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只手指

出版时间:2000-04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白先勇  页数:6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白先勇回来了。六月底回来的。他只是回来玩。文艺的公开聚会根本见不到他的影子。耕莘文教院举办的暑期写作班请他讲两堂课,这位在美国教中国文学的讲师一再叫苦:“讲些什么呢?我从没用中文讲过课——非讲不可吗?”余光中拍拍他肩膀:“在台北,作家演讲是常事。你再待上三个月,电视、电台通通会找你来了!”但白先勇不会待那么久。九月初,他就要回中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上课去了。

作者简介

作者自先勇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 193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65年在美国获硕士学位。《孽子》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洞察人性、关怀社会现状的上乘之作,在海外颇有影响。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散文蓦然回首《现代文学》的回顾与前瞻明星咖啡馆弱冠之年文建、文教要合乎时代需要蕉风椰雨的人间乐士天天天蓝第六只手指岂容青史尽成灭写给阿青的一封信惊变《现代文学》创立的时代背景及其精神风貌不信青春唤不回石头城下的冥思殉情于艺术的人冠礼文学不死树犹如此落叶赋台北上海童年第二辑  文艺评论秋雾中的迷惘鹿港神话崎岖的心路谈小说批评的标准……

章节摘录

树虽如此人却不朽——读白先勇的散文“我走过她房间,瞥见她孤独的身影,就不禁心中一沉,白天在外的繁忙欢娱,一下子都变得虚妄起来。我的快乐明姐不能分享丝毫,我的幸福更不能拯救她的不幸。”     这是白先勇在《第六只手指》一文中发出的慨叹。讲中文的人,素喜用“鸟兽散”来表述人间覆水难收的分散局面。可怜的是,白先勇的三姐却既不可以像鸟那样飞去,又不可以像狡兔那样奔走,独自守在台北的老家,在父母皆逝,兄弟姐妹纷纷离去的旧宅里长夜孤守,孤灯独对。仿佛是宿命,每个大家庭里都会潜生出一种悲绝的势力,它常常以生物性的病状依附在某个最良善的成员身上,向全家人发起攻击,让他们为所享受到的欢乐感到惭愧,让他们因为“爱莫能助”而重新看待个人的能量。   《第六只手指》像《寂寞的十七岁》一样,道出了中国人间的某种亲情的、悲哀的经典。   在《白先勇文集》第一卷的“自序”之前,“压卷”着白先勇和王国祥在台北的黑白双人照片,恰同学少年,二人都是英姿勃发,给人一种青春永驻的印象。《树犹如此》记述的故事,却是写真中的两个人,分别离开黑白的画面,进入美国宾州和圣芭芭拉的彩色画面。同是少年壮志,白先勇似乎处处坦途,王国祥却前路多舛。每临假期,王国祥就会到白先勇位于巴萨隆那道940号的宅院中与旧友厮守。可是,由他建议栽的三株意大利柏树中最欣欣向荣的一株却突然死去了。此后不久,他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旧病又复发了。三年之后,“我执着国祥的手,送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霎时间,天人两分,死生契阔,在人间,我向王国祥告了永别。”   诵文至此,不禁泪流。彩色画面终结,他们又回到了17岁,1954年夏天,二人在楼梯上跌撞在一起的黑白片断。44年间的七彩人生,构织出的结尾,并不是执手诀别,而是初识在台北的瞬间……   白先勇散文的意义,不止于为文。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感时伤怀的追悼,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出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娄梦·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

编辑推荐

由于家庭的关系,《第六只手指》的作者白先勇所描写的人物大多是他所熟悉的与他的家庭有密切关系的国民党社会的上层人物,以及附属于这个上层社会的各种小人物,其中包括国民党的将军,中级军官,富豪、商人,将军夫人,经理,舞女,交际花,士兵,佣人,妓女等。白先勇早期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创作才华,但他的创作仍处在探索和试验阶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第六只手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我刚收到白先勇的《第六只手指》,但书装订有问题,中间断裂,现在靠封皮撑着,随时都有可能烂掉。找客服,客服说货了,可以先退货。我想换一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换成。
  •   2000年版的白先勇集的其中一本,价钱很便宜,书又很好,也正好是需要的,非常满意。
  •   白先勇,一个真正的贵族——白崇禧将军之后,所以他笔下的金粉没落,断壁残垣是入骨的荒凉。这本书包装不错,内容很丰富,如果你是白先勇迷,值得购买
  •   书的内容很好,可惜储存时间长了,都脱胶散了。
  •   白先勇的书,没什么好说的。绝对精品。
  •   白先勇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像这种作家的作品,重要的更在于内容,因此,啊,总之,卓越还是要多多引进此类图书。
  •     我不是特别爱买书的人,所以一般去逛书店,都是大概翻翻,觉得不错的,就忍耐站着看几页。当时看到这本书,也想翻翻算了,没想到从第一页开始,就深深被吸引,越看越感动,最后竟是含泪看完第一篇文章,当然也就毫不犹豫买了下来,回家细看。
      
      白先勇在这本散文集的代序里说是对他“上海童年”的一个纪念,其实书中收录的散文有各种类型,除了上海童年,还有很多事学术方面的。而最打动我的是他写的关于“情”的文章,亲情,友情,爱情。
      --------------------------------------------------------------------------------------------------
      亲情:
      书名“第六只手指”其实是第一篇文章的名字,白先生为纪念三姐而写。这是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白先勇父亲白崇禧和夫人育有十个子女,几乎个个都杰出有为,只是这个排行老六的三姐,因为环境时代的原因,从小性格内向,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怀,加上成长遭遇挫折,渐渐的变成了一个极其单纯善良的,“拒绝长大”的女孩,成年后,又得了精神分裂症,虽然后来家人亲戚无微不至的爱护,但最后还是提早走完了她孤单的一身。白先勇从小和三姐最亲密,文中细细讲述了小时候和三姐玩耍,被三姐疼爱,三姐善良的性格,后来三姐去美国读书,不知经历了什么事情,回来后得病,全家为之自责懊恼,尽力的对三姐补偿以前缺失的关爱,而三姐却变得越来越单纯,越来越天真,生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但是谁也不知道,到底三姐内心是否有多么承重的痛苦和孤独。
      三姐离世后,她少年时代好友写了一首诗纪念三姐,名字叫《十只指儿》
      
      十只指儿
      --怀先明
      
      大哥会飞 常高翔
      二姐能唱 音韵扬
      你呢
      你有那菩萨心肠
      最善良 最善良
      
      大姐秀俊 又端庄
      二哥 三哥 名禄 交游广
      你呢
      你有那菩萨心肠
      最善良 最善良
      
      四弟工程 魁异邦
      五弟文墨 世世传
      你呢
      你有那菩萨心肠
      最善良 最善良
      
      六弟忠厚 七弟精
      爸妈心头手一双
      十只指儿 有短长
      疼你那
      菩萨心肠
      最善良 最善良
      ------------------------------------------------------------------------------------------------
      友情与爱情
      《树犹如此》讲述的是白先勇与挚友王国祥的君子之情,生死之交。
      王国祥是白先勇的中学同学,从那时起两人就建立了终身的情谊。之后他们又到美国,共同开荒拓野,亲手栽种属于自己的花木,布置自己的家园。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人生最美丽幸福的一段时光。可是造物弄人,恶魔随行,王国祥年轻时候得过的一种罕见贫血病在他中年时候复发,于是一场生死场的较量,与时间的竞争开始。白先勇陪伴王国祥对抗病魔,两人同心协力,全力以赴,但最终没有战胜病魔,一败涂地!
      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形容这场战争,只是让人觉得惊心动魄,无比惨烈,可歌可叹!
      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并不知道白先勇是同志,文章也没有直接点明两人关系,所以一直觉得纳闷,这样的君子之交简直包含了所有的友情与爱情,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感啊!我想大师是以这样一种饱含尊重与圣洁的情感来写这篇文章。
      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有一个理想爱情的画面,那是一个无声的世界,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自己,那也不是一个花哨的世界,所有点缀都是多余,因为心灵都已想通,信任早已铭刻。白先勇与王国祥的情谊,真正契合我的理想画面。
      
      白先勇的文字很口头很简单,但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真挚朴实的情感。他是一位至情至性的文学家,一位充满大爱的同志,一位可爱的老者,一位传统艺术的保卫者。
  •      “第六只手指”中“她对智姐也是一向敬爱的——还亲自上街去买了一束鲜花插到房间的花瓶里,她指着花羞怯的低声向智姐道:“姐姐,你喜不喜欢我买给你的花”,智姐顿时泪如雨下,一把将明姐拥入怀里。”
      读到这儿时心里一阵酸楚,我想智姐那时一定是心疼、愧疚、感动......,像是母亲拥着受伤孩子。
  •     白先勇之于我就好比某人口中的王大DJ之于我一样,是耳濡目染的结果,是“挖”的结果。然而这一些都是有益的,就像三用的比喻,是打开了不同的窗,看到了更绚烂的世界。
      
      散文的形式很好,随性而写,夹叙夹议,突破时间的界限,不受固定写作模式的拘束。于是很喜欢《散文》这本杂志。《散文》上的文章都是鲜活的,因为是时文。不像白先勇的这本,是精编,是以前作品的荟萃与总结。白先勇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如果时间再往前推移一些,或许我就看不下去了,比如林徽因的文,总觉得有些冷有些硬,难以接近,无法消化。
      
      这本书虽然是作者各个时期的散文作品杂合在一起的产物,然而却有很好的契合度。从头看到尾,仿佛在看作者的回忆录。从孩提时代一直到青春不再,仿佛岁月不曾留下痕迹。然转眼间却又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无怪乎作者在寻访旧迹时总喟发出时光交错之感。那么多光鲜明亮的人儿已经成为旧梦,难再寻觅。
      
      作者运笔自如流畅,信手拈来,这自是读书破万卷的结果。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友情,还有一份专属于有志青年的热情与执着。语言是如此轻快明朗,完全不似出自中年人之手,俨然一个年轻人。
      
      看到文中写他小时候因病被幽闭在屋中的一段时,我忽然觉得这段文字很熟悉。仔细一想,原来曾经在翻译课上翻译过,于是不禁大为感慨,终于认同了扉页上对于他的介绍与定位:国际知名文学家。
      
  •   这与你脆弱与否是无关滴。
    也并非他写得感人,这与写作本身是无关滴。
    这是他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你与他之间珍贵的共鸣。
    恩。看到这里我也很感动的说。
  •   特别心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