统计说明第二节 调查报告——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现状一、基于三类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二、基于学校培养方案的文献分析第三节 对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评价一、取得的成就二、存在的问题三、研究问题的确定第三章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的本质论基础一、“学术探究性”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性二、“学术探究性”与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原则第二节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的知识论基础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论”观点二、建构主义作为研究生教育课程知识论的依据分析三、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对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启迪第三节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的方法论基础一、“课程审议”的概念特征二、“课程审议”的哲学透视三、“课程审议”的实践探究四、“课程审议”在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中的运用第四章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上)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要素一、课程体系目标要素的内涵及特征二、研究生教育课程目标的设计方法三、创新:研究生教育课程目标指向四、研究生教育课程目标的内容框架第二节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要素一、研究生课程结构分析:“元结构”的启示二、课程“形式结构”与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优化三、课程“实质结构”与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探讨第五章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下)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要素一、建构主义视野下的研究生教育课程实施目标二、“探究场”的营建对研究生课程实施方式的要求第二节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评价要素……第六章 “相关和集中”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构想结语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路径:从理念走向行动附录1 研究生课程设置调查问卷附录2 国内高校研究生课程的改革探索与评析附录3 国内代表性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附录4 教育部关于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附录5 美国大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实例及改革评析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研究生教育则更为关注知识的专业性与前沿性,强调将学生引到学科前沿领域;不确定性内容,有争议的问题,不同流派的观点都会成为讨论的对象,借以形成研究生的批判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研究生教育阶段也极为强调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不过,对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应服务于专业研究的需要,而并非纯粹为了达到知识的“广博”。  在课程结构上,与本科教育重视规范化的学科课程不同,研究生教育更加关注活动课程的作用,设置科研性的实践(实验)课程、参与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沙龙和学术会议等成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相当重要的课程形式。在教授化课程与学习化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上,由于研究生的自主意识更强,且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对于研究生尤为重要,因此在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中,更为关注的是后者。此外,由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导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自于良好学术环境的熏陶,因此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隐性课程所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  3.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区别  在教学方法上,本科生教育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在“教”与“学”的结构关系上,相对重视“教”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讨论”日益受到重视,国外经常采用的“研讨式教学”(seminar)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学过程中较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已明显实现了向“自学为主”的转变。“在研究中学习”是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区别于本科生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尽管本科生教育中也安排并鼓励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尤其是教育部“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的实施及其中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评选的日益深入,为更多本科生从事较高等级的科研项目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本科生的“科研”与研究生教育阶段的“研究”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旨在更好地获取和领悟知识,系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而后者则以探索知识、发展知识与生产知识为依归,课堂教学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此外,尽管二者都有参加研究的要求,但研究类型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在学士阶段,学生主要进行行动研究,聚焦于通过研究过程学会研究,增长知识才干;在硕士阶段,学生进行应用研究,致力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在博士阶段,学生着眼的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