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花城 作者:林岗,姚达兑 页数:18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精选了现代时期十家著名诗人的旧体诗歌,汇成《现代十家旧体诗精萃》,希望能使读者诸君对于现代旧体诗有一定的了解。
本集名为《现代十家旧体诗精萃》,选取了十家诗人,每家十首,总共有一百首诗,就诗歌的用典、风格、作法,以及内容,都附以详细的注解。正文的体例依次是:诗人小传、诗题、题解、作品、注释。所选诗人分别是:黄节、苏曼殊、陈独秀、鲁迅、郁达夫、柳亚子、溥儒、陈寅恪、钱锺书和聂绀弩。这些诗人主要活动的时间是从五四之后到“文革”结束之前。从所选的诗作可看出这些现代诗人不仅继承了中国悠久、辉煌的诗歌传统,而且在艺术上也有不少创新。当代写作旧体诗歌的诗人如何继承中国的诗歌传统,或许可从这十位诗人的作品中找到一些借鉴。本集中所选诗歌的风格不尽相同。选诗的标准,既是要求诗艺娴熟、高超,又更要求诗人的情感真挚、深厚。此外,还有一条隐线是这些诗歌都是他们的本色家语。换作他人,没有这位诗人的身世、才情、经历或情感,就绝不能写出。本书由林岗等编注。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黄节(1873—1935)
庚子重九登镇海楼
岁暮示秋枚
岳坟
岳坟
沪江重晤秋枚
书愤
我诗
秋霖
苏曼殊(1884—1918)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为调筝人绘像(选一)
寄调筝人(选二)
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本事诗(选三)
吴门依易生韵(选二)
陈独秀(1879—1942)
题西乡南洲游猎图
感怀(选三)
夜雨狂歌答沈二
金粉泪(选四)
和斟玄兄赠诗原韵
鲁迅(1881—1936)
自题小像
惯于长夜
自嘲
题《彷徨》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送O.E.君携兰归国
无题二首(大江日夜、雨花台边)
无题(大野多钩棘)
亥年残秋偶作
郁达夫(1896—1945)
奉怀
寄曼陀长兄
席间口占
赠隆儿(选一)
钓台题壁
毁家诗纪(选一)
廿七年黄花岗烈士纪念节有感
星洲旅次有梦而作
乱离杂诗(选二)
柳亚子(1887—1958)
题《张苍水集》
吊鉴湖秋女士
自题磨剑室诗词后
自题磨剑室诗词后
孤愤
酒边一首为一瓢题扇
哭曼殊(选二)
梦中偕一女郎从军杀贼(二首)
溥儒(1896—1963)
塞下曲
石塘道中
过陈苍虬侍郎故庄
渡沈家门
感遇(选二)
燕
吟松阁对雨
浮海至暹罗
壬寅七月悼罗夫人
陈寅恪(1890—1969)
《红楼梦新谈》题辞
挽王静安先生
阅报戏作二绝(选一)
癸巳七夕
忆故居
元题(世人欲杀)
寄题社稷坛牡丹畦
乙未阳历元旦作(选一)
乙未阳历元旦作
丙午元旦作
钱锺书(1910—1998)
哀望
将归(二首)
昆明舍馆作(选二)
昆明寓楼苦雨
秋怀
秋怀
老至
阅世
聂绀弩(1903—1986)
削土豆种伤手
推磨
赠周婆(选一)
挽雪峰(选一)
血压(选一)
题韩羽画盗御马
伐木赠李锦波
对镜(选一)
杂诗(选一)
六十赠周婆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小传】原名戬,字子谷,小名三郎,学名元(玄)瑛,法号曼殊,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珠海市)人。1884年(光绪十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叶商人,母亲为日本人。 生母在曼殊才三个月时,与曼殊的父亲脱离关系,不知所往,遂使曼殊被骂是异族生的私生子,往后备受欺凌。这即是曼殊诗中经常提及的身世之悲。1899年自横滨归国,在广州蒲涧寺削发为僧,后犯戒被逐,重归横滨读书。1904年,再度出家,法号“曼殊”。遂以“苏曼殊”、“曼殊上人”行世。有 “革命诗僧”之称。后加入南社,又曾在国内外到处漫游,遍访亚洲各国寺院。1907年春,与章太炎、刘师培、陈独秀等人在日本组织“亚洲和亲会”,旨在反抗帝国主义。同年与鲁迅等人筹办《新生》杂志,未成而罢。遂又远游爪哇。1909 年,与陈独秀、章太炎、黄侃等人过从甚密。此年作诗颇多,且质量极好。常自称“近得数绝”、“得稿盈寸”。1918年5 月,苏曼殊因肠胃病病逝于上海,年仅34岁。著有诗集《燕子龛诗》,小说《断鸿零雁记》等。今有柳亚子编《苏曼殊全集》五册(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行世。曼殊是有奇行怪癖之人。他的身世、行为、思想和才情都甚为奇特。他博学多才,诗文俱好,又擅绘画,精通英、日、梵等多国语言,有译著若干。他平生又有许多怪癖,其中最关键的要算是“吃癖”,后来竞死于此。他平日嗜食无度,归国之后,看到国事日非,自己又无力救世,遂至于伤感消极,颓唐之中益更狂食乱餐,实是自戕身体,企求解脱。他的挚友陈独秀评说:“曼殊的贪吃,人们都引为笑柄,其实正是他的自杀政策。他眼见举世污浊,厌世的心肠又很热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以求速死,到底由乱吃乱喝的结果,成为了不可救药的肠胃病死去。” 曼殊的诗格调悲凄,缠绵悱恻中有着浓烈的幻灭感。他的诗大概有两大主题,其一是怅思个人的情感经历,其中包括异族私生子的身世、遭遇,以及几段不如意的感情;其二是慨叹国家兴亡,笔触往往在今昔对比中,写出江山萧索的衰世惨象。 前人对苏曼殊的诗歌有评如下,可资参证。高天梅《愿无尽庐诗话》评:“曼殊诗,其哀在心,其艳在骨,而笔下尤有奇趣,定庵一流人也。”郑逸梅《南社丛谈》又云:“曼殊诗,风华逸宕,雅类晚唐杜樊川,有却扇一顾,倾城无色之慨。” 罗琼宇《苏曼殊诗酬韵集·序》:“以天纵之才,超尘绝尘,诗在骨里,非食人间烟火,天籁之声,特假以呜。”黄沛功《燕子庵诗·序》:“不知者谓其诗哀艳淫冶,放荡不羁,岂贫衲所宜有;有知者以为寄托绵邈,情致纡回。纯祖香草美人遗意,疑屈子后身也。”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题解】此诗发表于1903年10月7日《国民日日报》,署名苏非非。原题两首,此处选一首。汤国顿,或作汤觉钝,广东人,康有为学生,是曼殊在吴中公学任教时的同事。 1903年4月,沙皇俄国觊觎中国东北,向清政府提出七项无理要求。留日学生成立“拒俄义勇队”,抗议沙俄的无理侵犯。苏曼殊参加“拒俄义勇队”,为救亡奔走呼号。这一举动遭到他表兄的反对,断绝了对他的接济。曼殊在不得已之下,于同年九月归国,执教于吴中公学。与他一起共事的包天笑后来回忆:“曼殊从日本渡海而来,即到苏州,神清貌癯,穿一破旧之布衲,我等延之在吴中公学教书,时居喜作画,为我画一《儿童扑满图》。……扑满者,隐为扑灭满清之意。” 首句诗人以“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自许,抒发了自已的情志。晚清时局较乱,欧洲列强入侵中华,清政府又未能有效地御敌于国门之外,导致了汉人开始质疑满族统治的合法性。当时,狭隘的汉族民族主义盛行,到处都是提倡反清、排满。曼殊表明自己“不帝秦”,不止是不臣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而且也不甘做清廷的臣子,有明显的反清态度。次句“茫茫烟水”有两指,一是他从日本渡海而来,二是他若是不遂志,宁可蹈海自杀,将此身付与茫茫海水。他的满腔孤愤都化作点点滴滴的泪水,洒于题赠给朋友的绢画上面,与朋友们共勉,希望一起同心合力为国家谋前途。 诗人气节高蹈,诗风苍凉悲壮。 蹈海鲁连不帝秦(1),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2)英雄泪,洒上鲛绡(3)赠故人。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