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5月 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美)罗伯特·奥布赖恩 页数:232 译者:贾淑勤
Tag标签:无
前言
今日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文化——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视、电影、博客、播客、手机、音像、网络游戏、数码照片等,虽然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便,但阅读却依然显得重要。时光雕刻经典,阅读塑造A生.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尤其是经典文学的阅读。 人们需要文学,如同在生存中需要新鲜的空气和清澈的甘泉。我们相信文学的力量与美丽,如同我们相信头顶的星空与心申的道德。德国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描述文学的芙丽:文学是这样一种景观,它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创造了崭新的诗意的世界,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生命。中国文学家鲁迅对文学的理解更为透彻,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学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是的,文学正是给我们生命以力量和芙丽的瑰宝,是永远照耀我们精神领空的灯火。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需要力量、美丽与灯火,在于人类的本真生存方式总是要寻求诗意的栖居。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以下简称《典藏书系》)正是守望我们精神生命诗意栖居的绿洲与灯火。《典藏书系》邀请了国际儿童文学界顶级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等组织的负责人,共同来选择、推荐、鉴别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精品;同时又由国内资深翻译专家,共同来翻译、鉴赏、导读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力作。我们试图以有别于其他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丛书的新格局、新品质、新体例,为广大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提供一个走进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全新视野。 根据新世纪全球儿童文学的发展走向与阅读趋势,《典藏书系》首先关注那些获得过国际性儿童文学大奖的作品,这包括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奖、卡耐基奖等。国际大奖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尺度,是界定作品质量的一种跨文化国际认同。同时,《典藏书系》也将目光对准时代性、先锋性、可读性很强的“现代经典”。当然,《典藏书系》自然也将收入那些历久弥新的传统经典。我们希望,通过国际大奖、现代经典、传统经典的有机整合,真正呈现出一个具有经典性、丰富性、包容性、时代性的全球儿童文学人格局、大视野,在充分享受包括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幻想文学等不同体裁,博爱、成长、自然、幻想等不同艺术母题,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不同语种译本的深度阅读体验中,寻找到契合本心的诗意栖居,实现与世界儿童文学大师们跨越时空的心灵际会,鼓舞精神生命昂立向上。在这个意义上,提供经典,解析经典,建立自己的经典体系是我们最大的愿景。 童心总是相通的,儿童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为人类打下良好的人性基基础。文学的力量与美丽是滋润亿万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甘露,是导引人性向善、生命向上的灯火。愿这套集中了全球儿童文学大师们的智慧和心血,集中了把最美的东西奉献给下一代的人类美好愿景的书系,带给亿万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阅读的乐趣、情趣与理趣,愿你们的青春和生命更加美丽,更有力量。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顾问委员会 2007年9月18日
内容概要
本书是美国作家罗伯特·奥布赖恩(1918—1973)的长篇童话。出版于1971年。 这部作品继承了古典童话中的人道主义传统,在小小的老鼠身上寄托了对世界的美好理想。在作者笔下,老鼠一改令人厌恶的传统形象,由于文明的熏陶,它们变得亲切可爱。作者还着力描写了它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团结友爱、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精神。其中的一些主要拟人形象,如老鼠尼科迪默斯机智沉稳、勤于思索、善于领导,贾斯廷热情勇敢、充满活力,田鼠费里斯比夫人既具有一颗母亲的慈爱的心又有义无反顾的果敢性格……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难忘。此外,童话格调清新,想象奇特,作者巧妙地将科学力量带来的奇迹作为幻想的图景并加以形象的描绘,展现出当代童话的特有魅力。
作者简介
罗伯特·奥布赖恩,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和儿童文学家。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涉及童话、小说等多种体裁,其中以《尼姆的老鼠》最为有名,出版后曾获得波士顿环球荷思书籍奖、刘易斯·卡罗尔图书奖、美国全国图书奖、美国图书馆纽伯瑞奖、马克·吐温奖、西北太平洋图书馆协会青
书籍目录
第1章 蒂莫西·费里斯比患病第2章 老先生第3章 乌鸦和猫第4章 菲茨吉本先生犁地第5章 还有五天时间第6章 杰里米的帮忙第7章 猫头鹰第8章 “去找老鼠们”第9章 在玫瑰丛里第10章 布鲁特斯第11章 在图书馆里第12章 伊莎贝拉第13章 给阿龙吃的药粉第14章 集市第15章 在笼里第16章 智力测验第17? 学习阅读第18章 通风管道第19章 邦尼菲斯庄园第20章 主厅第21章 修理玩具的师傅第22章 荆棘山谷第23章 被捕第24章 七只死老鼠第25章 逃脱第26章 在会议上第27章 博士第28章 尾声
章节摘录
第1章 蒂莫西·费里斯比患病 费里斯比夫人是一个田鼠家庭的户主。她们一家住在农民菲茨吉本先生的菜园里。这儿是田鼠冬天理想的住处。每当食物短缺时,在树林和草原里生活太困难,田鼠们就迁移到这儿过冬。在这里,人们收割后遗留在松软土地上的一些豆荚、土豆和芦笋之类的食物,足够他们吃一阵子。 费里斯比夫人一家住在这里可真算走运。这住所是一大块水泥与炭灰混合做成的空心砖,略有损坏,里面有两个椭圆形的空洞。这块砖是有一年夏天被人丢在这儿的,后来被泥土埋住,只有一点儿砖角露出地面。这块砖完整的两面正好做屋顶和地板,里面两个空心成了两间房。费里斯比夫人和她的孩子们捡了些树叶、干草、碎布、棉花、羽毛什么的铺在房间里,所以,冬天屋里干燥、温暖、舒适。房里有个隧道通到菜园的地面,洞口不大不小,能使一只田鼠进出还略有余地,对猫的前爪而言又略嫌窄小;这个隧道是个进出口,能通风,也可以使阳光射进起居室。卧室同起居室一样,也是椭圆形的,温暖但挺黝暗,即使是中午也显得光线不足。卧室和起居室之间隔断了,所以在砖后面挖了一条隧道,出入两室之间要绕着走这条隧道。 费里斯比夫人虽然是个寡妇(她的丈夫是前一年夏天逝世的),但她很能干。由于她肯干再加上运气好,全家四个孩子吃得不错,生活挺愉快。一、二月是一年里最困难的月份,每年十二月到第二年三月天气寒冷,到了二月,豆荚和青豆都被捡光了(鸟类也捡)芦笋根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土豆是冻了又化,化了又冻,上面沾着脏土,吃起来有股臭味。就在这种情况下,费里斯比夫人也想方设法把孩子们喂得饱饱的。 到了二月底的一天,费里斯比夫人最小的儿子蒂莫西生病了。 那天早晨,天气干燥、晴朗、非常冷。费里斯比夫人同往常一样很早起床。她和孩子们一起睡在捡来的羽毛、绒毛、碎布上,就像睡在热乎乎的被窝里一样。 费里斯比夫人轻轻起来;免得把孩子们吵醒,她悄悄穿过隧道进入起居室。起居室不像卧室那么暖和,但也不冷。从通道口射人了阳光,她知道太阳出来了。她看了看起居室旁的食品室,这是个用碎石围着的小洞,里面有足够他们吃三餐的食物。但她还是感到沮丧,因为这些都是他们这个月天天吃、顿顿吃的食物。她真希望能找到一小块绿色的莴苣,或是一个小蛋,或是尝点奶酪、玉米粉做的松饼。在不远的鸡房里倒是有不少鸡蛋,但是对一只田鼠来说,鸡和鸡蛋都太大了。此外,在菜园和鸡房之间有一大片草地,上面长着高高的灌木和野草,那是猫的领地。 费里斯比夫人爬到通道口,先将须毛探出去,然后谨慎地观察四周。寒风刺骨,地面上和菜园角落里堆的枯叶上有一层厚厚的白雪。 费里斯比夫人跳过田地上的犁沟,来到篱笆边。她向右转,围着树丛的四周,用她那明亮的大眼睛想寻找小块的萝卜、冻着的防风草或是其他绿色的菜蔬。但是在这个季节,除了松树上的针状叶和冬青树叶外,找不到绿色的食物,而那些绿叶子又不是田鼠或其他动物能吃的。她已经到了菜园最远的角落,在她的正前方,她看到了绿色的东西。就在篱笆旁树丛边有个树桩,树桩上有个洞,洞口旁的什么东西似乎有点像叶子。 费里斯比夫人顺利地穿过篱笆,但她靠近树桩上的洞口时却十分小心。如果洞口看起来挺深,里面很可能住着什么动物。她在离洞口大约一步远的地方停下来观察,侧耳倾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但她已看清了那个绿东西是什么。其实,那是块棕绿色的玉米壳。这里怎么会有玉米壳?玉米地在农场的另一端,在牧场旁边。费里斯比夫人向前跳近一点,然后小心翼翼地爬到洞口向洞内窥视。她那习惯在黑暗中看东西的眼睛发现了好东西——里面存放着过冬的食物——由于某种原因被忘掉或被遗弃的食物。 这是谁放的?是浣熊?不大可能,这里离溪水太远了。倒像是一只松鼠或一只土拨鼠放在这儿的。她知道这两种动物在每年新玉米下来时不但尽量地放开肚皮吃,并且还有本事把玉米运走贮存起来。 不管是谁干的,为什么搞来了又放弃这些食物呢?她终于想起来了,去年十一月时,就在这丛林附近,一声巨响把所有动物都吓得躲到自己的藏身之地——那是猎枪声,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非常痛苦的声音,然后受难者再也不需要贮存的食物了。 后来,费里斯比夫人一直不知道受难者是谁。更甭说他叫什么名字了。她不能为他哭泣——食物就是食物。这不是她想寻找的绿色莴苣,可是她和孩子们也非常喜欢玉米。在洞中有八个大玉米棒子,这对一个田鼠家庭来说可算是丰富的供应了。在玉米下面,她还看到一堆新鲜花生(这是农场另一块地种的),一些山胡桃,还有一堆散发着香甜味的干蘑菇。 费里斯比夫人用她的前爪和锋利的牙齿把玉米衣剥下,折成袋状,然后将玉米粒剥下后放在袋中,她轻快地跳跃着把玉米粒带回家中。吃过早饭,她可以带孩子们再搬些玉术拉回去。 费里斯比夫人背靠着通道口,先将尾巴甩进通道,然后一面拖着玉米袋,一面高兴地喊着: “孩子们,起床吧?看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一定会吃惊的!” 孩子们跑出来,激动地擦着眼睛,因为在冬季最寒冷的日子里,任何意外的食物都是罕见和令人欢乐的。 老大特莉莎第一个出来,挤在她旁边的是弟弟马丁,他高大强壮,长着一身深色的皮毛,像他逝去的父亲那样英俊。妹妹辛西娅后出来,这个小巧玲珑的田鼠姑娘,毛色淡雅,长得漂亮。不过她不大文静,并且过分喜爱跳舞。 “在哪儿?”辛西娅问着,“在哪儿?什么东西要让我们吃惊?” “蒂莫西呢?”费里斯比夫人问道。 “妈妈。”特莉莎忧虑地说,“他说他病了,起不来。” “胡说。马丁,告诉你弟弟马上起床,不然没有早饭吃。”马丁乖乖地跑进卧室,但一会儿就跑回来了。 “他说他很难受,他不想吃早饭,就是让他惊奇的美餐也不吃。我摸了摸他的脑门,热得烫手。” ,“啊,天哪!”费里斯比夫人说,“看来他是真病倒了。”大家都知道蒂莫西经常自己觉得病了,而实际上又没病,“你们先吃吧,我进去看看怎么回事。” 费里斯比夫人把玉米衣做的包打开,拿出玉米粒在桌上分成五份。餐桌是一块光滑的板子,搭在几块石头上。 “玉米!”马丁喊道,“哎呀,妈妈,您从哪儿弄来的?” “吃吧!”费里斯比夫人说,“等会儿我带你们去瞧,那里还有好多呢。”然后,她转身消失在通往卧室的过道里。 “还有好多,”马丁同他的姊妹们坐下时说,“看来足够吃到搬家那天。” “我也希望这样,”辛西娅问,“哪天搬家?” “两周以后,”马丁用带有权威性的语调说,“也可能三周。” “啊,马丁,你怎么会知道?”特莉莎不以为然地说。 “要是天气还这么冷怎么办?再说,要是蒂莫西的病还没好怎么办?” 可怕的现实由于无意中被点破,大家都感到忧虑,谁也不吭声了。 辛西娅说:“特莉莎,你不该那么丧气。他的病会好的。他不过是感冒而已。”辛西娅把她那份玉米吃完了。 其他孩子也各自吃完了自己的那份。 在卧室里,费里斯比夫人摸着蒂莫西的前额。他的前额确实很热,还有点汗。她摸摸他的脉,不禁吓了一跳。 “肚子疼吗?” “不疼,妈妈。我不感觉疼,只是冷。我一坐起来头就发晕,喘不过气来。” 费里斯比夫人焦急地望着他的脸,她想看看他的舌头。但是房间很暗,她只能看见他面孔的轮廓。他是四个孩子中身体最弱的一个;他的面孔瘦长,像他的父亲和哥哥一样黝黑。他的眼睛又大又明亮,当他说话时,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费里斯比夫人知道,他是她的孩子中最聪明、最有头脑的一个,虽然她从未公开说过该点。但蒂莫西的体质最差,一旦有流感或是别的什么病流行时,蒂莫西总是第一个病倒,也是最后一个复原。也可能由于这个原因,他患有轻度的忧郁症。这次毫无疑问他是真的病倒了,费里斯比夫人摸了摸他的前额,断定他在发高烧,脉搏跳得很快。 “可怜的蒂莫西,躺下盖好。”费里斯比夫人将当毯子用的一些碎布盖在他身上,“等会儿我们在起居室给你铺张床,那里光线好些。今天早晨我找到不少玉米,足够冬天吃的了,你想吃点吗?” “不,谢谢您,我不饿,现在不想吃。” 蒂莫西闭上眼,几分钟后就睡着了,但睡得不安宁,不断地辗转呻吟。 上午十点左右,费里斯比夫人、马丁和辛西娅到那棵树桩的洞里,搬回来了玉米、花生和蘑菇(他们没要 山胡桃,因为太硬了,田鼠敲不开,而且要没完没了地嚼)。特莉莎留在家里照顾蒂莫西,他们把蒂莫西放在起居室临时搭的床上。中午,他们带着好多食物回家时,看到特莉莎正急得直掉眼泪。 蒂莫西的情况更坏了。他烧得两眼发直,呼吸困难,全身不断地颤抖。 特莉莎说:“啊,妈妈您回来太好了。蒂莫西在说胡话,喊着什么妖怪和猫。我跟他说话,他什么也听不见了。” 蒂奠西不只是听不见,也看不见了,他的眼睛_虽然睁得大大的,却好像认不出眼前的东西。当妈妈同他说话时,他光瞪着她,似乎她也不存在。然后,他哼哼着好像想说什么,但又说不出来。 其他孩子都吓得发呆,最后马丁问道: “妈妈,怎么啦?他出了什么事?” “他病得很厉害,体温太高,已经昏迷了。没办法——我一定要去找老先生,蒂莫西需要吃药。” 第2章 老先生 老先生的住房在离农场较远的一面砖墙里。这面墙原在一所大农舍的地窖上面。多年前,这所大农舍被烧毁,现在没有人记得它过去的样子,也记不清谁曾住在里面。这个地窖至今还是个方形的深洞,旁边的断垣残壁挡住了风雪的侵袭,成了好些小动物的住所。夏天这里有蛇,对费里斯比夫人是个威胁,可是到冬天就没事了。 这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行程,并且挺冒险的,她得特别小心。其实,如果是平常日子,要出这样的远门,费里斯比夫人不会这么晚了还动身的,她担心没等回家天就黑了。但情况很明显,蒂莫西不能等到第二天了。犹豫了几分钟,她说她得走了,随后就出了门。 如果费里斯比夫人能照直走(那是去老先生家的最短路线),她这趟出门就容易多了;但这条路线靠近农舍和谷仓,那只猫不断地在那里溜达,所以她必须绕开,绕着农场兜个大圈子,然后紧靠着树丛的边缘走。 费里斯比夫人像匹小马一样从容不迫地向前跳跃。 她的动作轻捷,没有一点声音。她选择的落脚处是光秃的土地或是草皮,避免在枯叶上跳动。因为不管她多轻,跳在枯叶上也会窸窣作响。她还要时时刻刻警惕着——注意那些木块、树根、石头以及其他能藏身的任何东西,以免从中钻出个比她个头大的,对她不友好的动物。虽然猫是她的头号敌人,但树林中也有其他动物追逐老鼠。 费里斯比夫人就是这样一面眼观四方,向前跳跃,一面心里惦着蒂莫西,并且希望老先生能治好他的病。 两个多小时以后,费里斯比夫人跳近了老先生住的砖墙。虽然她丈夫生前是老先生的好友,并且常来拜访他,可是她本人只在那年夏天来过一次,但现在她还很清楚地记得这个地方。这是树林中一块零星的开垦过的土地。很久以前。那时房子还没烧毁,房子周围是一大片草地。后来这块地长满了杂草、野果子和野花。夏天这里是个荒芜而美丽的地方,五颜六色的鲜花盛开争妍,空气中飘着黑浆果和紫苜蓿的花香味,到处都有蜜蜂在嗡嗡采蜜。这里也长着有毒的植物,如一种有点像茄子的毒草和一种有毒的深色果实。 到了冬天,这里一片荒凉,鲜花和绿叶都已凋萎,残存的枯枝上悬挂着干果实、豆荚,在风中沙沙作响。 老先生就是从这些果实、根茎、枯花中拣出草药,提炼成药粉,靠这些药常常能把病者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 上次费里斯比夫人来这里也是为了蒂莫西,那时他还是个小仔,比一块小弹石大不了多少。他同哥哥姐姐玩耍时,不知被什么有毒的昆虫咬了一口,其他孩子也不知道咬他的是什么,只看见他忽然缩成一团,瘫在那里,差不多都不能呼吸了。 那时候,费里斯比先生还活着。他们两口子轮流把蒂莫西背到老先生家里。那次出远门可真惨,提心吊胆的。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曾担心蒂莫西已经死了。老先生检查了蒂莫西的身体,看了他的舌头,号了他的脉,在他脖子附近发现了一个小肿块。“蜘蛛叮的,”老先生说,“不是那种‘黑寡妇’蜘蛛,但也够厉害的。”他将像牛奶似的液体滴在蒂莫西的嘴里,然后把他扶起来使药汁进入喉咙,因为蒂莫西已经不能吞咽了。几分钟后。 他的肌肉放松,能活动四肢了。“他会好的,”老先生说。 “但几个小时内他还很虚弱。” 回家的路上费里斯比夫妇很愉快,到家后,其他孩子高兴地睁大眼睛瞧着蒂莫西活着回来了。费里斯比夫人一直认为蒂莫西的身体没复原,因为从那以后,他走路时,特别在疲倦时,两腿直发软。他长得不像他哥哥马丁那样高大强壮;可是他经常思考问题,这一点很像他父亲。 现在,费里斯比夫人来到老先生的房前——砖墙下面约两英尺处的一个洞。费里斯比夫人踏过碎石铺的台阶下去,她敲了敲门,心里念叨着:“千万别出门了!”可是,没有回应,老先生不在家。她就在他门口一条窄长的砖上坐下来等待。 半个钟头过去了,太阳逐渐西沉,费里斯比夫人听到上面有轻微的嚓嚓声,然后看见老先生回来了。他拿着个布袋子,里面装得鼓鼓的。老先生的皮毛是灰白色的,很有光泽。费里斯比夫人曾听说他原来的皮毛不是灰白色的,后来因为上了年纪才变浅的,是不是如此她也不清楚。老先生确实年事已高,但很有智谋,走路还很利落。 “啊,老先生,我真高兴您回来了!”她说,“我想您不记得我了吧?我是费里斯比夫人。” 、“我当然记得你。听到可怜的费里斯比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很难受。你的小儿子——蒂莫西好吗?” “就是因为他我才来这儿,他病得很厉害。” “是吗?我曾担心他可能不像你的那几个孩子那么健壮。” “我希望您能救他。” “那当然。请进吧,我先把口袋放下。” 老先生的房子比一个鞋盒略大些,像一个隐士的住所。里面没有家具,一个角落里铺着被窝,一块砖当桌子,另一块砖由于当杵捣药,所以磨得很光滑。在一面墙下整整齐齐地摆着一堆堆他采来的药材:根茎、种子、枯叶、豆荚、树皮和枯萎的蘑菇…… 老先生将口袋里的东西拿出来摆在墙根下,这是看来像薄荷叶的一种植物,根茎纤维很多,深绿色的叶子上有粗粗的脉纹。 “这是梅笠草,”老先生说,“它四季常青,可以做成春天服用的高级滋补品。很多人只用它的叶子,而我发现它的根部更有效用。”他将这些草药摆齐,又说:“当然你不是为这来的。小蒂莫西怎么了?” “他发高烧,已经昏迷。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温度多高?” “他的前额摸着烫手,出汗,可他自己感到冷得发抖。” “把他用毯子包起来。” “我这么办了。” “他的脉搏怎样?” “脉搏很快,一下紧连一下。” “他的舌头怎样?” “舌苔都是紫色的。” “呼吸怎样?” “呼吸很快,胸部好像胀气。他说他喘不过气来。” “他不咳嗽?” “不。” “他得了肺炎”老先生说,“我开点药给他服,最要紧的是别着凉,必须卧床。”他从墙上凸出的一块石头上取下用白纸包得很整齐的三袋药粉。 “今天晚上先让他吃一袋,把药粉在水里搅匀后给他喝,要是他还昏迷,捏住他的鼻子把药灌进喉咙。明天早晨吃第二袋,后天早晨再吃一袋。” 费里斯比夫人把药接过来,说:“他能好吗?”她简直不敢听回答。 “这次他会好的。明天体温会下降些,后天等他吃完三袋药,体温就会正常。但这并不等于他完全恢复了健康,他的肺抵抗力很差,要是他受了一点凉,或是吸进了冷空气,那怕是一两下,肺炎还是要犯的,并且会更重。至少要精心调养三周,或是一个月才行。” “以后怎么办?” “以后也还要特别小心,当然,我们希望那时天气要暖和些了。” 这时太阳已经落到树林西边的高山后面去了。费里斯比夫人向老先生道谢,急着赶回家去。
媒体关注与评论
童话不是讲坛,不是论著,但是它像甘甜的雨露,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像《尼姆的老鼠》这样的作品,将会把小读者们带到一个纯洁美好的心灵世界。 ——文美惠(翻译家) 将来,我会坐在女儿的床头,轻轻地给她念费里斯比夫人的故事,她也会和我一样,为故事里那一群可爱而勇敢的老鼠牵肠挂肚…… ——豆瓣网友 铿锵有力的话语,大胆丰富的想象,充溢着对自然的向往、勇气和开拓精神。伙伴们的牺牲、安逸的生活都无法阻止它们对开创未知世界和追求自由的极度渴望。这样的老鼠,实在让人着迷。 ——新浪网友
编辑推荐
其他版本请见:《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尼姆的老鼠》 《尼姆的老鼠》是一部格调清新、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群以尼科迪默斯和贾斯廷为首的老鼠被一个简称“尼姆”的科学机构抓去做科学实验的经历。他们经过注射药品和种种训练,具有了人类的智力,能够识字,会思考问题,寿命也比普通老鼠长了许多倍。后来他们设法打开笼门,从实验室逃了出去,来到一个农场,在那儿的地下洞穴里安身。老鼠们不仅搬走农场仓库里的谷物,还把农场的电缆拉到洞里。他们在住处铺上了地毯,过上了舒适的物质生活。同时,他们还读书、听音乐,从中得到极大的乐趣。然而,这群老鼠的精神生活愈是丰富充实,就愈不满足于窃取别人劳动成果的寄生方式。最后,在尼科迪默斯和贾斯廷的倡议下,这群老鼠决心不再当盗窃者,他们打算迁到阒无人迹的森林保护区深处,开辟一块新天地,耕种粮食,自食其力。但是,少数老鼠反对这个计划,分裂出去,暴露了大伙的行踪,遭到尼姆的科学家的搜捕和屠杀。危急之际,老鼠的朋友,田鼠费里斯比夫人冒着危险传送消息,这群老鼠做出了周密的安排,贾斯廷带领少数老鼠以自我牺牲精神掩护大家,这群老鼠终于撤出农场,进入森林保护区,开始了自力更生的新生活。 童话不是讲坛,不是论著,但是它像甘甜的雨露,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像《尼姆的老鼠》这样的作品,将会把小读者们带到一个纯洁美好的心灵世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