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医药名家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办公厅、政协广东省委员会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0-07出版)  作者: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办公厅 编  页数:312  

前言

岭南,在传统上是指越城、大庾、骑田、都庞、萌渚五岭以南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富有特色,是我国地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广东是岭南地区的核心地域,近代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均走在地区的前列。在这里,传统中医药以独特的作用深得人们信赖,一直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2006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多个促进广东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文件,提出要将广东从“中医药大省”建设成为“中医药强省”,这无疑为广东中医药的腾飞增添了巨大的推动力。其中,《岭南中医药文库》(以下简称《文库》)的出版就是一项具体的措施。遵《文库》编委会之嘱作序,略述感言如下。从中国文化发源来看,中国文化的主流发源于中原一带。中医药学是从中原传入岭南的。晋代有葛洪、支法存、仰道人等活跃于广东,唐代开始有李喧《岭南脚气论》等以岭南为名的方书,可见医学与岭南挂钩,岭南医学成为中医药学科的一个分支,为时至少已有千多年了。晋唐时期,岭南的中医学就已经体现出自身的特色,例如在研究当时流行的脚弱病(脚气病、维生素B,缺乏症)方面成果突出。唐代《干金要方》卷七论风毒状第一:“论日,考诸经方往往有脚弱之论,而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缨仕人多有遭者,岭表江东有支法存、仰道人等,并留意经方,偏善斯术,晋朝仕望多获全济,莫不由此二公。可见岭南医学善于创新。另外,从《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肘后备急方》等书中还可见葛洪、支法存等对蛊毒、沙虱热(恙虫病)、疟疾、丝虫、姜片虫等传染病有不少治疗方药,对岭南热带地区传染病的研究成就亦较为突出。这些成就不是由中原带来,而是吸取多地民间医药精华,加以总结得之。宋代开始,岭南医学界人才辈出。先有陈昭遇,开宝初年至京师为医官。陈昭遇与王怀隐等三人历时11年编成《太平圣惠方》;又与刘翰、马志等九人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20卷。绍兴年间(1137年),潮阳人刘日方著的《幼幼新书》为岭南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宋代岭南已有国家级的医家出现。元代释继洪撰《岭南卫生方》,其中就收录了不少宋代医家的经验方,标志着具有岭南特色的方药学已初步形成。

内容概要

  《岭南中医药名家》共收载有176位从古代一近代一现代的岭南中医药界名医。全貌式地展现了岭南中医药名家的成就、品格、精神风貌,用以传承先进、激发后者。  《岭南中医药名家》拟分4册出版,《岭南中医药名家3》便是其中的一册,共收载有43位岭南中医药名家。对每位名家描述主要分为3部分,即医家小传、学术精华和医案医话。医家小传包括有医家的本名及其字号、祖籍、出生地、生卒年、行医经历和主要贡献等内容。学术精华包括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医德医风、论文著作等内容。基本上每位医家均附有照片1~3幅。

书籍目录

名老中医彭玉林及其临床经验林品生老中医学术思想及治验远攻“《内》、《难》”经典,近研后世各家学说的林建德黄传克学术思想简介精研《内经》,崇尚“补土”的沈炎南岑鹤龄学术思想与肝胆病诊治大儒名医梁剑波“跌打万花油”传人、骨伤科圣手蔡荣本草园地耕耘人刘明中医耳鼻喉科的开拓者王德鉴崇尚仲景,汇通今古的陈超桂岭南儿科名家黎炳南国医大师邓铁涛崇尚医德,方圆法活的名医胡肇基愿掬仁心布仁术,懒为良相作良医的何炎粲医贵乎精,学贵乎博,业贵乎专的卓权岭南骨科名家李家达中药材质量护卫士刘俭开拓视野学西医,仁心济世研岐黄的罗致强针灸圣手“靳三针”靳瑞岭南陈氏针法创始人陈全新岭南眼科名家黎家玉学贯中西的岭南中医眼科名家关国华设方衍药务必精当的周伯康仁术家传,与时俱进的刘亦选愿将人病犹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的谢震强岭南中医妇科学家李丽芸笑对病人严对自己的罗笑容岭南著名针灸学家和针灸教育家杨文辉岭南中医眼科名家张梅芳疟疾克星李国桥中国骨科专家周焕钧行政和医务双优的李任先血证专家丘和明续骨正骨,出神入化的黄敏平和为贵,药喜甘淡的杨干潜暨南园里的杏林长青树朱秉匡仗起死回生之能,有拯人膏肓之力的榻国维言传身教谱写大医精诚的刘伟胜巧拟便方的名家林君玉海纳百川,求实创新的黄春林志慕长沙,心怀厚土的劳绍贤善施仁术的蔡妙珊

章节摘录

插图:黎炳南学有渊源,既承庭训,亦谙经旨,学识渊博,德高技精。黎炳南常言:为医之道,一日德,一日术,德术兼备,方可言医。并以“行欲方而智欲圆”为座右铭,身体力行,为后学所敬佩。其甘于静读,不逐名利;病无轻重,治必精心;人无贫富,来者不拒。某年春节,一对衣衫褴褛之夫妇叩门求治,言灾后哮喘复发,乃不远千里自河南省慕名而来。其时午时将近,黎炳南外出甫归,亦不顾饥乏,细心诊脉处方,交代调养方法,赠送营养食品,令来者感激而去。“文化大革命”初期,武斗频发,广州街头时有枪声,交通一度中断。黎炳南居家离附属医院有十里之遥,仍不顾家人劝阻,步行上、下班,为的就是让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20世纪70年代初,黎炳南先后两次带“西中班”到粤北山区实习,为农民群众服务。一天深夜,曲江某村有一位百岁老翁突患肺气肿合并感染,喘咳不止,痛苦万状,乃来电求救。黎炳南连夜带领学生驱车赴救,拟方煎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才离去。其时黎炳南已年届花甲且身体欠佳,但仍不顾个人得失,待病人如亲人,令他的学生深为感动,他们认为此行不仅学到了中医治急病的经验,还上了一堂深刻的医德课。对于一些难治的病例,黎炳南绝不轻易放弃。虽日“病有可为,有不可为”,但医者不应据此自慰。如有恫瘰在抱之心,潜心攻关之志,有些认为“不可为”的,或竞变为“可为”。否则,有些本来“可为”的,也会当成“不可为”而弃之。抗战时救治一恶性疟疾患者,该患者病情危笃,医者或日热毒亢盛而用清热解毒,或日正气不支而投温补,及至患者壮热昏迷,群医束手,家人只好将其置于外厅,准备后事。

编辑推荐

《岭南中医药名家(3)》是岭南中医药文库·医家系列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岭南中医药名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