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3-01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吕迪格尔·荣格布鲁特 页数:412 译者:朱刘华,黄孝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坐奔弛,开宝马”是多少人的梦想!宝马、瓦尔塔、米卢帕和毛瑟是享誉全球的德国品牌。这些企业全部控制在一个家族——德国最富有的匡特家族手里。匡特四代人前赴后继,开创了“匡特手朝”,他们以企业家的机敏和政治家的老谋深算创立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帝国,成为灰烬中的不死鸟,在各个时代都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用实践写下传统家族与国家经济、权力配合运作的一本教科书。多年来,这个家族拒绝所有媒体,隐身产品背后,本书首次揭露了匡特家族的神秘性和悲剧性。
作者简介
吕迪格尔·荣格布鲁特,学过国民经济学,毕业于科隆的记者学校,1992年至2000年他担任《明星报》和《明镜报》的经济记者,后任经济报《网络商务》的副总编。现生活在汉堡从事创作。
书籍目录
引言1871-1918工厂主 第一节 灰烬中的不死鸟 第二节 埃米尔·匡特改变命运 第三节 京特·匡特出生了 第四节 以惊人的速度证明自己的才能 第五节 在普鲁士帝国发迹1919-1933股票投机商与实业家 第六节 新时代提供的机会 第七节 掌握股票投机的所有诡计 第八节 一见钟情 第九节 百万富翁和妙龄少女的结合 第十节 孩子们在街上拿钞票堆房子玩 第十一节 在通货膨胀年代的残酷掠夺 第十二节 收购成功 第十三节 京特·匡特与玛格达·匡特的婚姻生活 第十四节 繁荣的20年代 第十五节 赫尔穆特.匡特之死 第十六节 天上掉馅饼了 第十七节 妻子成了通奸者 第十八节 赫伯特·匡特的年轻时代 第十九节 华尔街股票市场突然崩溃1933-1945第三帝国时期的军备生产 第二十节 漂亮女人 第二十一节 他赢得了柏林 第二十二节 这真是一个谜 第二十三节 从玛格达·匡特到玛格达·戈培尔 第二十四节 纳粹党获得权力 第二十五节 京特·匡特蹲了四个月的牢 第二十六节 京特·匡特的军火生意 第二十七节 以父亲的角色自居 第二十八节 第一夫人 第二十九节 希特勒青年 第三十节 创造历史的人没有私生活! 第三十一节 什么都跟着干了 第三十二节 水星行动 第三十三节 扼住大英帝国的咽喉! 第三十四节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十五节 强制劳动 第三十六节 第三帝国最活跃的企业家 第三十七节 战争年代的赫伯特·匡特 第三十八节 死亡是计划之内的 第三十九节 元首为他操了很多心 第四十节 玛格达·匡特毒死自己的五个孩子 第四十一节 监狱里的生活一点也不舒适 第四十二节 荒谬透顶的判决1945-1982拥有宝马 第四十三节 这些损失没什么了不起 第四十四节 这个被打败的国家重新崛起 第四十五节 所有生意对半分 第四十六节 兄弟俩和戴姆勒战役 第四十七节 赫伯特·匡特豁出去干了 第四十八节 宝马公司起死回生 第四十九节 哈拉尔德·匡特的军火生意 第五十节 我比不上你,我是继承来的 第五十一节 是什么促使你一直蔑视危险? 第五十二节 他不希望有人撞上他 第五十三节 第二个重要的人事决定 第五十四节 家族争执和财产分割 第五十五节 深受伤害的时刻 第五十六节 妈咪死了 第五十七节 最困难的遗产分配方案1982-2006继承人 第五十八节 我们自立门户吗? 第五十九节 哈拉尔德·匡特的五个有钱的女儿 第六十节 挤企业这头现金牛的奶 第六十一节 什么叫公平? 第六十二节 一个古老的“小秘”故事 第六十三节 德国最富有的女继承人 第六十四节 他可能是德国最有钱的单身汉 第六十五节 短暂的宝马危机 第六十六节 终极驾驶机器作者跋:家族的秘密原始资料文献索引鸣谢
章节摘录
1871-1918 工厂主 第一节 灰烬中的不死鸟 匡特家族的历史是一次成功移民的历史。18世纪初期,当普鲁士升格为王国时,匡特一家离开荷兰老家,迁往东方。一小群加尔文教徒踏上了前往勃兰登堡地区的路途。 在那里,勃兰登堡的选帝侯弗里德利希三世于1701年1月18日自立为王,摇身一变成为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一世。可他统治的是个穷王国,人口稀少,生活落后。普鲁士缺人,新国王缺臣民。 普鲁士起源于易北河和奥得河之间勃兰登堡地区。勃兰登堡原属斯拉夫民族领地,后被德意志诸侯和骑士在东侵时占领,随即有大量德意志农民移居这个地区。自1415年起,勃兰登堡邦国转入霍亨索伦家族手中。1618年,该家族又从波兰王国得到普鲁士公国。以后,霍亨索伦家族不断向东扩张领土,逐渐把勃兰登堡和普鲁士联在一起,并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往东部的普鲁士。1701年,勃兰登堡一普鲁士改称为普鲁士王国,其贵族地主称容克(Junker)。当时,经历过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以及三十年战争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名存实亡。皇帝已无实权,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各邦国保持完整的独立主权地位,帝国分裂成365个大小邦国和1000多个骑士国。大片土地荒芜,人烟绝迹,到处荆棘丛生,积骸成丘,村庄毁尽。 让普鲁士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国王的儿子。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子承父位后,四处招揽移民。这位被称为“士兵王”的国王说道:“我重视人胜过重视最耀眼的珍宝。”他是一个虔诚的加尔文教徒。他希望自己的国家,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有一天会像信仰卡尔文教的荷兰一样发达起来——荷兰的工匠和商人生活都很富裕。他给了受歧视的奥地利新教徒们一个新的家乡。全欧洲的年轻男子都被吸引。 开国之初,普鲁士邦国的面积在欧洲各国中,仅占第10位,居民人数仅占第13位,但军队的数量却占了欧洲的第4位,军费开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占欧洲的第一位——国家要把收入的85%用于军队。在此之后,凭借着强大的武力,这位经常穿着军服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不断发动对邻国的战争以扩张版图,北面打败丹麦,南面打败奥国,西面打败法国,最西直达莱茵河下游,东面又夺得了斯拉夫人的东普鲁士。 1740年,威廉一世之子登上了普鲁士的王位。史称弗里德利希二世。这位国王被德国历史学家尊奉为“弗里德利希大帝”。上台伊始,他就兴修水利,发展工业,鼓励移民,使普鲁士的人口从1740年的220万,增加到1786年的543万。对外发动对斯拉夫人的战争,夺取了富饶的西里西亚。 匡特家族可能是在弗里德利希二世执政时期来到勃兰登堡地区。弗里德利希大帝也想让“每个人按他自己的方式快乐”。不过,他更喜欢天主教徒而不喜欢基督徒,认为前者不像后者那样“有迫害欲和迷信”。逃亡者和宗教被迫害者涌向普鲁士,瓦尔登泽派信徒,美侬尼人,苏格兰的教士们和犹太人都来了。他们全都受到欢迎。 在国王的眼睛里,这些“殖民主义者”的任务是让荒凉的普鲁土变得繁荣发达,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移民们必须向国王纳税,他用它来供养军队。弗里德利希大帝把普鲁士军队建成了“灰烬中的不死鸟”,同时把全国建成了和平时期的兵营,实现了欧洲军事强国的建国目标。当时,普鲁士维持着一支高达19万人的常备军,平均每32个居民中就有一个士兵。而同期的俄国,91个居民中才有一名士兵;她的强邻法国,140个居民中才有一名士兵。在采访过弗里德利希大帝之后,法国记者米拉博写道:“别的国家拥有一支军队。普鲁士是一支拥有一个国家的军队。”普鲁士自由移民政策的基础不是博爱,而是军事需要。像匡特一家这样的荷兰移民可以移居到勃兰登堡地区,这是18世纪普鲁士统治者以势力增长和战争为目标的政治策略的一部分。 再也无法查考,他们是在哪一年到来、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离开故乡的了。匡特家族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著名理论的一个典型例子。马克斯·韦伯在所撰写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加尔文教伦理激发了一种与资本主义文明本质契合的进取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企业家以及企业家的能力和热情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的确,新教伦理赦免企业家的贪婪罪,为经商,致富绕上圈神圣灵光,消除了人们的精神障碍,激励人们勇敢地走上企业家的道路。新教伦理所肯定的自我克制,敬业守职,勤勉节俭,勇于进取的精神气质,则促进了资本的快速积累与增值,推动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位叫泰固的学者甚至把加尔文教的分布称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温床。匡特一家是敬畏上帝的新教徒,勤劳,会做生意。在勃兰登堡地区,他们从事手工制绳和织布,相信在大地上辛苦工作能给上帝增光。 从欧洲各地来到普鲁士的勤劳移民大力推动了原本贫困的勃兰登堡的现代化。普鲁士臣民生活的条件是有利的。国王及其大臣们执行的是一个好的经济政策:他们为各种手工工场提供资金,主要是亚麻布厂和棉布厂;他们创建了一家国家银行;他们扩建道路,疏浚奥得河。老百姓虽然要缴纳高额税赋,但在政治上不要再受到迫害,因此也非常高兴。这在当时的欧洲可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节 埃米尔·匡特改变命运 1849年1月13日,埃米尔·匡特出生在普利茨瓦尔克。这是一个小城,位于勃兰登堡西北方向起伏的丘陵地带。埃米尔是独生子,父亲弗里德利希·匡特在他6岁时去世。母亲亨里埃特·匡特独自把他抚养大。埃米尔被迫学会节俭的美德。但他就读的是佩勒贝格的较高级的学校。16岁时,他求职于德雷格兄弟的织布厂。那是一家小厂子。厂里有6台织布机,由马儿转着圈子推动。仍然是用手纺纱。当第一台蒸汽机安装起来时,埃米尔已经在厂里工作了两年。他在公司里从学徒干到店员,不久之后成了业务代理人。他目睹了这家厂子连同所有的织布机毁于一炬,两位老板之一失去了重建的兴趣。但另一位,路德维希·德雷格,于1873年利用一家伦敦保险公司的资金,在老厂旧址上盖起一幢四层新厂房。勤快的埃米尔成了德雷格最重要的雇员之一。德雷格的大儿子虽然天资聪颖,可对织布厂不感兴趣。此时,德雷格的女儿海德维格正跟年轻的埃米尔两情相悦。 1880年7月20日,当这对年轻人举行婚礼时,德雷格已经去世一年了。30岁的埃米尔接手领导公司。现在,公司属于那位遗孀及其5个孩子。埃米尔不喜欢这个受聘于私人公司的企业经理人角色。他的婚姻是高攀了,但他还想发展。1883年,埃米尔跟妻子的弟弟、时年22岁的马克斯·德雷格以35000塔勒的价格合买下这家企业。从这天开始,他就是自己的主人了。埃米尔由雇员上升为企业主的这段经历,发生在一个德国经济发生极具戏剧性变化的时候。 1870年7月初,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在普鲁士铁血首相俾斯麦的策动下,普法战争爆发。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投降而告结束。普法停战的和约《法兰克福条约》极其苛刻: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金法郎。这也导致了法国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镜厅宣告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诞生,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史称俾斯麦成立的帝国为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18)。统一后的德国经济犹如脱缰之马迅速发展。战争赔款加快了年轻帝国经济发展的步伐。1871年到1874年后来被称作“创业者之年”,单是在这几年里,有资金实力的德国中产阶级就创立了857家股份公司。 但这个进程突然中止了。危机的风暴从维也纳开始。因为这里的创业活动带有更大的投机性。1873年5月9日,维也纳交易所陷入极度混乱之中,在24小时之内,股票贬值了几亿盾,因而被称为“黑色星期五”。接踵而来的是企业大批破产,信用瘫痪,有价证券交易的停止。1873年在维也纳开盘交易股票的294家股份公司中,有135家宣告破产。维也纳交易所危机很快波及到欧洲的其他交易所。1873年9月18日,随着拥有北太平洋铁路公司大量债券的杰伊·库克金融公司的破产,以美国为主要震源的世界经济危机终于爆发了。维也纳交易所的危机迅速地波及到了德国。这是因为在70年代初的繁荣时期里,德国是欧洲证券的主要交易场所,尤其是对铁路和房地产的证券投资,具有很大的投机性。美国爆发危机后,德国的危机开始加剧。如德国铁路投资的收入一再下跌。1870年,柏林一波茨坦铁路的股票股息为20%,1872年降为8%,1873年又降为4%。70年代初开始在柏林交易所内发行股票的95家新银行中,到1875年倒闭了约40家。1873年5月9日,维也纳交易所倒闭。 1873年危机是19世纪资本主义危机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它不仅波及范围广、规模大,而且持续时间长,从1873年开始到1879年结束,历时7年,期间,一些国家经历了危机的两次震荡。生产严重过剩导致物价惨跌,有的机器价格甚至跌到成本以下。大批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建立在沙地之上的“新经济”化作泡影。高利润的承诺没有兑现。很多随工业革命诞生的企业,发现他们的产品再也没有足够的销路。经济失去了平衡。深深的绝望在国内蔓延。埃米尔在这种萧条景象中接管了纺织企业的生意。他战胜了这场危机。当时普利茨瓦尔克小城共有11家织布厂,他的企业是唯一从这场大萧条中幸存下来的。这有几点原因,一是,埃米尔比其他竞争企业的领导人更有进取精神,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手中的纺织厂是他唯一可以凭借的资本。除了背水一战,他没有其他退路可走;二是,由于1873年的火灾。工厂被迫在废墟上重建,工厂也因此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生产设备。除了26台机械织布机,它还有半自动纺纱机,英国造的走锭精纺机,以及洗布机、缩绒机和上浆机。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有一个固定的财力雄厚的大客户:国家。 北德邦联海军创建于1858年。从这一年开始,德雷格兄弟的工厂就是它的供货商。当它于1871年改为帝国海军之后,这一情况也没有改变。这一业务联系现在带来至关重要的好处。军方合同让这家织布厂在经济动荡中能站住脚跟。虽然吃不饱,但也饿不死。 另外,埃米尔是一个具有远见和外交手腕的男人。他很快理解了竞争企业间的合作会多么有用。他跟附近的位于多瑟河畔维特斯托克的弗里德利希·威廉·韦格讷纺织厂签订了友好合同。这是一个让两家织布厂都获利的合同。 第三节 京特·匡特出生了 婚后一年,海德维格·匡特和埃米尔·匡特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1881年7月28日,京特·匡特出生了。两年后,这个年轻的家庭搬出在迈恩堡城门旁的海德维格父母家。他们的新房紧挨着工厂。京特在工厂边长大,每天都能看到工厂的发展变化。不断有新机器被运送来组装好。这家企业很快就跻身全帝国生产设备最好的公司之列。 男孩看到的这个工厂有着由工人、工头、师傅组成的森严等级。统治这一切的是他的父亲,一个身材魁梧、头发早白、小胡子上翘的男子汉。埃米尔是保守的普鲁士人,虔诚,忠于皇权。在商务上,这位工厂主也始终是老思想,永远不会想到去贷款购买新机器,只肯拿利润来支付工厂的每次扩张。虽然全家生活优裕,埃米尔也绝不会摆阔。他行事稳健,要求员工与家人服从。后来,京特是这样描写父亲:“他像一个老派的农民或者工匠,为子孙后代着想。凡他制定出的东西,他的儿子们——我和我的弟弟维尔纳、格尔哈德,就必须执行。” 父亲渴望把年轻的京特当成继承人培养。可此时此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座约有6000居民的普利茨瓦尔克城里,京特若想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厂主,学会他所需要学习的一切,就得找上好几个家庭教师。比如英语和法语,这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工业和贸易大国的语言,还有商业算术基础知识和足够的自然科学知识——这能帮助他读懂纺织业的专利权说明书。埃米尔把目光投向小城的外面,为儿子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从而为京特的未来奠定了最好的基础。京特15岁那年,被父亲送去柏林就读露易斯塔特理科中学。这位小地方出生的少年,来到首都,与正处于上升期的德意志帝国一起成长。 世纪之交的柏林发展惊人。数十万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人涌进这个大都市,寻找一种更好的生活。他们在迅速扩大的柏林郊区住下来。从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柏林人口增加了10倍,达到400万。柏林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普利茨瓦尔克的世界。 京特住在校长邦多夫教授家。他是个优秀的学生,尤其是数学、化学、历史和地理,成绩都处于上游水平。他在主人家结识了在乡下永远不可能遇到的人们。出入邦多夫家的人,包括具有自由思想的议员和俾斯麦的多年老对手欧根.里希特等高级人士。 京特浸泡在柏林的乳汁里,每天长时间漫步在柏林的街头,目睹行将竣工的地铁和高空铁轨的建设进展。他梦想着成为一名建筑家。但京特当然知道,等待他的是另一种任务。来自父亲的呼唤比京特估计的要早。这个世纪临近尾声时,埃米尔患了严重的胆病和肝病,身体状态虽然恢复很快,但这位公司的创业者从此却不得不定期前往卡尔浴场疗养。埃米尔想尽快让儿子接管公司。他或许也感觉到,自己有点跟不上工业变化的迅猛脚步。 两年后,京特在父亲的要求下回了家,他的青年时代随之骤然结束。他在父亲的企业里接受了6个月的速成培训。早晨6点,京特坐在纺织机旁,向一位有经验的女工学习纺纱、缩绒和浆洗。一位染色师傅教他染布的工艺,教他如何从槐蓝属植物汁里魔术般地变出发亮的海军蓝和龙骑兵蓝来。一位机械师让他熟悉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下午是商业培训,从2点到7点,京特和父亲一起坐在账房间,学习通信、财务和盘货。 如今埃米尔已经是德雷格兄弟织布厂的独立老板。他的小舅子马克斯·德雷格在打网球时肺部受伤,休息了。1898年10月,埃米尔又将儿子送去亚琛,让他就读于普鲁士纺织工业中等专科学校。一段苦日子开始了。尽管在父母的工厂里受过训练,京特很快发现,自己掌握的织布业基础知识太少。不过京特很努力,往往苦读到深夜,很快缩短了与同学们的差距。成功给了他鼓舞。他喜欢跟同学们一起去参观科隆、埃尔伯费尔德、迪伦的精梳厂、纺纱厂、机械制造厂或者染色厂——在他一生中都没有什么比参观工厂更令他着迷的了。
编辑推荐
名门世家丛书,引自德国的世界著名家庭传记,政治家族、实业家族、艺术家族……一百年苍茫世事,数十位风云人物。 这些家族掌握了大量社会资源,权重位尊,制造风云。他们的财富、地位、声望及志趣,引领着普罗大众的人生梦想和时尚追求。 俗话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本丛书以丰富的资讯、大量的图片、翔实的案例,说明贵族是怎样培养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