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作者:赵焕庭,王等 编 页数:238
前言
现代珊瑚礁是沿海当地居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地,传统渔业与现代旅游业比较发达。珊瑚礁学科作为海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世纪开创现代珊瑚礁学科研究以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地质学家还拓展至古生物礁与矿产,特别是油气资源的研究,所以珊瑚礁学科是既古老又时新的学科。珊瑚礁的形成演变,其资源、环境及开发与保护是历久不衰的课题。由于地球过去的变化以及人类无度的开发已造成突出的地球环境问题,即环境资源的变化已成为世界热门课题。全球珊瑚礁也面临着环境变化、资源衰退、开发不当与保护问题的局面。《广东徐闻西岸珊瑚礁》专著是对热带北缘中国大陆唯一的具有礁坪的珊瑚岸礁的较详细的调查研究的总结,提供了不少的新资料,提出了许多的新观点,发展了珊瑚礁与海岸理论,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意义,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珊瑚礁学科的深入研究。迄今国内外珊瑚礁专著多是单学科的,如地质学、地貌学、物理海洋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学科。著者们依托国家和省的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以及有关单位委托的项目,短则7年,长则20多年在该珊瑚礁区进行多次较广泛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包括各单位科技人员在该区调查研究成果论文,搜集当地有关资料,吸收了珊瑚礁学科理论和丰富的材料,因此该书具有厚实的科学资料基础和科学理论基础。它是至今最全面和最完整地论述中国大陆沿岸现代珊瑚岸礁的原创性专著,其内容很丰富,包括徐闻西岸珊瑚礁的分布、成礁条件、社会经济概况、地质地貌与古环境、珊瑚礁的形成演变和今后发展趋势,珊瑚礁生物与生态、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负面影响、区域景观生态、珊瑚礁的生态旅游开发、生态保护与管理等,并对其做了很好的综合分析和理论概括,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可操作的实践指导意义。该书论述了一个在热带北缘条件下现代珊瑚岸礁形成演变过程,它不仅如典型的热带珊瑚礁发育建造过程中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的控制,而且还深受较高纬度的温度变化和沿海陆地与沿岸水域环境变化的显著影响。本书还系统论述了人类对珊瑚礁生态的影响,以及实行生态开发、生态保护与管理问题。地球科学家刘东生院士说过,总结工作是科研进步和创新的动力,也可以说如果没有总结就很难谈创新和进步。笔者认为该书就是一本对于这一独特的海洋地理区珊瑚礁多年科学调查研究的总结,内容详实,图文并茂,观点新颖,是珊瑚礁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理论概括,是一部高水平专著,对今后国内外珊瑚礁研究有促进意义。
内容概要
《广东徐闻西岸珊瑚礁》现代珊瑚礁是沿海当地居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地,传统渔业与现代旅游业比较发达。珊瑚礁学科作为海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世纪开创现代珊瑚礁学科研究以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地质学家还拓展至古生物礁与矿产,特别是油气资源的研究,所以珊瑚礁学科是既古老又时新的学科。
作者简介
赵焕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1937年1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留校当助教,赴南京大学进修地质地貌学两年后,回校任地貌学教研室主任。1962年秋至1968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从事河口三角洲研究;1969~1972年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曾任海洋地质研究室副主任、海岸研究室主任和副所长;曾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委员。1981年曾作为访问学者应邀赴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交流河口三角洲研究半年。创办《热带海洋》季刊和不定期的《南海海洋科学集刊》。2003年1月退休,返聘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顾问至今。主要从事珊瑚礁、海岸与河口的地质和地貌与自然地理研究。已发表专著13种(第一作者4种)、论文155篇(第一作者84篇),其他报刊文章22篇。获科研成果奖主要有: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资源、环境与权益综合调查研究,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西沙、中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综合调查研究和华南港口航道水文泥沙调查研究两项,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黄埔港通海航道(狮子洋和伶仃洋)研究,获1979年广东省科学大会奖;副主编《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获1987年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七五”南沙综合科学考察,获1993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八五”南沙综合科学调查研究,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著《珠江河口演变》,获1992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主编《南沙群岛永暑礁第四纪珊瑚礁地质》,获1994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主编《南沙群岛自然地理》,获1997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主编《华南海岸和南海诸岛地貌与环境》,获200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合作主编《南海地质》,获200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合作华南潮汐汊道现代过程研究项目,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合作主编《南沙群岛水道、锚地与港口选址研究》,获199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还合作主编《南沙群岛珊瑚礁工程地质》(1997年)专著。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王丽荣,助理研究员,理学博士。女,河北省安国市人,1972年10月出生。199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获理学学士。199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城市与资源规划系自然地理学专业,获理学硕士。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留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方向是海洋生态学。1999年下半年以来以雷州半岛西南部珊瑚礁为研究对象,从事珊瑚礁生态学以及资源与保护管理方面研究,曾任徐闻珊瑚礁课题组(2003~2006~)副组长,《徐闻县西部珊瑚礁生态旅游开发、生态保护与生态管理项目研究报告》副主编。已发表论文43篇(第一作者22篇)。
书籍目录
1 绪论1.1 珊瑚礁的概念1.2 中国现代珊瑚礁的分布1.3 中国现代珊瑚礁研究概况1.4 前人对本区珊瑚礁的调查研究1.5 笔者近年对本区珊瑚礁的调查研究2 徐闻县西部自然概况2.1 地理位置和政区2.2 海陆地形2.3 区域地质和第四纪区域环境变化2.4 气候2.5 陆地水文2.6 海洋水文2.7 海洋环境质量状况2.8 地貌2.9 土壤2.10 植被2.11 自然区划位置3 徐闻县西部社会经济概况3.1 秦以前原始阶段(公元前3世纪以前)3.2 秦至南北朝时经济起步阶段(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3.3 隋至民国时经济多灾多难阶段(公元6~20世纪上半叶)3.4 新中国成立初30年经济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年)3.5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加快发展阶段(1979~2004年)3.6 本区乡镇社会经济现状简介4 徐闻县西部珊瑚礁地质地貌4.1 珊瑚礁分布4.2 珊瑚礁地貌4.3 珊瑚礁地质与古环境4.4 珊瑚礁的形成演化过程4.5 本区珊瑚礁今后发展趋势5 徐闻县西部珊瑚礁生态5.1 沿岸水域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5.2 沿岸水域的浮游生物5.3 沿岸水域的鱼类5.4 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的珊瑚虫纲物种5.5 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的礁栖生物6 徐闻县西部的景观生态6.1 徐闻县西部的景观生态分类6.2 本区景观生态类型的时空分布规律6.3 本区景观生态结构6.4 小结7 徐闻西岸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问题7.1 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7.2 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7.3 珊瑚礁生态系统价值的评价方法7.4 徐闻西岸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迫切性7.5 徐闻西岸珊瑚礁生态系统教育和科研服务价值的评估8 人类活动对徐闻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8.1 徐闻西岸研究区历年调查情况8.2 徐闻西岸研究区历年变化归纳8.3 小结9 徐闻县西部生态旅游开发9.1 生态旅游的概念9.2 本区景观生态旅游资源9.3 本区旅游开发历史9.4 本区生态旅游规划要点9.5 打造珊瑚礁生态旅游拳头产品与客源市场分析9.6 规划项目评估10 徐闻县西部珊瑚礁的生态保护10.1 全球珊瑚礁生态健康现状呼吁生态保护10.2 徐闻县西部珊瑚礁现状急待生态保护10.3 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11 徐闻县西部珊瑚礁的生态管理11.1 生态管理的概念11.2 珊瑚礁生态管理现状11.3 珊瑚礁生态保护和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1.4 珊瑚礁生态管理的方法11.5 徐闻县西部珊瑚礁的生态管理12 结论12.1 本区的自然特点12.2 本区人类开发历史悠久12.3 本区拥有华南大陆(除海岛)沿岸唯一的珊瑚礁12.4 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12.5 本区具鲜明热带海岸景观生态特色12.6 可有序地开发本区珊瑚礁生态旅游12.7 本区珊瑚礁急待生态保护12.8 建立严格的、有公众参与的珊瑚礁管理体制附录1 徐闻县西部现状植被研究1 研究方法2 结果与分析附录2 徐闻县西部角尾、迈陈和西连三地维管植物名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造礁石珊瑚群体及其他附礁生物死亡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即为珊瑚礁。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Anthozoa)石珊瑚目(Scleractinia)中造礁石珊瑚的许多科属种为热带浅水底柄生物,一般附着在基岩或其他硬底,乃至坚硬的堆积物表面上,一般生活在水温20cC以上的温暖海洋中(水温13℃以下多属种将死亡)且水深至50m左右的透光层范围内的海底。其个体大小不一,半径可超过2m,寿命长达300a以上。形态各异,有团块状、亚团块状、皮壳状、板块形、复叶形、桌形、分枝形和柱形,但均以钙质骨骼包裹在珊瑚虫软体外为特征。它们是中生代至现代热带海洋中的造礁动物。礁体也包括活珊瑚丛。现代造礁石珊瑚有数百种,澳大利亚珊瑚专家veron,JEN(2000)在专著中详细地、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世界造礁石珊瑚的18科110属781种。我国造礁石珊瑚属印度一太平洋区系,据邹仁林(2001)在《中国动物志》丛书之一《造礁石珊瑚专志》中介绍了中国的14科54属174种,由于调查研究还不够广泛深入,实际属种数可能与菲律宾67属200余种相当。陈清潮(2003)则统计南沙群岛有282种。丛生的珊瑚群体死后仍留在海底原地,其遗骸构成的钙质岩体保留死前的态势者为原生礁;珊瑚被波浪、天敌或人为破坏,其残肢败躯和各种附礁生物(如软体动物、有孔虫等)骨壳、各种粒级碎屑混杂堆积在一处,被皮壳状的钙质藻类珊瑚藻覆盖,由这些沉积物不断堆积又不断地被珊瑚藻覆盖与黏结构成的岩体,称为次生礁。钙质藻类也属于造礁生物。珊瑚礁有多种类型(图1-1),背叠在大陆或大陆岛基岩海岸者,称岸礁或裾礁;离岸坐落在大陆架(或岛架)、大陆坡或深海海山上者,称岛礁。礁坪围圈的渴湖中有岩岛者称堡礁,南海尚未见。礁顶为礁坪及其围圈的溻湖者,称环礁,缺湖或湖已湮灭,只见礁坪和中间或残存可涉水的浅水塘者,称台礁;仍在潮下带匍匐在海底,背隆者称礁丘,平坦者称礁滩。隐现在水面、涨潮淹没、低潮出露者为干出礁。已拔离水面者,称上升礁或隆起礁。现代礁是指全新世处于沿岸和大海中的礁体,隐现于水面,或处于浅水区,尚有造礁生物附着与栖息,仍处于发育中。
后记
著者们试图全面总结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西岸珊瑚礁的调查研究资料,论述该区珊瑚礁的过去与现状,讨论它的发展趋势,力求系统阐述该处珊瑚礁的分布、海陆自然环境与成礁条件、社会经济概况、珊瑚礁地质地貌与古环境、珊瑚礁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珊瑚礁生物与生态、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景观生态、珊瑚礁生态旅游开发、珊瑚礁生态保的珊瑚礁生态管理等,向学术界提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珊瑚礁的科学资料,向社会提供可持续开发该处珊瑚礁资源、开展自然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基础资料和参考意见。著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部门,相处时间或长或短,甚至尚未谋面,但大家都毫不计较工作条件,合作愉快,努力完成任务,终于在2008年8月写出本书书稿。世界著名的学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刘东生研究员(1917~2008年),不畏年事已高,不远万里,不辞劳苦应邀于2000年1月到研究区现场指导调查研究,并参加礁坪挖坑剖面的观察,站在坑边素描(见图2-6、图2-7、图4-11、图4-13)、采样与讨论,使著者们获益良多。今记忆犹新,特此永志不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余克服、钟晋梁、郑寿瑜、黄韶健、黎同寿、林秀贞等同事,有关单位的雷隆鸿、黎开明、袁家义等专业人士,以及徐闻县旅游总公司的沈耀、包声侠、叶来香、蔡仁贤等同仁们,一道做了许多T作,使调查研究按计划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先后惠予资助,著者们才能开展徐闻珊瑚礁调查研究,为本书积累了许多实际资料和形成见解;在研究过程中,徐闻县政府办公室、统计局、国土资源局、海洋与渔业局、林业局、环境保护局、旅游局、县志力公室、角尾乡政府、迈陈镇政府和西连镇政府,以及徐闻县政协机关、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和徐闻盐场等单位热情地提供各种帮助和实际资料。
编辑推荐
《广东徐闻西岸珊瑚礁》由广东省优秀科技专著出版基金会资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