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斯米尔日记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花城  作者:多萝西·华兹华斯  页数:214  译者:倪庆饩  
Tag标签:无  

前言

在英国文学史上散文的发展,相对来说,较诗歌、戏剧、小说滞后。如果英国的散文以16世纪培根的哲理随笔在文学史上初露异彩,从而构成第一个里程碑;那么18世纪艾迪生与斯蒂尔的世态人情的幽默讽刺小品使散文的题材风格一变,成为第二个里程碑;至19世纪初多萝西·华兹华斯的自然风景散文风格又一变,开浪漫主义散文的先河;随后至19世纪中叶,兰姆的幽默抒情小品,赫兹利特的杂文,德·昆西的抒情散文分别自成一家;此后大师迭出,加莱尔·安诺德、罗斯金等向社会与文化批评方面发展,最后史蒂文森以游记为高峰,结束散文的浪漫主义运动阶段,是为第三个里程碑;至此,散文取得与诗歌、戏剧、小说同等的地位。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在诗歌方面是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和塞缪尔·柯尔律治(1772~1834),在散文上筚路蓝缕,则华兹华斯的妹妹多萝西(1771~1855)功不可没。英国18~19世纪的女作家中,和简·奥斯丁、勃朗特姊妹、乔治·爱略特相比,由于我国缺乏介绍,她的光华不如她们耀眼,但她同样是一颗永放光芒的恒星,则是没有疑义的。    多萝西一生写过九部日记或日记体裁的游记,它们是:1.《阿尔福克斯顿日记》(1798);2.《汉堡和从汉堡至哥斯拉尔旅行日记》(1798);3.《格拉斯米尔日记》(1803);4.《苏格兰旅游回忆》(1803);5.《乌尔斯特湖岸远足记》(1805);6.《斯考斐尔山远足记》(1818);7.《大陆旅游日记》(1820);8.《第二次苏格兰旅游日记》(1822);9.《曼岛旅游日记》(1828)。其中《格拉斯米尔日记》和《苏格兰旅游回忆》是具有代表性的两部。    格拉斯米尔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它并非华氏兄妹的故乡,他们生于昆布兰的柯克茅斯,1799年才定居格拉斯米尔。《日记》起始于1800年5月14日,只记到1803年1月16日,也就是华兹华斯和玛丽·赫金逊结婚之后不久。同年8月,华氏兄妹与柯尔律治结伴去苏格兰旅游,遂再没有记下去。后来他们迁居到离格拉斯米尔不远的里代尔芒特(1813),定居于此以至诗人逝世。    作者在格拉斯米尔的居处“鸽庐”与格拉斯米尔湖近在咫尺,隔着一条大路则是《日记》中常提到的费歇尔一家的农舍;老的费歇尔的女儿玛丽,爱称莫莉,是华家忠实的女仆。从“鸽庐”向南行是《日记》中提到的安布尔赛德,设有邮局,多萝西常去取邮件;在格拉斯米尔与安布尔赛德之间则是约翰·辛普逊一家所在的纳布。另一‘个辛普逊家庭,约瑟夫·辛普逊牧师及其子女,则住在格拉斯米尔以北的维思博恩。《日记》中常提到作者跟他们的友谊和交往。从维思博恩再往东北则是柯尔律治居住的凯斯威克,跟柯尔律治的密切关系是《日记》主要的内容之一。    《格拉斯米尔日记》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风景;人物;写作和琐事。作者具有双重身份,她既是一个家庭主妇,为诗人抄写原稿和处理琐碎的家务,又是一个出色的作家,在做家务之余读书写作。她日常的天地就是出入于住宅和湖区的大自然之间,她的游踪遍及所在咫尺的格拉斯米尔湖、往东南去离家不远的里代尔湖、安布尔赛德以南的温德米尔湖和康尼斯顿湖;往北所至则有维思博恩湖和往北偏西的凯斯威克、凯斯威克近旁的德温特湖,东北方则有乌尔斯特湖等,以及和湖不可分的青山。这里美丽的湖光山色、晨曦、夕照、浮云、飞鸟、霞光、虹影、花潮、月夜、山岚、雪景,四季的递嬗,物候的变化,无不在她的笔下表现出来。    然而格拉斯米尔并不是世外桃源,依然存在贫困和不公,周围和即使湖区本身都有许多劳苦人民以至残疾人在为生活挣扎,作者以同情和人道的笔触描写他们,这里面有小商贩、手工业者、流浪汉、水手、乞丐,还包括儿童,与宁静美丽的湖光山色形成不和谐的反差,表露出作者并没有无视社会的不公,正是这种人道主义精神给作品增加了可贵的性质。这些人物肖像和他们的故事与自然景物同样成为华诗重要的素材。    《日记》并非为发表而写,作者所用的语言基本上是朴实无华的,完全符合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宣称的原则:用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写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情景。如果说诗歌还要加以想象的色彩,那么散文则有必要如实地用最少的笔墨涵盖丰富的内容。这样,《日记》不但是研究华兹华斯诗歌创作必读的背景材料,同时因为她不准备出版,随手写来,没有作什么雕饰,形成自己淡雅天然、自成一家的风格,可说它本身也是独立的创作。    多萝西·华兹华斯的日记和游记为英国散文在表现自然美的领域拓展了一个豁然开朗的新境界,使英国文学的浪漫主义运动成为不可逆转的文学主流,她的贡献同威廉·华兹华斯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作为女作家,她细腻的观察与感情在散文中更是独树一帜,前无古人,有时虽未免琐碎,可以说是微疵,也可以理解。它们是以湖光山色为主的一幅幅清丽的水墨画,她的成就在世界文学中也是不多见的。如果我们读一读她的作品,使我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耳根感到一些清静和爽逸,心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得到一点净化与升华,那就是可贵的收获。

内容概要

《格拉斯米尔日记》精确细密地记载了作者多萝西·华兹华斯随兄长、英国浪漫派著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一起定居于英格兰北部著名湖区格拉斯米尔三年多的生活,直到威廉·华兹华斯结婚后日记中断。其间他们与同时代著名诗人柯尔律治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密切的交往,因之也记录了浪漫派不少诗作的诞生背景;还记载了作者与兄长那奇异、奥妙和无声的爱,展示了珍贵而几近独一无二的兄妹手足之情及其生活景观。《格拉斯米尔日记》有敏锐纯熟的观察力、博物学家的细心、发现者的热情和自然主义者的精确性,文字简括却诗情画意,充分展现了19世纪英国文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作者简介

日记体和记述性散文体作家一,英国18-19世纪女作家中一颗闪亮夺目的恒星。她的文字长期成为威廉·华兹华斯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格拉斯米尔日记》是其代表作之一。
南开大学英美文学教授。20世纪150年代开始翻译诗歌,有译著《史蒂文森游记选》《英国浪漫派诗选》《小泉八云散文选》《绿厦》等20多部闯世,尤其擅长翻译诗化散文。

书籍目录

湖光山色清丽的水墨画
——译者序
Ⅰ (1800年5月14日至12月22日)
Ⅱ (1801年lO月10日至1803年1月16日)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非常晴朗的早晨。太阳高照,但天远比昨日冷。我自觉体衰,威廉要我别去劳埃德夫人家。我似乎感到确实不宜去,但等他走后又想若可能还是去拜访好,所以我吃了一块牛排,认为使我的体力有所增强;牛排确有这个作用,我就出发了。散步挺痛快——里代尔谷充满生气与活力。好风劲吹,湖面一片欢快的银色波浪,好像每个浪花都是眼波一闪,然后随着它们远逝另一拨又到位接替它们。阳光下岩石闪闪发光。乌鸦和渡鸦忙忙碌碌,画眉和小鸟婉转啁啾。我穿过田野,由于害怕从母牛身边经过而坐等了半小时。这头牛看着我,我看着牛,每当我一动牛就不吃草。我到劳埃德先生家时还不太累——我在花园里漫步——查尔斯一心扑在农业上——劳夫人态度最和善。从伯明翰寄来一个包裹,兰姆的剧本是给我们的,另有一信给柯。他们随我远至里代尔。当我们在暮色下来到安布尔赛德谷时已是阴暗的黄昏。空气中有某种意味迫使我严肃地思考——山峦显得高大,被天空包围。我跟劳埃德夫妇分别时天色几乎漆黑,夜幕已经降临,月亮被遮住。我登上白苔时她却从大片大片乌云后出现。噢!无法用言语描述天空的黑暗,明月之下的大地,月儿本身的璀璨的光明!在里代尔湖的尽头处有一道生气勃勃的晶莹闪亮的光华,但其余的地方则非常黑暗,而劳夫里格冈和银谷则是雪白光明的,好像它们覆盖着白皑皑的霜。月亮又隐退了,在我到家之前,忽隐忽现了好几次。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只要能观察周围的一切,就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即使在这样短短的日记中,我们也可以感觉到那种并非属于植物学者、而是属于诗人天赋的暗示能力,也就是说,抓住非常普通的事实,略加点染,那整个景象,宁静的湖水,壮丽的群山,就以浓郁的色调、天然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眼前。  ——弗吉尼亚·伍尔芙

编辑推荐

《格拉斯米尔日记》是慢读译丛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格拉斯米尔日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的美文

    1794年,多萝西陪同兄长威廉?华兹华斯在英格兰北部湖区旅游。剑桥毕业后,华兹华斯去了大革命中的法国,他称颂“法国处在黄金岁月的顶峰 /人似乎有了新生的天性”(《序曲》)。舅父反对他的政治热情,断绝了对他的供养。华兹华斯不得不离开初恋情人,回到英国。雅各宾派上台后推行恐怖政策,让华兹华斯陷入理想和情感的双重幻灭,几近崩溃。湖区美丽的风光遣散了华兹华斯心中的郁结,恰巧这时,得到朋友赠予的一笔财产,第二年,兄妹俩在湖区安顿下来,他们和柯勒律治之间的友谊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多萝西生于1771年,威廉只大她一岁。7岁时母亲病逝,多萝西被送到亲戚家抚养。少年丧父后,威廉由外祖父抚养。长久分离之后,兄妹俩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衣食无忧,退隐山湖之间。1798年1月起,多萝西开始写日记。这时兄妹俩和柯勒律治住在一地,他们每天见面,还一起去了德国。柯勒律治曾说,这里的3个人共有一个灵魂。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名垂史册的诗歌合集《抒情歌谣集》就是在这一年出版的。
      1803年,多萝西在鸽庐完成了最受赞誉的两部日记:《格拉斯米尔日记》和《苏格兰旅游回忆》。鸽庐位于美丽的格拉斯米尔湖畔,是兄妹俩1799、1813年间的住所。此时,他们和柯勒律治分住两地,依然往来密切。
      华兹华斯经常外出,多萝西的天地就是家里家外。在家时,她为华兹华斯誊写诗稿,给亲朋写信,读莎士比亚,和仆人莫莉一道烘烤浆洗。她每天走出鸽庐一次两次或者三次,去邮局寄信取信,然后读信。看路上的风景、经过的行人,看天上的流云和夜空中的月亮。华兹华斯外出时,担忧和思念会流露在日记里。华兹华斯在家时,如果天气晴好,兄妹俩便带上食物外出散步,周围的里代尔湖、温得米尔湖、康尼斯顿湖和维斯博恩湖是他们经常踏足的地方。他们躺在草地上,坐在田间,谈诗写诗,看远处的湖光山色,谛听自然的声音和内心的悸动。经过邮局时拿回柯勒律治、骚塞、未婚妻玛丽或者兰姆的信,如果柯勒律治在信里流露出不好的情绪,他们就要准备动身,走上半天的路程,中间在一个人家停下脚,去凯斯威克看望柯勒律治。总是有乞丐,或者敲她的家门,或者在路上遇见。她拿出吃的和钱,还要和他们聊上一会儿。她细致入微地观察他们,观察花草果木飞鸟雨雪在四季的变化,空闲时在纸上把乞丐们的故事、自然万物的形态描述下来。
      多萝西的日记有时也会从早起写到就寝,但绝不是满篇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流水账。有时只有短短一行,比如:“非常晴朗的一天。整个上午为威廉抄写。”“我们散步去里代尔--温煦柔和的早晨,但天阴欲雨。”而那些洋洋洒洒的描述,就是一篇篇悦人心目的美文。
      多萝西写作不是为了出版,她坚持写日记是因为她“盼望威廉写一首”,是想“让威廉高兴”。自小寄人篱下尝尽孤独之苦的多萝西,无意当作家,无意嫁人,在威廉身边照顾他、做他的助手让她心满意足。

      1931年,兔子彼得的作者B?波特买下鸽庐,在谷仓里发现一捆旧纸,这捆旧纸便是多萝西的日记。1933年《格拉斯米尔日记》出版。人们发现华兹华斯的《采水蛭者》、《乞丐》、《远足》、《孤独的割麦女》、《黄水仙》等不朽诗篇的素材,都来自这本日记。多萝西的日记和日记体游记,既是英国文学史的重要史料,也为她在英国文学史上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散文的开先河者,她与兄长威廉交相辉映。多萝西与华兹华斯诗歌创作的关系成为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兄妹二人好像共用一双眼睛一副大脑,多萝西帮助并延伸了兄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1797、1807年间是华兹华斯创作的黄金时期,多萝西最出色的日记也出自这一时期。她经常出现在华兹华斯的诗歌里,《丁登寺》里的诗句印证了这对兄妹不同寻常的情感:这是她特殊的恩典/贯穿我们一生的岁月,从欢乐/引向欢乐;因为她能够赋予/我们深藏的心智以活力,留给/我们宁静而优美的印象,以崇高的思想滋养我们。

      多萝西一生写了9本日记,止于1828年的《曼岛旅游日记》是她最后一本日记。1829年,多萝西身患重病,不再远行,并且停止写作。此后,威廉也少有佳作问世。1850年,威廉去世。1855年12月25日,多萝西病逝于赖德尔山宅,这一天是她85岁生日。

      【英】多萝西·华兹华斯 著 倪庆饩 译 花城出版社 2011.8
  •   置身在梦一般美的湖光山色(百度上有好多美得让人心醉的格拉斯米尔照片),陪伴着一个富有诗歌才情的亲爱的哥哥,与心灵相通的诗歌同道柯尔律治密切来往,与乡村邻里友好往来,生活无忧,却不乏平常心和同情心。这正是我向往的简单生活和淳朴人生。给它的优美文字迷住了,给它的纯净生活萦绕着,久久不愿出来。
  •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日记类文学,因为它不仅是一位作家的最真实的记录,毫无雕琢,自然、真实,在简单中见艺术,在小世界中见大世界。
  •   大诗人之妹,灵心慧性。笔调温婉,感情浓郁。叙事简洁,笔法老成,三言两语,呼之欲出。有田园,有山影,有湖光,有人情,有人世之悲惨生活,有心灵之诗情世界。
  •   这本书让我再一次感叹,还有那么多好书我不知道.内容很琐碎,细致,家常.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观察的细腻,身边树木什么时候发芽,湖水的颜色,天空山峦,人情往来,亲切入世.
  •   淡雅 诗意。
  •   粗略看了下还行,需要细细品读
  •   目前没看进去,不知道以后是否能看进去.有的书放一段后可能突然又看进去了
  •   首先,纸张看着就不舒服,其次更重要的是,译得也不咋地!!!
  •   原书的作者语言细腻而丰富,翻译缺乏原作的神韵;同时中译本的排版粗糙,插图模糊,体现了一般中文图书出版的低水平。我认为这本书应该有一个更好的中文译本。
  •   看日记的过程就像陪作者散布,感觉很舒服。作者心思细腻,感情丰富,读来能够涤荡心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