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的思想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俄] 高尔基  页数:411  译者:余一中,董晓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我国,提起高尔基,几代受过义务教育的公民都知道,他是俄国的大作家,是《海燕》、《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经典文学作品的作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更是把他称作“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的名字是与“革命的海燕”、“列宁的挚友”等形象紧密相联的。然而在1997年之前的80年间,又有多少中国人知道高尔基曾写过《不合时宜的思想》这样一本书,异常激烈地反对过俄国1917年的十月革命①,尖锐地、指名道姓地批评过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治主张呢?同样,在1988年前的苏联,也几乎没有人读过《不合时宜的思想》一书,因为这本书在苏联从来没有出版过。

内容概要

这是高尔基怀着“永远的革命者”的激情和人道主义者的良心写下的一组政论文章,它及时、客观地记录了1917—1918年间在俄国大地上发生的社会动荡,为我们深刻认识十月革命(现俄国称之为“1917年十月政变”)及其后建立的苏俄国家的性质、未来发展与最终结局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资料,它告诉人们:真正的革命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水平,是须臾离不开文化发展的。

作者简介

作者:(俄国)高尔基 译者:余一中 董晓玛克西姆•高尔基(Maksim Gorky, 1868.3.28~1936.6.18),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译者简介:余一中,1945年生,196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起为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著有《俄罗斯文学的今天与昨天》、《俄国文学史》(与人合著)等,曾获俄罗斯文化部颁发的普希金奖章(1999年)和俄罗斯作家协会颁发的马克西姆•高尔基奖章(2006年)。董晓,1968年生,1999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出站并留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副教授,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与中俄文学关系研究。出版专著《走近〈金蔷薇〉: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论》《圣徒抑或恶魔:涅恰耶夫其人其事》等。

书籍目录

译序不合时宜的思想附录一 高尔基在《新生活报》上发表的其他文章附录二 高尔基致列宁的五封信

章节摘录

插图:其中一位工人写信告诉我说:“我担心,有朝一日群众将会对布尔什维主义不满,将会对最美好的未来永远失望,将会永远失去社会主义的信念,将会重新把目光全都转向过去,转向黑暗的君主制,到那时,各民族的解放事业就会死亡,就会再销声匿迹上数百年。这一天已经不远了。”“我想,会这样的,因为布尔什维主义不可能实现蒙昧群众的一切愿望,而且我也不知道,我们这些生活在这样的群众中的人们为了使地球上对社会主义和美好生活的信念不至于破灭,应当怎么办。”“文明程度稍稍高一点的工人在愚昧的群众中的处境变得非常糟糕,好像他成了自己人中的异己分子,”另一位工人这样对我说。这类抱怨愈来愈频繁,这预示着在工人阶级内部有大分裂的可能。可是另外一些工人在交谈中和来信中却这样对我说:“同志,您应当高兴才对,无产阶级胜利了呀!”我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无产阶级没有战胜任何东西,没有战胜任何人。正如过去,当警察统治牢牢地卡住无产阶级的脖子时,它没有被战胜一样;如今,当无产阶级卡住资产阶级的脖子时,资产阶级也还没有被战胜。思想是无法用肉体上的暴力手段战胜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坦率地说,我想讲的是:“在这些普遍兽性化的日子里变得更人道一些吧!”但是,我知道,没有一颗心能容得了这些话。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觉时做得有分寸一些,克制一些;不应当忘掉,归根结底人民会学习我们的凶狠和仇恨的……  ——《不合时宜的思想48》人们每天都在制造大量的渣滓和污物,而在这成堆的不可避免的不值钱东西的掩盖之下,美好的东西变得看不见了。应当这样活着一一让美好的东西永远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那样美好的东西就会唤起无愧于人的尊严的感情、思想和行为。而如果把人放到猪圈里,却要求他成为天使,那就太愚蠢了。  ——《附录一 不合时宜的思想》

编辑推荐

《不合时宜的思想》:花城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不合时宜的思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1条)

 
 

  •   之前看过高尔基的选集,大多到十月革命前为止,估计十月革命后也走了仕途,歌颂新社会去了。
    看了此书,才知道他还有如此金刚怒目的一面。不读此书,枉谈高尔基。
  •   不读此书不能真正了解高尔基。
  •   高尔基的批判思想,现在才看到。
  •   这本书我在大学时认真阅读过一遍,在当当上见了,不禁又买了一本,想知道一个完整的高尔基,这本书必不可少
  •   处在改革时代的“拐点”,像这种“不合时宜的思想”(其实是“合时宜”的),往往比那些“颇合时宜的思想”更可贵。亟盼社会能以朱厚泽部长的“三宽”包容这些“异质思维”。
  •   对,是,不合时宜的思想!刚购书,待读!
  •   一个自主的艺术家就是能发出自我之声,尽管不合时宜,尽管面临危险,但这对于艺术家来讲,太重要了。每次读都有振聋发聩之感!
  •   很有深度的书值得看一看好好感受下提高下
  •   这个商品还不错,值得推荐
  •   厚厚一本,趁打折买,绝对是好书噢。
  •   买了很久,都没有翻开……这真的不是我的错
  •   推荐,禁了几十年的书。。。
  •   但国内只有这一本,凑合着看吧
  •   读过以前的江苏人民版,这次新版出来,立即买下
  •   这个商品不错~很好,喜欢,长久地阅读。
  •   要本难得的好书
  •   一本禁了几十年的好书。从书中可见高尔基在当年就充满了人文情怀,对1917所发生的事情已经有了些质疑,不过嘛,思想深度,或许是文人吧,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深刻变革缺乏清醒的认识,也就只属于抱怨抱怨的阶段。
  •   之前对高尔基完全是片面的了解 现在才知道他还有这么“不合时宜的思想” 由衷敬佩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独立批判精神
  •   高尔基也算是智商高的知识分子,有些观点比较有预见性。
  •   这才是真实的高尔基。
  •   作者思考自己祖国的前途,忧虑祖国的未来。将俄罗斯人民的另一面描写的非常深刻。
  •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看过了,很震惊。这是一位有良知的人。我们能了解的真相还有多少?
  •   还不错——这本书还不错,
  •   最早是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该书是高尔基对准极权与暴力猛烈抨击的真实记录。布尔什维克的手上沾满了无辜善良的人民的血,这是历史!无法回避,也不容回避。回避,就是对历史新的犯罪。谨记。
  •   翻译得有点欧化,装帧油墨有点不牢。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本难得的书,其中一些文章很是开阔我们的认识。
  •   这一系列的书可能得先买回来,慢慢读
  •   一个有思想、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不合时宜很正常。因为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比沙皇更黑暗、更残暴的专制。高尔基还是一个有人类良知的人。
  •   尚未看完,不对内容进行评价。但书本的纸质冷人辛酸,个人认为这纸质比街边10元一本的书的纸质还要差。喜欢读书的人也会珍惜自己的图书,视图书为生命,对于贵公司这种纸质的书,我感到非常遗憾。这也是中国图书也没落的原因吧!
  •   所有的言论必须是在放开的前提下才能有自己生命。
  •     
      《不合时宜的思想》,一本高尔基的评论和杂文合集,其中的文章写于苏联革命的前后阶段。这本书,可以说是颠覆了高尔基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这儿的高尔基,不是那个在暴风雨中呼喊的海燕,不是那《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那个少年,而更像一个担心着祖国命运,关心着人民疾苦,批评着政权问题的知识分子。如果说类似的话,《不合时宜的思想》中的高尔基,像极了鲁迅,那个写杂文的鲁迅。
      当革命变成了一种杀戮和掠夺,当欲望充斥了整个社会的角落,作为一位著名的作家,一个有着基本常识和良知的知识分子,高尔基只能不断呼吁,不断呐喊,在他最擅长的地方,用文字来争取些什么。结果是众所周知的,他的《新生活报》被停了,他也不得不去往海外。高尔基的余生给人的感觉是悲凉和无奈的,从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中,有些许表述。晚年的高尔基,很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可是不行,因为他已经是个“红色文豪”,是个御用文人。《不合时宜的思想》证明了他的努力和远见,可惜,没用,因为在一个不合时宜的时代,一个不合时宜的环境使得一切都无法改变,甚至于这本书都是很久之后才被重新集结起来的。
      说这儿的高尔基像极了鲁迅,那份类似来自于文风和内容。一样的就事论事,一样的针砭时弊,一样的尖锐。不同的只是鲁迅所处的是个更为混沌的时期,各方势力还在纠葛之中;而高尔基所处的正是一个革命的过渡期,算是短暂的无序与混乱。所以鲁迅更多的是给民众以希望,“扛起黑色的闸门,把他们放到阳光里去。”高尔基更多的是在指出新政权应该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把希望寄托在后革命时代应该带来的变革。可以说,他们都在指出问题,并尝试发掘问题的原因,而这种行为往往不遭统治者待见。鲁迅很幸运或者不幸的没有等到政权变革,似乎毛主席说过,如果鲁迅活到解放,或者已经闭嘴,或者在牢里继续写。其实假如鲁迅活到解放后,很可能就是十月革命后高尔基的样子,失去发表的机会和渠道,老老实实当个御用文人。
      于是不合时宜的思想,与其说是高尔基的一种自嘲,不如说是一种影射——苏联这个通过暴力革命获得的无产阶级政权是不是不合时宜的呢?从书中的感觉来看,似乎是肯定的。不合时宜可能包括好几个方面,比如没有准备好相应的利益分配、没有理顺关系、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放纵的私欲和贪婪。人民群众似乎还没有做好迎接一场革命的准备,或者说还没准备好去接受一种所谓更好的生活方式;而那所谓更好的主义和社会组织形式,也无法证明它是好的、更有意义的。从一定角度上而言,这场革命更像一种投机行为,对执政者而言,只是占领了政权、获得了权力,够了。他们压根就没打算改变社会和环境——而这,是高尔基原本所期望的。于是高尔基从原本对布尔什维克的支持渐渐走到了所谓的对立面。这似乎成了一个可笑的逻辑,就像党和人民变成了对立、政府和百姓成为了对立。可事实就是这样,于是就有了不合时宜的思想,因为在不合时宜时代、不合时宜的环境之下。其实,究竟是谁更不合时宜呢?二十多年前,我们已经看到了答案。
      生于不义,必将死于耻辱,因为很多问题已在生的时候埋下。这些问题,就是不合时宜的思想,不义者以为通过压制和封闭可以抹去它,结果反而让这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变成了预言,指明了未来。究竟谁更不合时宜呢?这是个问题,也不只是个问题。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