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埃米尔·路德维希 页数:479 译者:马莎 黎恩
Tag标签:无
前言
大海的命运往往在波涛间与海岸边上演。但单调的万顷碧波是没有多少历史可言的,人类的种种奋斗都发生在海岸上,偶然才延伸至大洋深处。透过全人类的奋斗、功绩与创造,我们能听见大海的咆哮,瞥见大海的忧伤。风暴与乌云牵引人们驶向光荣之旅或灭顶之灾,桨橹、风帆、铁锚与灯塔将完整无缺地为读者再现当时的真实环境,而悬崖、草木、海风以及鱼群,则令这本“岛屿密布的书”生机盎然。讲述大海的历史和讲述河流的历史不同。尼罗河像人一样,从出生到死亡,有着史诗般宏大的生命历程,而海洋则是所有沿海政权希冀掌控的对象,是所有戏剧性事件为主争夺的战利品。阳刚的河流能;中破岩石与荒地,一路拼杀到底,而我们阴柔的大海则像古希腊的海伦,万众觊觎,在一个又一个主人之间辗转飘零。无论作为一个生存环境,还是作为一个争夺中心,地中海在所有海洋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本该是个湖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直布罗陀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苏伊士运河限制了它的自由。这三者开凿的动机与产生的影响都是那么的引人注目,其中,苏伊士运河更是左右了地中海近代以来的命运。在人类从原始人进化为现代人的整个历史上,地中海始终是西方文明的中心,我们全部的宗教、哲学、科学与艺术都在这里萌芽、演变、分化乃至最终成型。欧洲人的灵魂和精神能在此找到他们政治、智慧与艺术之圭臬,而美国的所有宗教理念、宪法章程以及精神支柱也都起源于此。对这些渊源的伟大发现之后,人们的探索才开始转向其他大洋。我们记述的重点将在公元1500年左右改变,也就是说,从第四章起,将把重点由文明智慧转向贸易与交通。因为,随着岁月流逝,这段漫长的文明史并非益加先进,而是每况愈下了。地中海在古代时的地理长度远远超过现在,要是它的古代历史也能再延长3倍就好了。想巨细靡遗地记录一切是不可能的,单是讲述沿海国家的历史就得占三章之多。许多国王的名讳都没有在此书中出现,读者若想寻找自己喜欢的人,无疑常会失望。跟《青白尼罗河》一样,要写这么一本书只能尽量扼要精简,它的意义在于促使读者为研究某一特定词句求助于其他书籍。从那些书籍,甚或百科全书中,你将发现更多的客观记述,而本书的褒贬喜恶则取决于笔者的个性特征、哲学理念和思想背景。些郑重签订并密封的和约中提到的行省与海港都早已面目全非,或不复存在于世。那么,什么才是值得记述的呢?并非地米斯托克利、阿格里帕、穆罕默德、苏力曼、纳尔逊以及加里波第等人在地中海及其沿岸领导的战斗,也非戴奥尼夏、狄奧多里克、格雷戈里、菲利普或加富尔等人缔结的盟约。一个时代的重要性完全取决于它留给后人的东西——无论是学术,是艺术,是一个辉煌年代的记忆,抑或是一位伟人的人格。就地中海的历史而言,雅典卫城远比整个摩洛哥的历史更为重要。除了文明史之外,一切都取决于历史缔造者身上展现出的人性。这便是我的导师普卢塔克书写历史的秘诀,正是这一秘诀,令他成为人类最伟大的导师之一。以同样的方式书写整个世界史当然也是可行的——不以权威的面貌出现,只关注千百颗渴望被打动的凡人心灵。跟我早期的作品一样,这本书清楚地表达了我的信念:在人类历史上,决定一切大事件进程的,往往都是单独的个体。要是没有暗杀恺撒或亨利四世的凶手,要是匈奴王阿提拉、查尔斯五世或路易斯十四不是死得太早,整个时代的历史都会全然不同。关于地中海地区的商业贸易,经济学上的统计量是没有用的,能够比较明确详述的只有19世纪初的情形。另一方面,本书也描述了气候、河流与农产品的情况,它们都是对地中海这一主人公大有影响的要素。本书贯穿着一个明确的政治哲学,是根据以下个人信念来写作的:智慧远胜武力,然而先进的思想要获得人们认同却相当缓慢。一位思想家不可能在他生活的时代便领导一个国家,而地中海地区却有一些例外,比如伯里克利、马可·奥里利乌斯和萨拉丁。一位政治思想家只有像穆罕默德那样承担其历史使命,才有望在生前便功成名就;柏拉图和但丁有着更为杰出的头脑,却没能实现这一点。在本书中,匈奴王之流没有智慧的征服者被忽略不论,只有在以下情况,征服者才会得到密切关注:像亚历山大大帝那样把文明带给被征服者,或像某个罗马人那样把思想传播给阿拉伯酋长,或像查士丁尼和拿破仑那样制订了法律,抑或像某些托勒密、拜占庭人、罗马教皇和共和国总督那样对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我称之为伟大的人,”伏尔泰曾说,“是那些以有益或有建设性贡献著称的人;至于那些攻城掠地之徒,不过是所谓的英雄。”这种史传写法能让我们对照当代历史的转折期,并不断提出质询。古代革命的发展方式与现在完全不同,我们确实无法从中汲取教训,但从前的独裁者建立党羽的途径,却仍能给予我们相当的启发。首先,不管到哪我们都得面对民主政治问题。历朝历代,紧随着一个腐败的民主政权之后而起的,便是独裁专制,随后,这一独裁政体又因为它天生的缺陷而灭亡。所有民主国家里都秘藏着狡猾的独裁者,离奇的是,有的独裁者甚至会公然现身——一些最伟大的古代政治家如今看来都是暴君。民主政治的价值并非仅仅体现在公众投票权上,而是体现在——从伯里克利时期到今天都一样——给了每一个天才出人头地的机会,同时对掌权者加以监督与制约。无论在雅典共和国、罗马共和国还是在今天,只有在民主政治中,天才方能如鱼得水,不过,民主政治既造就天才,也削弱其力量,并常常随着天才的陨落而覆灭。值得庆幸的是2500年来尚有大量史实可考,而所有未经证实的史前史以及所有关于种族的问题我都略去不提了。在这本书里,读者找不到关于地球早期及海洋运动的话题,或任何关于地中海原住民族的描述,比如,他们沙滩装款式的古今变化。目前看来,哪些人种曾在地中海畔居住而后又衍生了哪些民族之类话题,只是那些为独裁者效劳的专家们热衷的游戏。譬如:”史前伊比利亚一贝拉斯基族的后人中有兼具半印度半日耳曼特征的萨塔姆人以及亚洲混伊比利亚人”——除了这些可笑的名目,我们的现代民族研究者从实验室里什么也得不到。而我则试图从各民族的本质特征入手,揭示地中海一带各族混合的复杂性。我要描绘的地中海并不只是当地民族,也包括那儿的风景、阳光、空气与海浪。因此,战前我就在地中海一个邻近耶尔群岛的地方开始了本书的写作。随后,在不知哪位神灵的庇佑下,我流落到了一个伊甸园般的小岛。这儿有一个向我敞开的花园,是一位地中海迷于半个世纪前设计建造的,风格近乎罗马庄园,如今渐渐发展成了全美洲最美丽的花园。在这里,在这距离地中海6000英里的地方,我面对着太平洋,完成了我的书。我一直在努力将或灰蒙蒙或金灿灿的念头都化作色彩缤纷的画面,因此,本书几乎全是由这些彩绘组成的,正如一幅织锦,读者能在其中见到野兽也见到人类,找到草木也发现群山,既能了解人群和鱼群各自的迁徙,也能接触到牧师和战士、先知和诗人,以及那些永远在人群中辛勤工作的水手。面对这幅繁复富丽的织锦,读者尽可以择其所奸。对于读者可能在大洋上遭遇的风云变幻,我已经发出了警告,现在,我邀请各位读者登上我的小舟,它将由一只小小舢板变成一艘古罗马军舰,继而化作一只帆船,最后成为一艘安着涡轮机的汽艇。在这趟丰富的历史之旅中,你决不会感到沉闷冗长——你将横跨从热那亚到迦法、从黑海到直布罗陀的千山万水,纵览自奥德修斯到墨索里尼的漫长岁月,在全世界最美的海洋中自由巡航。
内容概要
一个时代的重要性完全取决于它留给后人的东西——无论那是学术、艺术,还是关于一个辉煌年代的记忆,抑或一位伟人的人格。从这个角度出发考察,则就地中海的历史而言,雅典卫城远比整个摩洛哥的历史更为重要。 在这一宗旨指导下,作者从独特的角度,以讲述地中海在几千年中如何成为所有沿海政权希冀掌控的对象(像古希腊的海伦,万众觊觎),在一个又一个主人之间辗转飘零为脉络,本着“智慧远胜武力”这一信念,回顾了那些深刻地影响了我们自己所处时代的事件与人物;并力图揭示隐藏在行为表象之下的真实面貌——这远比关注其行为本身要有意思得多,因为只有这,才是真正的历史支柱。 在本书中,作者一再提示我们:如果对历史事件的象征寓意不加探寻,那研究历史便成了无益之举。这种象征寓意之所以如此重大,是因为它能反映敌对双方的激情以及命运的伟力。令我们对照自己的时代,自己国家历史上的胜利与失败,以及自身心路历程所经历的成功与挫折。 我们寻回前人的身影是为了从中发现自我,若非如此,便只能了解到种种史实,而全然无益于自身的进步。
作者简介
埃米尔·路德维希,德国著名的传记作家,一生著述颇丰。他所撰写的《歌德》(1920)、《拿破化》(1924)、《青白尼罗河》(1936)等传记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出迷人的魅力和风采,一经问世即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独一无二的大洋灯塔之上地中海上的首次冒险得海洋者得天下通向自由的“窄口门”海洋和陆地的关系第一个两栖民族智慧和艺术创造了一个世界霸权希腊人的两大劲敌雅典卫城:欧洲文明的起源地崇尚武力的斯巴达人三层浆战舰“一个完美的希腊人”向雅典娜致礼人杰地灵毁灭之战和谐、静穆与典雅好战者的挑衅罗马人崛起征服者:亚历山大希腊与埃及的结晶地中海沿岸的主人蛮族本色古代道德的最后继承者第二章 蛮族突袭第三章 艺术之神再度降临第四章 无法平静的大洋第五章 硝烟四起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独一无二的大洋灯塔之上橄榄树投下的凉荫已悄然没入黑暗中,只有树顶端灰绿色的嫩枝,仍在渐沉渐暗的夕阳中闪着光。有人坐在树下的长椅上,藏在帽子底下的双眼正凝视着西边海面上的粼粼红光。这是一个已届中年的强壮水手,满脸深深的皱纹,常在这儿眺望夕阳西下,将目光投向大海深处。这棵老树恐怕已经活了三百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西风从海边带来一粒种子,落在这荒凉的小岛上。它在这险峻的深渊之颠萌芽,把根扎在石灰石的缝隙中。日久年长,它不断向下寻找养分又向上探求空间,将石灰石崖挤得四分五裂。如今,树干张牙舞爪,覆盖着绿苔的灰色躯体斜伸出陡峭的悬崖,看上去异常惊险。牢不可撼的树根深埋地底,以伟大的坚贞顽强对抗着风暴与雷电:而新生的枝桠仍横逸斜出,向峭壁外的天空舒展。而树下的长椅,也许正是那水手的祖父安下的。它靠着巨大的树干,面朝内陆,看上去和老树一样结实可靠。那看海的水手就坐在这长椅上,半歪着肩,支在椅背上的手臂一动不动,似乎已跟树干和长椅融为一体。许久,他用水手那种特有的,慢吞吞的费劲动作站了起来,绕过自己那座白色小屋,向高高的灯塔走去。那儿有一条崎岖的林荫道,两旁长着被风暴扭曲的石松。在林荫道尽头,面海而立的灯塔仍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之中。这座坚固、高耸的灯塔跟小屋一样是白色的,但样子显得颇为古怪。它有冗长的边线,楼梯问的窗口显然是为了支撑那个代替塔尖的东西而建的——那六角形的高塔顶着一个不成样子的圆玻璃罩,而很久以前,覆盖它的是一个微微发红的伞状铜屋顶。那时候,灯塔跟石松都还年轻。灯塔的看守慢慢爬上楼梯。他得先检查灯光,这可是整个灯塔的灵魂所在。自大战中那次远洋冒险之后,他便开始从事这个职业,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即使在沉睡中,他也能听出同伴来换班的脚步声。通往那个玻璃罩的,是一段旋转向上的十六级铁梯。这会儿,夜空中仍燃烧着火红的云霞,那玻璃罩沐浴在金色的夕晖中,在透镜的折射下光芒万丈,宛如一个巨大的水晶梨。看塔人微微弯下腰,将头和手伸进玻璃罩内,它的中间有一个巨大的电灯——黯淡,冰冷,等待着被点亮。这盏灯看上去比一盏路灯亮不了多少,但经过透镜的放大,它的亮度可以达到15万支烛光的亮度,它的光线能够抵达的最远距离不是1/4英里,而是10英里以上。不过,白昼显然还不愿向灯塔交班,正在尽力迸发更加夺目的光辉。这巨大透镜的上千个琢面都映射着虹彩般的灿烂光华,照亮了看塔人的脸庞。当他抬手去检测一个灯下的玻璃环时,那只手也立刻被染得七彩斑斓起来。小心地缩回脑袋后,他谨慎地查看了那璀璨无瑕的玻璃罩,吹走了一根细丝,又绕着灯罩与天台间的狭小通道走了一圈。换班的人总是跟时钟、天光、雾号以及广播一样准时到来。航海日志单也总待在老地方,年年月月都是差不多的内容和那几个字眼。我们这座灯塔所在的小岛属于耶尔群岛,护卫着位于法国东海岸的土伦港,是一片充满野趣与浪漫色彩的田园。白天,看塔人捡起自己正在读的书时,前来换班的同伴被那标题吸引了,要过书好奇地读起来:白天的看塔人点点头,把书留给了这位守夜人。他离去的脚步声荡过灯塔的石门,渐渐消失在松荫道深处。一切都安静下来。守夜人瞧了瞧钟,翻看了一下桌上的四五张日志单,仔细检查了控制杆、指示器、仪表、电话和收音机,又为19点23分要做的事做了个备忘录。天气晴和,海风轻柔。夏夜静静笼罩了大海。他开了电炉,他知道,深夜时分会凉意袭人:接着,他脱下外套,从敞开的抽屉中取出一件针织夹克,又找出一双软拖鞋换上:随后,他瞧了一眼仪器,转到大桌前,摁下了某个小开关。刹那间,半空中出现了一道强烈的光束,缓缓环绕,将前方照得亮如白昼——只消一只手指的力道便能开启这盏空中巨灯。划破黑夜的光柱变幻着色彩,红色、白色、蓝色,每四秒钟一个循环。这就是这座岛上的灯塔,所有海上的船只都认得它,靠它分辨自己的方位。看塔人舒舒服服地安顿了下来:桌上亮着小小的台灯,在这儿,他能听到、看到并监督一切。这个夏夜似乎没什么特别的事可干。怎么办呢?读书,是所有海上和岸上的灯塔看守打发漫漫长夜的惯常办法,不过,他们很少读小说或史书。他们都曾是水手,在海上待了多年,即使已经上岸生活,也永远不会对跟海洋有关的阅读和梦想感到厌倦。我们这位法国看塔人生平的航程几乎遍布地球上的所有海洋,但他就出生在这儿的南部海滨,父亲是普罗旺斯人。今天,他拿到了同伴留给他的书。他慎重地审视着它,像是要估出它的长度甚至重量;然后,他草草浏览了一遍插图,翻到扉页,向后一靠,开始读起了这个关于他自己的大海的故事:《地中海传》。地中海上的首次冒险在海边的一块石头上,坐着一个强壮的大胡子男人。他用一只硕大的拳头撑着下巴,手臂支在膝盖上,一动不动地望着西边。几颗大大的眼泪从他的眼里滴下来,一直淌进大胡子里;他的嘴唇沾满了泪水和浪花喷溅的飞沫,又苦又咸,跟他的心一样。是什么在折磨着这个海边的伤心人?我们这是在那儿呢?是在一个小岛的海滩上——或许,这就是马耳他岛,也即传说中的奥杰吉厄岛;而这个大胡子男人正是奥德修斯。他的一生都与地中海紧密相连,他出生在一个海岛上,在诸多海岛间乘着云杉木舟往来。海潮将他从一个岛送往另一个岛,直至在特洛伊和其他英雄相遇;即便在那儿,他们也和他们的船相依为命。但现在,他的船因为闯进某位海中女神的禁地而失灵了;女神久久地困着他,不依不饶地消磨着这个凡人的力量。这位名叫卡里普索的女神许诺给他神的生活,然而荷马却让他——这最灵巧、最勇敢的伟大冒险家,坐在这海滩上啜泣。令他魂牵梦萦的是另一个岛屿,比这儿更小,却有着相似的草木和兽群——那是他的故乡伊萨卡岛,那里有他的家和他的妻儿。奥德修斯的泪水,正是因思乡而流。他那伟大的守护神雅典娜决意拯救他。当卡里普索听到女神这一神圣决策时,不由大声抱怨,并向赫耳墨斯哭诉众神的妒忌与残忍。现在,她从自己的岩洞中走了出来,来到这个令奥德修斯荒度终日的海滩,帮他建造回家的船。她为他带来了斧子,又把他领到另一个岛上,那儿的海滩上长着许多高耸入云的松树;她让他甄别那些巨松,告诉他其中哪几棵因为老朽干硬而更适于制造船板。奥德修斯满怀希望地砍了20棵巨松,量好了船板的尺寸,用女神给他的铁斧修整木料,再用钉子跟夹子将它们牢牢固定在一起,制成了一个大木筏。接着,他在木筏四周插上柱子,用绳子缚紧,又安上木甲板,竖起桅杆,架上横桁,做好方向舵。然后,他用柳枝将整个筏子盖上,又在底部放了些石头压舱。现在,仍在激愤与悲伤之问啜泣的卡里普索为他带来了编织船帆的材料;她看着他把绳索一道道缠绕在帆柱上,最后编成了足以借助风力推动木筏前进的一整片船帆。虽然无人援手,奥德修斯也只用了4天时间便干完了这全部工作。到了第5天清晨,女神来到这艘新船上,带来了一皮囊美酒、一皮囊清水还有一篮子食物,并吹起了一阵轻柔的和风为他引路。这便是荷马在《奥德赛》第五章中描绘的场面。奥德修斯的木筏在风云莫测的大海上漂泊了整整18个白天和黑夜。大海一会儿掀起如山巨浪,一会儿跌进万丈深渊,令他在波浪的峰谷之间颠簸不休。最后,风暴将他的船掀到暗礁上撞成了碎片,他奋力游到一个河口,一边喃喃祈祷着,一边精疲力竭地倒在了树丛里。他登上的这个岛正是费阿刻斯人的克法利尼亚岛。这一回,又是一个女子拯救了这位落难英雄,并很快给了他支持与帮助。她就是娜乌西卡,总爱不倦地听他讲特洛伊的传奇,讲他如何周游天下,如何从一个岛到达另一个岛,甚至向西远达西西里附近。最后,奥德修斯口袋里装满礼物,由费阿刻斯人领上了配有划桨手的大船,启程回家。在这最后一趟旅程中,奥德修斯伸开手脚,舒舒服服地躺在船上的毯子堆中,在多年的奋斗与磨难之后,很快陷入了那种“甜美的,近乎长眠”的熟睡。这次航行只有短短的一天一夜。直到船驶进伊萨卡岛的海港时,奥德修斯仍然没有醒来。于是,划手们将他连人带毯子抬下船,轻轻放在海滩上一棵长在岩洞口前的橄榄树下面。这便是随着风云波涛,一同铭刻在后人心中的地中海传奇史上最初的两次航程。其中有雷鸣风暴,有静水无波,有海滩和暗礁,有木筏和巨舟,也有岩洞和花园;有人们的奋斗冒险、贸易往来、殷勤好客,还有女子的爱恋;而最重要的是,这其中展现出了命运之神的喜怒无常——它以诸神之名凌驾于无垠碧海之上,显身于冒险旅程之中,亘古不变,历久弥新。所有海洋中,地中海是最迷人的一个,无论位置、地形还是气候都最具优势,也最先为人类发现并最先通航。她是海洋中的海伦,同样被所有一睹其芳容的人渴慕,被诸多孔武有力的人争夺。不过,她引起的争战不只10年,而是延续了整整2000年。随后,在其他新发现的更为辽阔的海洋面前,她黯然失色,几乎被人遗忘;而300年后,她重又成为人类目光的焦点;今天,就在我们眼前,人类为她再起硝烟。这是为什么呢?跟远方别的大洋相比,她不是更加娇小吗?巨舰不是早已将别的大洋征服,乘着飞机便可在几天内从它们头顶飞越吗?那么,何以地中海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令人们争战不休呢?那是因为,她是人类的故园。所有人都会感到,一切美与智慧、一切丰功伟业皆能在此寻到根源——人类本能地回到地中海,就像回到自己母亲的身边。得海洋者得天下人们很少意识到,其实自己都是岛国居民。我们原就出生在岛屿上,只不过我们把这岛屿称做大陆。事实上,这块可供居住的大陆只占我们这个星球表面的l/4,另外3/4则全是无法居住、也无法开垦出哪怕一条短短通道的水域。因此,对人类而言,征服海洋便成了最伟大的功绩,甚至连征服天空都无法与之相比。因为,波涛之间有无数值得被探索与征服的小岛,而云层之中却什么都没有。如果一个人在海边出生,童年时代总是伴着涛声入梦,又在每一个清晨被涛声唤醒,那么,跟其他人相比,他将始终对海洋保持着一种无法解释的神秘迷恋,哪怕他终身居住在陆地上,而且很少乘船。这是不同海滨的几百万岛国居民能像兄弟一样彼此辨认的标志;他们与其他几百万崇拜烈火、沃土、森林、牧场、山峦、河川、城市或高楼的人截然不同,他们只信任人类真正的故园。任何人只要居住在海边,并时常凝望那深不可测的汪洋,就自然会对神灵、感情、音乐等属于超验范畴的东西理解更显透彻,因为他本就不惯把目光盯在日常琐事上。这样的人纵然在声色犬马的红尘中沉溺已久,有朝一日也必将回归那静默的大海。由此推而广之,可以解释为何所有哲学家都曾是岛国居民,即使通常住在内陆的也不例外;又为何所有宗教的最初传道者,也都曾向大海寻求真义。古人说,正是支撑埃里亚人渡过西方大洋的那种精神引领着他们步入思想之海。那些生生不息的恐惧感和吸引力都表明:地球上更占优势的这种元素——这大象无形的汪洋以及其中孕育的无法想象的动物、植物与海底山脉——比岛屿上的生命更加强大。而岛屿上的生命由沿海向内陆逐步发展,达到了如此辉煌灿烂、值得自豪的程度,以至于培养出了试图驾驭大海的舵手。此外,大海与死神相似,总是包容万物,平等地对待众生。河川能为人类服务,负起运输的重担;但寓意深远的是,人类终将看见百川归海,倾泻混同于这更为广袤的水域。未经勘探的海洋底部宛如一层巨大的墓地,令亡者的生命得以不朽。不过,这些在船舰失事时罹难于波涛中的人并没有真正领会大海的悲悯之心,唯有潜水采珠的人(就像用显微镜探微的人那样)能够得其一二,可出于习惯,他们又往往保持缄默。迄今为止,无论来自岛屿的能人贤士还是亡命之徒都不曾征服大海,而只能对它投以无计可施的目光。第一批到海洋中冒险的人,那些至今仍无法抵御海洋诱惑的人,都是那种充满勇气、好奇与想象力,并且热爱生活的人——他们会站在海边,手搭凉棚眺望离岸最近的岛屿,打量泊在海港中的船只,估摸它是否经得住巨浪与风暴的考验。起初,也许只是有个人打算从某个小岛渡海去另一个小岛,希望能在那儿抓到传说中的鱼,看到故事里说起过的渔网和渔船。这不过是一个住在小岛上的人去探寻另一个小岛而已。但是,挥了上百次桨,或许还被一股顺风吹送了一程之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外海。他开始意识到,对于无边无垠的大海来说,每一个狭窄的小海岸,正如一个最微不足道的人之于全人类的命运。开头那份甚至连贪欲都不算的小小好奇,就这么将这个航海者带到了远海之上。他发现了新的岛屿和海岸线,也看到了新的可能,于是,他开始建造更大的船只;接着,因为陌生岛屿上的居民可能设法阻止这个前所未见的航海家登陆,他又在船上配备了武器。这片亘古不变的水域既无国境分界也无大道通衢,不为任何人所有,因而可供任何人探寻,它吸引着勇士也吸引着哲人,并很快消弭了二者的差别。勇气与雄心令人们离开坚实的土地和安逸的家园,驾着危险的小舟驶向未知的海岸,与此同时,这些原本受自己邻邦所限而无法进一步扩张领土的人们对权力的欲望亦开始滋长膨胀。渡过无人掌管的大海,便可以跟陌生的岛屿做买卖;在海上,固然有可能遇上可怕的袭击与劫掠,却更有机会斩获大把利润。无法制服任何人的大海默默忍受着一切,只是偶尔掀起一场风暴反抗那些企图在它身上作威作福的蛮汉。
编辑推荐
《蓝色地中海(套装全2册)》由广东省出版社集团、花城出版社出版。在人类从原始人进化为现代人的整个历史上,地中海始终是西方文明的中心,西方世界全部的宗教、哲学、科学与艺术都在这里萌芽、演变、分化乃至最终成型。欧洲人总能在此找到他们政治、智慧与艺术之圭臬。无论是作为一个生存环境,还是作为一个争夺中心,地中海在所有海洋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大海的命运往往在波涛间与海岸边上演。但单调的万顷碧波是没有多少历史可言的,人类的种种奋斗都发生在海岸上,偶然才延伸至大洋深处。透过全人类的奋斗与创造,我们能听见大海的咆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