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

出版时间:2005-9-1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德)马可,(德)塞风摄  页数:23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两位德国人,沿着百年前俄国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足迹,在中国北方行走,从北京到德州、曲阜、西安、韩城、延安、佳县、平遥,然后各自用文字和图片将自己观察体验到的一切记录下来。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中国这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能够从各种不同的变化背景出发,细心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独特最有价值的元素,而他们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描述,也使我们对司空见惯的社会生活及其意义进行重新审视。本书的英文、德文版将在我国北京同期出版。    作者视角独特,感受也很特别。再加上德国画家罗小弟新颖别致的装帧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让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马可,1968生,德国波鸿大学德国语言文学和汉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自1998年至2003年作为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专家在上海中德学院任教。现在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负责教育和德语方面的合作项目。已有10多年在华生活的经历,其间从事过不同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在德国专业杂志和中国刊物上发表过《文化与教育政策:德国与中国的比较》、《中国农村:黄土高坡的断想》、《中国的1907和1997——沿着阿列克的足迹》等文章。
塞风,1967年生,自由职业摄影师,1999年来上海并工作至今,主要项目为纪实和建筑摄影。1998年获得了多特蒙德应用大学的硕士学位,毕业专题是关于香港1997年(《人山人海》)。曾多次举办个人摄影展,在新闻和专业杂志上刊登过摄影作品,主题为关于殖民地化的《智利在发展,我们都在发展》和关于大都市如巴西利亚,香港,北京,上海(《从这里看世界》,《海上城之梦》)。
罗小弟,1976年生,平面设计师,2004年获得Hallc美术设计学院的硕士学位,本书的装帧设计即是他的毕业题目,得了头等奖。自学汉字和中国文化专题。

书籍目录

前言:到了一个旅程的终点  壹  北京城——我们旅行的人口  贰  “让德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德州”  叁  关于仁和人——到孔子故乡的曲阜  肆  过去的旅行烦恼  伍  有朋远来——供友好的中国旅行者路遇德国游客时参考的10上拙见  陆  西安——华夏文化的首都  柒  尘封的历史  鲜活的故事——从司马迁之墓到徐村  捌  延安的“三彩”文化——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城平遥  玖  大地之歌——到陕西佳县  拾  鬼怪墙和凝固的诗——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城平遥后记:到了——中国的美食文化1907年与1999年:在中国北方旅游的ABC

章节摘录

书摘在德州打的给我一种感觉:欢迎到偏僻的地方!我突然注意到马路对面巨大的广告牌:让德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德州。哎呀,我完全错了--现在才清楚地知道,毕竟到了一个21世纪的地方,随着我的到来而带进来了一小片"世界"。这样,我作为一个外界的代表的责任不小。因此,应该赶快吃半只扒鸡,通过胃来加强国际与德州的跨文化交流。    灰色的街道,灰色的楼房,甚至红绿灯的"三彩"光也很难透过灰色的混浊空气。    德州没有什么特别的名胜古迹,所以我很难不迷路。幸亏,还有扒鸡与它的专卖店。本地的这种特产像一根红线一样给我带路。无论在路边的摊子上或者在餐厅里,到处能吃到扒鸡。我选了一个路边的摊子,但并不知道能否吃到最好的扒鸡。味道确实不错,所以吃了以后感到真是"进食强身"。一边走在德州的路上一边认真地试着了解"扒鸡之外"的德州。不过,德州对来自外界的人究竟要展示什么呢?    未来--就是说德州走向21世纪,迈向世界化:离市中心几公里的路上我发现了本市今后的梦想世界--德州经济开发区。这个新一代的开发区是专门为了吸引21世纪国内外的高科技人才而设计的。此外,本地政府要鼓励国内外公司到这里投资,并同时使用附近的华中油田以及巨大的德州发电厂提供的动力资源。在这里德州要建设它的未来,这里将要发展成一个符合世界化要求的新城:国外工程师和他们的家庭有自己的住宅,安装了宽带设备,有线与卫星电视,污水处理站,生活区内有各种娱乐节目。在华中的单调风景里,21世纪的现代化人才都生活在自己的天地,住在欧式花园,工作在附近的工业区,业余时间也不用离开这里,还可以在人造的浅水湖边休息。发电厂的巨大冷却塔在地平线上展示无限的动力资源,工业文化与信息时代的美丽:欢迎全球人建设德州的未来。    按照新德州的发展计划,它几十年后也许可以代替老市区,按照广告牌德州新区要"结合两个世界文化的成就"。它的居民在国内外的世界化市场要做各类的生意。整个地方要成为有中国特色的未来城市,跟全国无数的别的地方一样。新城市的颜色跟老德州几乎没有差异,从灰到白什么颜色都有。科学楼的蓝玻璃窗反射这些色彩的光。互不相识的人忙忙碌碌地走来走去。他们尽快追求发展赚钱,顺便要创造未来的形象。    作为新德州的旁观者,我突然想起那幅在火车站附近的广告牌。我终于理解它的意思:为了建立国际化的灰白色梦想,用大字广告吸引世界各地的未来创造者。中国跨人21世纪的道路,要追上伟大美国而且在半路上超过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在全国有发展的计划,必须彻底地进行适合世界人口最大国的现代化。像德州那样的小城市在内地地区要作为发展中心的关键存在。    我终于可以提一个比喻:像山东德州或者山西离石那样我们路过的城市,都非常像人民铁路上的无数绿色的老车厢,跟着上海或者北京这样的高速火车头。他们的设计者都按规范布置好内部,加上了更舒服的卧铺或者软席,涂好颜色。但是从外面来看车厢都毫无变化,外表很难区别。它们能不能接受火车头的高速,谁都说不准。P34-36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两位德国人在中国北方的一段奇异旅程故事与随想。

编辑推荐

两位德国人在中国北方的一段奇异旅程,他们就像时尚的玩家,穿行于孔子的故乡曲阜、华夏文化的首都——西安、"三彩"文化的圣地——延安……除了在这些名城"狩猎",他们还用练达的眼睛洞察中国北方背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书中,你或许可以找到那把开启品质生活之门的钥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到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你不应该和他谈马克思或希特勒,而应该和他谈谈那里有睡了会腰疼的土炕。你也不应该和他谈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和德国比起来怎么样,而是应该告诉他,哪里还没有开始现代化,还有最纯朴的原始风情。特别是这个德国人会讲汉语的时候,你尤其要如此。一个德国人用汉语写的故事书,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的内容。
  •   非常浅,适合小学六年级或者初中低年级的学生看。书挺厚,内容很少。黑白照片,大多是拍人的。我一个晚上不费劲就看完了。看完就扔了。
  •   不仅看到10年前两个德国人眼中的德州,曲阜,西安和韩城等古城,更有意思的是文中还提及了一点1907的一个俄国汉学家对于这些古城的记述。书的印刷质量不太好,内容很有趣,但是书本身的质量降低了这本书的价值
  •   不是很深刻 看看德国人对这些地方游览的视角 不过年代确实有点远
  •   时间有些早,不是这个年代的作品
  •   刚开始看了40页,觉得很无聊,放了几天再看,突然喜欢了,朴实的语言把中国当时的情景描绘的惟妙惟肖,中国人原来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可能不注意,那就让外国人帮忙记录下吧,呵呵,很适合现在的人回顾中国的文化历史
  •      八万字,两个多小时读完。成书应该在九几年,但是丝毫不影响现在的阅读。
       中国,一个外国人眼中不断变化的国家和城市,当时的他对照着一百年前的清朝时德国人写的关于中国的游记他感到不可思议,十年后我读到他当时写的书我也无法想象当时的生活。他带着新鲜和宽容的眼光在看待当时虽然落后却有着雄心壮志想要超越老美的中国和她的人民。
       落后的国家总是会有一批被时代抛弃的人民,生活艰辛。他们认为出国就可以获得好的生活。出不了国也无所谓,继续踏实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拥有自己的小幸福。
       在一个外国人的笔下看见那些不太能跟上时代步伐的小城市或者小村落,坦率的流露出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对当代人对中国文化的思考让我作为中国人感到莫名的新鲜,也对这些城市、小镇、村落感到莫名的好感。
       作者之诚恳,体会之用心,令读者心感愉悦。
       现在的中国已经趋于稳定,上海依旧不是中国熟悉的模样,国际化大都市,外国人即使是在中国也一样能生活的很习惯。但中国不管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上海都不能真正代表她。
      
       另外要说的是书的装帧做的很有特色,书名也很吸引眼球。
  •     P3. “在路上”这就是所有的有人最原始最深刻的感觉。
      (这些城市)除了在地图上的位置不同之外,他们没有什么迥异之处。
      
      P5. 一种全国统一的发展标准。这就是21世纪的现代化。
      
      阿列克谢耶夫
      
      P6.套娃Matroschka
      中国在与世界大同,小异还是要保留的。
      
      P33.德州扒鸡。
      灰色的混浊空气。建立国际化的灰白色梦想。
      
      P52.洙泗书院里孔子讲学。
      而现在并非“新儒家时代”。
      
      P57.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P133. 西安市到黄土高原的巨大楼拍
      古代的乡村文化。
      拓碑。
      
      P153. 韩城,谁曾听说,人们会为历史建造一座祠庙呢?
      .1.尚古,(中国)事实上只有一百多年向前看的历史
      .2.过去的中国生活在中国的过去。
      
      P155.啧有烦言:议论纷纷,报怨责备
      
      P158. 徐村——>续村。司马——>同冯
      
      P172. 孔子
      大成 至圣 宣王
      
      P174. 科里斯多夫???
      
      P192. 古代罗马人的“文化”:文化就是农业之技术,关于农业的知识。
      
      P214. 平遥,日升昌。
      
      P216. 耶稣心???
      
      P236. 我从路上吃到的各地小吃中,感到中国特色的文化还活着。 Marcus Hernig
  •     韩城...太史祠..开中国造红色长安奥托小汽车的司机对早已作古的历史漠不关心.那位已经死了两千多年的史圣祠墓更叫他无动于衷.拿着名片上印有外国赛车和牌号的他从小在太史公祠旁长成.所居住的村子就坐落在祠墓的山脚下.他在13岁时的唯一心愿就是跳出农村离开学校尽早地进工厂工作.在给不同的领导开了几年车后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全部资产就是他的驾驶技术和这辆承载我们的小红车.在到达徐村找到史家后裔为我们谈摆历史的时候他四仰八叉地上炕睡起了午觉
      
      同冯...司马迁的族人避祸搬到后来被称为徐村的地方..徐就是续的晦音暗示"续村".接着便把司马的姓氏各自加上一点笔画变成了现在的同冯两姓.大家供奉同一个祠堂祭祀同一个祖先两姓之间严禁通婚.避祸迁徙来的司马后人时刻惊恐于朝廷的后祸.清明祭祖亦只在半夜进行.这里每年清明都要唱三天"跑台子戏".演员们年复一年地重复两千多年前一个急中生智的夜晚:"戏在司马迁真骨墓旁开场,演到天快亮时戛然而止,台上灯熄火灭乐器停奏,演员身着戏服朝九郎庙飞奔.另一边的戏台乐人们等演员一跑到便立即奏乐,于是大戏继续唱下去."
      
      延安...好多在欧洲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在中国却能同时存在..对于崇敬的毛主席为了赚钱开发旅游业同时又可以利用他来做生意.享受窑洞的凉快.住在毛主席身边.穿着军装玩.假的革命武器开始变成一种陕北特色的旅游玩具.王老师在我们离开枣园博物馆之前对我们说"毛主席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当然他犯了不少错,但是我们能原谅他.中国人就是这样的人,我们不会长期在意一个人犯过的错而一定能原谅他.."
      
      佳县...订婚喜宴..无数的饺子各种各样的荤菜蔬菜满满地铺在贺家最大的桌子上男人们为这天能喝到白酒高兴万分..喜宴后预备的新娘新郎要到村头的小庙里拜神.送子娘娘.还要到教堂给玛利亚磕头.这样"生儿子更有把握"..年轻的夫妇经常到庙里鞠躬磕头.沿村的围墙上到处挂满了正在晒干的白纸这种手工制造的纸按照几百年未变的生产流程制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