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故人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庐隐  页数:327  字数:22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描写露沙等五位女青年的人生和情感。露沙小时未曾得到父母的爱,在教会学堂遭遇歧视,追求爱情又失败,难得有几位同窗挚友,也不能长聚,在在深感世界的寂寞与人生的不幸。《海滨故人》好似用多愁善感女子的无数泪珠串成,有着巨大的感染力。
庐隐这类小说,往往含自叙传的性质,又喜用书信、日记来直露人物情怀,具有抒情小说的形态特征。这些弥漫着感伤情绪的小说,真切地反映了“五四”后寻找出路的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也打着“五四”退潮中思想变迁的烙印。

作者简介

庐隐,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闽侯人。一九一九年考入北京女高师国文系。一九二一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加入了文学研究会。一九二五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一九二七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一九三○年与青年诗人李唯建结婚,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鸥情书集》。婚后二人一度在东京居住,出版了《东京小品》。三十六岁时因难产死于上海。
庐隐的创作生涯很短,但其思辩才识相当健全,文学创作体悟非常,在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涉猎也相当广泛和深入。她提出了妇女独立获取人生价值的必要,也提出了文学对历史进步应起推动作用及革命之于文学的重要性等看法。

书籍目录

海滨故人
归雁
庐隐自传
云鸥情书选
《海滨故人》的作者庐隐女士
回忆庐隐二三事
忆庐隐
黄庐隐
关于庐隐女士
庐隐论
黄庐隐
黄庐隐
庐隐年表

章节摘录

  呵!多美丽的图画!斜阳红得像血般,照在碧绿的海波上,露出紫蔷薇般的颜色来,那白杨和苍松的荫影之下,她们的旅行队正停在那里,五个青年的女郎,要算是此地的熟客了,她们住在靠海的村子里;只要早晨披白绡的安琪儿,在天空微笑时,她们便各拿着书跳舞般跑了来。黄昏红裳的哥儿回去时,她们也必定要到。  她们到是什么来历呢,有一个名字叫露沙,她在她们五人里,是最活泼的一个。她总喜欢穿白纱的裙子,用云母石作枕头,仰面睡在草地上默默凝思。她在城里念书,现在正是暑假期中,约了她的好朋友——玲玉,莲裳,云青,宗莹住在海边避暑,每天两次来赏鉴海景。她们五个人的相貌和脾气都有极显著的区别,露沙是个很清瘦的面庞和体格。但却十分刚强,她们给她的赞语是“短小精悍”,她的脾气很爽快,但心思极深,对于世界的谜仿佛已经识破,对人们交接,总是诙谐的。玲玉是富于情感,而体格极瘦弱,她常常喜欢人们的赞美和温存。她认定世界的伟大和神秘,只是爱的作用,她喜欢笑,更喜欢哭,她和云青最要好。云青是个智理比感情更强的人。有时她不耐烦了,不能十分温慰玲玉,玲玉一定要背人偷拭泪。有时竞至放声痛哭了。莲裳为人最周到,无论和什么人都交际得来,而且到处都被人欢迎,她和云青很好,宗莹在她们里头,是最娇艳的一个,她极喜欢艳妆,也喜欢向人夸耀她的美和她的学识,她常常说过分的话。露沙和她很好,但露沙也极反对她思想的近俗,不过觉得她人很温和,待人很好,时时的牺牲了自己的偏见,来附和她,她们样样不同的朋友,而能比一切同学亲热,就在她们都是很有抱负的人,和那醉生梦死的不同。所以她们就在一切同学的中间,筑起高垒来隔绝了。  有一天朝霞罩在白云上的时候,她们五个人又来了,露沙睡在海崖上,宗莹蹲在她的身旁,莲裳、玲玉、云青站在海边听怒涛狂歌,看碧波闪映,宗莹和露沙低低地谈笑,远远忽见一缕白烟从海里腾起。玲玉说:“船来了!”大家因都站起来观看,渐渐看见烟筒了,看见船身了,不到五分钟整个的船都可以看得清楚,船上许多水手都对她们望着,直到走到极远才止。她们因又团团坐下,说海上的故事。  开始露沙述她幼年时,随她的父母到外省作官去,也是坐的这样的海船,有一天因为心里烦闷极了,不住声的啼哭,哥哥拿许多糖果哄她,也止不住哭声,妈妈用责罚来禁止她的哭声,也是无效。这时她父亲正在作公文,被她搅得急起来,因把她抱起来要往海里抛。她这时惧怕那油碧碧的海心,才止住哭声。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滨故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庐隐的文章很美,里面关还有很多人对她的评述,相当不错。缺点是纸质较差,篇目较少。
  •   封面很脏,像二手的,快两个星期才到,对当当太失望了。
  •     索引:
      (1)语言风格
      (2)小说结构
      (3)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4)主题
      (5)FOR RECALLING
      (6)个人小史
      (7)评价
      (8)摘抄
      
      
      (1)语言风格
      卢隐的小说,语言清新、淡雅、细腻,尤其是她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写来自然、充实。人物对话其实是最不好写的,如果艰深,容易让人没有耐心读下去,而大段的对话,常常容易失了主旨,使人感到不知所云。卢隐的小说则不然,她小说中的对话,能够切中肯綮,内容丰富,句句珠玑,从中亦可见她语言的功力之深,生活的阅历之广,内心世界的丰富,让人自读又常常有听故事的感受。
      
      至于语言,还有一点,就是,从今天的眼光看来,有些语言似乎略显矫情。其实细腻的东西有时的确难逃矫作之嫌。太细腻的感悟,难道不让人想起那个泪尽而死的林妹妹吗?林妹妹自然和现代的女性美不合,带着林妹妹气质的文字,到今天自然难免受人诟病。所幸那个时代,正是“五四”思潮的消退期,这样的文字正可以是时代的烙印,另一方面,排除矫情,那时文字的功底也是比现代要好的。
      
      (2)小说结构
      卢隐的小说,结构上常常用“话中话”的模式,通过他人之口,或来信,来述说主角的故事,故事中套故事,也成其为风格。另外,小说中常用书信、日记等形式,来直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十分具有抒情色彩。
      
      (3)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第三点好,就是她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她写人物时,不总用修辞。其实写人物的时候用修辞,既可以更显生动,又可增益文章的灵性。卢隐写人物虽没有这一层的好,却又因她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感知到许多额外的元素。例如写小姑娘的脸,除了常见到的,还细致到颜色、汗珠,娓娓道来,她自己仿佛成了一个绝妙的沙画家。
      
      (4)主题
      《海滨故人》一书收录的是卢隐的小说,其中《海滨故人》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很代表女性视角,也讲的是女性的故事,因而很有感染力。《海滨故人》一书所描写的故事,多半带有卢隐的自传性质。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的消退期,知识青年对前途不知所以,常常产生彷徨、迷茫的情绪,《海滨故人》就是这一时期的人们心理状态的一个缩影。
      
      
      (5)FOR RECALLING
      《一个著作家》:讲述一名潦倒的著作家邵浮尘的爱情悲剧。
      
      《一封信》:讲述家佣活泼聪颖的女儿梅生在各方面都展现出超人的天分,她正值花季,却遭地主掳去,从而酿成的人生悲剧。
      
      《两个小学生》:两个小学生国枢和坚生去政府大门口参与游行请愿,遭遇暴力事件,对未来充满失望、恐惧。
      
      《灵魂可以卖吗》:荷姑原是一名无忧的中学毕业生,因家中父亲生病、经济困难而无法继续,遂进入工厂做工。工厂的单调、重复、机械的生活慢慢腐蚀了她的灵魂,使她意识到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将渐渐成为不会思考、没有灵魂的机器,于是她将心中的愁苦像“我”和盘托出,并且追问,“灵魂可以卖吗”?
      
      《余泪》:“我”从天津一所教会学校毕业,已经有多年了,一朝回到学校,想要看望当年教导和照顾“我”的尤老太太和白老师。尤老太太善良多言,娓娓向我讲述了白老师在战争时,只身赶往前线祝祷亡灵而悲惨丧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经白老师生前祝祷的最后一名小兵之口说出,而使众人皆知的。
      
      《月下的回忆》:“我”与漱玉、子豪等友人在月下登山眺远,畅谈人生、未来。
      
      《或人的悲哀》:亚侠因对爱情、未来的迷惘,终日郁郁寡欢患上心脏病和失眠症,先后在疗养院、日本和杭州静养。在疗养院期间,病症得到控制,听闻其兄所寄居的日本风光旖旎,心念对病症康复有益,便乘船前往。一到日本方知,日本人性格中与生俱来的冷漠使她完全被排除在异国他乡,心中更生愁念。在日本不过数月,便打算前往杭州姑妈家,最终在姑妈家的小池塘自尽。
      
      《丽石的日记》:丽石病中,沅青常前去探候,对丽石极其同情,因而两人从泛泛的友谊上,变成同性的爱恋。两人常有来往,后被沅青家人知悉,将沅青送往天津,和丽石所在的上海隔离,家世甚好的一男子和沅青同去,两人渐渐生了感情,之后沅青的来信,再无往昔的愁苦,言语中常有规劝。丽石后因抑郁而逝。
      
      《彷徨》:秋心从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已有年余了。这教职是他克服自己的彷徨好不容易谋到的,从教伊始,他惴惴不安,对学生不知所措,对学生和同行的反馈忐忑,一个人在宿舍的时候,甚至因不安而自泣起来。应对那一成不变的生活,他时而看见希望,时而彷徨迷茫,终日如此,不知所止。
      
      《海滨故人》:讲述露沙、玲玉、莲裳、云青、宗莹暑假日中在海边避暑,赏鉴海景。
      露沙:幼时家中轻待,爱在图书馆看人写文,面庞清瘦,体格刚强,“短小精悍”,脾气爽快,心思极深,活泼诙谐。
      玲玉:富有情感,体格瘦弱,爱笑爱哭,喜爱人们的赞美和温存,认为世界的伟大和神秘只是爱的作用。
      云青:理智,整天理讲义,记日记,性情圆和,拘谨,级友会和爱国运动,都只肯出点子或帮忙,从来不留名,“薛宝钗”
      莲裳:为人周到,学音乐,似乎总是不解人间烦恼
      宗莹:娇艳,爱艳妆,爱听夸耀之词,常说些过分的话。“人生的乐趣,就是情”,“情迷”
      
      
      (6)个人小史:卢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生于福建闽侯。1903年父亲去世,到北京舅舅家居住。1909年入教会办的慕贞书院小学部。信仰基督教(注:卢隐信仰基督教的原因时幼年凄苦贫寒,而基督教会每年会定期向信徒发放大米。)1912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及河南女子师 范学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国文系。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2年大学毕业后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半年后回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1926年到上海大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几年间,母亲、丈夫(郭梦良)、哥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悲哀情绪浸透在这个时期出版的作品集《灵海潮汐》和《曼丽》之中。1928年,她为亡夫写下祭文《雷锋塔下》,后来收到茅盾的高度评价。1930年与李唯建结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欧情书集》。婚后一度在东京居住,出版过《东京小品》。1931年起担任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国文教师。36岁时因分娩死于上海大华医院。
      
      
      (7)评价:早期与冰心齐名,是五四时期文坛上人所瞩目的明亮的双星座。
      
      (8)摘抄:
      人物歇斯底里:
      卢隐 《一个著作家》
      邵浮尘:桀骜而一无所有的作家,生命被爱情和金钱葬送,褪出灵魂中歇斯底里的本质。
      “隔了几天在法租界的一个医院里,一天早晨来了一个少年——他是个狂人——,披散着一头乱蓬蓬的头发,赤着脚,一双眼睛都红了,瞪得和铜铃一般大,两块颧骨像山峰似的凸出来,颜色和蜡纸一般白,简直和博物室里所陈列的髑髅差不多;他住在第三层楼上,一间很大的屋子里;这屋子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药水瓶以外,没有别的东西;他睡下又爬起来,在满屋子转来转去,嘴里喃喃地说,后来他竟大声叫起来了,“沁芬!你为什么爱他!我的微积分明天出版了!你欢喜吗?哼!谁说他是一个著作家?——只是一个罪人——我得了人的赞美和颂扬,沁芬的肠子要笑断了!不!不!我不相信!啊呀!这猩红的是什么?血……血……她为什么要出血?哼!这要比罂粟花好看得多呢!”他拿起药瓶狠命往地下一摔,瓶子破了!药水流了满地;他直着喉咙惨笑起来;最后他把衣服都解开,露出枯瘦的胸膛来,拿着破瓶子用力往心头一刺;红的血出来了,染红了他的白色小褂和裤子,他大笑起来道:“沁芬!沁芬!我也有血给你!”医生和看护妇开了门进来,大家都失望对着这少年著作家邵浮尘只是摇头叹息!他忽地跳了起来,又摔倒了,他不能动了,医生和看护妇把他扶在床上,脉息已经很微弱了!第二天早晨六点钟的时候,这个可怜的少年著作家,也离开这世界,去找他的沁芬去了!”
      
      卢隐 《两个小学生》
      警察:苟且 暴力 虚伪
      “但是铁门紧紧闭住,没有一点同情的卫兵,安能了解他们这些孩子们赤心热肠呢?他们只明白他们每月是有八块钱的薪水,这是他们的主人——唯一的主人的恩典赏给他们的,他们才能不委身沟壑,并且还能作威作福欺压他们的同类,他们得到这许多利益,怎能不格外感激他们的主人呢?至于这些学生们,究竟算得了什么啊!他们这么想着,益发觉得他们的恩人的可感,这些学生可恶了!所以他们的面容,越变越凶。。。。。。”
      
      卢隐 《灵魂可以卖吗》
      工厂工头:麻木 凶狠 虚伪
      "工厂里用钱雇你们来,不是叫你运用思想,只是运用你的手足和机器一样,谋得最大的利益,实在是你们的本分!"
      
      工厂女工:麻木 悲哀
      “唉!这些话我当时实在不能完全明白,不过我从那天起,我果然不敢更想什么,渐渐成了习惯,除了谋利和得工资以外,也似乎不能更想什么了!便是离开工厂以后,耳朵还是充满着纺车轧轧的声音,和机器隆隆的声音;脑子里也只有纺车怎样动转的影子,和努力纺纱的念头,别的一切东西,我都觉得仿佛很隔膜的。
      “这样过了三四年,我自己也觉得我实在是一副很好的机器,和那纺车似乎没有很大的分别,因为我纺纱不过是手自然的活动,有秩序的旋转,除此更没有别的意义。至于我转动的熟习,可以说是不能再增加了!
      “第二天工厂照旧开工,我还是很早地到了工厂里,坐在纺车的旁边,用手不住摇转着,而我目光和思想,却注视在全厂的工人身上,见他们手足的转动,永远是从左向右,他们所站的地方,也永远没有改动分毫,他们工作的熟练,实在是自然极了!当早晨工厂动工钟响的时候,工人便都像机器开了锁,一直不止的工作,等到工厂停工钟响了,他们也像机器上了锁,不再转动了!他们的面色,是黧黑里隐着青黄,眼光都是木强的,便是作了一天的工作,所得的成绩,他们也不见得有什么愉快,只有那发工资的一天,大家脸上是露着凄惨的微笑!”
      “我渐渐地明白了,我同伴的话实在是不错,这工厂里的工人,实在不止是单卖他们的劳力,他们没有一些思想和出主意的机会,——灵魂应享的权利,他们不是卖了他们的灵魂吗?”
      
      卢隐 《彷徨》
      迷茫的教师:“他不觉得这时正安坐着享星期六安闲的清福,他只觉得心头是苦的,喉头是哽着,鼻子是辣着,泪水是膨胀着,他止不住呜咽的哭,泪水湿了襟袖,灵魂的伤痕大大地暴烈了,静悄悄地黄昏里,一切都模糊了。唯有桌上放着的洋灯,吐着惨绿的光焰,从窗隙进来的冷风,吹得灯光摇荡不定。“咳!不可捉摸的命运,只有悲哀是永久系住了!”
      
      我记得我曾乘着一叶的孤舟,荡漾在无边的大海里,
      鼓勇向那茫茫的柔波前进。
      我记得我曾在充满春夜明月的花园里,
      嗅过兰芷的幽香;
      穿过轻柔的柳丝,
      走遍这座花园,
      寻找那管花园的主人。
      我记得我曾在微微下着白霜的秋天的早晨,
      听芭蕉和梧桐喳喳嘁嘁地私语,
      看见枫叶红得和朝霞似的;
      这时我曾恳切的要找到和秋天同来的女神。
      我记得我曾在没有人迹的穷崖绝谷里,
      听石隙中细流潺潺地低唱着;
      山顶上的瀑布怒吼般的长啸着;
      我这时曾极力寻找散布自然种子的神秘使者。
      但那里有彼岸?
      那里有花园的主人?
      那里有秋天的女神?
      那里有自然的使者?
      彷徨!失望!
      无论在什么地方,我只是彷徨着呵!
      
      卢隐 《海滨故人》
      我欲登芙蓉之高峰兮,
      白云阻其去路。
      我欲攀绿萝之俊藤兮,
      惧颓岩而踟躇。
      伤烟波之荡荡兮,
      伊人何处?
      叩海神久不应兮,
      唯漫歌以代哭!
      接着歌声,又是一阵箫韵,其声嘤嘤似蜂鸣群芳丛里,其韵溶溶似落花轻逐流水,渐提渐高激起有如孤鸿哀唳碧空,但一折之后又渐转和缓恰似水渗滩底呜咽不绝,最后音响渐杳,歌声又起道:
      临碧海对寒素兮,
      何烦纡之萦心!
      浪滔滔波荡荡兮,
      伤孤舟之无依!
      伤孤舟之无依兮,
      愁绵绵而永系!
      
      说到快意时,便哈天扑地的狂笑,说到凄楚时便长吁短叹,其实都脱不了孩子气,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究竟!不过嘴里说说,真的苦趣还一点没尝到呢!
      
      云青道:“真是无聊!记得我小的时候,看见别人读书,十分羡慕,心想我若能有了知识,不知怎样的快乐,若果知道越有知识,越与世不相容,我就不当读书自苦了。”'
      
      云青道:“真是无聊!记得我小的时候,看见别人读书,十分羡慕,心想我若能有了知识,不知怎样的快乐,若果知道越有知识,越与世不相容,我就不当读书自苦了。”
      
      我觉得宛转因物,为世所称,倒不如行我所适,永垂骂名呢?(露沙)
      
      
  •     大概这个世界上,捧着《海滨故人》唏嘘落泪,感慨万分的人,都是自动的把自己带入进露莎的身份里去了。我也是如此,于是愿意在这温柔的、安静的夜里,一边承受内心的波涛汹涌,一边挑灯夜读。我是露莎,我也有我的梓青,我的云青也是坚强并且理智的,我虽然反感宗莹思想近俗却偏偏与她最要好,富于感情且常常赞美他人的玲玉,到处都被人欢迎的莲裳。而同样,云青也有她的蔚然,宗莹有师旭,玲玉和莲裳有她们各自的陈、张先生。在这个年纪,我们确实就是这样生活在这个无情又多情的世界里,一如百年前的那些少女。
      故事以露莎五人在海边度暑假开篇,碧绿的海波,血红的斜阳,白杨和苍松,还有健康美丽的少女们,跃然纸上的全都是清新的味道。她们五个人在学校都是勤奋活泼,充满抱负,励志追求美好人生的人。“她们对着白浪低吟,对着激潮高歌,对着朝霞微笑,有时竟对着海月垂泪。”可是这样的日子稍纵即逝,时间还没来得及为这些天真的少女提供编制更多好梦的机会,她们便相继被现实的恋爱、结婚这一关挡在了梦的外面。云青背负着家庭的责任,不能张开怀抱接受蔚然,最后只收到蔚然与他人成婚的喜帖,于是闭门谢客,终日研习佛经;宗莹虽恋爱成功,婚后却被琐事与疾病缠身,不再想着奋斗;至于莲裳和玲玉也都渐渐被生活磨去棱角,不过如此。此时的露莎虽也经历着不能与相爱的人在一起和丧母的苦痛,但心里依然坚持最初的追求。虽然她看不到任何方向,只知道包围着她的现实生活太黑暗了,她应该去寻找另一种生活,一种“人生应得的生活”。正应如此,少女们各自的命运按照上天安排好的轨迹向前行驶着,也就有了故事顺理成章的结尾:露莎和梓青的心灵彼此安抚又彼此毁灭着,他们终究是离不开对方,只能紧紧相依,正如露莎在给云青的信中所说:“梓青与沙之情爱,成熟已久,若环境顺适,早赋于飞矣,乃终因世俗之梗,夙愿莫遂!沙与梓青非不能铲除礼教之束缚,树神圣情爱之旗帜,特人类残苛已极,其毒焰足逼人至死!是可惧耳!”到了这里故事必须要结束了“云青接到信后,不知是悲是愁,但觉世界上事情的结局,都极惨淡,那眼泪便不禁夺眶而出。当时就把露沙的信,抄了三份,寄给玲玉、宗莹、莲裳。过了一年,玲玉邀云青到西湖避暑。秋天的时候,她们便绕道到从前旧游的海滨,果然看见有一所很精致的房子,门额上写着“海滨故人”四个字,不禁触景伤情,想起露沙已一年不通音信了,到底也不知道是成是败,屋迩人远,徒深驰想,若果竟不归来,留下这所房子,任人凭吊,也就太觉多事了!
        她们在屋前屋后徘徊了半天,直到海上云雾罩满,天空星光闪烁,才洒泪而归。临去的一霎,云青兀自叹道:“海滨故人!也不知何时才赋归来呵!”只有海滨还在这里,像一个旧时的故人在诉说那些与现实碰撞的支离破碎的少女的梦。”最后的最后,露莎留下一纸绝笔,和爱人一起,不知所终。或者,如信中暗示,若“理想”失败便“同赴碧流”。
      露莎和女友们,从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从一心畅谈风月追求精神世界的平衡到被爱情牵绊无奈向现实生活妥协,她们思想和追求,她们的苦闷和彷徨,她们的,眼泪。卢隐在极力的宣泄接受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女性寻求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心理,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露沙小时未曾得到父母的爱,在教会学堂遭遇歧视,追求爱情又失败,难得有四位同窗挚友,也不能长相聚,所以深感世界的的寂寞与与人生的不幸,因之情绪也甚为感伤、悲观。五人中最富理想和奋斗精神的露莎,正是在这种聚散无定的人生环境中不停的寻问,问梓青、问云青、问自己,好像也是在问我们这些看故事的人“人生到底做什么?”这的确是一个难解的题。书中的另一个发问来自于几个女孩儿之间关于“知识误我”,还是“我误知识”的讨论。露沙叹道:“十年读书,得来只是烦恼与悲愁,究竟知识误我,我误知识?”云青道:“真是无聊!记得我小的时候,看见别人读书,十分羡慕,心想我若能有了知识,不知怎样的快乐,若果知道越有知识,越与世界不相容,我就不当读书自苦了。”宗莹道:“谁说不是呢?就拿我个人的生活说吧!我幼年的时候,没有兄弟姊妹,父母十分溺爱,也不许进学校,只请了一个位老学究,教我读《毛诗》、《左传》,闲时学作几首诗。一天也不出门,什么是世界我也不知道,觉得除依赖父母过我无忧无虑的生活外,没有一点别的思想,那时在别人或者看我很可惜,甚至于觉得我很可怜,其实我自己倒一点不觉得。后来我有一个亲戚,时常讲些学校的生活,及各种常识给我听,不知不觉中把我引到烦恼的路上去,从此觉得自己的生活,样样不对不舒服,千方百计和父母要求进学校。进了学校,人生观完全变了。不容于亲戚,不容于父母,一天一天觉得自己孤独,什么悲愁,什么无聊,逐件发明了。……岂不是知识误我吗?”智于情的交战使她们的内心充满矛盾。
      露莎在自己的感情里倍感苦闷,在给梓青的信中,她一吐为快“沙履世未久,而怀惧已深!觉人心险恶,甚于蛇蝎!地球虽大,竟无我辈容身之地,欲求自全,只有去此浊世,同归于极乐世界耳!唉!伤哉!” 面对他人的刻薄和社会的污浊,露莎变得憔悴消沉,眼泪好像不能受控,渐渐她形成了“人生祸福正不可定,能游戏人间也未尝不是上策”的人生哲学。
      《海滨故人》写于“五四”运动退潮期,反映了一代不甘醉生梦死的青年人的苦闷,也透露出作者初经涉世时,对封建礼教、家规、世俗所造成的女性的不幸遭遇的忧虑。茅盾先生对《海滨故人》的评价“反映了但是苦闷彷徨的站在享乐主义边缘上的青年的心理”;“是‘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困惑于人生意义的写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