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詹宇坚 主编  页数:351  

前言

21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写,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适用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适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和中西医结合中、高级技术资格考试的需要。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的目的是使中西医优势互补,共同为保障我国人民健康作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我国既有传统的中医学,又有西医学的现实国情提出来的。温家宝总理最近题词:“实行中西医结合,发展传统医药学。”在国家领导人的倡导和中西医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50年的研究与实践,中西医结合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要有更大发展,关键是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开设了中医专业本科的中西医结合方向课程。2002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标志着中西医结合的高等教育开始走向规范。目前中西医结合培养模式深受社会欢迎,说明将中西医结合正式纳入高等本科教育体系有其重要意义。

内容概要

本书是以中西医结合形式编写的,其体例以突出中西医结合为特征,内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当前中西医结合眼科诊疗水平。从开阔视野,自学提高的目的出发,本书内容较多,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选择性讲授。第一篇包括中西医眼科发展史、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病因病机、眼科诊法、眼科辨证法、眼科治疗法。第二篇是以西医眼科病名为纲,采用西医眼科病名及分类,内容包括西医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临床思路等,力求确切反映当前临床实际,有利于中西医眼科交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眼科发展史
 第一节 中医眼科发展史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眼科发展史
第二章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第一节 眼球的解剖和生理
 第二节 视路及瞳孔反射路的解剖
 第三节 眼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
 第四节 眼的血液循环和神经支配
 第五节 中医对眼解剖及生理的认
第三章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一节 眼与脏腑的关系
 第二节 眼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节 五轮学说
第四章 病国病机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病机
第五章 眼科诊法
 第一节 间诊
 第二节 视功能检查
 第三节 眼前段检查
 第四节 内眼检查
 第五节 眼压检查
 第六节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第七节 视觉电生理检查
 第八节 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第九节 眼科常用影像学檢查
第六章 眼科辨证法
 第一节 五轮辨证法
 第二节 辨外障与内障
 第三节 辨常见症
 第四节 辨眼底常见症
 第五节 脏腑辨证
 第六节 八纲辨证
第七章 眼科治疗法
 第一节 内治法
 第二节 外治法
 第三节 常用药物
第八章 眼睑病
 第一节 麦粒肿
 第二节 霰粒肿
 第三节 睑缘炎
 第四节 上睑下垂
 第五节 带状疱疹
 第六节 睑皮肤炎
第九章 泪器病
 第一节 泪道阻塞
 第二节 急性泪囊炎
 第三节 慢性泪囊炎
第十章 结膜病
 第一节 细菌性结膜炎
 第二节 病毒性结膜炎
 第三节 慢性结膜炎
 第四节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第五节 沙眼
 第六节 翼状胬肉
 第七节 泡性角结膜炎
第十一章 巩膜病
 第一节 浅层巩膜炎
 第二节 前巩膜炎
第十二章 角膜病
 第一节 细菌性角膜溃疡
 第二节 真菌性角膜溃疡
 第三节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第四节 角膜基质炎
 第五节 蚕蚀性角膜溃疡
第十三章 葡萄膜炎
 第一节 急性前葡萄膜炎
 第二节 后葡萄膜炎
 第三节 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
 第四节 白塞氏病
第十四章 青光眼
 第一节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第二节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第三节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第十五章 晶状体病
 第一节 老年性白内障
 第二节 外伤性白内障
 第三节 先天性白内障
第十六章 玻璃体病
 第一节 玻璃体积血
第十七章 视网膜病
 第一节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第二节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第三节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第四节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第五节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第六节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第七节 与内科疾病相关的视网膜病变
第十八章 视神经疾病
 第一节 急性视神经炎
 第二节 视神经萎缩
第十九章 眼视光学
 第一节 眼的屈光与调节
 第二节 近视
 第三节 远视
 第四节 视疲劳
第二十章 眼外肌疾病与弱视
 第一节 共同性斜视
 第二节 麻痹性斜视
 第三节 弱视
第二十一章 眼外伤
 第一节 眼异物伤
 第二节 眼挫伤
 第三节 眼球穿通伤
 第四节 化学性眼外伤
 第五节 电光性眼炎
第二十二章 眼眶病
 第一节 急性炎症性眼球突出
 第二节 眼眶假瘤
 第三节 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
第二十三章 防盲治盲
 第一节 盲的定义与标准
 第二节 防盲治盲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几种主要致盲眼病的防治
 第四节 防盲治盲的展望

彩图
方剂索引
眼科测量的正常值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眶内段长约30 mm,呈S形弯曲,以利于眼球转动。视神经外面被视神经鞘膜包裹,此鞘膜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鞘膜间隙与颅内同名间隙相通,所以当颅内压增高时,视乳头可出现水肿;反之眶内炎症也可以扩散到颅内,视神经纤维损伤后不能再生。眶内段血供来自眼动脉分支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管内段即视神经通过颅骨视神经管的部分,长6~l0 mm。鞘膜与骨膜紧密粘连,以固定视神经。骨管外伤时亦易挫伤视神经,此段与眼动脉伴行和供血。颅内段为视神经出骨性视神经管后进入颅内到达视交叉前脚的部分,约为10 mm。血供来自颈内动脉和眼动脉。2.视交叉视交叉呈长方形,位于蝶鞍上方。此处的神经纤维分二组,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视交叉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两侧为颈内动脉,下方为脑垂体,后上方为第三脑室,这些部位的病变都可从不同方位侵及视交叉而表现为不同形状的视野损害。最常见者为颞侧偏盲。3.视束视束为视神经纤维经交叉后位置重新排列的一段神经束。自视交叉开始绕大脑脚至外侧膝状体。每一视柬包括同侧的颞侧纤维与对侧鼻侧纤维,故一侧视束病变时可出现同侧偏盲。 .4.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位于大脑脚外侧,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至此与外侧膝状体的神经节细胞形成突触,换神经元后再进入视放射。5.视放射视放射位于神经纤维向后通过内囊和豆状核的后下方,然后呈扇形散开,分为背侧、外侧及腹侧三束而止于枕叶。6.视皮质视皮质位于大脑枕叶皮质相当于Brodmann分区的17、18、19区。由于视觉纤维在视路各段排列不同,所以在神经系统某部位发生病变或损害时对视觉纤维的损害各异,表现为特定的视野异常。这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瞳孔反射路1.光反射当光线照射一眼时,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射叫瞳孔光反射。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对侧瞳孔缩小则称间接对光反射。光反射路有传人和传出两部分。传入路光反射纤维开始与视觉纤维伴行,至视交叉处亦分交叉和不交叉两种进入视束。光反射纤维在外侧膝状体前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人中脑顶盖前区至顶盖前核,在此交换神经元后,一部分纤维绕中脑导水管到同侧Edinger-westphal核(E-w核)。另一部分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E-w核。

编辑推荐

《21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纸质一般,缺乏图片直观知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