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花城 作者:贾志刚 页数:全2册 字数:4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人就要读春秋如果提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们只能留下一个时代,应该留下哪一个?清朝?零分;明朝?零分;宋朝?1分;唐朝?2分;汉朝?3分,接近答案了。正确答案是: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为什么这样说?了解春秋就知道了。如果没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因为中国一半以上的姓氏都在春秋形成。翻翻《百家姓》,就明白有多少个姓氏的老祖宗是春秋人。赵钱孙李,周武郑王,没有春秋,就没有百家姓。如果没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师爷是谁,因为中国一半以上行业的祖师爷来自春秋。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这一点人人都知道。还有呢?饭店的祖师爷、读书人的祖师爷、厨师的祖师爷、盐贩子的祖师爷、甚至性工作者的祖师爷等等,原来都是来自春秋。如果没有春秋,我们不知道几千年来该读什么书,我们也不知道礼义廉耻是什么意思,因为孔子来自春秋。如果没有春秋,我们就不知道道教是什么意思,同样也没有《道德经》,因为老子是春秋人。如果没有春秋,我们也不知道法治是什么意思,因为法家的始祖管子是春秋人。如果没有春秋,我们就不知道怎样打胜仗,因为《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就是春秋人。如果没有春秋,我们写文章就不会生动,因为一半以上的成语典故来自春秋故事。好像,如果没有春秋,就没有现在的中华文明。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事实。几千年来,我们不就是在春秋祖先们的荫庇下过来的吗?我们一向轻视春秋那段伟大的历史,一直认为那是一段混乱的历史,其实正因为有了这段历史,才给我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遗产。只有了解了春秋,你才能知道祖先们有多么的伟大,他们的伟大,绝对超越你的想象。当然,也有人的荒淫,同样超过你的想象。在伟大的周公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之后,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百家争鸣的舞台,给了无数英雄们表现的机会。从郑庄公的忍到越王勾践的忍,你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忍耐力是多么的可贵;从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到范蠡帮助越国灭吴,你能看到祖先们的治国之术;从老子的“道德经”到孔子的“四书五经”,你能看到古人处世和治学的态度是多么的高明;从孙子兵法到商鞅变法,你又能看到国家富强的不同路径。春秋时期,尔虞我诈的国家关系与如今的国际形势如此的接近,弱肉强食的诸侯吞并充满了无耻和暴力,秦晋之好背后的背信弃义,晋楚争霸决战中原时恢宏的战争场面绝不亚于此后的任何一场战争,名目繁多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国两制”、“南联盟”等等都在那个时候出现。当然,还有自相残杀的郑国四兄弟、养鹤的卫懿公、乱伦的齐襄公、愚蠢的仁义道德者宋襄公、野心家庆父等等反面人物,各型各色的人和事充斥着那个无限精彩的历史舞台。春秋五霸,谁是真正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仁义、诚信、武力,什么是称霸天下的第一要素?春秋会告诉你。春秋的精彩还在于他的真实,每个人真实的一面都得到真实的记录,那时的史官是足以震慑国君的,不需要为谁粉饰,不需要为谁篡改历史,这不像后来宋朝、明朝的史官,给后人留下了一大堆谜团。春秋时期,有内战,有外战,两百多年间,战争接近两百次,消灭国家将近一百个。战争不仅考验了中华民族,也锻炼了中华民族。那是中国对外扩张最为猛烈的一个时期,齐国向东、晋国向北、楚国向南、秦国向西,四大强国的扩张使得华夏版图至少扩大了一倍以上,奠定了中国今天庞大领土的基础。我们多数人只知道中国有一个圣人,就是孔圣人。但是,春秋的历史告诉你,孔圣人心目中的圣人是谁,一个是周公,另一个是管仲。孔夫子是对的,与周公和管仲相比,他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周公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以德治国、以法治国都从他那里开始,政治上的无神论“以德配天”也从他那里开始,中国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由他打下来的。而管仲将周公的思想发扬光大,他是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等诸家的创始人,你现在可能不信,但是了解春秋之后,你不能不信。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以民为天?什么是和谐社会?管仲都会告诉你。不仅如此,管仲还告诉你什么是内阁责任制,怎样控制通货膨胀,怎样保护环境,怎样实行义务教育,怎样保护言论自由,怎样实现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看到这里,你会感叹,你会惊讶,那是因为你之前没有了解春秋。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伟大的圣人中的圣人是一个逃兵,是名副其实的“管跑跑”。可是,这无损于他的伟大。还有,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段友谊就是“管?之交”,那绝对可以令你感慨万分。孔子说过:没有管仲,我们就该披散头发,裸露膀子,做野蛮人的奴隶了。有人评说:中国之所以衰落,就是因为尊孔子而不是尊管子。如果孔子在世的话,他一定会承认这一点的,因为他是一个诚实的人。我们不是热衷于国学吗?国学是什么?国学就是春秋。不是吗?难道不是吗?了解春秋,你一定会承认这一点。春秋出世的祖师奶和祖师爷(二)豆腐渣工程的祖师爷:士蒍狗仔队的祖师爷:周成王的史官导演的祖师爷:优施因公喝酒殉职的祖师爷:晋献公小内侍大内高手的祖师爷:勃鞮书呆子的祖师爷:杜原款割肉股民的祖师爷:介子推裸奔的祖师爷:许僖公爱国商人的祖师爷:弦高
内容概要
《称霸》 本书以阔犬的视野和道劲的笔力,对周平王迁都至周元王元年的三百多年春秋史,进行了全新梳理。这种梳理渗透着一个现代作家的野心,即从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的逻辑和视角,对这段充满争议的盛世和乱世重新审视,在重塑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的鲜活形象的同时,力图从历史深处找出被人有意无意埋没的玄机和真相。 三百多年的春秋史,被看成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处。而在文明之始,在上百个国家的征伐兼并之中,涌现了无以计数的英雄,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精彩故事。历史是由细节构成的,本书的视野投向那些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和最感人肺腑的历史人物。 《称霸》主要讲述了自周幽王之死至齐桓公离世之间的事情,周朝自迁都之后,中央威权日渐削弱,齐国在管仲和齐桓公的领导下,日益壮大发展,成为舂秋时的第一个霸主。而在南方,楚国也成长为唯一能与齐国抗衡的大国。 《争霸》 本书以阔大的视野和遒劲的笔力,对周平王迁都至周元王元年的三百多年春秋史,进行了全新梳理。对这段充满争议的盛世和乱世重新审视,在重塑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的鲜活形象的同时,力图从历史深处找出被人有意无意埋没的玄机和真相。 《争霸》讲述了北方晋国的强势崛起的历程,以及晋国和楚国争夺霸权的斗争。在这一部中,秦国和晋国之间的明争暗斗,晋国和楚国之间的城濮大战,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等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而最为精彩的部分,自然是晋文公重耳的流亡团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优秀的团队之一,老奸巨滑的狐偃,大公无私的赵衰,博学多闻的胥臣,以及孙子的祖师爷战神先轸,都是这个团队涌现出的杰出代表。
作者简介
贾志刚,著名体育记者、体育评论家、小说家。在《足球报》等设有专栏。著有长篇小说《副处长》《侠义无道》《无间盗》等。
书籍目录
《称霸》 天仙妹妹 后宫风暴 琼瑶的故事 烽火戏诸侯 春秋开始了 亲娘靠不住 黄泉相见 亲爹也靠不住 淫荡、乱伦 人鹤情未了 周王的麦子不见了 冒充解放军 楚国和南联盟 一国两制的破产 美女是祸水 美男也是祸水 做人的难题 朋友、兄弟、利益 郑国四兄弟 周公主义 阿哥阿妹情义长 甜瓜命案 管鲍之交和管跑跑 山东德比大战 管子思想 第二次山东德比大战 管仲的富民政策 “资本主义”齐国 好心害死人 第一次联合国大会 成就霸业 国家大妓院 扫荡戎狄 鲁国爱情故事 鲁国四兄弟 庆父死了 第一次南北战争 管管周王家务事 野心膨胀 神秘晋国客人《争霸》 桐叶封唐 无间道 潜规则 大片开始了 蛊惑仔的故事 我是一只傻傻鸟 杀人是一门艺术 假途伐虢 秦晋联姻 干革命要跟对人 杀手出动 流亡海外 讨伐北翟 小小鸟之死 消灭左派 连环计 先下手为强 秦晋大战 土地改革 庆郑之死 介子推割肉 齐桓公惨死 仁义无敌 宋襄公争霸 奸诈的楚国人 仁义的惨败 第三次流亡 晋国人在楚国 晋国人在秦国 晋文公横空出世 清明节的来历 晋国争霸第一步 小国引发大战争 晋国争霸第二步 步步紧逼 城濮大战 晋文公称霸 结巴老头 崤之战 战神之死
章节摘录
桐叶封唐当东方的齐国和南方的楚国在东南方争霸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中国的其他地方就已经停滞下来或者安宁下来。事实上,西北方向的杀戮早已经展开,其残酷的程度比东南方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西北方向,有两个绝对值得我们记住的国家——晋国和秦国。不是因为他们后来的强大,而是因为他们的对外扩张为中国的开疆拓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在这里特别提出表扬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晋献公,一个是秦穆公。我们知道一个成语叫作“秦晋之好”,其来源就是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到后来,泛指两家联姻。现在我们的婚礼上常说“永结秦晋之好”,就等于祝福新人白头偕老、永不变心。但是,历史上真实的“秦晋之好”真得很好吗?应该说是真得很搞笑。真实的“秦晋之好”绝对是国家之间痴情女和负心汉的真实写照,负心汉总是辜负甚至伤害痴情女,痴情女则永远抱有幻想,一遍又一遍地原谅负心汉。秦晋之好能够告诉我们的真理是: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感情是靠不住的,以德报怨也是靠不住的,什么靠得住?利益和实力。这一切,与当今的世界如此的相似。晋国,春秋第一强国。让我们先从晋国开始。——桐叶封唐故事要从春秋之前四百年前开始说起了,那时周朝刚刚建立不久。姜太公除了是周武王的老师之外,还是什么?还是尚父,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教父。还是什么?还是岳父。姜太公的女儿邑姜嫁给了武王,做了王后。武王年纪轻轻就去世了,邑姜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姬诵,就是成王,小儿子名叫姬虞,字子于。小儿子为什么叫姬虞?因为生下来的时候,小儿子的手上有一个虞字。因为是成王的弟弟,人称为叔虞。成王和叔虞兄弟两个十分友爱,哥哥成王尤其喜欢弟弟的乖巧聪明。一天,每一天都是一天,但是这一天是不寻常的一天。成王与弟弟游戏,大致是过家家那一种,成王捡了一块桐树叶,用刀切巴切巴,切得方方正正,算是一块圭玉,递给弟弟:“老弟,我就把这个封给你了。”叔虞嘻嘻哈哈接过来,拱一拱手,说:“谢谢大哥。”两兄弟正开着玩笑,旁边史官走过来了。史官是干什么的?专门跟在天子身边记录天子言行的,每天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天子在干什么,力争把天子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记录下来。如今的狗仔队,祖师爷就是周朝的史官。“大王,您准备把叔虞封在哪里?”史官问,完全不像开玩笑的样子。说实话,史官从来就不开玩笑。
媒体关注与评论
历史之光照亮的厚黑岁月孙勇进近年来在中国大陆颇有人气的马英九先生,大约在十年前就已引起我的兴趣。倒不是在下先知先觉,而是因那时正在大学讲台上给学生讲解《郑伯克段于鄢》,无意间在报刊上看到这样一条报道:1987年6月,蒋经国的英文秘书马英九已受命完成了《民众赴大陆探亲问题之研析》,马为了保密,私定该案为“颖考专案”。“颖考专案”这四个字,让我对马氏大生好感。因为“颖考”两个字的背后,是一段春秋时期的历史,是一段郑国孝子颖考叔献计化解国君郑庄公与其母二十载仇怨的故事。这段故事,就记载在上面说到的《郑伯克段于鄢》里,它是《左传》的开篇。不过,要是有谁觉得《左传》这种东西已经遥远得跟海王星一样,只能当作传说中的经典,那么,找几本贾志刚先生的系列历史读物《这才是春秋》来看,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春秋时代,是老子的时代、孔子的时代、孙子兵法的时代,是齐桓公的时代、晋文公的时代、楚庄王的时代,千金一笑,一鼓作气,老马识途,假途灭虢,唇亡齿寒,羊皮宰相,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鱼腹藏剑,卧薪尝胆,……,多姿多彩,风云际会,干戈四起,诈变百出……这样一个时代,足以吸引文史写家的眼光。但是要想写好,也难。它时间跨度大、出场人物多,头绪多得乱成一锅粥,更大的问题是,前已有冯梦龙、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也算是风行数百年了,你贾志刚再写一部,看点又什么呢?答:现实视野。如果说,读史观今,常常会让人感叹,历史,总是经过乔装打扮,在现实的舞台上活跃演出,那么,翻贾志刚的《这才是春秋》,又时常可以看到,现实,也同样可以穿梭岁月,在历史的舞台上身段招展,舞得风生水起。如据史载,周幽王二年(前780年),西州三川皆震。于是,贾志刚的笔下,可以看到,当时的佞臣虢石父和周幽王的如下一段对话:虢石父:“大王,咱们这次抗震救灾那是及时全面,不遗余力,救出来无数的灾民。现在,灾民们对大王感恩戴德,齐声歌颂。这不,歌颂大王的民歌都出来了。”“什么民歌?”周幽王一听,来了兴趣。“那可多了,我给您随便唱一首。”虢石父清了清嗓子,开始唱起来:“天灾临兮死何诉,周公唤兮召公呼,天子疼兮诸侯哭,纵做鬼兮也幸福。 烈马战车兮救雏犊,左一锹兮又一锄,感恩大王兮齐欢呼,再死一次兮心也足。”……除了“纵做鬼兮也幸福”外,像“癞蛤蟆预报地震”、“南联盟”“鲜血凝结成的友谊”、“一国两制”等今典,在《这才是春秋》中可说比比皆是。将这仅仅看成是《大话西游》式的戏谑,或简单的讽世之笔,我想,都不是贾志刚先生的本意。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中,曾辟专节论述“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布氏说到:“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只有置身于现实,我们才能马上感受到生活的旋律,而古代文献所记载的情景,要依靠想象力才能拼接成形”,“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借用日常生活经验,并加以必要的取舍,赋予新的色彩来再现历史”。而这种由今溯古的思考方式能够确立的前提,是“在人类本质和人类社会中必存在着某种永恒的根本性东西”,否则,布氏称,“人或社会这类名称就毫无意义可言了”,“如果我们仅仅研究某些人对一个特定阶段里某些事件的反映,我们又怎能确信自己已真正了解那些人物了呢?” 所以,“历史感的培养并非总是局限于历史本身,有关当今的知识往往能以一定的方式更为直接地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在贾志刚先生看来,春秋时代是“充满智慧、才华、气壮山河的”,同时也因“春秋无义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人性中的种种丑陋和狞恶。这种厚黑学的视角和文中随处可见的厚黑叙述,恐怕也跟贾志刚先生对当下的批判意识有关。英国哲学家沃尔什在《历史哲学导论》中说了句名言:“历史之光并不是投射在‘客观的’事件上,而是投射在写历史的人身上。”这句话用来描述《这才是春秋》,和贾志刚先生,也是恰当的。甚至,在书中还为看官揭出历史的吊诡之处:卫国的石碏大义灭亲,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石厚和篡位的州吁,这段为人传诵千载的事迹引来的历史后果是什么呢?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淫荡之君卫宣公的登台演出,和随后的凌逼周王室的卫惠公及好鹤荒唐的卫懿公。于是贾志刚先生提出一个问题,石碏的大义灭亲,到底“值不值”?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在八卦层面和历史哲学层面,都可以探讨一下。不过,全书虽然戏谑满纸,但在厚黑视角和厚黑叙述背后,仍有对历史的温情。如书中对周公和管仲再三致敬,并细述了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这里同样寄托了贾志刚先生的某种当下关怀吧。贾志刚先生的书我并不是第一次读。就在几个月前,数年未曾谋面的一位朋友得知我暑假要往厦门一游,特为从广州快递一本书到北京,说是供我路上休闲翻阅。书很快就到了,然而我却辜负了他的一番盛意,书并没有带到路上。因为就在出发前收到该书的当晚,翻开就没再放下,连夜读完了。那本书就是贾志刚先生的官场小说《副处长》。现在很高兴又看到了作者推出的系列之作《这才是春秋》,相信它们不会令各位看官失望。
编辑推荐
一口气读完春秋史,《原来这才是春秋2》是2009年红透网络的白话正说历史小说,金融风暴,看春秋高人如何转危为机,思想解放,学春秋圣贤怎样博采众长。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春秋不相信仁义,世界只有相信实务。如果假设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们只能留下一个朝代,应该留下哪一个,清朝,0分;明朝,0分;宋朝,一分;唐朝,2分;汉朝,3,接近答案了。正确答案是: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为什么这样说,了解春秋就知道了。如果没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如果没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师爷是谁。如果没有春秋,我们不知道礼义廉耻是什么意思,因为孔子来自春秋。如果没有春秋,就没有《道德经》和《易经》,因为老子是春秋人。如果没有春秋,我们也不知道法治是什么意思,因为法家的列祖列宗管子、苟子和商鞅都是春秋人。如果没有春秋,我们就不知道怎样打胜仗,因为《孙子兵法》的作者就是春秋人。如果没有春秋,我们写文章就不会生动,因为一半以上的成语典故来自春秋故事。好像,如果没有春秋,就没有现在的中华文明。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事实。
名人推荐
遥想那个张扬人性平等竞争的时代——读《原来这才是春秋》十年砍柴近几年来,通俗历史读物的写作大行其道,上逮煌煌秦汉,下至夕阳西下的明清,几乎无一个时代不被非历史专业的“票友”涉及。但有一个时代,很少有人去演说,那就是诸国、诸学说以及贵族庶民相互竞争的春秋。至今普通读者要了解那段历史,可值得一读的通俗读物,还是一部《东周列国志》,修订此书的蔡元放先生,是清乾隆年间的人士,尽管史才出众文采飞扬,然其对历史的见解,200年后的今人看来,已显得陈旧。时人言史,不敢轻易涉及春秋,我以为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年代久远,史料阙如,需要在典籍中钩沉方得探得一些灰烬之余的材料;二是这个时代千头万绪,不像后世统一王朝,抓住朝廷一个中心即可,即使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也就两、三个中心,辽、金与北、南宋对峙,多数史家尊宋为正朔,自然叙说以宋王朝中枢为中心。而春秋列国争雄,每个小国的故事都很精彩,要从容穿插叙说而不失杂乱,需要相当的功夫。贾志刚先生《原来这才是春秋》一出,略补了通俗历史潮中春秋这段时期显得寂寞的缺憾。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尽管有汉唐之雄奇气魄,宋朝之风流韵致,但诚如贾志刚在此书前言中所言,中华民族最不能缺的朝代,就是春秋,“好像,如果没有春秋,就没有现在的中华文明。”我以为,“好像”这两个字完全可以去掉。因为,在春秋时代,中华文明的基因已经形成并稳固,后两三千年的江山鼎革、人事变迁,九州分分合合,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其间不乏胡马南下的插曲,甚至有蒙元满清以外来者的姿态入主中原的时代。由于这种春秋时业已形成的文化基因,是无比强大的,它消磨了征服者的锋镝融合了外来文化的风采,到今天,中华依然是中华。无可否认,以崇尚大一统的眼光来评价,春秋是个乱世。这个时代,诸侯攻伐不断,天下共主周天子政令不出洛邑。礼崩乐坏,贵族集团的荒淫几乎超出人类底线,兄弟父子残杀,兄妹乱伦,父占子媳。。。。。然而,这种王纲解钮的同时,人们的创造力空前勃发,无论落魄贵族子弟管仲,还是被卖作奴隶的百里奚,人不分国别、出身,都参与了竞争,各类学说争奇斗艳,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商业繁荣,货物流通不以国别为畛域。这样一个开放竞争的时代,不亚于古希腊时代。我们知道,东方的春秋战国时代,和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时代,有了不同的结局,这是历史的奥妙所在,后人难以简单地以孰优孰劣评价两种结局。看完贾志刚的书,我以为对这种结局的原因有一种基本的判断,就是后世尊孔子而轻管子。管子治国的理念,具有相当的现代性。他推崇民富而国强,他重视工商业,并不把商人视为士农工商四民之末,他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都引入“职业经理人”概念,将齐侯尊为董事长,而相国则是行政权在握的总经理。这样的治国理念,激发了民众创造财富的欲望和能力,使齐国能抵御戎狄,成为中国诸国的盟主。管子的贡献是公认的。然而鼓励平等竞争,对政权统治者最大的副作用是,使统治者的威权和神秘感丧失。孔子批评管仲有两点,一是不俭朴,“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二是“不知礼”,有僭越的嫌疑,“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管子的消费主义和平等主义是孔子和孔子的后世门徒最为反对的,他们肯定管仲无非是他的“事功”,即抵抗了诸夏文明之外狄夷的侵略。-----到了明末,陆楫提出“奢易治生”,即刺激消费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商品经济繁华的必然,是对管子思想两千年后的回应,商品经济的繁荣也一定会冲击等级制度。中国传统社会评事论人,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去向,所谓“论心”,讲出发点,态度比结果更重要。孔子的“礼”要维护的就是这样的名教权威,到了“文革”,“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是这种“正名”的现代版。《春秋》最后经过孔子的修订,突出了“尊王攘夷”的中心思想,维护道统,维护中央王朝权威,维护名分等级,成为孔子修订春秋的主旨,所以“乱臣贼子惧”,孔子死后成为百代素王,万世师表,历代帝王尊崇孔子,根本原因在于他对统治者意识形态的巨大贡献。孔子,对自己修订《春秋》引起的争议是有清醒认识的,他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意识形态挂帅”在以后中国成为治国者必选,用儒家强调自己的道统合法性和君王的神圣权威,用法家之术治理百官庶民亦成为历朝执政者的常态。于是,孔子光芒万丈,被推崇到“天不生仲尼,万古皆长夜”的地步,而管仲的价值被忽略,甚至要通过孔子的言语才得到肯定性评价。中国从春秋的纷乱走向大一统,中国没有成为长期诸国林立的欧洲,后世必定会尊孔子抑管子。对中国而言,幸耶?不幸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春秋时期的人性张扬、平等竞争已成绝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