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文史精华年选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花城  作者:向继东  页数:205  

前言

  昨天下午,突然接到责编电话,说书稿上面审读完了,删掉一些文章, “前言”里所提及的那几篇都没了,问我是不是还要写几句话。我要责编告诉删了哪些,责编电话里说了,但没记住,今天看到最后定稿目录,一数,少了十三篇。这年头,快节奏的生活,大家都忙营生;说不定篇幅小的书,市场反应还好些。书里收录近四十篇文章,大都是沙里淘金,且保持了一贯的风格。可读,也值得读。  如今,什么都靠炒作,甚至有人主张大学设“炒作学”——当否?这里姑且不论——但我始终认为,凡炒作,都难免泡沫。你看那些风靡一时的,能留下的凤毛麟角。当下你买回一本书,要是有一两篇(段)还值得留住就不亏了。  收在本书里的《革命与金钱》是苏东问题专家金雁先生的力作,既有新材料,又有新见识。青年学者黄钟的《纳粹德国是怎样控制舆论的》,翻译家述弢的《沈巧珍的右派人生》,著名学者朱正的《丁文江:一位值得注意的民国人物》等,都是发人深思之作,很能打开读者的眼界和思路。  还要交代一句,以往的年选,基本上一人限选一篇。今年打破惯例,选了两篇的就有蓝英年和张耀杰等先生。他们发人所未发,里面确实有些新东西……  前些天,长沙还只需穿一件衬衫加外套。可转眼间,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度,忽而雨夹着雪,忽而大雪裹袭。走在大街上,风像刀子一样割来。今年肯定是个少见的寒冬了……春天还要等多久?我在心里默默祈祷。  2010年12月15日,雪夜  于长沙楚天馨苑闲居斋

内容概要

我们无力改写历史,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恢复历史记忆。《2010中国文史精华年选》一书收录文史资料39则,内容涉及:人物故事、沧桑往事、民国人物、文史杂俎、域外瞭望5部分。
《2010中国文史精华年选》由向继东选编。

书籍目录

其人其事
话说张东荪 蓝英年
作为诗人的王明 韩三洲
《悔余日录》中的冯亦代 靳树鹏
彭柏山:一位小说家的逆变 苗振亚
沈巧珍的右派人生 述 弢
严怪愚外传(外一题) 李 蟠
余秋雨与上海写作组 吴中杰
张学良身边的“前共产党人” 散 木
谁还知道李希文 毕星星
钱锺书与曹禺的交往 谢 泳
往事沧桑
“通海大地震”亲历记 杨 杨
“三兄弟反党小集团”案件始末 姜东平
从批尸闹剧看“四清”运动 尹曙生
张春桥选秘书(外二则) 丁 东
墓群的记忆 何 蜀
民国人物
蒋介石日记与蒋介石其人 杨天石
胡汉民为什么反对立约法 李 杨
“二次革命”后的黄兴 张耀杰
易君左其行其状 范 泓
徐树铮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王彬彬
丁文江:一位值得注意的民国人物 朱 正
孙中山的第一位革命情侣陈粹芬 张耀杰
江冬秀:“最后的一位‘福人’” 魏邦良
文史杂俎
一则历史传闻的真伪 阎长贵 杨银禄
关于一则“传闻”的辨伪 邵燕祥
让历史在细节中浮现 南 翔
关于胡适之死(外一题) 邵燕祥
怎样看1960年邓拓的一组“赞美诗” 庞 旸
夏衍的“悟”与“迷” 吴营洲
“打江山”与“坐江山”的逻辑 鄢烈山
明清时期的禁书与出版 狄 马
“粪桶妙计”与“师夷长技” 雷 颐
重审“苏报案” 黄 波
救灾二题 洪振快
域外瞭望
革命与金钱 金 雁
第三国际的一笔糊涂账 蓝英年
布哈林如何沦为阶下囚 陈为人
亲历阿尔巴尼亚转型与动荡 王洪起
纳粹德国是怎样控制舆论的 黄 钟

章节摘录

  冯亦代先生的一本日记《悔余日录》,是李辉先生主编的沧桑文丛中的一本,200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直到2009年4月章诒和女士在《南方周末》发表《卧底》一文,人们才议论起这本书和冯亦代告密的事。  告密不是什么稀奇事,可冯亦代是有名气的前辈文化人,这样一个人曾经当线人,去卧底,成为一个告密者,还是给一些人不小的刺激。李宇锋先生在北京曾主持一个中年知识分子聚谈“告密”的座谈会,参加座谈的罗原先生说:“像冯亦代他们的事,三联有一大堆人知道后心里都特别难过。他们也有人喜欢愚姐(即章诒和,引者注),但是愚姐把这事端出来之后,他们都特别难过。”这事并不是章诒和端出来的,是冯亦代自己在日记中披露的,他也只是记下了自己如何积极充当线人,不断给他的“上级”写告密材料,并没有说出那些告密材料的内容,章诒和不可能都端出来。章诒和的父亲章伯钧先生是冯亦代要刺探其思想的最重要对象,为此冯亦代成了章家常客,他与章氏夫妇和章诒和也有许多亲近交往,甚至成为彼此系念的人,由章诒和率先撰文评论《悔余日录》也是不二人选。  《悔余日录》不是冯亦代对伤害过的人的忏悔录。朱正先生说:“冯亦代留下一本独一无二的书《悔余日录》。这是他被划为‘右派分子’以后,以悔恨的心情写的一本日记,……从这本日记中可以看到,作者被划为‘右派分子’之后,痛悔自己的‘右派罪行’,真诚地认罪悔罪,决心改造自己,立功赎罪,争取早日摘掉‘右派帽子’,重新做人。”(《当代中国研究》2009年第2期)朱正这个判断非常准确。冯亦代在晚年有勇气出版这本日记,却掺杂着他的某种忏悔意识,经过“文革”磨难的他大概一直在忏悔不忏悔的良知底线上挣扎。他去章家卧底,章家却好烟好茶好酒好菜招待他。一次他抓住章伯钧夫人李健生的手泪流满面说:“李大姐,你待我真好。”“文革”中他与章伯钧关在同一个牛棚里,李健生给章伯钧送食品也有他的一份。人家是真君子,自己是真小人,这不能不啃噬着他的心。章伯钧作古,章诒和还在四川的监狱里,每年章老先生的诞辰日,他都陪同李健生去老山堂给章老先生扫墓。表面上是一份情义,心灵里是一份煎熬。  冯亦代不大诚实。他耄耋之年写道:“老妻在世之日,我们每早对坐读书,遇到好文章好语句,就相互击节,其乐陶陶,非狗苟蝇营的尘世中人所可比拟。”(冯亦代著《洗尽铅华》自序,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出版)又说:“革文化命不但剥夺了我的大好年华,也剥夺了我的爱物。我一生没有做对不起人的事情,我又为什么遭到这样的厄运呢?”(前书第48页)他认为自己很清高很善良,这话听起来太虚假。当时他的“上级”给他指定了许多工作对象,他必须和这些对象套近乎,隔三差五去拜访,想方设法引出这些对象的“思想”,写成密件送上去。有一次他忘了锁抽屉,“因为藏有密件,不得不再回办公室去走一趟了。真是神经衰弱”(《悔余日录》第331页,以下引此书只标页码)。他的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即使不算狗苟蝇营,也绝不是光明磊落。他写的那些告密材料必然伤害到许多人,他怎么敢说“一生没有做对不起人的事情”呢?  冯亦代完全可以不出版这本日记,岂不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他非常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我这一行工作要有一天发给一个勋章报上刊登出来是不可能的,这样不啻告诉别人自己是个什么人。”(第335页)他有勇气出版这本日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说明他良知未泯。我觉得章诒和《卧底》一文中最后那句话挺好:“一个人不论你做过什么,能够反躬自问,就好。”  冯亦代成为线人,也不是他心地特别坏。他一生交游甚广,并在文化圈博得“冯二哥”的雅号,说明他身上也有不少招人喜欢的地方。他当告密者的实际目标就是要立功赎罪,争取早日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在政治上打个翻身仗。他受不了右派分子的况味,不仅生活水准下降,还会影响儿子上学女儿入团并招来妻子抱怨。他说:“后来我恭逢反右扩大化之盛,虽未发配北大荒啃地皮,却也削职拿生活费,我一家吃用,全靠老伴的收人。原来住的美轮美奂的房屋,已无资格再住,被勒令迁入陋室。”(《洗尽铅华》第74页)他受不了人们的冷漠,他过不了凄清孤寂的日子,他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他渴望人大政协名单上能有自己的名字,他要活得风光,这首先就要摘掉帽子。“去年有个时期,我特别感到右派帽子的重压,我甚至想到如果要用生命来换取脱掉帽子,我是宁愿舍弃生命的。”(第184页)这话有点矫情,倒也表明他的决心。他的目标很快就实现了。1960年他摘去了右派帽子,工资恢复到15级。他的“上级”经常请他在北京著名的饭店吃饭喝酒,给他们夫妻过年,给他经费,还提出要改善他的居住条件。他的“上级”也关心他的业余生活,经常给他各种演出的票,包括最紧俏的世乒赛的票,他又体面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冯亦代是以伤害朋友来实现自己目标的,这是他内心阴暗的一面。他伤害了自己非常尊敬的人如《新民报》的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夫妇。上世纪40年代初他在重庆就认识陈、邓二人,他的朋友黄苗子、郁风、吴祖光、姚苏凤及袁水拍等人都是陈、邓二人麾下的大将。上海解放后他也一度入《新民晚报》,也算是一个同人,他对陈、邓的人格和道德也素来敬重。斗转星移,陈、邓也成了“上级”给他安排的工作对象,他也要去执行任务。“下午和邓季惺通了个电话,知道陈铭德尚未出院,此处香仍需烧也。”(第269页)且不论他如何向“上级”打陈、邓二人的小报告,只要他还在执行监视刺探陈、邓的任务,这本身就是对陈、邓的伤害,而他对此似乎毫无认识。这种不人不鬼的生活也令他惴惴不安,如他在日记中所记“睡了也乱梦频仍”,“一睡就是不断地做梦”。噩梦归噩梦,差事是差事。他这本日记共计不到600则,其中有200多则提到他的上线,可见他对“上级”交给的“任务”是如何的重视。有时他一天要去两三个工作对象的家,偌大的北京城,也真够他忙活的。  冯亦代晚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请他用简单几句话总结一生。他说:“用不了几句话,用一个字就够了——难。”他说完竟怆然泪下,抽泣不止。他曾对记者说:“有些事到死也不能讲。”沉默了一会儿又说:“我做的事都是党让我做的,一些党内的事是不可以公开的。做得不对是我能力有限,是我的责任,但是一开始都是党交给我的工作。我只能讲到此为止。”黄宗英逗着他问:“总能透点风吧。”他断然说:“连老婆也不能讲。”(北岛著《青灯》第7页和8页,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出版)如果这就是他人生的最后感悟的话,他不大可能认真反思,也不大可能真诚忏悔。  日记多是写给自己的,是最私人化的文体,用不着矫揉造作,也用不着口是心非。我第一次粗读《悔余日录》就感到其中有一些刻意的成分,杂糅着某种虚情假意。我比冯亦代晚出生二十多年,也多次被劳动改造,也赶上了大炼钢铁和拔白旗这些事,绝没有他那种快感和诗意。他抬石筑路,肩上压得红肿也觉得痛快。他在西山劳动时常作诗,并表示要来此安家落户,真让他来常住试试。许多人都看出大炼钢铁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看看冯亦代1958年的一则日记。  ……

编辑推荐

  《2010中国文史精华年选》旨在恢复历史记忆,收录文史资料39则。其中,《革命与金钱》是苏东问题专家金雁先生的力作,既有新材料,又有新见识;青年学者黄钟的《纳粹德国是怎样控制舆论的》,翻译家述弢的《沈巧珍的右派人生》,著名学者朱正的《丁文江:一位值得注意的民国人物》等,都是发人深思之作,很能打开读者的眼界和思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10中国文史精华年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这本书从年初等到年尾,一如既往支持文史精华年选
  •   很好的文史书,就是不连续出版了。
  •   好书,过瘾!每一期我都买了!但好像2010以后这书没有再出了!?
  •   这套书很好,很有价值,期待新版。
  •   好就是好,没有理由
  •   这是一本好书可惜品相又不行了!
  •   真实!
  •   启迪心灵
  •   一直是区域购买,年前发现有货了,才买到,请多备些货。
  •   一如既往的支持文史精华年选*这本书从年初等到年尾,不容易啊
  •   先的文章很好,有保留价值。
  •   文史精华这书不错,每年都买,今年的有点遗憾,字太小,文章少。
  •   花城系列最喜欢看文史精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