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报(秋冬卷)

出版时间:2010年4月  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苏联)维·比安基  页数:299  译者:苏玲  
Tag标签:无  

前言

  今日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文化——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视、电影、博客、播客、手机、音像、网络游戏、数码照片等,虽然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便,但阅读却依然显得重要。时光雕刻经典,阅读塑造人生。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尤其是经典文学的阅读。  人们需要文学,如同在生存中需要新鲜的空气和清澈的甘泉。我们相信文学的力量与美丽,如同我们相信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德国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描述文学的美丽:文学是这样一种景观,它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创造了崭新的诗意的世界,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生命。中国文学家鲁迅对文学的理解更为透彻,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学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是的。文学正是给我们生命以力量和美丽的瑰宝,是永远照耀我们精神领空的灯火。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需要力量、美丽与灯火,在于人类的本真生存方式总是要寻求诗意的栖居。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以下简称《典藏书系》)正是守望我们精神生命诗意栖居的绿洲与灯火。《典藏书系》邀请了国际儿童文学界顶级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等组织的负责人,共同来选择、推荐、鉴别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精品;同时又由国内资深翻译专家,共同来翻译、鉴赏、导读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力作。我们试图以有别于其他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丛书的新格局、新品质、新体例,为广大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提供一个走进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全新视野。  根据新世纪全球儿童文学的发展走向与阅读趋势,《典藏书系》首先关注那些获得过国际性儿童文学大奖的作品,这包括国际安徒生奖、组伯瑞奖、卡耐基奖等。国际大奖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尺度,是界定作品质量的一种跨文化国际认同。同时,《典藏书系》也将目光对准时代性、先锋性、可读性很强的“现代经典”。当然,《典藏书系》自然也将收入那些历久弥新的传统经典。我们希望,通过对国际大奖、现代经典、传统经典的有机整合,真正呈现出一个具有经典性、丰富性、包容性、时代性的全球儿童文学大格局、大视野,在充分享受包括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幻想文学等不同体裁,博爱、成长、自然、幻想等不同艺术母题,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不同语种译本的深度阅读体验中,寻找到契合本心的诗意栖居,实现与世界儿童文学大师们跨越时空的心灵际会,鼓舞精神生命昂立向上。在这个意义上,提供经典,解析经典,建立自己的经典体系是我们最大的愿景。  童心总是相通的,儿童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为人类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的力量与美丽是滋润亿万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甘露,是导引人性向善、生命向上的灯火。愿这套集中了全球儿童文学大师们的智慧和心血,集中了把最美的东西奉献给下一代的人类美好愿景的书系,带给亿万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阅读的乐趣、情趣与理趣,愿你们的青春和生命更加美丽,更有力量。

内容概要

  《森林报(秋冬卷)》是一份独特的报纸,没有记录人类的忙碌喧嚣,也没有描绘城市的钢筋水泥,每个版面都在报道来自森林、田野、荒漠、海洋的居民的生活。在这份报纸里,可以听到交嘴鸟春天的歌唱,看到候鸟伟大的迁徙,闻到铃兰花迷人的芬芳,还能步入那一个个惊险、刺激的狩猎故事。这是一本关于春、夏、秋、冬的百科全书,教会我们辨认森林居民的笔迹和记号。  作者比安基从事创作30多年,《森林报》是他的代表作。这部书自1927年出版后,深受少年朋友的喜爱,连续再版,至1961年已再版10次,并有部分内容入选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森林报》中见不到一般儿童文学中常用的幻想、变形或是曲折离奇的故事,但它也不是一篇乏味的科普文,而是作者运用艺术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在对大自然诗意的观照下创作的一曲轻灵、悠扬的散文。在简单而神秘的自然世界里充满的是童心童趣。

作者简介

  维·比安基(1894—1959),著名儿童科普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为孩子们创作了《森林报》和《少年哥伦布》。1894年,维·比安基出生在一个养着许多飞禽走兽的家庭。他父亲是俄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比安基从小喜欢到科学院动物博物馆去看标本,跟随父亲上山打猎,跟家人到郊外、乡村或海边去住。在这些地方,父亲教会他怎样根据飞行的身影识别鸟儿,怎样根据脚印识别野兽……更重要的是,教会他怎样观察、积累和记录大自然的全部印象。比安基27岁时已记下一大堆日记,他决心要用艺术的语言,让那些奇妙、美丽、珍奇的小动物永远活在他的书里。比安基从事创作30多年,他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轻快的笔触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进行创作。《森林报》是他的代表作,这部书自1927年出版后,连续再版,深受少年朋友的喜爱。1959年,比安基因脑溢血逝世。  苏玲,重庆人,本科学习俄语,研究生专攻俄苏文学,独立或参与写作过关于俄罗斯苏联文学方面的著作与论文,也有数种译作问世。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书籍目录

致读者第7期第8期第9期第10期第11期第12期谜底与答案阅读指导

章节摘录

  一群群水禽走的是海路,它们是野鸭、潜鸟、大雁和鹬。这些长翅膀的旅行者,途中会在它们春天停留过的地方歇息。  森林中树叶变黄了。母兔又生了六只小兔。这是今年最后一窝兔崽了,我们叫它落叶兔。  在长满绿苔的河湾岸边上,不知是谁夜里往上面印了一些十字。淤泥上满是这种十字和小点。我们在河湾岸上搭建了一个窝棚,想看看,到底是谁在这里胡闹。  告别之歌  桦树上的树叶已经稀稀落落,早已被主人丢弃的小房子——椋鸟巢,在光秃秃的枝头上孤独地摇曳着。  突然,有两只椋鸟不知为什么又飞了回来。雌鸟溜进了椋鸟巢,麻利地在里面忙碌着。雄鸟落在小树枝上,坐着,四处张望着……它开始唱歌了!但是。歌声低低的,仿佛只唱给自己听。  歌声停止了。雌鸟从鸟窝里飞出来,一转身,很快地朝着自己的伙伴飞去了。雄鸟紧紧跟随在雌鸟身后。是时候了,是时候了。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它们就要踏上遥远的旅途。  它们这是在与小房子告别。夏天,它们在这里孵出了自己的孩子。  它们不会忘记这个鸟巢。春天,它们还会回来。少年自然科学研究组组员日记摘抄  清澈的早晨  9月15日 秋高气爽  像往常一样,我一大早就来到了花园。  出门一看,天高云淡,空气有些凉爽,树木、灌木和草丛间,银色发亮的蜘蛛网被扯断了。蜘蛛网的细丝上,缀满了小玻璃球似的露珠。每个蜘蛛网的中央,都有一个蜘蛛。  一只蜘蛛在两棵云杉树之间拉起了银色的网。这张网,像是由冰冷的露珠所结成的一块水晶,又好像是一个宝座,一敲就能发出咔嚓的声响。蜘蛛蜷成一团,像个小球,一动不动。是苍蝇还没有飞来,所以它可以睡大觉?还是,它可能已经死了,是被冻死的?  我用小指头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它。  蜘蛛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像一粒没有生命的小石子儿一样掉落在地上。但是,一落到地上的草丛里,它就很快地站起来,一溜烟跑得不见了踪影。  这个小骗子!  有趣的是,这只蜘蛛还会返回自己的蜘蛛网吗?它找得到吗?或者,它会再织一个新的网?要知道,那得花费多少劳动啊,得跑多少个来回,紧紧地打上多少个结,才能把新网织起来。这需要多少劳动啊!  露珠在小草尖上颤动着,就像长长的睫毛上的眼泪。露珠里闪烁出五彩的亮光,就像闪烁着无比的喜悦。  道路两旁,最后开花的洋甘菊正拖着自己白色的花瓣短裙,等着晒晒太阳呢。  空气中透着些凉意,显得洁净和透亮。一切都是那么美,那么朝气蓬勃,充满欢乐的气氛——五彩缤纷的树叶,沾满了露珠和蜘蛛网的银色小草,夏天从来见不到的湛蓝湛蓝的河流。我能够找到的最难看的东西,是一朵湿湿的粘在一起的蒲公英,它脱落的一半成了个缺口。还有,就是一只毛茸茸的灰不溜秋的夜蛾,它脑袋上的皮脱落了,皮下面的肉都能看得见。也许,那是被鸟啄掉的吧。夏天,脑袋上顶着成千个降落伞的蒲公英是多么雍容华贵啊!夜蛾呢,浑身毛茸茸的,脑袋扁平而干巴!  我很可怜它们,把夜蛾放到了蒲公英上,把它们久久地捧在手里,让它们晒到太阳。这时,太阳已经升到森林上空。蒲公英和夜蛾凉凉的,湿湿的。可它们并没死,而渐渐地有了活气。蒲公英脑袋上粘在一起的灰色降落伞干了,自了,变得轻盈,渐渐升了起来;夜蛾的翅膀暖和过来有了力气,开始变得蓬松,呈烟色。终于,这些可怜的丑家伙们也变得漂亮起来。  在森林的某个地方,雄黑琴鸡正低声细语地叨唠着什么。  我走近灌木丛,想躲到灌木丛后面接近它,看看它究竟在轻言细语地嘟囔什么。  我刚一走近灌木丛,这黑色的家伙便呼的一声飞了起来,像是从我的脚底下冒出来似的,倒把我吓了一激灵。  原来,它就在我身边待着呢,可我还以为它离我很远很远。  一阵鹤鸣传进了我的耳朵,这时,一群鹤正飞过我的头顶。  它们把我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读完这本妙趣横生的自然之书,你不但会从中找到答案,还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知识,懂得热爱自然和生活,为保护自然尽心尽力。  ——肖毛《南方都市报》  《森林报》让我们觉得动植物的世界原来如此美妙!  ——新浪博客  至今我仍然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之情,喜欢她的一草一木,这些都来自于小时候对本书的阅读。  ——网友

编辑推荐

  当今,我们对于大自然已经越来越陌生,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这部《森林报》会让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我们重新认知、反省自己。本书为《森林报》之秋冬卷,仔细品读,能够让你感受到森林中的动植物在秋冬季中五彩缤纷的生活,深入地探寻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体验秋冬的多彩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森林报(秋冬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