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语录新编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林贤治 编  页数:22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鲁迅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艺复兴时期”,也即东西方文化大交汇的一个极其奇异的历史时期。世界上很难找到像鲁迅这样对东西方文化都十分熟悉的作家,襟怀博大,视野开阔,目光犀利:更难找到像他这样以异质性的文化观念,猛烈地抨击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的作家。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个天中的叛逆者,革新家,个与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誓不两立、不妥协不屈服的斗士。在人社会中,他孤身奋战,那么勇敢而傲岸。同时,鲁迅又是一个极富于同情心和道义感的平民作家。他可以放弃学者教授的头衔,放弃世俗社会所珍视的一切,但是决不放弃作为一个写作者的贡任。就像他笔一卜的那个复仇的黑色人那样,他惟以儿子般的忠诚,和快十般慷慨赴难的热忱,始终不渝地护卫着苦难的大地,广大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   在鲁迅那里,人格、思想、艺术,是一个极其健全面又充满内在矛盾张力统一体。不但在中国,他是唯一的;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有的特异者。  “语录”一词,对于经历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风雨的人们,会唤起怎样的记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人的思想、人格,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过简单的“摘句”来体现。对于想要全面了解的读者来说,对原著的阅读是惟一的途径。只是原著的阅读实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在当下,尤其当我们面对的是鲁迅。从这一角度看,一本能够基本客观的“语录”选摘,能够为有需要的阅读做一些有益的引导,总还是件不坏的事情。  作为选编者,林贤治先生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他在前言中所言:“力求显示鲁迅思想和人格中的实质性和丰富性,确是着手的初衷。”

书籍目录

一 中国人 二 中国社会 三 中国历史 四 权务者 五 奴隶与奴才 六 文人,学者,知识分子 七 论启蒙 八 论群众 九 论流氓 十 论青年 十一 书报审查制度 十二 传统与改革 十三 论革命 十四 论斗争 十五 论宽容 十六 论道德 十七 论人生 十八 论友谊 十九 性爱、婚姻与家庭 二十 文化教育 二十一 文学艺术 二十二 关天现代人物 二十三 关于自己 附录一 鲁迅论 附录二 鲁迅年表

章节摘录

书摘  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  《致李桦/1 935年2月4日》,《全集13》P45  所以我的意见,以为一个艺术家,只要表现他所经验的就好了,当然,书斋外面是应该走出去的,倘不在什么旋涡中,那么,只表现些所见的平常的社会状态也好。日本的浮世绘,何尝有什么大题目,但它的艺术价值却在的。  《致李桦/1935年2月4日》,《全集13》P45  如果是战斗的无产者,只要所写的是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东西,那就无论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事情,所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对于现代以及将来一定是有贡献的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本身便是一个战斗者。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二心集》,《全集4》P367  总之,我的意思是:现在能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趋时,自然更不必硬造一个突变式的革命英雄,自称“革命文学”;但也不可苟安于这一点,没有改革,以致沉没了自己——也就是消灭了对于时代的助力和贡献。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二心集》,《全集4》P369  生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而要做超阶级的作家,生在战斗的时代而要离开战斗而独立,生在现在而要做给与将来的作品,这样的人,实在也是一个心造的幻影,在现实世界上是没有的。要做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他离不开,焦躁着,然而并非因为有人摇了摇头,使他不敢拔了的缘故。  《论“第三种人”》,《南腔北调集》,《全集4》P44O  中国文学从我看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廊庙文学,这就是已经走进主人家中,非帮主人的忙,就得帮主人的闲;与这相对的是(二)山林文学。唐诗即有此二种。如果用现代话讲起来,是“在朝”和“下野”。后面这一种虽然暂时无忙可帮,无闲可帮,但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集外集拾遗》,《全集7》P383  中国是隐士和官僚最接近的。那时很有被聘的希望,一被聘,即谓之征君;开当铺,卖糖葫芦是不会被征的。我曾经听说有人做世界文学史,称中国文学为官僚文学。看起来实在也不错。一方面固然由于文字难,一般人受教育少,不能做文章,但在另一方面看起来,中国文学和官僚也实在接近。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集外集拾遗》,《全集7》P383P150-151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  鲁迅的著作中,充满着战斗精神,创造精神,以及为劳苦大众请命的精神。                          ——许寿裳  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的回答:是鲁迅。……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郁达夫  他的存在比起高尔基的存在更为清洁。                          ——(日)山本实彦  伏尔泰是高喊反抗而切恨宽容的,是他燃起了法国革命。同样的,鲁迅是更努力的在激发中国大众的情绪来反抗一切精神上物质上不可忍受的痛苦,拿鲁迅与伏尔泰相比拟,真是再恰当不过。对于专制制度的反抗,他们处于不同的国度,却同是一员猛将。                          ——(美)埃德加·斯诺  他体现着新与旧的冲突,同时也体现着另一些超越历史的更深刻的冲突。他从不曾得到他的同时代人胡适和周作人所曾享有的那种宁静的心境,但他却是比我们中间任何一个都更具伟大的天才。                          ——(美)夏济安  西方文化研究忽略了鲁迅的作品实为一种耻辱,任何无知的借口都无法弥补这个缺陷。                          ——(美)詹姆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鲁迅语录新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鲁迅语录,言简意赅,能把鲁迅的观点精确地归类呈现,是很难得的。
    当然,书还是比较旧,希望当当可以将书的质量提高。
  •   虽然离现在的生活远,但鲁迅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很值得慢慢品读。
  •   由知名鲁迅研究者甄选这么一小本书,在当下这个时代,不失为一件善事。
  •   这个商品不错~都是大家值得阅读,非常棒!
  •   真是发人深省啊,太好看了!!
  •   鲁迅先生,近现代文坛无法绕过的伟大人物,这本摘录他名言的作品,可以放在手边,时时翻翻,让自己在颓废与失败的感觉中寻找到一股力量.
  •     
      我家的那本就是这本,其实我不主张光读语录,语录类似真理,但是回归到的文章内,联系鲁迅先生的文章的结构来看这段的话到底是什么情况下意思,不然有点片面的理解,甚至有囫囵吞枣的嫌疑。
      这本书适合来总结一些鲁迅先生对各种现场的看法,作为一个归类的总结。我还是主张,看到里面涉及鲁迅先生的什么书目,应该亲自去读读。
      
      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国。记性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压死了,只有记性坏的,适者生存,还能欣然活着。
        
      ----(《华盖集"导师》,《鲁迅全集》三卷44页)
      后一句话说的“欣然活着”,似乎是小散文里告诫人们的幸福唯一法宝。
        
      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华盖集续编"记谈话》,《鲁迅全集》三卷265页)
      是啊!我发觉我这几年尤其感情方面,大学毕业的女生都打算嫁有钱的30岁开外的人士,我这小男人,非要个个破坏了才是。
        
        
      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而已集"小杂感》《鲁迅全集》三卷397页)
        我就是不曾阔气,但是阔气的手段都是正规,那也罢了。在学校呢?曾经及格的学生正在及格的要保持现状,总不及格的学生要革新。政府呢就是要保持阔气的总大多数,我看到的是20%阔气的人掌握80%不阔气人的存款。人的论点有的时候往往和自身利益阶层有点关系,如果客观的评价得让我过二十年以后。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坟"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一卷274页)
      看客啊!中国人看客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氛围中形成的!鲁迅先生也引申出了,没有人格,没有自我意识,没有同情心,甚至没有不满情绪。由此我想到网络上的帖子,看的多回复的少。现实里看客无戏可看,可以让“呐喊”个人心里少流露点痛苦。网络里看客无贴可看,才能让他自身有所感悟。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全集》六卷91页)
      确实,有一个香港网友给我写封信,“大多数对祖国没有多少人认同,没有多少国家意识,对大陆是一种鄙视的态度,正如发了达的儿子瞧不起自己的母亲一样,她宁可一辈子跟着它的养母……”在中央电视上,我看到多少自欺。
        
        
  •        鲁迅,恐怕再也很久都无法回避的一个名字,很可能即使我们作古之后,世界景象是改变了,然而社会景象却居然丝毫未变——从个人角度,我们仍被迫依赖鲁迅以常新(这也是他所被迫的);从社会角度,他所提及的国民性,更为变本加历了吧。
        
        
        然而,所有事都将无事,超越,几乎是无望的。
        
        另及:博尔赫斯不读报,认为那是稍纵即逝的事件,然而,我们如果关心世事,任何某日,翻开此书,均能不落潮流指向。可叹矣。
        
        再另及:如要知晓当下某件世事原由发展及后果,读鲁迅相关足本全篇仍足矣。
        
        如再开放些,创建一《鲁迅日报》,依上计,据当下事而发原文,将超越《某些周末》。
        
        just y
        20060101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