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茅盾 页数:200 字数:1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林家铺子》以一九三二年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透过林家铺子的倒闭,反映了民族商业破产的厄运。小说描写“一·二八”前后江南小镇上一家小商铺的挣扎和破产经历,主人公林老板擅长做生意,但苦心经营,还是以破产告终。小说以主人公林老板与社会各阶层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阶级关系中,发掘林家铺子倒闭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民族工商业的共同命运。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生于水乡乌镇。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接编并全面革新了老牌的《小说月报》,使其成为文学研究会及进步作家发表新文学作品的重要阵地。20年代初,在上海加入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
书籍目录
林家铺子 春蚕 秋收 残冬 我怎样写《春蚕》致吴奔星 谈《林家铺子》的改编评《林家铺子》《春蚕》小议谈《春蚕》茅盾年表
章节摘录
林小姐在床上又翻一个身,翘起了头,打算偷听妈和谁谈话,是那样悄悄地放低了声音。 然而听不清,只有妈的连声打呃,间歇地飘到林小姐的耳朵。忽然妈的嗓音高了一些,似乎很生气,就有几个字听得很分明: ——这也是东洋货,那也是东洋货,呃!…… 林小姐猛一跳,就好像理发时候颈脖子上粘了许多短头发似的浑身都烦躁起来了。正也是为了这东洋货问题,她在学校里给人家笑骂,她同家来没好气。她一手推开了又挨到她身边米的小花,跳起来就剥下那件新制的翠绿色假毛葛驼绒旗袍来,拎在手里抖了几下,叹一口气。据说这怪好看的假毛葛和驼绒都是东洋来的。她撩开这件驼绒旗袍,从床下拖出那口小巧的牛皮箱来,赌气似的扭开了箱子盖,把箱子底朝天向床上一撒,花花绿绿的衣服和杂用品就滚满了一床。小花吃了一惊,噗的跳下床去,转一个身,却又跳在一张椅子上蹲着望住它的女主人。 林小姐的一双手在那堆衣服里抓捞了一会儿,就呆呆地站在床前出神。这许多衣服和杂用品越看越可爱,却又越看越像是东洋货呢!全都不能穿了么?可是她——舍不得,而且她的父亲也未必肯另外再制新的!林小姐忍不住眼圈儿红了。她爱这些东洋货,她又恨那些东洋人;好好儿的发兵打东三省干么呢?不然,穿了东洋货有谁来笑骂。 “呃——” 忽然房门边来了这一声。接着就是林大娘的摇摇摆摆的瘦身形。看见那乱丢了一床的衣服,又看见女儿只穿着一件绒线短衣站在床前出神,林大娘这一惊非同小可。心里愈是着急,她那个“呃”却愈是打得多,暂时竞说不出半句话。 林小姐飞跑到母亲身边,哭丧着脸说: “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 林大娘摇着头只是打呃,一手扶住了女儿的肩膀,一手揉磨自己的胸脯,过了一会儿,她方才挣扎出几句话来: “阿囡,呃,你干么脱得——呃,光落落?留心冻——呃——我这毛病,呃,生你那年起了这个病痛,呃,近来越发凶了!呃——” “妈呀!你说明儿我穿什么衣服?我只好躲在家里不出去了,他们要笑我,骂我!” 但是林大娘不回答。她一路打呃,走到床前拣出那件驼绒旗袍来,就替女儿披在身上,又拍拍床,要她坐下。小花又挨到林小姐脚边,昂起了头,眯细着眼睛看看林大娘,又看看林小姐;然后它懒懒地靠到林小姐的脚背上,就林小姐的鞋底来磨擦它的肚皮。林小姐一脚踢开了小花,就势身子一歪,躺在床上,把脸藏在她母亲的身后。 暂时两个都没有话。母亲忙着打呃,女儿忙着盘算“明天怎样出去”;这东洋货问题不但影响到林小姐的所穿,还影响到她的所用;据说她那只常为同学们艳羡的化妆皮夹以及自动铅笔之类,也都是东洋货,而她却又爱这些小玩意儿的! “阿囡,呃——肚子饿不饿?” 林大娘坐定了半晌以后,渐渐少打几个呃了,就又开始她日常的疼爱女儿的老功课。 “不饿。嗳,妈呀,怎么老是问我饿不饿呢,顶要紧是没有了衣服明天怎样去上学!” 林小姐撒娇说,依然那样拳曲着身体躺着,依然把脸藏存母亲背后。 自始就没弄明白为什么女儿尽嚷着没有农服穿的林大娘现在第三次听得了这话儿,不能不冉注意了,可是她那该死的打呃很不作美地又连连来了。恰存此时林先生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宁条儿,脸上乌霉霉地像是涂着一层灰。他看见林大娘不住地打呃,女儿躺在满床乩丢的衣服堆里,他就料到了几分,一双眉头就紧紧地皱起。他唤着女儿的名字说道: “明秀,你的学校里有什么抗日会么?刚送来了这封信。说是明天你再穿东洋货的衣服去,他们就要烧呢——无法无天的话语,咳……” “呃——呃!” “真是岂有此理,哪一个人身上没有东洋货,却偏偏找定了我们家来生事!哪一家洋广货铺子里不是堆足了东洋货,偏是我的铺子犯法,一定要封存!咄!” 林先生气愤愤地又加了这几句,就颓然坐在床边的一张椅子里。 “呃,呃,救苦救难观世音,呃——” “爸爸,我还有一件老式的棉袄,光景不是东洋货,可是穿出去人家又要笑我。” 过了一会儿,林小姐从床上坐起来说,她本来打算进一步要求父亲制一件不是东洋货的新衣,但瞧着父亲的脸色不对,便又不敢冒昧。同时,她的想像中就展开了那件旧棉袄惹人讪笑的情形,她忍不住哭起来了。 “呃,呃——啊哟!——呃,莫哭,——没有人笑你——呃。阿囡……” “阿秀,明天不用去读书了!饭快要没得吃了,还读什么书!” 林先生懊恼地说,把手里那张字条儿扯得粉碎,一边走出房去,一边叹气跺脚。然而没多几时,林先生义匆匆地跑了回来,看着林大娘的面孔说道: “橱门上的钥匙呢?给我!” 林大娘的脸色立刻变成灰白,瞪了眼睛望着她的丈夫,永远不放松她的打呃忽然静定了半晌。 “没有办法,只好去斋斋那些闲神野鬼了——” 林先生顿住了,叹一口气,然后又接下去说: “至多我花四百块。要是党部里还嫌少,我拼着不做生意,等他们来封!——我们对过的裕吕祥,进的东洋货比我多,足足有一万多块钱的码子呢,也只花了五百块,就太平无事了。——五百块!算是吃了几笔倒账罢!——钥匙!咳!那一个金项圈,总可以兑成三百块……” “呃,呃,真——好比强盗!” 林大娘摸出那钥匙来,手也颤抖了,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
编辑推荐
茅盾的小说有很多是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在步步深化的冲突中塑农村农商界的艺术典型。 其中作者写的《林家铺子》以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通过对林家铺子的倒闭过程的描写,反映了民族商业破产的厄运,揭示了三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复杂的阶级矛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