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爱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果子  页数:389  
Tag标签:无  

前言

2008年的清明,是国家规定放假的第一年,正好我和果子赶上了。几天来,小雨时断时续,沿着大窝岭基督教墓园的石阶而上,附近当地人的墓地里鞭炮作响,烟雾缭绕,让我觉出一丝幸福,因为山这面,果子这,一切都安静着。扫墓的人们只带着鲜花,而且碑后可以刻上四个字:永安主怀。把脸伏在胳膊上,忍不住抽泣起来,完全没来由,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想到。清明真的是一种文化吧,慎终追远,祭之如在,身在其中的人,泪水不需要具体的理由。旁边亡者的亲人一大家子,老太太带着儿孙来看老伴,三代人围着墓地,热热闹闹的。我垫着报纸坐在果子这边,又觉得有点幸福,因为他们的粤语我一句都听不懂,所以一切就还是那么安静。偶尔看他们一眼,他们挺开心,我也还行。等他们走了,我打扫了一下才走。墓碑前,他们的玫瑰很靓,我有点妒忌。不过我们果子比他们年轻、漂亮,永远37岁。(一)昨天,我给阳台上的花浇水,两盆茉莉同时结了骨朵:一周前,我去派出所注销户口;上个月,我去人才中心取档案……办完一件事,就喘口气歇上几天。就这样,从2007年11月3日果子离开,到今天已逾一年。取档案那天,在车上我就急不可耐地拆开牛皮纸密封袋,文件夹的内页上赫然印着——“注意保密,不得遗失,不要让无关人员翻阅。”这辈子,目前这是唯一一次有机会看这个。我早知道果子揣着一张经济师的执照在时尚杂志圈里做主编,比我拿着审计师的本本混进新闻队伍还不靠谱。

内容概要

  本书是果子从患病到离开近三年的生命见证,收录了她的日记、博客、未竞书稿,及其爱人的部分“看护日记”。  粉红丝带部落的创办人牧野凉说,许多乳癌病友自己上网下载了果子的文字,打印装订成册,在病房里传阅......

作者简介

  果子,本名陈柳榕,37岁(1970-2007),经济师、心理咨询师,曾任电台主持人,证券公司经理,《女友》(下半月)、《潇洒》、《希望》杂志主编,心理专栏撰稿人,美国《爱家》杂志中国版主编。

书籍目录

前言:属人之爱的局限一、未竟稿  病是一种生活  疾病的国度二、幸福书——致病友 当疾病袭来时 期待生命中的不可思议三、日记 病房日记(第一次住院期间) 果园时光(康复期) 新居时代(癌症复发后)跋

章节摘录

一、未竟稿(一)我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说起整个过程,我难免会陷入一种情绪,甚至可能会下意识地挑选一些细节,一些我曾经不能承受的细节,但,那也许不是你想回忆的。因为,在某些时候,你比我还要脆弱。当我还把健康当成是一种永远的礼物时,我总认为它像眼下稳当的生活一样,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甚至,这还只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说真的,即使我有时候说起命运无常,但我从来不以为这些命运会真的就这样降临到我头上,而且之前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发现肿块的那个早晨,我正躺在床上。牛牛在一边自己玩,不时趴过来“骚扰”我一下。牛牛6岁了,我当时大概正在欣慰地想着,他的性格似乎并没有过多地受到我离婚的影响。我每个周末接他过来,很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尤其是每个周末的早晨,我们会在床上聊天,甚至打闹一会。然后就突然地,没有任何征兆地,觉得右边乳房有一点点不舒服。

编辑推荐

《成就爱》:爱,在心魂之中。在追寻爱的过程里,我们成就了爱本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成就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1条)

 
 

  •   知道果子是在自己治病的过程中,一直看果子的博客,伴着她的喜怒哀乐默默的为她祈福。《成就爱》已经出版了好几年了,今天我才买来读,就当又一次体味当年的心路历程。
  •   对我有影响的一本书!感谢果子~
  •   喜欢静静地看这个果子书。。享受
  •   活生生的记录,活生生的人,不相信已经走了。果子,祝你天堂安好!
  •   买了这本书送给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在与病魔做斗争。也在顽强的工作着。很多的压力我们自己无法承担,身边的人也无法承担,唯有爱,能在这世代做最光明的见证。
  •   这本书我读大学的时候朋友推荐的,写的是一个得了癌症的人思考人生以及照顾她得爱人思考人生的过程~~~人生在世,每一刻确实都应该珍惜
  •   能让人静下来思考生命的书,最早在一家基督徒开的书店里翻过这本书,于是买了本自己收藏。
  •   感谢主的爱和恩典
  •   发现这本书也是偶然,在图书馆看书时,看到一篇关于此书的介绍后,就有强烈的购买欲望......
  •   处在痛苦中的人特别想从中学习如何面对困境!
  •   身体健康真是最大的财富
  •   真的看得心情悲痛,也同时拷问自己对生死的认识。
  •   内容很充实,有关一个癌症患者的生活,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珍惜最后一段生活。纸质很好,很厚重,像内容一样沉重而深刻
  •   《成就爱》没有那些难以理解的语句,是一位工作、爱情还算成功的三十几岁的白领记录自己在得知癌症后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关儿子、男朋友的温馨回忆,有关治癌过程中的种种失误。她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女子,还一个情感上有些执拗的苦命女子,但她是善良的。一共只发行了几千本,大多还被病友收藏去了,我们普通人当中能有几人得到她散落人间的果子?这本日志似的随笔值得一看。
  •   描写病的文字多了些,其它都好
  •   这本书,是别人推荐买的,不错。
  •   拿到手后把这本书看完了,几乎是一口气的。 开篇的一些手稿看了让人很感动,会产生很多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比如说传道书上的“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可能以前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而这时候因为自己也面临着未来的道路,会很受启发。 ......
  •   推荐《成就爱》,一本由丈夫为去世妻子出的书,因爱而生的书。丈夫是自费印的,就是买了个书号然后自己包销。结缘因为是作者包销的,没走新华书店渠道,网上的[…]和JOYO也没的卖,所以我能看到本书的机率相当小。好在我有看“新周刊”的习惯,09年11月这期里有篇文章叫“属人之爱的局限”,随手翻过至少三次都没看——名字太怪了。上周突然来了兴致读了这篇2000字左右的小文章,文章是《成就爱》前言的一部分。看了才知道“除了属人之爱之外,还有属神之爱。”属人之爱是有局限的,丈夫在检讨自己做的不够好。读完文章想去买书才发现只是[…]网店有的卖。网上定了一本当天就送到了,我告诉店主会写篇书评,好书都值得推荐,更何况这是一本因爱而生的书。工作中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书的作者著名果子,相当部分内容是作者本人去世后其丈夫刘阳代为整理,之后出版的。丈夫给书名提的字,没出现在作者署名里。整本书点滴之中都能体现出丈夫对妻子的爱。书包括未竞稿、幸福书——致病友、日记三部分,其中穿插着部分看护日记。刘阳只是对文字进行了校对,并未进行文学加工,我的理解是:这既是对果子真实生活的再现,也是对亡者的尊重,这书也没准备做什么市场运作,不然不会自费出版了。刘阳本人有段对此的描述“在与不同出版社的接触中,朋友们认为本书具有成为畅销书的潜质,但前提是,必须增补二人...世界的感情内容,要么就以白描的手法刻画治病求医过程中更多详实的细节,‘像‘自白派’女诗人那样,或者打造成一本女病人的心灵鸡汤’。我很感激这些专业而坦率的意见,也心知肚明本书在图书市场上可能遭遇的最大批评:内容较为分散,缺乏集中力量的挖掘。但,一份真实的生命记录、一份未完成的遗稿,不就该是这样的吗?谁的生活是围绕中心集中刻画的呢?我的态度于是也日趋明朗,我只可能删字,而绝不会把这些文字当作再创作的素材。怎么可能大修大改呢,我不应该自以为拥有这种权利。朋友们都很理解,我遂决定自费出版。”书中文字很平实,虽然面对死亡但是看不到丝毫怨恨,它记录着一个人生命中最后也可能也是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虽然不认识果子,但是从行文上我能体会到她是那种极具有才气的女子。至于给我的最大启示,书中果子谈及“工作压力、过分的压抑自己极可能是导致她癌症的主要原因。”就像我们面对工作,每个人面对死亡的态度都有不同。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哪个更重要呢?病来的时候可能就会有答案。我的答案是:“人生只有一次,多少钱都不能买我们的命。”最后感谢一下买此书的网店的店主,店主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基督徒,送了一本圣经给我。Leo张大志 阅读更多 ›
  •   昨天早上订的书,今天下午就收到了!卓越的速度越来越快啰!书的质量还不错,价格相对其他卖书的网站较低!很值得!!越来越喜欢在卓越买书了。。。哈哈。。。
  •   让我们感受到疾病和苦难并不能摧毁爱,当人与爱的源头上帝相连接时,死亡也不再可怕.
  •   作为年纪与果子相当,身体开始走向衰退的中年妇女,病与死,已经是我不可能回避的问题。早已知道这本书,一直惦记着想买,买书的渠道却不方便。 好容易在网上查到北京一个书店有售,打电话过去咨询,被告知需成为会员才能买书。为买一本书成为会员?不太靠谱——这书店跟我分距京城的极南极北,我可以为《成就爱》跑过去,但成为会员对我以后到这里买书又有什么意义呢? 好象这书店是教会背景的? 本身对信仰、宗教是抱着尊重的态度的,但这样的作法令人反感。终于,卓越有了这本书,迅速的请回来,时常翻看,总有共鸣,因为它是用心写就。
  •   我的家人,因癌症晚期,一下子就去世了。我一直非常想知道,他当时所经历的害怕,所经历的疼痛与无奈。 在这部书中,果子认真地对待她生命中的一切。她从上帝而来的安慰,她乐意地和我们这些曾受伤害的人分享,将从上帝而来的安慰展示给我们。 看着这一切,我边看边不自觉地流出了眼泪。 如果你是癌症患者,我相信你也能从中得到安慰。 人按着命定,都会或迟或早面对死亡。上帝不是让我们逃避或避免死亡苦难。但上帝使用果子,让我们窥见,什么是超越苦难与死亡。愿大家平安。
  •     你永远不知道生命会在哪里结束
      
      在我过往快30年的人生中
      身边认识的人中
      有人出现过意外去世
      有人是生病去世
      也有人是自己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可是因为距离的关系虽然是认识的人
      除了觉得可惜感慨惋叹以外也就没什么太大的波动
      
      直至去年
      身边认识的一个小胖子
      确切的说我们只见过三次算上那晚是四次
      结果在我们晚上唱歌聚会庆祝共同的朋友的生日之后的凌晨
      心脏病去世
      那一天,确切的说那一段时间我都很神经
      那是第一次真实的意思到生命实在是太脆弱
      也许你不用真的生重病
      不用遇见大灾难
      不用遇见枪弹
      不用得严重的心理疾病
      ......
      哪怕你年纪不大
      你也有可能在这一刻就被结束了你此生的旅行
      
      成就爱这本书
      我很窘迫的说我看了快半年才看完
      上一次看的时候看到一半不忍在读
      因为那会自己身体也处于一个不算太好的状态
      于是搁浅一直到前几天
      突然的眩晕症加上各种不舒服在家休息的时候不能做运动不能收拾屋子甚至无法做饭
      就开始躺床上读书
      从头读起
      
      那种身体上的疼到想死的状态
      在自己身上真实的感受得到
      而我更加觉得在那样的身体情况下
      居然对生活对爱人还会如此感恩
      
      其实
      我们都不知道生命会在哪里结束不是吗
      
      那么在有限的生活中
      珍惜所有应该珍惜的包括自己
      好好爱自己爱你爱的人是没错的
      少一些不必要的欲望多一些实质性的付出
      其他的交给那不知名的命运吧
      
      
  •     不曾想过自己会了解到果子,了解到她的这本书。
      
      有一天下午去人民广场的格子铺去找R老板聊天,回来的路上在手机上浏览财新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带着基督的香气——叫好,赞叹,感动。好奇心促使我努力去找到作者的信息。在网上看到了作者的一点点消息,知道了他的亡妻果子,知道了果子的书《成就爱》。
      
      其实对我这样一个人不太可能去看这样一本书的。一个当代的女人的书,貌似我从来都不会感兴趣的。可惜我抵挡不过我的泪水——在看过果子老公对这本书的一些说明与感受之后。
      
      详细的感受就不写了。读完此书只是感觉有两条线——一条一路向下,另一条一路向上。我害怕世上一切悲惨的故事,虽然作为男人说出来有点难为情。之前有些担心读这部书读到最后,我可能很难忍受。但是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果子的病情越来越恶化,她的心却越来越放松。“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圣经》哥林多后书4:16)向下的那条线是她的肉体,向上的那条线是她的灵魂。
  •     “时间到了,生活是昨天早晨煎的土豆饼,而日记只是削掉的土豆皮。”读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禁心动。便是心里丰富的感受,岂是日记能承载的?每个街道的攒动,每颗心灵在安静的角落里的凋零,怎堪时光的流逝?能拾回的记忆,在海滩上闪着的贝壳,你记得捡起吗?白驹过隙,很多昨日的诞生,此生此情此景,谁的双手不吝啬不虚荣的捧起?
      果子在寻医甚至选择医院的时候,是缺乏理智的,太多江南派的朦胧徘徊成分。我深深的明白现实的世界不同于文学的天空。你可以在阳光开得很灿烂的时候把心情碎掉,但是不可以让这份心情去弥漫在抉择的确定过程中。深刻的认识,可是时间到了,我们是人,会范错误的人。
      读完所有的日志,其实果子的心情不是好的。她经常扣心自问,担忧的情绪溢于日记。刚开始观察到医生的不专业未能促使她做出选择专业医院的决心,以致受了许多的皮肉之苦。撇开疗效不言,因癌症的复发与许多原因而异,但从她锁骨遭受的痛楚来说,我便为她痛心不已。
      她的爱,她的体贴,她的辛酸,她最后入院时写的“我过几天就会好着出来的”,都按其时成为美好。爱果子的人,将永生安置在心中。
      我不知Z以怎样的方式与果子相逢。他看护日记的文笔和感触深深的吸引了我。“万物皆流,无物常驻。”Z与果子谱写的歌,在这个浮华的时代里,使我想起万年岿然不动的苍木。是你的守护,让一方的空气弥散快乐和童真。
      Z说“这次我拒绝把核心的痛升华,命运在众人的眼神中,不顾我的愤怒,寻找它红色的跑道。亲爱的,我还是要向你保证,一同潜入的,除了这世界的欠缺,还有我的血。”我想,果子是幸福的。
      Z还说他想按住整个海面—不再晃动。我亦想为我挚爱的人扫净一切的波澜,给生活以安宁的平凡。Z的很多文字,虽然在整本书中所占的比例很少,却给我许多的共鸣,从逗乐,从坐公交,从拧开的水龙头,那些文字让我觉得自己不孤独。
      最后,谢谢推荐此书给我和借书给我的两位朋友。愿世间的人们都珍惜和看重今天的土豆饼。
  •     如果人们确信,当生命的一扇门关闭,必有另一扇窗为你开启,才有可能真正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财新网】(特约作者 易禾)时光旅行者名叫亨利,是一名图书管理员,他的妻子名叫克莱尔。他们是一部美国电影的主人公,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时光旅行者的妻子》。
      
        亨利患有慢性时间错位症,每次发病都会穿越时空,每次穿越时甚至连衣服都带不走。他是尴尬的裸体超人,总要从偷衣服开始自己的冒险。当克莱尔还是6岁小女孩的时候,亨利第一次穿越时空出现在她面前;克莱尔记下每次与他的相遇,直到他们成为现实世界里的爱侣。
      
        与时空隧道等类似题材的科幻片相比,电影最令我有所感想之处不是幻想的神奇,而是人的无力:爱人不能长相守,眼见亲人离去却无法改变。作为驾驭不了时间,却被时间所驾驭的人,可以穿越历史,却无法改变。甚至连穿越发生的时间以及穿越的目的地,亨利也无从控制。他曾有机会多次回到童年时的车祸现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妈妈离世,无力回天;在妻子克莱尔面前,他分分钟都可能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消失,让妻子对着一地衣裤,陷入令人窒息的被抛弃感。
      
        令人安慰的是,亨利同样可以进入自己已经死亡之后的未来,来到与克莱尔第一次见面的地方,用结结实实的拥抱,抚慰妻子的思念之苦。电影展示了他们适应这种生活并在其中寻找幸福的琐碎过程。据说,电影是对小说较为失败的改编,原著远比电影动人。
      
        而《瞬间收藏家》,那是一本插画书,风格像那种情节不很连贯的欧洲文艺片。“我只是个收藏家,我收集各个瞬间。”说话人叫马克斯,他面前站着一个小男孩。马克斯是个画家,某天他来到一座海岛,就住在男孩家的楼上。马克斯的画就是他所收藏的独特瞬间,通常浮现在醒与梦的交叉路口,好象谈话间的走神,或者弥漫的思绪被窗外冰雹忽然敲醒的停顿。
      
        马克斯其实就是作者——德国插画家布赫兹在故事中的替身,他在画页之间用文字述说着,“每一幅画都藏着一个秘密”,他让马克斯把这些秘密藏在阁楼上,展现给小男孩,然后又悄然搬走。每幅画都像是一次旅行,让小男孩从不同的地点出发,去经历飞上半空的马戏团、走过街道的雪象、雾中的灯塔和灯塔上的马。为了去新地方,收藏新的瞬间,男孩沉迷其中。
      
        马克斯雾一般轻柔的笔触,让他所收藏的每个瞬间都散发出梦一样的幽静、不可思议的细致、仿佛没有尽头的飘忽。画家讲故事有毫不逊色于小说家的技巧,他总是取消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使每个瞬间得以永恒,并值得收藏。
      
        然而,生活里的瞬间实难永恒,企图让瞬间永恒,是人在地上值得尊敬却最无奈的一种尝试。艺术或许就是这样发明的吧,至少它缓解了人们内心的失望与不甘。
      
        时光旅行者与瞬间收藏家,当他们同时出现,似乎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令我在某个瞬间恍惚了,手心里好像放着两颗糖果,吃下红色的,就做时光旅行者,选了绿色的,就变成一个瞬间收藏家。吃谁,不吃谁?这是个问题。
      
        我可以像亨利一样吗,返回那一个个瞬间?我和果子,被雪山映得眯起来的眼睛,去教堂路上的那片小树林里的猫,吹熄生日烛火后的一缕轻烟,病房里冰川纪般的洁白,墓地前的玫瑰。那些瞬间,清晰地呈现在《成就爱》的字里行间,以及书页之外。
      
        如果你被一个人收藏了,或者你收藏了另一个人,那么,这种明确的所有权关系几乎肯定意味着,你们之间已不存在任何互动的可能。
      
        《成就爱》是亡妻果子的遗著,她因乳腺癌而于2007年辞世。我曾以为,我和果子的那些瞬间将从我修订完她遗作的最后一个字开始,获得今生的定格。但恰恰是从那时起,在我以为告别的时刻,却和她拥有了新的开始。或者说,我那时起才得以拥有时光旅行者的能力,重返某些瞬间。
      
        当我再次走进同一所小区医院的大楼,经过妇产科,停在肿瘤中心。走进病房,在近得可以望得见家的窗前,轻声为一个同样年轻而美丽的女孩读,“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这是果子最喜欢的诗篇。女孩的丈夫只长我一岁,坐在病榻旁边,眼睛里满是温柔,仿佛冰川纪里的一枚坚果。
      
        我确信,这诵读诗篇的一瞬间,本应该同样出现在我和果子之间的。因为它那时并不曾出现,而显出我的亏欠;因为它此时的出现,而显出上帝的恩典;因为它可能将再次出现在需要出现的时空,所以我拒绝收藏它。
      
        我并不羡慕亨利进入未来时空的旅行,他被迫成为生命长河的溯溪者,无法拥有正常而持续的生活,无法拥有按顺序不停流淌的时光——人们通常憎恨“去日不可追”,但人所可能拥有的最大智慧:如何面对生命的流逝,也正根植于这样的秩序。
      
        而一个像亨利一样的时光旅行者,注定只能成为一个马克斯那样的瞬间收藏家。被收藏的事物是死的,尽管它们令人那么着迷。在这个世界上,兴趣广泛到怪异的人类仿佛可以收藏任何东西,其实真正能够收藏的只有一种——死亡。集邮册里,是印刷精美的尸体;博物馆里,是精心保养的遗迹;日记本里,是你我曾经蜕下的死皮。
      
        如果人们确信,当生命的一扇门关闭,必有另一扇窗为你开启,才有可能真正忘记背后,努力面前。那样的努力,将被记念在新的联接里而不再徒劳。
      
        在同样的场景里被释放,在相似的瞬间里被更新,在软弱的时候得刚强,当穿过死地而不坠泪,在坦然得仿佛已经忘记了果子的时候,我才能承受果子的祝福。
      
        为此,我愿意做一个内心笃定的邮差,一个美好瞬间的投递员,当我一次次跨上那辆绿色脚踏车的时候,我也将一次次地接近一种美好。我确信,我蹬车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伴耳畔阵阵凉爽的风里,有果子微笑的味道。
      
        有盼望是美的,不在于那份盼望是否可见于当下。脚踏车的前方,是不可见的魅力所在,途经一个个新亮如朝露的瞬间。我正慢慢学习,不要迟到,保证邮件按时送达。
  •     1、果子的书里提到,很体贴的一位朋友,当时常来医院探望我们,现在自己得了病。我很想能帮到她,尽管其实我能做的很有限。为她祷告,为她的切片检查结果祷告,为她能感觉到自己被全然接纳祷告,为神亲自让她知道他爱她而祷告。如果神的爱需要我做邮差,我可以。无论怎样,希望她开心,做个快乐的韩剧、美剧粉丝,不过,不是被迫做个粉丝。
      单位的照顾和医疗条件的优越,这一切真不是谁都能有的,即使在疾病这些不好的事情上,愿她也能看到自己是被祝福的,被神的恩典托举着,不受负面的想法影响。
      那年的感恩节,果子在烛光中泪水滚滚而下,她没有说,但我知道,那其中,当时有我对她的伤害为证,此时有我的内疚为证。她担待我,原谅我。
      有时我们自己做不到,但有人已经做到了,他们靠着耶稣,从他那里获得力量,他在十字架上为那些钉死他的人代祷,他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有些人伤害我们,他们并不晓得我们有多疼。
      如今,我见过那些病痛中的夫妇,那些丈夫,多半做得比我好很多。我总是在与他们见面之后才明白,我才是被帮助与被医治的。感谢神,让我无法不感恩不谦卑。
      
      2、今天去看X,她老公也在。他们夫妇都是果子书的读者,上周我看过她一次。中间周六她电话过我一次,我就知道是她难受了,软弱了,需要安慰和鼓励,心里觉得很难受,很想帮她,但是因为周日时间太紧张,东西都拿好了但没有赶去。
      今天带着赞美诗的CD和果子很喜欢的一枚兰色十字架,上面印有诗篇23,原本挂在我家客厅里,带去给她做礼物。和他老公站在医院的大阳台上聊,俯视树冠那么葱翠。他很不容易,妻子第一次得癌不久,父亲又得癌,他湖北广州两地跑,他自认是性格坚强,天塌敢顶的人。我尽量开放,希望自己不想再像以往那样拘束、局限,所以尽量敞开,不再担心我是否对他的性格没把握,不再怕自己说错话。
      我告诉X,我昨天的梦,我从没像今天这样确信的告诉需要被安慰的人:神的应许不会落空,忍耐到底,必然得救,靠着神加力,我们能凡事都能。感谢主,他不仅使用我,更加装备我。
      我为她祷告,愿主看顾她,愿主亲自触摸她,安慰她!
      
      3、我的梦
      晚上睡的不好,做了一个梦:被火烧,我当时想到有首赞美诗里唱的“试炼”云云,当时很怕,于是祷告,求神加力,烧的时候很痛,是的很痛,我在恐惧中祷告,挺过了临界点,忽然就好了,身体依然红热,但无痛苦,于是我忽然就释然了,原来就是这样的,真的可以靠神经历试炼。
      猛然间醒悟:原来果子就是这样度过那些日子的。
      之后,我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块金子,就是烧后的所得。闪亮却像饼干,不烫,我还用手掰开扔出去。
      我想起果子临走前,在医院里的一个梦,当时腹水抽了又涨,神对她说:不用担心这些,用什么方法都无所谓,你不属于这里,你只是路过。那时我只以为她神情恍惚了。此时我才明白,那就是神的应许,神在帮助他,神怜悯她,亲自俯就到她的身边对她说话。她正是靠着这个走过了最后的未知与恐惧。
      很释放地流泪,我终于明白了这一切,全然明白了神真的爱她。
      
      4、年前回沈阳的火车上,X的老公电话咨询我,关于基督教墓地的事情。在飞驰的动车上,深切的为他们祷告。
      年初五,她因子宫癌去世。回广州后,终于约了饭局,见到她老公。有人帮他报了东山堂的墓道班,他正在犹豫。
      有时,我因为境遇过于相似而怯于开口。我通常对于人的软弱有充分的理解,我愿意作出坦诚的交流,但对于如何依靠信心胜过这一切,却总是说的不够。
      次日,我电话他,说昨天有些话不适合当众说……
      昨天,又与他吃饭,感谢主,他说自己是东山堂的模范生,哈哈。我和他提到和果子一样也住在祈福医院的Y夫妇,他们有2个孩子。我对模范生说,“你们都有孩子,所以这部分感受,肯定更能互相理解。而我很难说自己能体会”。他说,“你们再去探望Y的时候叫上我,我可以陪他们说说话,我想我能理解他们一些”。
      
      5、Y是肺癌,澳洲归来常咳嗽,状态不好,刚信主就面临复发的试炼。她老公说,别看我表面有点痞,我也是文化人来着,但是我看你们杂志,经常看不懂,哈哈。她老公的确有点痞,所以第一次向我借书,点名借的就是《收刀入鞘》——台湾黑帮老大浪子回头,出狱悔改后做了牧师和神学院院长的故事,原来大家都是混江湖的。Y曾用4个字评价她老公的优点:“仗义疏财”,呵呵。够酷。
      那天,我看到她那样难受,因为全身转移而坐立难安。我最见不得这个,我说我恨不得怎么样都好,真不想你白白受苦,就希望你能相信只有抓住神的应许才能胜过这一切,能在不好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回应。神告诉我们,他的轭是轻省的,但这家伙毕竟是牛戴的,看起来其重无比,但我们不能等到把轭放在秤上称过只有半两,然后才肯背起来,神需要我们先信他所言,当你先做出信靠,把它放在肩上,你立即就能发现,它真的是轻省的。但是需要你先做出正确的回应,跨出这半步。神最看重我们在痛苦中的信靠、感恩和祷告。
      为她祷告,愿她明白,我们凭着基督,有不被环境捆绑的能力,在我们软弱的时候才能得刚强,因为有神的大能复庇。她的恩典不可谓小啊,她老公深夜看《一代人的见证》,被圣灵感动,跪下认罪,那样酷的人却那样温柔地为她祷告。
      我小声对她说,最终,我们所有人,不都是凭灵魂相见吗?她点点头。
      
      这些,都是与这本小书有关的事吧。它们依然在继续。我愿意。
  •     感谢神,一位素未谋面的主内弟兄春节后主动联系我,说是听朋友介绍了这本书的前前后后很感动。结果,通过他的帮助把书放上去销售。然后在邮件里我才知道,他竟然也做过《爱家》杂志的主编,刚好是果子的前任。
      还有,他也认识某某,我也认识某某,我又曾经通过某某认识某某,呵呵。
      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这部分销售款,我想分两部分,一半奉献,一半给果子的父母。虽然没多少,是个安慰。
      
      
      
      
      卓越:
        
        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sr_1_4?_encoding=UTF8&s=books&qid=1270911764&asin=B003EV63DU&sr=1-4
        
        当当: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802864&ref=search-0-A
      
  •     清明节自是怀念逝者的节日,我想起去年这时邮购的一本书,名字叫做《成就爱》。书的作者,曾是《女友》、《潇洒》、《希望》杂志的主编,笔名果子,2004年患乳腺癌,2006年复发,2007年离世。因为她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7岁,因此这书的定价也取了这个数字。书是果子的丈夫,《南风窗》杂志的副主编刘阳,于她身后整理编辑的,里面包括了她病中三年的文稿、日记和博客,以及刘阳自己作为家属的一些“看护日记”。刘阳后来在一篇记录书的出版过程的文章中提到,起初他并不想把自己的日记加上,以“把自己的影子减到最淡”,直到某日读到盖恩夫人的这段话:
      
      “你一直回头看自己,一直看自己的不配,从表面上看来是谦卑,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自爱’。……若要生活在平安里,我们必需不看自己。”
      
      刘阳的文章叫做《以离开世界的方式进入世界》http://book.douban.com/review/1912802/,我正是通过它知道了这本书。而他引用的这段话,我读到时,心中也猝然一惊。“表面上看来是谦卑,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自爱’。 ……若要生活在平安里,我们必需不看自己。”刘阳为书取名叫做《成就爱》,爱是什么?我们每天都遇到这个词,都在说这个词,可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词?“若要生活在平安里,我们必需不看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不看自己?
      
      “自己”和“他人”,之中的关系包含了爱的定义。爱“是‘分担’,而不是‘迷恋’;它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到。因此他在书中提出,爱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愉悦,而是与人的成熟程度相关的一种能力。现实中人们常把二者混淆,实际关注的是“被爱”而不是“爱”。因此,人们常常希望变得迷人、性感、“可爱”、浪漫、成功、有魅力,但是这些指向的是“被爱”,却不必然与爱相关。
      
      有篇对杨澜的访谈也说出这点,她讲自己刚毕业时非常叛逆,“觉得就是应该去追求个人的理想,不自由,毋宁死!”后来,她才意识到真正的个人价值是当你对别人有用的时候,“这种满足感是巨大的”。文章的题目取得很好,叫做《从追求自由到追求爱》http://www.dooland.com/magazine/article_9782.html,说出了问题的关键:自由指向自我,爱指向他人。然而自由都是与他人相关的,没有绝对的自由。如何在与他人共处的世界中实现自我,爱是不可回避的环节。在这个意义上讲,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相比之下所有的物质都只能是手段而非目的。爱因斯坦也讲,“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幸福全部依赖于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为基础的,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因此他说:“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为什么对他人的感恩引出了自己的简朴?因为过多地占有物质,往往会背离了爱的本义而陷入自私与贪婪的漩涡。自私与贪婪却正是爱的反面。物质往往导向自我的享受,而不是对他人的奉献和责任。
      
      但现在的社会宣扬的是一种享受的文化而非奉献的文化,宣扬的是放纵而不是节制,自我而不是他人,物质而不是精神,“被爱”而不是“爱”。因此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是损害了人们爱的能力的。
      
      因此每每看到报纸上关于爱情与面包,婚姻与房子,如此之类的讨论,我都感到无言与无奈。刘阳和果子,他们的爱情是这样:果子病发前,他们是恋人,却没有结婚,其间还有过矛盾,考虑过分手;病发后反而成婚……生死都无法影响,其余的一切诸如房子车子,又当如何呢?
      
      我们的现实中想的多的,可能却是车子房子,而不是这样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物质的时代中如何成就爱?
      
      
  •     “Leo荐书系列”只推荐有用、耐读、看过之后能让人有所收获的书。
      
      今天推荐《成就爱》,一本由丈夫为去世妻子出的书,因爱而生的书。丈夫是自费印的,就是买了个书号然后自己包销。
      结缘
      因为是作者包销的,没走新华书店渠道,网上的当当和JOYO也没的卖,所以我能看到本书的机率相当小。好在我有看“新周刊”的习惯,09年11月这期里有篇文章叫“属人之爱的局限”,随手翻过至少三次都没看——名字太怪了。上周突然来了兴致读了这篇2000字左右的小文章,文章是《成就爱》前言的一部分。看了才知道“除了属人之爱之外,还有属神之爱。”属人之爱是有局限的,丈夫在检讨自己做的不够好。
      读完文章想去买书才发现只是淘宝网店有的卖。网上定了一本当天就送到了,我告诉店主会写篇书评,好书都值得推荐,更何况这是一本因爱而生的书。
      工作中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书的作者著名果子,相当部分内容是作者本人去世后其丈夫刘阳代为整理,之后出版的。丈夫给书名提的字,没出现在作者署名里。整本书点滴之中都能体现出丈夫对妻子的爱。
      书包括未竞稿、幸福书——致病友、日记三部分,其中穿插着部分看护日记。刘阳只是对文字进行了校对,并未进行文学加工,我的理解是:这既是对果子真实生活的再现,也是对亡者的尊重,这书也没准备做什么市场运作,不然不会自费出版了。刘阳本人有段对此的描述“在与不同出版社的接触中,朋友们认为本书具有成为畅销书的潜质,但前提是,必须增补二人世界的感情内容,要么就以白描的手法刻画治病求医过程中更多详实的细节,‘像‘自白派’女诗人那样,或者打造成一本女病人的心灵鸡汤’。我很感激这些专业而坦率的意见,也心知肚明本书在图书市场上可能遭遇的最大批评:内容较为分散,缺乏集中力量的挖掘。但,一份真实的生命记录、一份未完成的遗稿,不就该是这样的吗?谁的生活是围绕中心集中刻画的呢?我的态度于是也日趋明朗,我只可能删字,而绝不会把这些文字当作再创作的素材。怎么可能大修大改呢,我不应该自以为拥有这种权利。朋友们都很理解,我遂决定自费出版。”
      书中文字很平实,虽然面对死亡但是看不到丝毫怨恨,它记录着一个人生命中最后也可能也是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虽然不认识果子,但是从行文上我能体会到她是那种极具有才气的女子。
      至于给我的最大启示,书中果子谈及“工作压力、过分的压抑自己极可能是导致她癌症的主要原因。”就像我们面对工作,每个人面对死亡的态度都有不同。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哪个更重要呢?病来的时候可能就会有答案。我的答案是:“人生只有一次,多少钱都不能买我们的命。”
      
      最后感谢一下买此书的网店的店主,店主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基督徒,送了一本圣经给我。
      
      此书淘宝购买地址: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on/trade_detail.htm?tradeID=3026478464&itemID=187446a5030c6391cbc561f952571122&xID=0db2
      
      附:《成就爱》作者简介
      果子,本名陈柳榕,37岁(1970-2007),经济师、心理咨询师,曾任电台主持人,证券公司经理,《女友》(下半月)、《潇洒》、《希望》杂志主编,心理专栏撰稿人,美国《爱家》杂志中国版主编。
      
      下次,我想写另一本类似题材的书《不理会阳光的向日葵》
      
      “Leo荐书系列”只推荐有用、耐读、看过之后能让人有所收获的书。
      
  •     十一的时候就是把这本书看完了,几乎是一口气的。
      开篇的一些手稿看了让人很感动,会产生很多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比如说传道书上的“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可能以前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而这时候因为自己也面临着未来的道路,会很受启发。
      
  •      怎么说果子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基督徒,她的价值观里面的确有许多属世的东西,但是果子却是一个真实的基督徒,在我看来她的疾病让她的信仰愈发坚定,现在,果子一定幸福的在天上......
  •     2000年的时候,果子打电话到我宿舍来约稿。那时我是还没毕业的学生、文学爱好者,她是《女友》(下半月)的主编。我第一次听到一个这么大官(对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的编辑的约稿声音,好听,轻柔,让人无法拒绝。我匆匆写了篇短篇小说交稿。那时,我们混迹于同一个论坛“记得我们有约”,那是她的论坛,也是斯文、清秀的风格,跟网络世界当时男性主宰下的动辄板砖横飞的论坛大不相同。我在那里呆了很久很久,直到所有的人我都不认识了。
      
      果子叫柳榕,这是我后来知道的。后来我到了北京,偶尔她会跟我约篇采访,偶尔在论坛上我会跟她的贴。我们在北京见过两三次,有一次是在美术馆后街,我和她,还有那么蓝,果子毅然决然要了烤羊腿,那可是很大的一根羊腿,她抱着就吃了起来,不时还喝两口二锅头。——这跟她清秀的风格可太不像了。看完《成就爱》后,我想其实我并不真的认识果子,我只认识那个她给大多数人看到的,一个温暖的知识女性,但她内里的有趣、丰富、挣扎,只有少部分很有幸的人才得已见。
      
      所有见过果子的人,都说她温暖。但我觉得这种温暖可以一分为二来谈,一方面,这种温暖是一种分寸,让每个她身边的人都觉得舒适;另一方面,这其实是一种她的自我克制,维持着一种距离,她似乎永远不会失态,不会愤怒,在《成就爱》这本书里,她后来说,也许这种自我克制、自我牺牲的性格为她积累了大量负面情绪,成为癌症的诱因。
      
      也是这种温暖,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了她,但却很难接近,或许,在某个方面,我跟她有些像,我们都不太会表达自己。
      
      果子04年检查出乳腺癌,在此她引用苏珊桑塔格的话:“每个人生来就持有双重公民身份,在健康的国度与疾病的国度”,而她,自此步入疾病的国度。《成就爱》这本书,就是她关于这段经历的日记,以及部分未竞稿。
      
      未看之前,很容易想象这是一本沉重痛苦的书,我在书店见过它,但没有买。下意识,我逃避这个话题。好像我不看这本书,她谈到的疾病、痛苦、死亡就仍然离我很远。我猜这也是很多人对疾病死亡本能的看法,所以它2月份出版,到现在仍然知者寥寥。哪个媒体愿意做这种书的书评呢,包括我自己?
      
      生病、死亡,从来不是一个能让人愉快的话题,当一个朋友坐地铁给我送来了这本书后,我没办法再躲避,只好看。
      
      前面是她爱人写的前言,写的不讨好,但老实。果子发现癌症之前,他们曾想分手,之后,手术、化疗,他们一直在一起,后来还结了婚。但这段关系也并不像我们的媒体上喜欢表彰的那种:丈夫为绝症妻子默默付出无怨无悔二十年。他有挣扎,有动摇,因为种种原因,在果子化疗结束后,他们还试图友好分手。即使在婚后,摩擦仍然存在,果子敏感地说:我又感觉到当你对我不好时散发出的那种气息了。——这篇前言的题目叫“属人之爱的局限”,确实,这就是人的局限,人不可能奉献出完美的爱,那只有神可以做到。
      
      看前言时我在吃饭,看到哪一段时,我仰起脸怕会流眼泪。这本书的作者除了果子还有这个男人,虽然他只加入了一篇前言和一点点看护日记——他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本书为果子爱人自费出版),他成为果子的共同作者,一个看不到他文章的作者。这本书也是他写给果子的,这也是那种只在另一方死亡后才出现的写作:所有深情,在当时只是经历、懵懂不知,或为了惜福而缄默不语,唯恐说出来就折了这段恋爱的寿命。直到其中一个人先走,剩下的一个才会写这样一本书。
      
      然后我就进入果子的世界。看的时候,我感觉我比以前她坐在我身边时更了解她了。原来她内心也有过这么多破碎、黑暗,原来她跟我也一样,她并不是一个永远完美的温暖的女人,检查出癌症后,她后悔前一段婚姻积累了那么多的负面情绪,她后悔以前的工作是那么卖命而不爱惜自己,她是那么温和的人,但在写“鼠尾草”的那篇博客里,她对这种拼命改造自己为工作奉献一切的做法说:那些都是狗屁!回到生活本身吧!离开那些精致的夸耀的食物,离开那些代表了太多意义的美酒,离开那个狗屁的集团,回到你自己的本来,回到生活的本来吧。
      
      温和的果子好像是惟一一次爆了粗口,我想那是对我们都曾有过的一种疯狂而不自知的生活方式的愤怒,让她终于压抑不住了吧。
      
      她用她的生命提醒了我,我想我不会再过那种生活了,不管它叫时尚也好,叫上流也好,叫主流也好,叫强者也好,叫什么都好。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如我所想,很痛苦,那是初进入疾病的国度的人的痛苦。这条底线一旦击穿,“正常的生活就成了奢望,未来变得渺茫。”查到肿瘤,在良性恶性之间祈祷;肿瘤成分确定以后,希望能够保存乳房;胸被切掉时,希望能装义乳;因为胸肌太薄,义乳无法安装;经过化疗,祈祷不要复发;复发后希望还能多几年生命……最后发现也许只有几个月的时间。生命底线一旦击穿,就节节败退。
      
      发现癌症时她是基督徒,检查出癌症后失去了信仰,“为什么是我?上帝不爱我吗?上帝在哪里?”这些问题她回答不了。而我直到现在也回答不了。
      
      但看着看着,这本本来很重的书发生了变化,我觉得它跟果子变得轻盈的文字一起变轻了。病痛来临时,仍然痛苦,那是身体生理上的疼痛,但精神上,她变得越来越轻,犹如火焰经过熊熊燃烧而烧成了青色。她重新获得了信仰,并且,我猜她对上面那些问题找到了答案。发生在她身上,能让一般人怨不绝口的遭遇变成了恩宠。她找到了爱。“爱里没有惧怕”。
      
      看书时,我有时想流眼泪,但这本书又绝不是一本让你看完了感动流眼泪的书。它比感动更复杂,更深沉。
      
      “没有一种离别是幸福的。所以,我们依然在死亡来临时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死亡,与我已经很亲近,我觉得它没什么可怕的……不过,偶尔夜半醒来,还是会恐惧。最恐惧的,就是怕通往死亡的过程,伴随很多身体的痛苦。我是身体一难受,心灵马上崩溃的那种,生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被苦毒怨恨给捆绑住……”
      
      果子用文字记录下来去往死亡的一路风景,每一道关卡:与亲人离别、身体的痛苦。我们害怕死亡,难道害怕的不也是这些吗?还有未知,还有肉身的彻底死亡毁坏?还有灵魂到底是否存在,在肉身毁坏之后仍然存在,如果有,那是以一种什么形式?关于死亡的功课太多了,可是,我们做得却太少。
      
      这是本死亡日记,却散发着无比正面的力量,好像一把刀,经历了炉火的锻造,亮出来它的光亮。我没有跟随她走过这条路,我还在尘土世间踟躇不悟,但我希望有一天,当我面对死亡,不管是四十岁、五十岁、还是六十岁,都能像她一样。我想,在生命的绝路处,她看到了另一个开端。
      
      “我们所经历的,很多人经历过,也必有更多人即将经历。哪怕是孤独的,隐蔽的,绝望的,哪怕是看似丧失了很多,被掠夺了很多。”
      
       “虽然最后的日子还没有到来,虽然我现在的症状很可疑,我还是抱有信心和盼望。每一点点的爱,都在为我加添力量。主在护佑着我,我每天都感觉得到。祂的爱真美,如月光。轻柔悠远,如不存在一般地永存着。没想到,有一天我会获得这样的自由——不被死亡和环境捆绑,不给绝望以权柄。有盼望,就有自由,即使肚子肿胀,即使身体疼痛,即使灵魂疲惫,即使生命终结。
      
      值得感恩吧?!”(果子2007年9月27日日记)
      
      这是她倒数第二篇博客。10月7日,她“检查出了腹水和黄疸。这意味着,还算稳定的病情,彻底进入了恶化时期。”11月3日,果子去世。
      
      
      
      王小波曾说,安徒生所说的“一条燃烧的光荣的荆棘路”里面有尘世的喧嚣,他认为,安徒生所说的“智者任人”更应该是走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我想,这两个意像都是必要的,果子的路既是燃烧的荆棘之路,也是一条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的路,在每个花蕊上,都落着一只透明的蓝蜻蜓。这其实就是一条路。
      
      
      
      
      
  •      2000年的时候,果子打电话到我宿舍来约稿。那时我是还没毕业的学生、文学爱好者,她是《女友》(下半月)的主编。我第一次听到一个这么大官(对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的编辑的约稿声音,好听,轻柔,让人无法拒绝。我匆匆写了篇短篇小说交稿。那时,我们混迹于同一个论坛“记得我们有约”,那是她的论坛,也是斯文、清秀的风格,跟网络世界当时男性主宰下的动辄板砖横飞的论坛大不相同。我在那里呆了很久很久,直到所有的人我都不认识了。
       果子叫柳榕,这是我后来知道的。后来我到了北京,偶尔她会跟我约篇采访,偶尔在论坛上我会跟她的贴。我们在北京见过两三次,有一次是在美术馆后街,我和她,还有那么蓝,果子毅然决然要了烤羊腿,那可是很大的一根羊腿,她抱着就吃了起来,不时还喝两口二锅头。——这跟她清秀的风格可太不像了。看完《成就爱》后,我想其实我并不真的认识果子,我只认识那个她给大多数人看到的,一个温暖的知识女性,但她内里的有趣、丰富、挣扎,只有少部分很有幸的人才得已见。
       所有见过果子的人,都说她温暖。但我觉得这种温暖可以一分为二来谈,一方面,这种温暖是一种分寸,让每个她身边的人都觉得舒适;另一方面,这其实是一种她的自我克制,维持着一种距离,她似乎永远不会失态,不会愤怒,在《成就爱》这本书里,她后来说,也许这种自我克制、自我牺牲的性格为她积累了大量负面情绪,成为癌症的诱因。
       也是这种温暖,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了她,但却很难接近,或许,在某个方面,我跟她有些像,我们都不太会表达自己。
       果子04年检查出乳腺癌,在此她引用苏珊桑塔格的话:“每个人生来就持有双重公民身份,在健康的国度与疾病的国度”,而她,自此步入疾病的国度。《成就爱》这本书,就是她关于这段经历的日记,以及部分未竞稿。
       未看之前,很容易想象这是一本沉重痛苦的书,我在书店见过它,但没有买。下意识,我逃避这个话题。好像我不看这本书,她谈到的疾病、痛苦、死亡就仍然离我很远。我猜这也是很多人对疾病死亡本能的看法,所以它2月份出版,到现在仍然知者寥寥。哪个媒体愿意做这种书的书评呢,包括我自己?
       生病、死亡,从来不是一个能让人愉快的话题,当一个朋友坐地铁给我送来了这本书后,我没办法再躲避,只好看。
       前面是她爱人写的前言,写的不讨好,但老实。果子发现癌症之前,他们曾想分手,之后,手术、化疗,他们一直在一起,后来还结了婚。但这段关系也并不像我们的媒体上喜欢表彰的那种:丈夫为绝症妻子默默付出无怨无悔二十年。他有挣扎,有动摇,因为种种原因,在果子化疗结束后,他们还试图友好分手。即使在婚后,摩擦仍然存在,果子敏感地说:我又感觉到当你对我不好时散发出的那种气息了。——这篇前言的题目叫“属人之爱的局限”,确实,这就是人的局限,人不可能奉献出完美的爱,那只有神可以做到。
       看前言时我在吃饭,看到哪一段时,我仰起脸怕会流眼泪。这本书的作者除了果子还有这个男人,虽然他只加入了一篇前言和一点点看护日记——他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本书为果子爱人自费出版),他成为果子的共同作者,一个看不到他文章的作者。这本书也是他写给果子的,这也是那种只在另一方死亡后才出现的写作:所有深情,在当时只是经历、懵懂不知,或为了惜福而缄默不语,唯恐说出来就折了这段恋爱的寿命。直到其中一个人先走,剩下的一个才会写这样一本书。
       然后我就进入果子的世界。看的时候,我感觉我比以前她坐在我身边时更了解她了。原来她内心也有过这么多破碎、黑暗,原来她跟我也一样,她并不是一个永远完美的温暖的女人,检查出癌症后,她后悔前一段婚姻积累了那么多的负面情绪,她后悔以前的工作是那么卖命而不爱惜自己,她是那么温和的人,但在写“鼠尾草”的那篇博客里,她对这种拼命改造自己为工作奉献一切的做法说:那些都是狗屁!回到生活本身吧!离开那些精致的夸耀的食物,离开那些代表了太多意义的美酒,离开那个狗屁的集团,回到你自己的本来,回到生活的本来吧。
       温和的果子好像是惟一一次爆了粗口,我想那是对我们都曾有过的一种疯狂而不自知的生活方式的愤怒,让她终于压抑不住了吧。
      她用她的生命提醒了我,我想我不会再过那种生活了,不管它叫时尚也好,叫上流也好,叫主流也好,叫强者也好,叫什么都好。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如我所想,很痛苦,那是初进入疾病的国度的人的痛苦。这条底线一旦击穿,“正常的生活就成了奢望,未来变得渺茫。”查到肿瘤,在良性恶性之间祈祷;肿瘤成分确定以后,希望能够保存乳房;胸被切掉时,希望能装义乳;因为胸肌太薄,义乳无法安装;经过化疗,祈祷不要复发;复发后希望还能多几年生命……最后发现也许只有几个月的时间。生命底线一旦击穿,就节节败退。
      发现癌症时她是基督徒,检查出癌症后失去了信仰,“为什么是我?上帝不爱我吗?上帝在哪里?”这些问题她回答不了。而我直到现在也回答不了。
       但看着看着,这本本来很重的书发生了变化,我觉得它跟果子变得轻盈的文字一起变轻了。病痛来临时,仍然痛苦,那是身体生理上的疼痛,但精神上,她变得越来越轻,犹如火焰经过熊熊燃烧而烧成了青色。她重新获得了信仰,并且,我猜她对上面那些问题找到了答案。发生在她身上,能让一般人怨不绝口的遭遇变成了恩宠。她找到了爱。“爱里没有惧怕”。
       看书时,我有时想流眼泪,但这本书又绝不是一本让你看完了感动流眼泪的书。它比感动更复杂,更深沉。
       “没有一种离别是幸福的。所以,我们依然在死亡来临时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死亡,与我已经很亲近,我觉得它没什么可怕的……不过,偶尔夜半醒来,还是会恐惧。最恐惧的,就是怕通往死亡的过程,伴随很多身体的痛苦。我是身体一难受,心灵马上崩溃的那种,生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被苦毒怨恨给捆绑住……”
       果子用文字记录下来去往死亡的一路风景,每一道关卡:与亲人离别、身体的痛苦。我们害怕死亡,难道害怕的不也是这些吗?还有未知,还有肉身的彻底死亡毁坏?还有灵魂到底是否存在,在肉身毁坏之后仍然存在,如果有,那是以一种什么形式?关于死亡的功课太多了,可是,我们做得却太少。
       这是本死亡日记,却散发着无比正面的力量,好像一把刀,经历了炉火的锻造,亮出来它的光亮。我没有跟随她走过这条路,我还在尘土世间踟躇不悟,但我希望有一天,当我面对死亡,不管是四十岁、五十岁、还是六十岁,都能像她一样。我想,在生命的绝路处,她看到了另一个开端。
       “我们所经历的,很多人经历过,也必有更多人即将经历。哪怕是孤独的,隐蔽的,绝望的,哪怕是看似丧失了很多,被掠夺了很多。”
       “虽然最后的日子还没有到来,虽然我现在的症状很可疑,我还是抱有信心和盼望。每一点点的爱,都在为我加添力量。主在护佑着我,我每天都感觉得到。祂的爱真美,如月光。轻柔悠远,如不存在一般地永存着。没想到,有一天我会获得这样的自由——不被死亡和环境捆绑,不给绝望以权柄。有盼望,就有自由,即使肚子肿胀,即使身体疼痛,即使灵魂疲惫,即使生命终结。
      值得感恩吧?!”(果子2007年9月27日日记)
       这是她倒数第二篇博客。10月7日,她“检查出了腹水和黄疸。这意味着,还算稳定的病情,彻底进入了恶化时期。”11月3日,果子去世。
      
       王小波曾说,安徒生所说的“一条燃烧的光荣的荆棘路”里面有尘世的喧嚣,他认为,安徒生所说的“智者任人”更应该是走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我想,这两个意像都是必要的,果子的路既是燃烧的荆棘之路,也是一条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的路,在每个花蕊上,都落着一只透明的蓝蜻蜓。这其实就是一条路。
      
  •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麦子被粉碎了,反而能更好地给予。这与《圣经》里的教导“放弃生命,反而得到生命”的道理是一样的。
      
      终于看完了《成就爱》。这本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我很久没尝试过对一本书,那么的爱不释手,那么的恋恋不舍。这种感觉,好像只有在小时候读金庸的小说才有。
      
       忘了哪位作家曾说过,不了解死,我们就无法明白生。读完这本书,我算是一窥到死的面目。作者果子生前曾是《女友》、《潇洒》、美国《爱家》等杂志的主编,2004年被诊断出患上乳腺癌,结果因为发生了一些“医生认为能接受,病人无法容忍”的意外,她做了三次手术,右乳被切除。两年后,她癌症复发,最终离开人世。
      
       事业正处于高峰期,虽然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但是拥有一个可爱的孩子,还有一个知心的爱人,一大群体贴而又真诚的朋友。生活正开始变好,正期待生命中更多不可思议的美好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这一切都要嘎然而止了。
      
       当死亡与你的距离突然那么近,当一次又一次的化疗耗尽你体力、心力,当疾病完全剥夺了你为人的乐趣及尊严,这个死亡的过程如此漫长且绝望,你能怎么面对呢?
      
       果子在书中展现了她的痛苦挣扎,也坦言癌症让她对神感到愤怒,并质疑神离开了她。她知道每个人都需面对一死的结局,但是她不甘心,毕竟她也就30来岁。人生黄金一般的岁月啊!
      
       就是在怀疑及挣扎的过程中,果子的生命逐渐被神得着。因为《圣经》让她明白到,死亡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因为死亡一切美好都嘎然而止,这样的人生就是虚空一场。如同她自己写的一样:“上帝创造宇宙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生命的质量并不是由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如果我们曾经感恩地活着,如果我们在其中领略了充足的爱与被爱,死亡即使降临,我们也不应该因为自己被亏欠太多。”是因为有爱,所以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不一样。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每个人都难免,但是如果认真地去体味生命每一个历程带给我们的丰盈的感受,如果我们对生活付出过爱,也收获过别人的爱与真诚,那死亡来临时,我们仍然可以是从容的,没有遗憾的。她选择了向死而生,一边拥抱生命,一边把死亡拽在手里。
      
       她是这样理解生命,也是这样努力地去维持剩下短暂的时光。她接受自己即将告别人世的事实,同时也承认自己是软弱的,需要安慰的。但是软弱和需要安慰都无法阻挡她在最后的时光里恣意地绽放着。她仍然热爱生活,善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去爱他们。她感恩,她珍惜,她喜乐。书中记录到果子癌症复发后,她需要每月到医院打针。那钟针要打在肚皮上。打完后,会留下一个伤口在肚皮。她幽默地在书中描述,那伤口就像一朵小花。每月打一针,那不用多久,她的肚皮上就是“百花盛放的景象了”。我看到这里,忍不住笑了出来,然后眼睛又慢慢湿润。她最后的岁月里,真是好美,如同她的先生所说那样,“美的不可方物”。
      
       从开始对神的质疑、怀疑、动摇到后来信心的坚定,将生命完全的交托,果子坦言是一条难走的信仰之路。她也曾经呼求过,神到底在哪里呢?(看这本书时,刚好我也在问,神啊,你到底在哪里呢?)神的带领让她看到耶稣那对为了人类而被钉十架伤痕累累的手,然后她谦卑下来,感恩地说“难中也有恩”。是的,要相信有这样的一位神爱你,真是很难,但是只要去寻求,就能确切地看到。相信有爱,然后爱,直至成伤。
      
       在看这本书时候,刚好是我心情的一个“灰色期”,有点心灰意冷。但是看完一个真正地走过死荫幽谷的人,是那么的感恩,那么地热爱生命。虽然也遭遇许多不平对待(如不负责任的医生及医院),但是她的内心没有一点的怨恨苦毒。她看到自己的软弱,也原谅别人的软弱,如同她自己所说,“人只有在彼此的残缺之处才能拥抱”。我觉得很感恩,心里又重新有了温暖的力量。
      
       真是很感谢神,给了我这样一个奇妙和独特的“死亡体验”。
      
  •      朋友果子的遗作《成就爱》最近出版,这书是她从生病到离开的三年生命见证,大部分是她的日记,记录她在身患乳癌时对亲情、爱情、友情的思考和理解,她的绝望、痛苦、信心和盼望。在她的文字里,绝望和痛苦是深重而短暂的,不轻易被提起的;而信心和盼望却是轻柔而持久的,随处可见的。
      这本书捧在手中,格外的重,它不仅是一些令人感动的文字,更是一些真实的生活,深陷困境时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它少有旁人不忍悴读的不堪,却意外地丰盛起来,还不时闪光。这于读者是很难接受的,那感觉,就像看到无腿的舞者在优美的舞蹈,那节奏直接敲击观者的心灵,就这样被敲痛了。
      在我这样一个追求俗世幸福的女子眼里,幸福的家、温暖的爱人与疾病缠身、死神逼迫之间是不可能找到平衡点的。向死而生的果子走在一条细弱的生命悬丝上,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如履平地。这不是文字所能夸张的,我作为她的朋友,在我与她的交往中,疾病总是被她摞在身后,她从容而淡定,疾病并没有让我们友情变得夸张或剧烈。我们之间是淡淡的,琐碎的,爱与被爱的关系,虽然淡,但是纯粹而品质好。不仅是我,很多的朋友都在果子的最后日子感受到她的关心和爱。“粉红丝带部落”创办人牧野凉说,果子病重时,还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陪伴她,安慰她,果子的爱是柔软的,温暖地包裹着她的全身。果子的丈夫刘阳说,在最后一年里,果子很美,美得不可方物。
      在生活中,我享受过果子的爱;在书中,我感受到果子的爱。但是,在很长一点时间,我猜不中这其中的奥秘。说果子是幸运的,拥有不错的婚姻,可爱的儿子,不错的事业等等,但幸运不能解释她为何罹患疾病。把她说成一个坚强勇敢,雷锋式的人物,那也太轻率了。不一定得过大病,人总病过,都知道在疾病面前,人可以如何脆弱。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故事,乳腺癌夺去了一个女人的生命。但这个女人除了失去生命,什么都没有失去。这本书里面,不仅积蓄着大量的爱,还藏着一个爱的秘密。书的内容有一些散乱,它有太多的细节会让人深陷其中,让人流半天的泪。流完泪,就更容易感慨起人生来。流一通泪,叹息一声,心中刹那泛滥一片同情心,如果仅有这效果,这书算是白读了,也无益。
      果子是一名基督徒,在书中,她谈到信仰的时候并不多。她的勇敢、智慧和爱,来自哪里?
      如果读者认为,找一个高大帅气,有才华,做菜好吃,说话幽默的爱人,人就可以在这么凶险的疾病面前活得如此坦然从容且闪亮,那一定是中毒了。如果把这本书读成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那么结局应该是果子的丈夫殉情才靠谱。在这本书里,如果读不到信仰,就是伤害。
      命运从未厚待过果子,果子之所以成为果子,是她在这些苦痛的面前,仍然有勇气,有信心,有爱,那是因为她有一个不会匮乏的源泉,那就是她的信仰。
      果子离开已经一年多了,再想起她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太多的感伤和泪水。我们感受过爱与温暖,已经在心中留存下来,并日渐坚固。当夏夜里一只萤火虫在我面前飞过时,我会温柔地想念她,疼痛日少。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不再惊恐,因为我已知晓她成就爱的秘密,拥了这个秘密武器,即使在死亡而前,人仍然可以有尊严,有爱。
      
  •     死亡是个人成长的最后历程
      ———关于果子的《成就爱》
      文/余红梅(原载<南方日报>)
      
       在这个充满压力、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如果人们自觉地避重就轻、不断地避烦恼和不快就能够梦想成真、让快乐定格,如同“谎言重复千遍成为真理”一样,该是多么美妙!但生命中有的东西是躲不开的,它会划破生活的自然幕布骤然而至,就像我不期而遇的这本书,书中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女人遭遇绝症,她的向死而生的日子,这一切都令我感到无法绕开的沉重。
        那是一个叫果子的奇特的女子在罹患乳腺癌期间留下的宝贵日记,其丈夫刘阳在整理出版的过程中加了前后一些说明文字,附上他在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里写下的看护日记。两相叠加,互相映照,成就了一段属于他们又不仅仅属于他们的独特的爱。
        没有经过死亡的人是很难想象会如何面对死亡的,尤其是非正常死亡年龄的死亡。我们常常觉得生已不易,更何况死?当死讯来临,是坐着等死,还是让心灵成长,使灵魂超越死亡?
       作为一个知性女人,果子以她超乎寻常的行动力,给我们展示了一种难以忘怀的深刻的美。她的文字那么干净,不愧是杂志主编,训练有素。当她记述自己求医治病的曲折过程,描述经受炼狱般的痛苦折磨,她的文字依然是理性而又智性的,她那虽然残缺的身体竟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滤过一切尘世的阴霾,穿透苦难,向我们焕发出灵魂的健康之光。
       我是带着疼痛之心去阅读的,至今还记得她在为幼小的儿子和发烧的丈夫烧饭做菜的情形,她对每一道菜的配料、做法叙述得非常详细,就像一个地道的俗世生活的女人;患了绝症,她还去了两趟欧洲,参加时尚杂志的公务活动,由此可见一个职业女性的风采———也许是为了排遣病痛带来的负面情绪吧;第一次手术化疗后,她积极参加学习,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病中她为杂志写稿,看丈夫为她买来的书、坚持写日记;在病情恶化之后,她专程回老家去看一直牵挂她的年迈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作最后的辞别;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为了不连累男朋友刘阳(果子发现乳癌时尚未与刘阳结婚),屡屡想到分手。
       如果说果子做这些都是出于爱自己、爱朋友、爱家人,了却人生最后的愿望,也排遣和分散疾病带来的痛苦,那么她为同病相怜的患者所做的帮助,则完全超脱了俗世的肉身,进入到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只要自己还有一点力量,就要为需要的人伸出双手,捧出一颗温暖的心。果子的利他行为使她在最后的日子里活得特别美丽,特别安详,也特别让人感动,她给我们呈现了世间最为珍贵的人性之美。她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一件礼物,虽然它破碎了,也能跟随信仰,成就一分独特的爱,送给世上有机缘的人们。
        其实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本身就是一个爱心行动,果子不惮以一己隐私作为基础材料,给同患乳癌的姐妹以治病的经验教训,给心理亚健康的人们以健康生活的警醒,这些都弥足珍贵。
        果子生前通过做《女友》、《潇洒》、《希望》和美国《爱家》杂志中文版主编,传播爱与思想;患病后,又以自己与病魔搏斗的成长历程成就了人间的大爱;而她的丈夫刘阳则以脱俗的选择、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赋予的温情,成就了一位优秀知识女性的永恒爱情。对这份爱的重视与满足,是果子内心不需示人的秘密,那足以成为女人一生的骄傲。相信每一个女性都会为刘阳对妻子的深刻理解和帮助所感动。
        死亡一旦成为认可的目标,每一个活着的日子反而变得轻松起来,这是个人成长的结果,只有精神强大的人才能做到。果子给生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何为?纪念留在心里,认同化作血肉,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可以透过果子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感悟,努力构建一个健康人都该拥有的健康灵魂。
  •     邀请了刘阳到北京晨光书店做了2次读书分享会,每次的分享都给听众很大的触动和感动,希望大家可以推荐给在患难中的信徒和朋友们,由此得到福音的好处!
  •     果子是榕榕后来的名字,我还是喜欢用多年前对她的称呼。榕榕依然是记忆中的女孩,不是后来为人妻为人母的果子。榕榕是我喜欢的女性,美丽而又有才情。最后一次见榕榕,刚刚结束了化疗,一切都好,还在梦想着和zt生一个孩子。当时想,她终于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婚姻了。谁知道……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和她联系,再想联系时,才发现我们已经不再同一个世界。老天没有给她足够的人生长度,但她的人生宽度已经另她可以无憾地进入另一个世界。
  •     by思随流水
      
      19号中午收到MYL寄来的果子的书,准确地说是果子和她亲爱的Z共著的书——《成就爱》。
      
      2007年11月3日果子走了。11月4日晓青告诉我这个噩耗时,非常震撼,不相信果子这样一位才女、美女以及众多病友的精神支柱就这样逝去。同病相连,同为母亲,同为70年代生人,心中的那份怜惜和痛楚难以表达,拼命翻看果子在新浪和粉红丝带的博客,从她点滴的叙述中追述她精彩儿短暂的人生。很长时间都不能释怀,所以在果子走后的近一年多时间里,还经常去浏览她的博客,欷歔慨叹。
      
      拿到《成就爱》的那天中午我没有午睡,一直在看《成就爱》,看过二十多页后,难以抑制住内心掀起的层层波澜,忍不住给MYL发短信“可爱可怜的果子啊”,MYL回信息“真实的果子夫妇。”此时,我没有读完整本书,所以并没有完全理解MYL的感触。
      
      紧接着的周六,周日两天以至以后的这段日子,我反复地阅读着《成就爱》,沉浸在果子的世界里,体验着果子和她亲爱的Z从2004年10月到2007年10月三年以来幸福的、矛盾的、痛苦的,乃至绝望的经历和感受。
      
      当我第三次翻到《成就爱》的最后一页时,这本书在我手里,沉甸甸的,我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受:捧着的不是一本书,而是果子夫妇真诚的心,是“真实的果子夫妇”送给我们的厚礼——成就爱。
      
      在新浪和粉红丝带部落的博客文章只是果子全部书稿的一小部分,展示给大家的是理性、知性、乐观的果子。排除掉果子自身的性格之外,更多的因素源于对所有关注她博客的朋友的爱。果子深深知道她的病情已不完全属于自己,她是众多在灰暗的病魔世界里挣扎着的姐妹的精神支柱,她病情的好转会带给很多人希望,她病情的恶化将使更多人陷入难以自拔的绝望境界。因此每次写到治疗和不如意时总是尽量用轻松舒缓的语气。
      
      特别是在07年8月份以后,虽然病情急转直下,行动日渐困难,她却写了一篇《我还能去旅游吗?》的日记,让所有关心她的朋友对她的状况有了更多的期待。在《中秋的月亮把我照亮》写到“原来的裤子、裙子在几天之内就穿不下了,令人发指,横横。我有时抱着鼓鼓的肚子想:这里面要真是个宝宝就好了”。在《划时代的转折》中写到“我开始吃那位自己治好了癌症的‘奇人’开的药,几乎每天都在换方调整,感觉精力稍微好一些了。过几天住院,相信我也一定会好好地出院。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不敢想象这就是果子的绝笔,我们这些没有切身感受的人虽然一直都知道她的病情已不乐观,但还总是想从她揶揄的语气中看到些希望,期盼着奇迹的出现。
      
      而在《成就爱》里,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果子和一直伴随在果子身边的厨艺高超、笔锋凌厉、对爱情执着的Z。
      
      果子是个事业有成的编辑;她刚结束了一段不太幸福的婚姻,但她有一个可爱聪颖的儿子牛牛,还有一个爱她的恋人Z,她一直计划着要为她的Z生一个孩子。她写到牛牛的可爱、乖巧、童言稚语;写到对Z的深厚的情谊和爱慕;写到所有朋友和家人对她的关爱;写到她对主的信仰;也写她的痛苦:比如三次手术的打击,多次无法忍受的治疗,对爱情的困惑,对父母和牛牛的不舍。
      
      果子和Z的经典对话总让我回味不已:例如果子去做CT检查要喝三杯药水时,她写成“要做三杯鸡”,而Z更甚,说“是做成清炖的还是白切的?”,让我这个做过无数次CT的人看到后情不自禁地含泪而笑。
      
       看过《成就爱》之后,让我必须承认一个现实:果子真的已经走了。但同时也让我更清楚一个事实:只要爱还在,那么走了只是爱人的肉体,留下的会是永世不变的爱。
      
  •     去向各处的旅行
        文/讴歌
        
        果子离开已有一年余。在我的电脑里,仍保留着她的博客链接。好久不用的MSN,还有她那一栏。看一眼,似乎她不曾离开。然后一怔,原来她已离开,人在天堂。
        
        果子离开后,她的爱人开始整理她走前三年的书稿。一年多过去,读到已成为印刷书的这本《成就爱》。
        
        对于死亡,世间有千万种书,千万种写法,千万个故事。果子的这三年,却有属于她自己的印迹,她泛及周围的人和事的印迹,包括我。我喜欢读《殡葬人手记》,出自一位美国小镇的殡葬师,同时还是与死亡打交道之余的诗人,书中所写是种种翻转于生死之间的故事、思考、笑话以及看似笑话背后的泪水,处处是人之生存的细节认真和全景荒诞。
        
        果子的《成就爱》,也是一样。一个人间真实的样本,面对生死、疾病、爱情、亲情、别离以及尊严。读它,让我回味动容,升腾看众生,又降落于地面那张作为人就似乎不可能挣脱的网。这张网上有依恋,有恐惧,既有趋向光明和美好的本能,又有知道不能实现之后的绝望和顿悟。
        
        果子发现乳腺肿块那天给我打电话,我正在阳朔准备徒步漓江。想起上医学院时,一位号称摸过中国一半妇女乳房的乳腺外科专家说,一刀掀去女人乳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那大臂一挥的动作,在记忆中特别生动有力地转化为我对果子的安慰。我对果子的劝慰和探望,总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冷解构、化解、大事化小。有意避免任何可能会引发眼泪的谈话和方式。但生活总在按照一定的比例制造着偶然和例外,一系列的偶然和一系列的例外。几率是以一堆人为基数的,对单个人来说,只有全或无,100%或是零。
        
        在恐惧来袭时,在黑暗中,她的每一分每一秒绝非我们这些带束花说声“保重”或是“没事的一切都会好的”,所能抵挡。翻开《成就爱》,才更确切地体验到她的每一分每一秒,如此真实地与各种一拥而上的情绪共同度过。她所记录的诸多细节,固然自她出发,与她和她的疾病有关,但又何尝不与我们和我们身处的世界有关?就像她说,我们也许从她的经历瞥见了将来的自己,作为人的残缺和脆弱,作为人,对美好的依恋,对别离的不舍,对尊严的抵死相守,对最终命运的必须接受。
        
        一张高倍显微镜下的切片。我读《成就爱》,真切地体验着人性在身处极端环境时的状态,怎么伸展,又怎么收缩。
        
        一面真诚之镜。帮我思考死亡,因在《成就爱》中,果子已在许多高高低低处,真实地思考过。如同当年我们在网络上无话不谈,高潮处逼近诗意。
        
        一只内省的提醒器。搞清楚自己生活的要义吧,别在眼前的一地鸡毛中迷失,也别被眼前的纷繁世界异化。
        
        此外,我愿意把它推荐给那些心底怀着勇气,渴望对生命真相了解更多,对凛冽事实试图不绕道不掩面的人。对于他们,《成就爱》是一本独特的生命之书。
        
        记起果子病情复发后,我去她家中探望,她说起自家楼顶上看夕阳很壮观。我建议一起去。我们爬上高高的楼房顶,视野开阔,仿佛远离人间,远离了这世界对健康和疾病的定义。远处夕阳映射周边云彩,呈现千百种从金黄到深红的过渡色。这可能就是壮阔之美吧。我们这一生,是一趟去向终点的旅行,我们此起彼伏的点滴,不经意间,成就了大自然的壮阔之美。
  •     果子的博客首页上贴着一首小诗《神未曾应许》,那也是我最喜欢的:
      
      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
      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
      神未曾应许,常晴无雨
      常乐无痛苦,常安无虞
      
      神却曾应许:生活有力
      行路有光,做工得息
      试炼得恩助,危难有赖
      无尽的体谅,不死的爱
      
      2007年的1月,在ZT的博文里看到关于果子的一些事,忽然有了感动,挂了电话过去,主动要求“能和你太太说几句吗?”,电话中,这个女子的声音真美,而且温暖,令人有亲近之心。更投缘的是,她看来和我一样的即兴,在听到我发出的聚会邀请后,立刻欢欢喜喜地说好,说过年回趟老家、之后就来,我说何妨年前呢,她说有个朋友要从深圳过来探访,我说那一起来吧,她说好,那让她别来了。
      
      就是这样,初次聚首;那一日,天色不蓝,轻阴无雨。果子坦率的分享从第一次的聚会里就开始了,她谈到了她的病,事业,爱好,家庭。后来,在我们每周去聚会的路上,每每几分钟短暂的同行中,海阔天空,聊旅行和八卦,也谈婚姻中的相处,信仰中的喜悦和困惑。
      
      我们也谈到关于应许,她说把患病当作休息,若说感冒了休息两天那叫忙里偷闲,那得一场癌就是生活需要来一次大调整,对,系统重装。在忙碌以至于盲目的生活里,现代都市里的人们是怎样漠视着休息、糟蹋着自己的心灵与身体的呢?
      
      在一次聚会中,我们谈到“他的试炼”,果子静了一下,说:我的病是就他最大的试炼。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十字架,因为在座诸友都无从亲身体会,更常常担心作为一个旁观者,话语只会显得苍白矫情。那一个话题没有标准答案,之后,我们握手祷告,结束后,她笑笑说:看,把难题都交托出去了,不用自己扛。
      
      所以今天读到她的书,从发病到康复到复发的这三年的日子,还有藏在语句后面的之前的日子,我才明白到她当初自己扛过多少重担,从工作到情感,那些挣扎与辛苦,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这样,把爱紧紧抓在手心,抓得越紧,越没有安全感,都是这样,自愿工作12个小时,在出租车上才发现绷紧的后背无法放松,在酒店醒来时刹那短路不知身在哪个城市。
      
      我认识果子的时候,她已经放下了很多,不再全职工作,学习用中医调理,定期参加聚会,还有,养了一只叫做朋朋的小狗,文字也愈见从容淡定、简单平和。按照她的话说,现在真的是在过人过的日子了。于此当下,听得见鸟鸣,闻得见花香,时不时,还有客厅小狗呜呜,厨房药香袅袅。
      
      那一段日子里,我所看见的,仍然是她对爱人对亲人的牵挂,是一份为人在世难以割舍难以释放的负担。对老人,遗憾不能尽孝,更加抱歉于要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对孩子,遗憾不能陪他长大,为他记录下那些童言稚语,抱歉让他年少失亲。但我最明白,她真真放不下的,还是亲爱的他。
      
      我那时候曾对她感慨:为什么人总是会爱上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款的人呢?理解这样的人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明知艰难,也还是完全摆上不计生死,也只有爱了,才能推动。她笑说我们是同类,我说才不是。她也只好点点头说,对,不是,但我还是愿意,你呢?我承认我也有我的一份不容易,不过比起她,就不值一哂。我当然不可以代替果子来表述她的辛苦,只能说,她天性的单纯让她有一份自然的坚定,好像我家的他一样,对于感情从不怀疑,所以,多年以来的不计较就是一种习惯。我告诉果子,每次坐长途飞机之前,都会写一封Email给他,把所有家中要务、保险、存折、密码等等重新交待一番,以防我有万一,他不至于全线崩溃;但这种事情,他是绝对不予考虑的,甚至我在温哥华数载,除了我的号码,他没有我任何一个朋友的电话。两个人迥异如此,也算是世间常态,但果子的难处在我看来,就好比让我家的他做我惯做的那些事情一样,还要做得比我好,这可真是辛苦。
      
      ZT也深爱果子,这份爱,她因为明白同时深深感激,就越发要为他点点滴滴着想,越发被他的情绪波动上下左右,这份因爱而来的负担,她始终都没有舍得放下。所以看着ZT写过:这个病人还要照顾一个健康人,我当时是气得要笑,发现他确实不是不懂;然而,果子不能放轻松,并不是他的错;那是她在爱里肯付出的底线足够低,让像我这样天性自私的朋友要忍不住心疼罢了。但是爱情,真的还有一个底线么?若说相爱就是合一,那底线无非是生死相许,朝朝暮暮里,每个细节都愿意对你迁就。
      
      果子是做到了。因为神应许过要有无尽的体谅,那些曾经的游移、不时的软弱、情绪的失控,还有,生活作息的不同步调,都是人性。我懂得看护的人比被看护的更有心理上的脆弱,却无法出言也不知当如何出手。在烛光之下的黑暗里,有必须承担的孤独感。果子在10月8号发表最后一篇博文之后,就入院接受安息治疗。25号的晚上,没有别人在病房里,她对我说:他的生日你会记得吗?
      
      我握着她的手,她的手始终比我的还要温暖,我说我会,记得要请他吃饭。后来这顿饭,迟延了一整年。
      
      我记得她对我微微一笑,目光已经不能对焦。ZT也写过她的笑,那一朵微笑是他的;而那一晚的这一朵,是我的。
      
      果子出发去了天国,她留下这一本小书,书里有她的微笑,打开,就能看见,那一朵,就是你的。
      
      ----------- 爱不死,爱是神的应许。
      
      
  •     
       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果子已经离世一年多。
       “我不知道从哪里说起。”翻开第一篇未竞稿《病是一种生活》,她回来了,用自白的方式开头,像低头轻声跟你聊天的朋友。
       这是充分吸纳过痛苦,又用了极大心力将痛苦雾化的文字。话写下时连着心,所以细腻、诚恳、源源不绝,随着手的翻动逐页复活。这样的阅读更像倾听,被一脉向内沉潜的凝聚力牵引,渐渐感同身受,不知成了一个爱她担心她的人,还是成了她的一部分――你意识到正读着一个人的心,牵扯了那些你对自己也隐讳的所在。
       一段截留的时光,2004年10月到2007年10月,以它独有的样子铺陈在你面前。这三年你在哪里,在做什么?如今记得的有什么?欢乐和愁苦经过你,有没有令你变得更有盼望?你的世界敞开还是闭锁,那里有爱吗?
       在患病的果子那里,这三年已经长成一所茂盛的果园。关于疾病、健康、爱情、亲情、友谊、信仰乃至死亡,她以天赋的慧颖善感全然拥抱着。由首次住院手术,到又见曙光的康复,再到凶险的复发,她深味所遭遇的一切,一点点从焦虑自身处境的状态中超拔出来,将更多的爱回向身边的人、需要帮助的病友、乃至素不相识者。即便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她依然是最后的看护人,视线温柔地穿越了整座果园。
       也许全面的成熟是由终极时刻倒逼而来的。命运不因她善良智慧而更改轨道,恩典只闪烁于一些时候,令她觉得,“我虽在重病之中,却是个很幸福的人。”
       “只有在死亡的幽谷里穿行过的人,懂得什么是剥夺,什么是拥有。再回到生,恨不得做个最纯净的人,将生命里裹挟的垃圾,通通清除。”因为每一个夜晚都越来越像最后一个夜晚,每一次见都可能没有再见。但,并不是每个向死的人都能收获最终的宁静和信心。
       癌症复发之后,果子最在意的,已经不是寻找神医和奇迹,而是如何了解死亡的意义。
       “求你叫我晓得我身之终,我的寿数几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你使我的年月窄如手掌。”在基督信仰的护持下,她终于获得了那样的自由:“不被死亡和环境捆绑,不给绝望以权柄”。这句话,鼓励了那么多需要与死亡谈判的人。
       感谢整理者的坚持,全书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生活记录的原貌:两篇回顾患乳腺癌后医治体验的未竞稿、两篇致病友的“幸福书”,余下的三分之二,是果子患病后三年来生活点滴的记录,穿插了数篇她爱人的看护日记。
       就内容而言,给这样一本书写评论有点多余,对倒数着生命写下的心灵日记做任何赏析,无论从文学或思想角度,都不那么妥贴。或许要说的只有一句:去读吧,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灵魂!
       “好日子”,是安稳日子么?还是虽然苦厄却回味无穷的日子?少有人敢说,困苦的缝隙中漏出的泪水其实尝起来别有滋味,甚至是甜的。说这话的往往是局外人,叹别人装订成册的传奇。
       而“生命见证”的意思是:我所承受的一切痛苦、失丧都不算什么,因为,生命如轮转,“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放下书,自己的生活里有一切矛盾、试炼和道路,若能真正对待和担当,日子就不只是白白经过。
       人世是锤炼之地。成就爱,活出有爱的生命,这是熬过苦炼的人们给予后来者最真切的祝福。
  •     作为《成就爱》一书的整理者,跳出来谈论自己工作的唯一理由只能是,出于对本书每一个字的表面意思及其生活来由的了解,我打心底里相信本书的价值,因此不打算避讳。既如此,请读者把本文视为一则编辑手记好了。
        
        书的作者,是亡妻果子,本名柳榕,先后做过《女友》、《潇洒》、《希望》和美国《爱家》中文版的主编,获得过经济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资格,06年3月在东山堂受洗。本书是她2004年患乳腺癌,至2006年复发,并于2007年离世近三年的生命见证。
        
        病中,她深感自己治疗过程的曲折以及中国病人缺少心理关怀的状况,计划写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希望能帮到他人,但最终未及完成。因此,本书主要包括未竟书稿、日记、博客三部分。这也是由我来整理出版的缘起。
        
        整理遗稿的过程再难,也难不过逝者独自面对死亡的经历。中间,我曾数次想象,当果子的书捧在我手里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但每次都是想一下就宕开了,人无法在一种微微震颤的幸福状态下停留太久。
        
        在与不同出版社的接触中,朋友们认为本书具有成为畅销书的潜质,但前提是,必须增补二人世界的感情内容,“病发前你们是恋人,病后反而成婚;婚后身体无恙,刚一搬家却复发;一复发就是最凶险的肝转移,中位生存期只有6-8个月,却还能葆有感恩的心;这完全可以改写成曲折动人的《知音》版故事”。要么,就以白描的手法刻画治病求医过程中更多详实的细节,“像‘自白派’女诗人那样,或者打造成一本女病人的心灵鸡汤”。我很感激这些专业而坦率的意见,也心知肚明本书在图书市场上可能遭遇的最大批评:内容较为分散,缺乏集中力量的挖掘。
        
        但,一份真实的生命记录、一份未完成的遗稿,不就该是这样的吗?谁的生活是围绕中心集中刻画的呢?我的态度于是也日趋明朗,我只可能删字,而绝不会把这些文字当作再创作的素材。怎么可能大修大改呢,我不应该自以为拥有这种权利。朋友们都很理解,我遂决定自费出版。
        
        原本,我曾想,把自己的影子减到最淡,从初稿直至第三稿,通篇、即使是前言,我都没有署名。每个人最终都是独自向上帝交账的,这不是我账本,而是果子的见证!在潜意识里,我拒绝任何可能给我带来现实利益的做法,仿佛以此可以缓解内心深处不肯释然的心情。
        
        直到某天,我读到盖恩夫人的话:“你一直回头看自己,一直看自己的不配,从表面上看来是谦卑,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自爱’。……若要生活在平安里,我们必需不看自己。”带着被“一语点醒”之感,重新审视书稿,我选择补录我的少量“看护日记”,穿插进果子的文字之中。我想,果子明白我的用意,想要让疾病的冲击在爱人关系中所引起的变化,尽量有一个完整的呈现,从而不仅让本书能对病人有所帮助,也让病人身边那些照顾、关心他们的亲友能从中获得一点体恤。
        
        选择自费出版,就是为了尽心尽兴尽意地表达、不做任何妥协地处理文字。我尽最大努力保留果子作为一个癌症病人、一个读书人、一个基督徒、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对疾病的思考、对医疗的反思、对自然的热情、对信仰的体会与践行。
        
        而作为实物,书印刷出厂之后,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与机缘。果子最在意能否帮到那些她最想帮的人:同患乳癌的姐妹们,和用健康的身体盛放着有病灵魂的人。我祈祷,扩大这份机缘,让果子的书成为祝福的管道,愿三千本如一粒粒撒出去的种子,每一粒都遇到好土,让它生长,在肉体与精神的医治与抚慰上,有裨于人。
        
        这个世界的书架上,并不缺少一本畅销书。我几乎浏览过所有中文版本的治疗手记、康复之路、生命日记。我们家果子的这一本,就放在这一格好了,它可以毫不羞愧地摆上自己。书中大量的日记,果子写满了三个本子,另有部分文字存在她的个人电脑上,都是她走后我才发现的。许多她在世时没有对我说的话,她走后我才看到,我甚至才知她是如何的爱我。因此,不能期望我对本书有完全客观的评价,我甚至认为它的缺点,正是其价值所在。
        
        或许,一个尽职的图书编辑是眼下这个世界上读书最认真的人吧,做过了,才有这份体会。从录入、整理到反复校对,几乎已经弥合了物质世界的分离。(尽管,仍有不完美在拿到书后的再次阅读中被发现:第257页第7行括号内的备注应为“哥林多后书”,我竟写成了“哥多林后书”,第368页出现别字一个,惭愧)经过这个过程,一个人,扎扎实实就活在你的身上,带着爱与美好、歉疚与满足。更何况,还有灵里的交通。
        
        然而,作为遗稿的整理者,我必须提醒自己,整理的过程就是强化现有文字的过程,别人可以不知道,但作为整理者当知,生活大过字。那些没有被记下的内容,不因没有出现在书里而消失,其中的爱丝毫不比已经记录下来的少。记得是爱,不记得更是爱。
        
        就这样,一本书,静静进入这个煞有介事的世界,正如她曾静静地离开。
        
        ——补,昨天,北京一出版人电话来,说起自己和妻子流泪读完果子的书,说很感动,说如果不是他太太随意翻开,连夜捧读,然后坚持推荐给他,他就听信一帮专业下属的意见(封面不显眼,排版不体贴,设计平常,现在病死的人很多等等),将其束之高阁了,说现在真正肯读书的人太少了,但他相信,只要一个人肯耐心读10页,就会被深深吸引……这是我听到的第一份专业出版领域的正面意见。我说,关于书的合作成不成没关系,你这个电话打来,我已经觉得很好了。我说特别感谢他的太太,呵呵。这样一些人,让事情值得一做,如果果子一定要走,就为这些人走好了。没什么不可以的。
        
        我敢吗,我敢说果子是为我走的吗?神啊,一切你都知道。
      
      以撒书店:中山三路与东川路的路口,岭南美术馆4楼,电话020,83845727
      尼西书屋:下渡路路口鹭江地铁口旁边,广州第六中学牌子右转10米路西,电话020,89106090
      学而优暨大店和中大店89023813
      大洋书城网购http://bookcity.dayoo.com/
  •       很记得极乐对果子的形容:一棵从头到脚散发着芬芳的柠檬树,只闻过一次,便再也不会忘记。
      
        在果子身边,能真切地感受到爱的光辉与力量。病中的她,往往让我们这些看望者深感被安慰,那么温暖,那么熨帖
      
        命运总是在给了果子一记大棒之后,再给她一颗糖,然后再给她更大的一棒……
      
        果子,我们美丽的果子,把最后一棵糖留给了我们,虽非全然甜蜜,却芬芳如故,散发着温润的光芒
      
        
      
        
      
        
  •   祝你每天都好,阿加西。
  •   看成就爱的时候,真的很感动。 感谢神,愿你靠神得力,平安喜乐。
  •   阿门:)
  •   愿主祝福和使用我们的生命!
  •   29号,我去看Y的时候,她那天无法说话,手谈,满满地,写了一页A4纸。
    提到你的时候,她说:不论发生什么,愿你的心平安。
    后来又问我:果子是医院还是家里去的?
    我离开广州的那一天,她又进医院了。因她自己很明白:我们终归的去处都是一样。她告诉我她的内心喜乐,“因为你知道我会去哪里,我自己也知道”。
    昨天是主日,讲的是诗篇32章,参读撒母耳记。大卫在拔示巴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死去之后,结束了禁食,对臣仆说:。。我必往他那里去,他却不能回我这里来。
    我们终归都是一个去处。
    为她的祷告总是不足够。。。不论为谁,都总是不够。
  •   祝愿一切安好
  •   看了两遍, 感受最深的是果子刚得病时两人的心理活动, 很真实, 还有就是对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醒悟, 真的是一切都有因果的, 很谢谢nancy的推荐. 愿所有人都好!
  •   去年下半年TB买了,
    嘿嘿要是早点当、卓有,又或是熬牢现在买的话,偶当当积分还可以多攒几个,哈哈哈(说笑下下)
    :)
  •   终于有地方买了,之前各种渠道买的那些已经都送完了,又遇到了觉得可以分享的朋友,却一直苦于没地方买书送给他们,呵呵,现在好啦:)谢谢暂停的好消息!
  •   谢谢楼上——果子的分销商与推销员:)
  •   自从去年买了这本书,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这两天又拿出来看了。许多感触和情绪搅和在一起,没有办法表达。
  •   应该把书照片放上去。。没有淘宝 看不到呢
  •   我是个基督徒,也正在读这本书很感动!愿神的爱借着这本书达到更多人的生命里。我想说一句:“果子,你好吗?"
  •   这篇文字似乎又看到了绿老师以前04,05年文字的影子,面对生命的离去永远都做不了坦然,至少我是这样的。
  •   人不可能奉献出完美的爱,那只有神可以做到.
  •   重新思量拥有的当下。
  •   吃烤羊腿的时候感觉这个人真好。
  •   很傻的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死?不管怎么样都是会死的!!!!
  •   人从出生就一步步走向死亡
  •   我很难受
  •   生命如落叶一般脆弱 。。。
  •   安徒生是基督徒,看过其自传《我的一生》当知,“一条燃烧的光荣的荆棘路”是有所指的,我想,那是通向各各他之路.
    "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的荣耀."
    凭王小波的道行,完不成这两条路的转换.他至多象偏好宿命论的希腊人一样说一句,上坡路与下坡路,其实是同一条路.
    在基督里,荆棘与蜻蜓的确可以是同一条路,"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因为有加略山的爱.
  •   不珍惜每一天 生命真的很短暂
  •   每个人生来就持有双重公民身份,在健康的国度与疾病的国度
  •   不能不克制,不能太克制啊
  •   生命盘根错节
    每一个生命的暗淡
    都让我们心痛
  •   现实间,克制,对于人 来说真的很重要,但是一味的克制,造成了压抑,我就想,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克制?克制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人的本性所需,还是社会环境所迫?
  •   最好的文学结局,或许就是死亡。
  •   会去看这本书,很感动,也写写绿老师给我们呈现生活中的果子,寥寥数笔却又那么真实
  •   可以转载嘛?
  •   睡着的人所做出的见证,有时比我们这些醒着的人所说的话更入心。感谢神。以马内利。
  •   放弃生命,反而得到生命
  •   http://www.130132.cn/0_12_289913.aspx
  •   仔细看后,有种想读的冲动。
  •   真的不错。 尤其是诗的最后一小段
    亲爱的,我还是想要向你保证
      一同潜入的
      除了这世界的欠缺
      还有我的血
    深深的扎到了我的心~
  •   恩,看书吧,会有收获的
  •   楼主,真的是受教了,鞠躬,膜拜~
  •   呵呵,赶明就殉了吧:)
  •   孤陋寡闻的我之前没有听过这本书,无意间看了你的书评立即冲到书店去寻找,可是好几家书店都没有看到。
    还在寻找,迫切的想要看,因为我的内心实际上一直在担心自己的纤维瘤会癌变。
  •   心远,西安的书店暂时还没有卖。
    你看看能否网购?http://bookcity.dayoo.com/
    不行再告诉我。
  •   让我感慨的倒不是爱,是关键时刻 人性弱点对人生所起的作用让我惶恐~~
  •   应该把讴歌写的全文也贴上来,哈,3000多字的那个
  •   你是JOY的朋友?
    刚看的那天....其中有我所不知道的细节.于是电话过去,盘问了很久,呵呵
    有多少啊,只有神知道.
  •   果然是初夏四月写的呐。
    感动……
  •   TO ZT 同学:
    是的,第一次读到眼睛都湿润了~
    昨天也听Joy提起出书的前前后后,再次感动无以复加~
    下午立刻在网上定了两本,一本传阅,一本收藏,强烈期待中~~~
  •   其实我不太了解果子的事情,开始关注是有一次无意中看到暂停的一篇评论《事关乳房》,然后我试图想去找果子的博客,到底是没有找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零零碎碎地,对果子有了一点点了解。
    然而每次,看到果子这个名字,心里会静一下。
    我相信,这世上,有些东西,我没有看到,但一定存在。
  •   不知过两天去书店能否找到
  •   我记得她对我微微一笑
    这样温暖的一朵
    人潮中似乎看到
    四月的天
    雨纷飞


  •   LS上的,你感叹可以,但是学赵丽华就不好了~
  •   也许没有一个正常的人需要得到这种过分的爱,爱太多了被爱的人会难受的要死~
  •   很多时候,神给我们的负担,我们常常不能理解,
    就像我最近在看果姐的书的时候,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姊妹,这么年轻,神就把她接走了,
    为什么,我没有早一点知道她,能像你一样有机会和她聊天,打电话也行,
    神在十字架上成就了祂的爱,果姐也在她的国度里成就了她的爱,
    LS的说,没有一个正常的人想要这种爱,这个我不反对
    可是神也 很正常,但祂却....
    很多时候不是想要不想要的问题,而是临到不临到的问题
    Maybe,只有神知道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于此当下,听得见鸟鸣,闻得见花香,时不时,还有客厅小狗呜呜,厨房药香袅袅......"
  •   自从我看到了这本书,我的心一直被里面的文字所牵引。读这本书的时候,使心可以完全安静下来。以生命感动生命,永远是最美的方式,是最伟大的爱。自从这本书到了我们书店,我们的店员都不由自主的会拿起向每一个进入店里的顾客推荐。希望能有更多的弟兄姊妹能读到它。
      
      我们的网站和淘宝店都已经上架,可以在网上订购。
      http://www.booksforchina.com.cn/index.php
      http://shop35158938.taobao.com/
  •   朋友下回说话简洁点·~~感觉你说话吧 嘴巴连着心 可咋整的尼~~~感觉吧~·你那心啊~~像一圈扯不清白的废电线圈子~~~
  •   写的真好,也许相对她我的病不算什么,我现在的心态或许真应该读读她的文字。
  •   网购今天终于联系好一家,大洋书城
    http://bookcity.dayoo.com/
    不说谢谢啦,但还是谢吧,谢谢你让我读到,你对果子的阅读感受,一个朋友说过,爱永在,是神的应许!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