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1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美] 玛格丽特·J.奥斯勒 页数:217 字数:174000 译者:张卜天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美国玛格丽特·J·奥斯勒编著的《重构世界--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欧洲的自然上帝和人类认识》综合了最新的科学编史学成果,简要概述了近代早期(大约从1500年到1700年)欧洲人的自然认以发生的巨大转变,特别突出了近代科学的宗教根源、炼金术、阿拉伯思想家的贡献、学科界限的转变、博物学等一般较少强调的内容,描绘了一幅更为复杂和多元的科学演进图景。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J·奥斯勒(Margaret J.
Osier,1942—2010),1968年获印第安纳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博士,卡尔加里大学(Univeity of
Calgary)历史系教授和哲学系兼职教授,主要研究科学革命的历史和背景以及近代早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主要著作有《重构世界: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欧洲的自然、上帝和人类认汉》(Recon他uring
the World:Nature.God,and Human Undetanding from the Middle Agesto
Early Modern Europe,2010)、《神的意志与机械论哲学:伽桑狄和笛卡儿论受造世界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Divine
Will andtheMechanicalPhilosophy:Gassendi and Descartes on
Contingency and Necessi咿in the Created
World,1994),编著有《重新思考科学革命》(Rethinking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2000)、《原子、普纽玛和宁静:欧洲思想中的伊壁鸠鲁主题和斯多亚主题》(Atoms,Pneuma,and
Tranquillity:Epicurean and Stoic Themes in European
Thought,1991)、《宗教、科学和世界观:韦斯特福尔纪念文集》(Religion,Science,and
Woddview:Essays inHonor of Richard S.Westfall,1985)等等。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1500年以前西方的世界观
第二章 变革的气息:寻找一种新的自然哲学
第三章 观察天空: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到自然的均一性
第四章 创造一种新的自然哲学
第五章 移动边界:从混合数学到数学物理学
第六章 探索物质的属性:炼金术与化学
第七章 研究生命:植物、动物和人
第八章 重新思考宇宙:牛顿论引力与上帝
尾声
阅读建议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除了沿着黄道的周期运动,每一颗行星的运动似乎还会慢下来,停住,并自东向西运动,从而在其总体上自西向东的运动上制造一个环形。这些滞留和反转被称为留和逆行。希腊天文学家创造性地用层层相套的天球组合来解释行星的视运动,但进一步的观测总是与他们的工作不符。 希帕克斯(Hipparchus,公元前2世纪中叶)不仅利用了其希腊前辈的几何学传统,而且有机会看到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00年的巴比伦人的观测结果。运用大约1500年以来的观测记录,连同数学上的重要进展,他提出了比前人更为准确的理论。为了保住行星的地心模型,他采用了一种新的几何方案——偏心圆。希帕克斯还基于本轮提出了一种模型,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 of Perga,约公元前262—前190)已经证明本轮与偏心圆在数学上是等价的:无论哪一种模型都能“拯救现象”——即构造一种与观测数据相一致的数学理论,并能以相同的精确度作出正确预言。他对偏心圆与本轮等价性的强调表明他并不打算用自己的模型来描述物理实在。 托勒密对天体作了完整说明。其《天文学大成》(Megale syntaxis)在被译成阿拉伯语以及再后来被译成拉丁语之后,更多以其阿拉伯文标题《至大论》(Almagest)为人所熟知,且成为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天文学的出发点,这再次提醒我们注意阿拉伯学者扮演的重要角色。托勒密用本轮构造了关于太阳、月亮和行星的理论。《天文学大成》单独处理了每一颗行星,而没有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体系,因为托勒密的目的是单独解决每一颗行星的运动问题,而不是描述性地解释宇宙。他对行星位置的理论预测准确到大约10弧分以内,这是他所能达到的观测精度极限。(天空包括360弧度,每一弧度又包括60弧分,所以天空包括21600弧分,因此10弧分是把可见的半个地球大约分成1000份所得到的结果。)
编辑推荐
《重构世界: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欧洲的自然、上帝和人类认识》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