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比较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杨师群  页数:505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是老三届(六七届初中)上海知青,在那动荡劫难的岁月里,由于出身在所谓“反动学术权威”的知识分子家庭,才18岁就被迫来到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地区(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贤昌人民公社的楼梯庄)插队落户,在那原始落后的环境中消磨着懵懂无知的青春年华。先是做了两年农民,用古老的生产工具修理着地球;后抽到州歌舞团拉小提琴,为原始质朴的少数民族文艺与魔力诡谲的革命样板戏伴奏而胡混了六年;“文革”结束回到上海,分配在新华书店做了近两年的仓库保管员。在社会最底层颠沛闯荡的十年中,体验到了许多基层民众的生活感受,触摸到了一些较为本质的民族文化内涵。总之,正是这饱经风霜的社会阅历,成为日后搞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深厚的学术基础资源。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23个章节,主要对中西方古代社会的历史差距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原始末期社会体制的主要差异、财产所有权法制建构的对峙、上古平民阶层与社会发展、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的社会改革、中英法律文化差距例论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杨师群,1951年生,上海人。作为老三届初中生,曾颠沛于西南边陲原始的少数民族地区八年。恢复高考后,入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后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研究员,法律史研究中心硕士生导师。著有《东周秦汉社会转型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史》、《五百年冤狱》、《大宋王朝之谜》、《中华姓氏谱一孙姓卷》、《中华姓氏谱一萧姓卷》等。主编《三千年冤狱》、《中国历代名案集成》第四编等,为《宋代司法制度》、《宋代文化史大辞典》、《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主要撰稿人之一。

书籍目录

自序上古国家篇 第一章  原始末期社会体制的主要差异   一、财产所有制经济形态   二、部族共同体的权力结构   三、共同体走向与文化内质 第二章  国家产生与结构、政体诸问题   一、背景条件之多因素体系   二、国家产生道路与结构模式   三、国家政体演进与相关职能   四、经济奴役方式与性质名称 第三章  财产所有权法制建构的对峙   一、土地私有制与王有制(国有制)   二、财产私有权与等级名分   三、侵害赔偿与强权剥夺 第四章  中西方上古字宙观及相关文化   一、神话体系及其神人关系   二、宇宙观及其天人关系   三、思维总体模式的两极对立社会转型篇 第五章  上古平民阶层与社会发展   一、政治斗争的特点差异   二、经济生活与法律地位   三、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第六章  战国法家与古罗马法学家   一、“法”的各类基本问题   二、差异探源的社会分析   三、成果、影响与实质区别 第七章  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的社会改革   一、核心内容之迥异   二、差别原因之探索   三、成果遗产之分析 第八章  上古至中古社会的转型兼论秦的统一   一、传统理论与转型过程   二、转型模式的实质性差异   三、有关秦统一的几个问题   四、帝国差异与历史歧路中古制度篇 第九章  中英法律文化差距例论   一、传统法律观念与王权统治   二、社会力量制衡与宪政雏形   三、司法正义与法学家阶层 第十章  封建制度及其重要方面   一、君臣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   二、限制君权及其监督机制问题   三、法制方面的其他重要歧点 第十一章  自耕农产权问题的考察   一、田租与赋役负担   二、有关法律制度的评估   三、法律传统与社会发展 第十二章  国家的税权制度比较   一、税权与禁榷权   二、差异探源与文化积淀   三、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第十三章  社会教育体制之差异   一、教育结构系统的考察   二、课程内容与价值坐标   三、成果分析与深远影响工商经济篇 第十四章  两周秦汉与古希腊罗马的工商业   一、初期地位与相关特质   二、发展旅程与运作规范   三、坎坷命运与文化遗产 第十五章  中世纪中西方社会之经济结构   一、农业经济的主体结构   二、工商业经济结构问题   三、结构差异与社会进步 第十六章  宋代工商与西欧市民阶层   一、城镇工商业成分与比重   二、工商行会与权利斗争   三、城镇工商业性质与道路 第十七章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实属伪问题——该问题系统结构的中西考察   一、自由城市与雇佣劳动者   二、城市政治制度与市民斗争   三、商品经济与市场的开拓 第十八章  市场经济、民族国家与近代化进程——中西方社会相关问题的比较   一、市场经济与民族国家   二、王权统治与市场经济   三、保护私有产权的法律机制思想文化篇 第十九章  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差异   一、思维模式主流形态的基本特点   二、宇宙观的唯物与唯心问题   三、外在和内在超越的探索方向   四、思维方式与文化素质 第二十章  宗教信仰特质内涵比较   一、一神信仰与泛神崇拜   二、超验彼岸与世俗化倾向   三、教权抗衡与王权附庸   四、宗教精神与中西文化 第二十一章  政治经济形态与思想文化基因   一、人的地位、权利与财产权   二、人民与国家政权、经济模式   三、人性与权力运作、商品经济 第二十二章  中西法律文化的南辕北辙   一、自然法与王法   二、法律至上与刑法工具   三、法治与人治   四、大智慧与小技艺 第二十三章  知识人格与文化模式   一、自律人格与他律人格   二、灵魂、肉体对抗和心、身一体   三、独立精神和依附奴性   四、文化模式与社会走向

章节摘录

之间以协商、契约方式处理部族内部事务的文化基因,呈现一种逐渐以协商契约关系为主的文化氛围。当时富贵者开始向贫穷平民进行高利贷等的剥削,也大多采用着土地抵押等有关契约方式的办法,此后平民与贵族长达数百年的斗争,也总以重新签订契约作为结局。“在以前,‘人’的一切关系都是被概括在‘家族’关系中的,把这种社会状态作为历史上的一个起点,从这一个起点开始,我们似乎是在不断地向着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状态移动,在这种新的社会秩序中,所有这些关系都因‘个人’的自由合意而产生的。在西欧,向这种方向发展而获得的进步是显著的。”@人们于其中逐渐萌芽出有关“平等”、“权利”、“正义”等概念的思想意识,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从身份到契约”运动的进步。在中国上古社会这种家长制伦理等级型文化中,法(即“刑”)的功能主要在于如何制裁违反其等级规范者。《商君书·画策》说得明白:“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本不坚,则民如飞鸟走兽,其孰能治之?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法的作用是塞民,禁民,罚民,所谓“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这所谓“斤斧”也就是用“刑”的工具。上古所谓“禹刑”、“汤刑”、“九刑”之类,从而产生出礼、刑结合的一种文化统治格局,它是以森严等级和残酷强制性内涵为实质的一种秩序文化。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跪在偶像脚下的民族是不可能走出蒙昧状态的,勇敢的自我反省是现代民族必须举行的成人礼。中国的现代性尚是一个问题,后现代更是一个问题。  ——袁伟时在一个传统里能够作出“精华”与“糟粕”的区分吗?一个已破碎的传统所留下的碎片都是那个传统身上的肉屑,只取传统留下的好肉而丢掉骨血的企图是自欺欺人的。  ——王人博有必要进行详尽深刻的中西历史文化比较研究,让人们面对真实的中西文化旅程与中华传统的深层缺陷,而不是生活在精神梦幻之中。  ——杨师群

编辑推荐

《反思与比较:中西方古代社会的历史差距》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反思与比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6条)

 
 

  •   主要对中西方古代社会的历史差距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原始末期社会体制的主要差异、财产所有权法制建构的对峙、上古平民阶层与社会发展、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的社会改革、中英法律文化差距例论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我从高中开始就在希望找到中欧近现代社会特质差异的历史渊源,大学期间还写过相关的一篇论文,尽管到最后我发现只看历史是不能解释一切的。但历史偶然性不能替代规律的客观存在,寻找历史的差异性是为了把握历史的惯性,为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真正建成寻找和创造各种要素和条件。这本书是作者自己的思考,应该说照顾的比较全面,当然是否正确,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可作有益参考。
  •   我一直以来也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想法,就是清末,我们与西方的巨大差距,并不是我们的史书上说的那么小,而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而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并不是唐以后才拉开的,并不是说唐以后我们才落后西方,而是几乎从炎黄帝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完全和西方不同的道路,而这条路经过2000年的进化是越走越窄。而且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在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军事,科技......都有或大或小的差距。这本书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回答了我这些问题,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历数各个方面,我们和西方的差距,也比较完备的回答了为什么西方最终可以是那样,而我们是这样,并且我们和人家有了很大的差距。
  •   关于历史阶段的划分有新意;中西法律思想的对比有启蒙意义。很好的学术类著作,厚重,读它,也是一种沉静修炼。
  •   中西的历史比较一直是我喜爱的话题。
  •   内容很丰富,原先很多不懂的看了就明白了、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真的很值
  •   书很厚,是作者花费多年写成的专著.内容很丰富
  •   这书是我们老师写的,他要离开学校了,买来找他签名的,听过老师的课,你值得拥有这本书,全是不愿意听的真话,很犀利,但很真实。
  •   书的封面脏兮兮的,当当的服务越来越不好,希望多加注意!
  •   好书 绝对的好书!!!!
  •   帮同事孩子买的,据说很好。
  •   比较中西文明的精彩之作,看后很受启发。
  •   《反思与比较》是我近期阅读杨师群教授的第二本书(另一本为《中国历史的教训》),的确这两本书值得国人一读。但书中很多观点不敢苟同啊!不难看出杨教授是博览群书、笔耕勤奋和敢于讲话的学者,但书中亦透露出著者治学和治史的不严谨,观点过于极端,有些几近谩骂,这样是会危及莘莘学子的。诸多观点显牵强,如《中国历史的教训》中一文之结束语,‘四书五经、道德经、佛教主要经籍和新旧约全书’在没有通读五遍以上者,无资格评判几大教派的异同和优劣。(更何况儒家从来就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宗教) 综观二书,有一显著特点,就是极力弘扬西方各制度的优点,而忽视或有意回避其缺点,再就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几近的全盘否定,给读者的感觉自上古始,中国一无是处。另《反思与比较》一书只罗列了中西制度、文化之异同,和做出比较,没有从中西方为何会产生不同的制度与文明的根源和如何对中华文明进行改造和扬弃做出具体的阐述,殊为遗憾。所以建议杨师群老师推出其第四本专著----《论古苏美尔、古印加、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的湮灭与中华文明独绵延五千年之缘由》。期待该书的问世! 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不乏有识之士对中国该往何处去的担忧和思考,但缺乏真正甘于苦心伏案的大师和智者啊!
  •   还没看,但感觉不像《中国历史的教训》那种开本一样便于翻阅。
  •   看了感觉古人一无是处了!分析不够深刻!
  •   从书的参考资料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本集结了杨老师心血的好书。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喜欢历史的人可以看一下。绝对值
  •   杨老师是个非常好的老师,听他的课受益匪浅
  •   好书,好老师~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杨师群老师,我一直看杨师群老师搜狐的博客,但是前一段时间被搜狐屏蔽了
  •   作者写的很好非常用心
  •   看完书以后,知道中国落后在社会管理和科学技术上。
  •   中西方对比,这是一个老题目、老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但一直没有想透——这是一个常思常新的问题。
  •   大陆学者能写出这样的书来,难得。算是大陆人文方面的脸面了。
  •   深感我们的民族与西方民族相比有太多差异 诚然我们都知道有差异是正常的 但似乎就像事物的两面性 为啥我们在时间的隧道中慢慢走向了事物的反面。。。
  •   还有什么说的呢?不能不看的一本书。
  •   这本是迄今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中西比较的书。全面而深刻,论据扎实,既无偏激之语,也无袒护之心。很平和、温润的文字。文化比较是难度很大的研究,许多学者往往囿于专业所限,往往只站在一边,具有强烈的倾向性,总的说来无非几种:一是对中国文化一棍子打死,如邓晓芒;二是竭力为中国文化袒护,这种以“比较”为名的不多,但是在他们的专著中有鲜明体现,比如郭齐勇、蒋庆等;这两种都具有... 阅读更多
  •   包装很好,但是书的表面有点脏,也许是这本书所剩不多的缘故吧。不过用橡皮擦了之后感觉好多了。希望卓越更加保证书的干净美观。这本书是买来去要老师的题字签名的,毕竟老师要离开了,敬重这样一位老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