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张蜀梅 著 页数:180
前言
从汶川大地震前线归来,不到十天,张蜀梅风风火火地把一叠厚厚的书稿送到我的办公室。 从灾区回来,这位新闻女侠,一刻也没有休息,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写作,眼圈都熬黑了。 尽管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组织、指挥汶川大地震报道,对一线记者的情况比较熟悉。但当我细细阅读这些文字时,不禁又一次次地被震撼与感动。我为我们的新闻战士在一线勇敢、敬业的表现感到无比欣慰,我为新闻媒体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的特殊重要作用感到无比自豪。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但这次抗震救灾也前所未有地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赞扬。从灾害发生的那一刻起,中国记者就以最快的速度,从四面八方向遍布不可预知危险的地震前线挺进。 张蜀梅是南方报业突发新闻领域的一把好手。地震发生后,她立即主动请缨,收拾行装,离开病中的女儿,成为第一批到达北川灾区现场的记者。 这次广东到灾区采访的记者有近300人,其中南方报业有近200人。为了更接近现场,他们都在乱石和余震中完成采访,有的涉险靠近堰塞湖,有的戴着三重口罩抵挡灾区的尸臭味,有的手上拿着面包肚子咕咕叫也不敢吃,怕吃了明天没得吃。最苦恼的是余震不时在折磨着他们,深夜写完稿,就到马路上睡帐篷。南方日报第一批派往灾区的记者赵佳月、杨曦,与解放军一起急行军12小时进入映秀,是第一批进入震中的记者。一路上,到处都是泥石流,随时可能把人吞噬。他们告诉我,那晚在震中映秀,睡在颤抖的大地上,听着巨石滚落岷江的声音,被冻醒了,就烤一下火,接着睡。 大灾面前,几乎所有的人都从灾区往外撤,但我们的新闻记者像解放军、武警战士一样往里面冲……无论是在汶川、青川、北川,还是在绵竹、什邡,每个记者都是提着脑袋开展采访。 正是及时全面的报道,灾区人民消除了恐惧,感受到有十三亿中国人民同在,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正是及时全面的报道,最新灾情牵动国内外亿万人的爱心,大家纷纷行动起来,支援灾区。 全面、深入、真实的报道,为新闻媒体赢得了赞誉:6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当天南方日报抗灾报道《新闻战士:笔端饱蘸泪与汗》上作出批示:“向你们———新闻战士致敬!”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广东赴川抗震救灾救援前线工作汇报会上说,广大新闻工作者奔波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大力宣传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的感人事迹,营造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良好氛围,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张蜀梅的书稿里,蕴藏着人性之美。她在采访中一次次把自己身上带着的干粮分给受灾群众。为了不伤害遇难亲属的感情,她和同事们甚至宁愿“自己不是记者”、宁愿“不采访”。与一条好新闻相比,那一刻对生命的尊重更可贵。 灾区群众对广东、广东记者贴心的感情也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一个四川老乡看到摄影记者莫伟浓很辛苦,让他到家里吃午饭。莫伟浓答应了,却因工作太紧张忘记了,那位老乡一直在等,他半夜找到莫伟浓,非要拉他去家里再吃一碗面。 在这次抗灾报道中,南方报业的记者不仅用笔、用镜头战斗,还凭着强烈的责任感,投入抗灾大潮中,既当战斗员,又当志愿者。记者刘进是学心理学的,他跟车送物资到灾区,到了四川就主动留下来做了志愿者,在灾区志愿服务的7天里,他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一定会好好活下去!” 这些虽然是一个个孤立的片断,但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魂魄,也是所有新闻工作者愿意为它付出汗水、热血甚至生命的动力。中华民族正是用这样的坚强、信心和勇气告诉世界,英雄的中国人民是打不倒的。 现在,灾区正进入重建阶段,百废待兴,面临着更加艰苦、严峻的考验。作为广东的新闻媒体,我们要继续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为灾区重建鼓劲、加油,发挥媒体的桥梁作用,引导更多的广东人援建汶川,在震中高扬广东旗帜,在灾区彰显广东媒体责任。 张蜀梅告诉我,离开四川时几位记者约定,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哪怕三十年后老了,还要再回到汶川、北川去看看,永远关注灾区、永远支持灾区的建设! 我支持他们! 杨兴锋 (作者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董事长、南方日报社社长)
内容概要
汶川地震灾难发生后,广东《南方日报》迅速出动,及时、客观、真实地报道灾情的实际情况,全方位披露灾情信息,增强了透明度,推动了救灾工作的开展,防止了各类谣言、小道消息的传播,稳定了民心和社会秩序。 张蜀梅是南方报业突发新闻领域的一把好手。《生死一线》是她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九天里的真实记录。她为大力宣传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的感人事迹,营造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良好氛围,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作者简介
张蜀梅,生于四川,先后就渎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文学学上学位。70后女作家之一,著有短篇小说《圈套》、《非常关系》、《情感一种》,中篇小说《同窗共渎》,长篇小说《一个或几个人的舞蹈》(花城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纪实文学《在SARS的流行前线》(花城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专栏《活着就好》(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现居广州,供职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书籍目录
5月12日,广州,晴地震来临震动全国5月13日,广州—成都—绵阳安县,大雨从广州出发找车,赶赴灾区5月14日,北川,雨转烈日排除万难,进入北川死亡谷朱远庭废墟里的救援大逃亡5月15日,北川县城,晴再进第一线重回死亡谷5月16日,绵阳、北川上午绵阳404医院,虹苑剧场下午北川县城村民自救心理干预卫生防疫外媒云集张吉万5月17日,北川县城北川男的深情青川5月18日,北川县城,绵阳虹苑剧场余震日本搜救队安置北川学生爱的奉献5月19日,绵阳、成都、哀悼日哀悼反思5月20日,成都、广州 惊魂犹未定附录地震大事记后记
章节摘录
5月12日,广州,晴 地震来临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 我刚在单位附近和几个朋友吃完午饭,悠闲地走在广州大道,回单位上班。广州大道车水马龙,就是白天也在塞车,我们发现,报社门口停了很多的车不能进来,大家都说报社的私家车太多了。 我们还相约周末的时候去逛街,好久都没有买衣服了。 大约1分钟后,我们报社报料热线的工作人员给我电话,说广州发生地震了,很多人从20多层的高楼都跑到街上了。 我立即通知当天值班的记者前往了解情况,再通知另一个记者采访一下广东省地震局,弄清楚是哪里发生了地震,发生多大的地震了,有没有伤亡。上次广东三水的烟花爆竹仓库发生爆炸,广州周边的花都、天河都有人打来电话报料说是地震了。 同事们反馈的消息是:刚才,的确发生了地震,但震中不是广州,是四川! 四川? 我虽然是四川人,四川那么大,经常听说这里那里地震的,侥幸地想,就是发生地震我们家也应该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吧?这时又有一个报料热线电话打进来,还是在说地震,说广州又有三四个读者打电话来说,刚才感觉到地震了。 我心里有点担心,也不知道是四川哪里发生地震,是不是影响到我家?我想着给我母亲打电话,但是仍然没有急迫感,因为,心里老是觉得就是四川发生地震,家里应该也没有什么反应吧,要是有反应,家里人应该会给我电话的。 所以,事情发生10分钟,我都没有给我妈打电话。 这时,办公室另一个同事也接到他在北京的同学来的电话,说四川地震了,北京都有反应,还有其他的同事也在议论,说有人从四川通过MSN告诉他,四川发生地震了,应该是不小的地震。 这下,我可真有点着急了,赶紧给我母亲打电话,但是家里说话出现忙音,我又给在成都的弟弟打电话,也打不通。隔了一分钟,我再次给我母亲打电话,电话通了,母亲说话有些语无伦次,还有点说不出话来,她断断续续地说,刚才就是在成都的弟弟给她的电话,说成都地震了,房子都在摇晃;家乡也地震了,街上的人都跑光了,都选择往学校操场上去。一问整个街上都没有人影,家中还有一个80多岁的奶奶,刚刚跟着人流往学校操场上去了,母亲说是听见电话铃响才停下来的,她说厨房里锅碗还在哗哗响,我就立即让母亲赶紧离开房子,去到平地上,晚上没什么事情再给她电话。 然后,我立即给县城的姑姑打电话,家里电话没有人接,手机没有人接。 我再次给成都的弟弟打电话,电话显示网络繁忙,无法联系。 真是焦急。 这时,网上已经有一句话的新闻“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东经103.4 °)发生7.8 级地震,伤亡不详。” 接着网上出现很多的消息,一会说是8级,一会说很多地方都发生地震,简直是传言四起,搞不清楚真实的状况。 说句非常惭愧的话,我对地震的级别没有什么感觉,对以前书本上有没有学习过地震知识,已经没有任何印象。一个同事立即给我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按照级别,与1976年的唐山地震一样,也许还比唐山地震更严重。 唐山地震的时候,我还小,没有印象,但是我听说过,印象中我们才刚刚做了“唐山大地震30年祭”的专题报道,当时报道死了20多万人,后来也有人说死亡30万人,不管多少是准确的数字,反正死亡的人数创历史之最。那么,这次呢,这次会有多少伤亡啊?! 我们报社这个机动记者部刚刚成立半年,就是专门负责采访重大的突发新闻的。所以,和部门负责人胡键商量,立即派人去。 确定了第一支赴灾区采访的小分队,第一时间出发,成员:文字记者赵佳月和摄影记者杨曦,他们马上打电话订到成都的飞机票,获悉最快一班是5点起飞的。没有时间去银行取钱,也没有时问去财务那里借钱,于是同事们凑了8000元,立即赶往白云机场。 虽然是在工作,但心里还是牵挂着没有联系上的亲人。奶奶80多岁,在路上是否安全,弟弟在成都,距离震中很近,不知道情况如何,山上住着还有快90岁的外公,还有舅舅、舅妈、姑姑、姑父、表弟、表妹,大大小小,加起来至少有10多人啊。 一个小时的焦急等待后,姑父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城的街边用公用电话给我打电话,电话那边还十分嘈杂,他说刚才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往外跑,没有听见电话响,现在所有的人都跑到街上来了,大家都在街上走动,到处打听消息,到底是哪里发生了地震了?全城突然停电,手机全部都打不出去了,只有少数一些固定电话还可以和外界联络。他说,当地的县城基本没有什么事情,估计只是年老失修的房子有损坏。但是,所有的人都到了平坦的地方,就是有家,也都不愿意待在家里了。 这个回答,让我比较放心了。 在这中间,我不停地试着给家里电话,看看通讯是否中断,但是电话里出现故障的声音。
编辑推荐
《生死一线:汶川大地震九天纪实》记录了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但这次抗震救灾也前所未有地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赞扬。从灾害发生的那一刻起,中国记者就以最快的速度,从四面八方向遍布不可预知危险的地震前线挺进。 《生死一线》是广东《南方日报》记者张蜀梅在地震发生九天中的报告文学记录。这些虽然是一个个孤立的片断,但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魂魄。中华民族正是用这样的坚强、信心和勇气告诉世界,英雄的中国人民是打不倒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