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湖南少儿出版社 作者:安妮·玛丽·包勒 页数:199
内容概要
《父亲,我一定要找到你》为法国著名青年作家安妮·玛丽·包勒的代表作,是一本关于战争题材的少年流浪小说。
1918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14岁的法国男孩。从炸毁的孤儿院侥幸逃脱,他怀着父亲依然活着的坚定信念,独自一人到前沿阵地去寻找父亲。一路上他吃尽了苦头,也看尽了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各种苦难。在寻父的路上,他还遭遇了一段难忘的初恋。恋情的美好、亲情的永恒与生活的艰辛、战争的残酷交织在一起,加速了主人公的成长成熟。战争结束了,父亲也找到了,但是留在人们心中的苦涩是难以抹去的。
作者通过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表明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立场,同时也预示着一个人成长的价值在于自我内心的体验、丰富和超越。
《父亲,我一定要找到你》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安妮·玛丽·包勒,法国当代知名女作家和翻译家。她生于摩洛哥的拉巴特,幼年和青少年时期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1980年起在巴黎定居。1996年才正式开始写作生涯,自1997年成为SACD的成员。迄今她已经完成了大量的小说创作,还有很多翻译作品。不少作品都获得了奖项。
书籍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阅读指导
章节摘录
维克托觉得冷。 他嚼着最后一块面包,使劲用勺子在汤盆里刮着,想刮净盆底剩下的最后一点点热汤。 别的孩子也和他一样,嚼着、刮着。单调的吃饭声几乎盖没了修女圣安妮的声音。她在给孩子们念圣伯郎丁的生平事迹。可是,没有一个孩子在听。 黄昏的阴影透过高墙上破裂的枪眼钻进了饭厅,昏暗而且阴沉。它慢慢地抹过维克托的脸,把他周围的同伴们都笼罩在了昏黑之中,就好像要盖住他们那剃光的头、苍白的面颊、灰色的罩衣和冻得发紫的手。 啪的一声,修女圣安妮合上了她的书。喝汤的时间过了。孩子们都站了起来,他们把板凳放回原位,然后双手合十。 “感谢我主,赐予这顿晚饭。”圣安妮修女说。 “感谢我主。”维克托和孩子们温顺地应和着。 “上帝啊!请你赐给法国以胜利吧!” 维克托眨了眨眼,一道突然闪过的光线使他眼花:“胜利?对于这种没有尽头的战争,会有这种事?” “上帝啊!救救法国吧!” “上帝啊!救救法国吧!” 孩子们排着队上楼回集体卧室。 在孤儿院潮湿、空荡的楼梯上,能听见的只有木靴单调、急促的碰撞声,就像在~下一下地敲鼓。 天几乎全黑了。宿舍里没有窗帘,没有灯光,比饭厅还要冷。维克托已经习惯了:这是战争。战争时期总是这样,有人挨饿,有人受冻。 “上帝保佑你们。”修女说,“好好睡吧,孩子们。” “孩子们?”维克托心里反问。他不再是孩子了。他已经满14岁了。也许是因为4年前他来的时候,这个修女就在这儿了,那时,他还真小呢!也许她是对那些小一些的孩子们说的。这些孩子还向他伸出手,要他亲亲他们呢!“孩子们”——难道以孤儿院为家的孩子们还算孩子吗? 在昏暗中,孩子们一个挨一个地躺到他们的床上。这里有20个孩子,两个人一对,共用一张床。 在战争初期,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的一张床。可是现在……这很正常。战争时期,孤儿、弃儿越来越多,总得有地方收容他们啊。 维克托坐着,破旧的铁床架子咯吱咯吱地响。他一只接着一只甩掉他的木靴,然后脱掉外衣蜷缩到灰色的毯子里。太冷了! 他的床伴儿马歇尔?迪潘躺着,可没占多少地方。唉,12岁的他,实在是太小了。他也觉得冷,用脚寻找着维克托的脚,维克托一伸腿,踹开了他。他讨厌迪潘。迪潘曾对他喊过: “孤儿,你也就是和其他孤儿一样的孤儿。”从那天起,他就不喜欢迪潘了。 维克托闭紧双眼,咬紧牙关,嘟囔着:“我不是孤儿……”“你在说啥?”迪潘悄悄地问。“没什么。”维克托抓过毯子遮到头上。“嘿,让给我点儿!”迪潘一个翻身,把毯子卷了过去,维克托又把它夺了过来——他存心刺激迪潘。在昏暗中,他看见迪潘正把脸藏到收拢的双臂里。 维克托耸了耸肩,重新躺好,怒气全消了。他心想:也许,这是马歇尔 ?迪潘命不好,他是个孤儿,一个实实在在的孤儿。“可是我,我还有爸爸。他活着……呆在~个什么地方。”“你说啥呢,维克托?” 维克托假装没有听见马歇尔?迪潘的低语,假装没有感到迪潘正偷偷地把双脚伸向他的脚。他尽力闭紧他的双眼。他想睡觉……睡觉……就像睡眠会把他带回到过去……以往的日子……以往的日子……还没有战争的日子。 “可是,也许这场战争……是从吉到今……从古到今……就没头没尾。 ” 这个念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他的头脑里。它让他害怕。 “不,战争是有开始的那一天的……我知道那天……” 炎热的八月里,天空和道路都泛着白光,马蹄扬起一片灰尘,带篷的大车在路上颠簸着。维克托紧挨着用一只手拉着缰绳的父亲坐着,使劲地挥动着胳膊,驱赶又黑又大的苍蝇。 突然,从路的尽头,传来了钟声。那是今晚他们赶赴演出的村子里的钟在响。 “警钟。” “警钟?” 维克托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警钟……警钟……哦,警钟,就是战争。” 父亲不吱声了。维克托睁大眼盯着父亲,他听不懂。警钟一直在响,仿佛永远不会停下。 战争就是这样,它借着一口钟,突然闯进了人们的生活。它会永远把一切都改变吗? 那个晚上,没有别的代表符号。 这口钟,响得好厉害啊! 维克托睡眼惺忪地惊跳了起来。夜色中,圣安妮修女的影子在墙上移动着,她手里举着一节蜡烛。“起来,快起来,这是警报。” 孩子们全起来了,他们还没有睡醒,又都给吓着了。 “这不是做梦吧,维克托?”马歇尔?迪潘问。 维克托没有回答。修女推着那些最小的爱哭的孩子们往前走。 维克托匆忙地穿上他的木靴。 “哥达机……哥达机!” 修女尖声大叫。维克托仰起头:哥达机,德国轰炸机! 一阵奇怪的嗡嗡声笼罩了孤儿院,就像一群诡异的飞虫在围着孤儿院盘旋。维克托知道这种声音。他不用看就知道——这个城市经常遭遇轰炸。 用不着害怕。他闭上了眼睛,恢复了常态,等待一切过去。 “你们快一点儿!”墙在晃动。 孩子们跟着那一点点可怜的只能照亮圣安妮修女的烛光乱糟糟地往楼下跑,在黑暗中跌跌撞撞。 钟还在响着,响着,维克托堵住双耳。突然,闪光四起,爆炸声和耀眼的光亮划破了漆黑的夜,就像节日中的鞭炮。维克托看见沉重的大门像一张纸板一样破裂开,火焰冲进孤儿院。他看见门廊里的柱子在摇晃,身后的楼梯在倒塌;他看见他的同伴们,一个接一个像被保龄球击倒的小木柱一样倒在了一起,张着嘴。样子奇怪;他看见圣安妮修女松开了蜡烛,慢慢地,慢慢地,背贴着墙滑下去。他听见喊叫声,疯狂的喊叫声,那是由他的同伴们的嘴里发出的。 他不顾一切地往前冲了出去,双臂伸向外面晃动的、五光十色的夜。他原来听到的嚎叫声,现在是由他的嘴里发出来的。他奔跑着,喊叫着。在小城的大街上,他跑着,喊着。 在他的周围,黑色的房子在燃烧。人们从房子里奔跑出来。他听见他们语无伦次的声音,他还听见有人在喊:“维克托……维克托……”不,这不是真的,他没有转身,不需要转身。他只能往前跑!尽管他的腿僵硬,就像在噩梦中一样。 在街的尽头,他看到了教堂那笨重的建筑物。这座教堂在上次轰炸中已经倒塌了一半。那至少是六个月以前的事了。维克托冲进了教堂。 他顺着倒塌的碎石块,溜进了教堂。透过屋顶的大窟窿,他看见一片黑色的夜空,寂静的夜空。 “‘他们’走了。” 维克托跌坐在椅子上,他看不见任何东西,除了祭台上的一点点微光— —那是一盏油灯。 ……
编辑推荐
《父亲,我一定要找到你》不是一本记录战争的书,而是一部描述了战争给孩子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的小说……文笔优美,适合12至14岁儿童阅读。 作者安妮·玛丽·包勒用朴素平实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战争的残酷、生活的艰辛、永恒的亲情与坚定的信念在文中都汇集成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些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呼唤完成了《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阳光成长系列:父亲我一定要找到你》最后的升华。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