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设计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湖南科技  作者:颜勇//黄虹|主编:邵宏  页数:68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为西方设计通史著述,《西方设计:一部为生活制作艺术的历史》以“为生活制作艺术”为主线,介绍了从史前时代至公元2000年以来的西方设计,内容包括建筑、室内设计、手工艺、工业产品、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并从人文关怀的思想出发对各时期的艺术与设计理论、设计师与设计流派以及相关艺术设计文化进行讨论,鲜活地勾画出西方设计沿革有序、创新迭起、纷繁多样的历史图景。

作者简介

邵宏,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史教授,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出版的论著有《艺术史的意义》、《美术史的观念》等;译著有《美术术语与技法词典》(合译)、《文艺复兴的思想与艺术》等。

书籍目录

绪论:设计史叙述的学理依据从艺术理论到设计理论/002设计批评的历史与现代形态/010作为学科的设计史/021第一章 西方传统设计:工业革命以前第一节 西方设计的起源史前时代的设计/0028建筑设计的出现/0034古埃及的设计/036第二节 古典时代的设计克里特一迈锡尼文明的建筑/0042古希腊人的设计思想/0044古希腊的建筑设计/0045古罗马人的务实性格与得体观念/0049古罗马的建筑技术与室内空间/051古代世界的手工艺/056古代世界的“设计师”/062第三节 中世纪的设计(上)罗马晚期的设计/064拜占庭的设计/0066西欧早期中世纪的设计/0069第四节 中世纪的设计(下)罗马式艺术/0076比例和光的美学/0082哥特武艺术/0084中世纪的行会/094第五节 文艺复兴古典之美的复兴/097手法主义建筑/0105帕拉蒂奥与新古典主义理论/0109对disegrlo的讨论/11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传播/113文艺复兴时期的手工艺/118第六节 巴洛克设计巴洛克的总体特征/126意大利巴洛克建筑/127法国巴洛克建筑1131其他国家的巴洛克建筑/132巴洛克时代的家具和织绣/135第七节 18世纪的西方设计洛可可时尚/137新古典主义建筑/140园林设计与如画景观/144手工艺与时尚趣味/148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源泉:1800——1910第一节 工业革命纺织技术革新与时装图版/156印刷业的发展与视觉传达设计/158新材料与新结构/161新生产方式与标准化产品/165手工艺的衰落/167第二节 趣味的盛宴帝政风格与摄政风格/170希腊式复兴/173毕德迈耶风格/177哥特式复兴/17819世纪中后期的历史主义与折衷主义建筑1182勒一杜克的建筑理论/184家具、日用品设计与1851年博览会/186关于装饰的讨论与设计改革者的愿望/189第三节 艺术与工艺运动约翰·拉斯金的设计思想/195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197英国民宅复兴/201英国的艺术与工艺运动/203美国的艺术与工艺运动/209第四节 唯美运动唯美运动设计的总体特征/212英国的唯美运动/214美国的唯美运动/220第五节 新艺术运动英国的新艺术/224法国的新艺术/230比利时的新艺术1238德国的青年风格/241维也纳分离派与维也纳制造工场/246西班牙的安东尼·高迪/251第三章 现代运动的崛起:1880——1939第一节 早期现代运动美国:从芝加哥学派到赖特/255法国:混凝土与城市规划/263德国及其邻国:贝尔拉格、卢斯及德意志制造联盟/265意大利:未来主义/276……第四章 节制与重建:1935——1960第五章 多元化的发展:1960——2000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正如恩格斯所说,弓箭在这个时期发明,正和“枪炮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弓箭的广泛使用,大大促进了渔猎经济的发展,也使人类的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得到可靠的保证。值得一提的是,弓箭发射时所发出的声音很可能刺激了原始人发明弦乐器,从这个意义上说,弓本身还可能是最早的弦乐器。为适应捕鱼生活的需要,人类还设计出鱼钩、渔网、独木舟和桨等实用的工具,进一步改善了人类生活。英国斯塔卡遗址的木桨经测定年代为距今9488(±350)年,荷兰佩斯遗址出土的木船则距今8270(±275)年,都是现今已知的较早水上运输工具。弓箭也许是男人的设计,编织的技术则要归功于妇女了。如何制作篮子,这应是新石器时代以前就被发现。正如以骨针缝合兽皮而成服装是与狩猎生活相联系,编篮技术很可能是随着采集野果的生活需要而出现。由于长期的采集生活,与植物为伴,妇女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人工种植,还善于利用植物的秆、纤维、柔软的枝条和动物毛发等来编织器物,这正是纺织和编织的开始。最初的篮子可能是简单的临时容器,由采集的草和树叶制成,它包裹在某个物品的外面,当该物品被携带到目的地时就拆毁包裹层。制作篮子是合乎逻辑地、有条理地和系统地运用材料,因此,比砍削石头更具有预先设计性。而其成品的形式也完全表现出手工艺设计的特点,许多基本编结和编织技能已经存在于编篮工艺中。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设计史与艺术史的同源特征,使得将艺术的趣味和风格变化作为参照系,有关注设计的物理与功能性演进,成为了一种相对完整的设计史叙述。对于设计史学家来说,更重要的两个问题:一、设计史变化的特征是什么?这些都需要设计史学家给我们以清晰的描述,我以为这部《西方设计:一部为生活制作艺术的历史》较好的回答了上述问题。因此我特向设计界推荐这部西方设计史著作,并希望这个写作团队的中国设计史著作早提诞生。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尹定邦

编辑推荐

《西方设计:一部为生活制作艺术的历史》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设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设计专业如此火爆,可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真正有价值、比较系统的、由浅入深、不枯燥的设计史书却很少!这本书我买了有大半年了,当时觉得书名副标题“为生活制作艺术的历史”很有趣,又看了目录介绍,很详细,跨度很大,正是我想要的,因此立刻就买了。本书内容详实,行文流畅,黑白图片带有说明,书后有参考、推荐文献,还有索引,建议初学者通读几遍,收获大大的滴~~
  •   书看起来不错,挺好的
  •     折衷主义又叫历史主义,指的是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形式,不讲求固定的形制来进行设计的现象。我觉得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折衷主义侧重的是横向的,是将来自不同文化渊源的风格杂糅在一起;历史主义则是纵向的,表现为把不同历史阶段的设计风格综合体现在同一对象上。
      
      总的来说,不管是折衷主义还是历史主义,这个出现在十九世纪的现象可以归纳为一个时髦的词:混搭。从十九世纪开始,甚至到现在我们所处的世界,都可以说是折衷主义的时代。不同于一种潮流引领一个世代的过往,人们可以选择的余地大大扩展:无论是新古典主义还是哥特式风格,是洛可可还是中国风情,混搭的趣味一发而不可收拾。十九世纪已经不能被简单地定义为这个风格还是那个主义了,实际上,这正是无风格的开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知道,在十八世纪中后期,各种动力纺纱机和织布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预示着带来“机器时代”的工业革命开始了。生产发展带来了许多变化。人们需要扩大生产,需要到别的地方去做生意,于是横跨欧洲大陆的铁路网就被铺设出来了,再加上考古学的进展、出版事业的发达以及摄影技术的发明,国际范围内技术、文化交流可谓轻而易举。生产力的大发展导致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富裕又追求个性的普通民众开始让设计师们实现自己的审美诉求,进而发展出丰富多彩的、区别于贵族主导的产品风格。再者,新的利益集团实力壮大,想要获得经济支配的力量,于是政治上风起云涌。社会情境极为复杂多变,反映在设计发展上则如同是趣味的盛宴。
      
      “折衷主义”这词最初始用来形容建筑领域。我非常赞同建筑理论家彼得·科林斯的一句话:“折衷主义者实际上是在十分理性地声称:没有任何人必须从过去盲目地接受单一哲学体系(或单一建筑体系)的遗产,而排斥所有其他的遗产。”尽管没有创造出新的设计风格,但他们通过研究和汲取传统精华,在古今之间充当了承接过渡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并不比创造新风格的地位低下。
      
      比方说建筑师夏尔·加尼耶设计的巴黎歌剧院(见图一),就是其中的上佳之作。图中所见立面模仿了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风格,并掺进繁复的雕饰,形成富于戏剧效果的辉煌感受。剧院内部同样是辉煌无比的巴洛克风格,其休息大厅富丽堂皇,堪比凡尔赛宫的大镜廊。
      
      应该说,建筑的装饰主要以历史先例为取法对象,所谓的“混搭”也是以建筑师本身对各种历史样式烂熟于胸为前提的,他们接受过较高的审美教育,在具体设计创作中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混”也混得有一定的水平。
      
      当然,折衷主义之所以备受诟病,离不开当时普通家庭中普遍存在装饰滥用的各种产品。正如前面提到的,工业革命大大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机器代替了手工艺人的熟练技术劳作,导致手工艺的衰落。设计的权利到了工厂主和经理人的手中,而他们往往缺乏在艺术方面的传统审美素养,由他们指导、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良莠不齐。工业革命也养起了一群中产阶级,他们开始有钱购买工业产品。他们向往贵族的奢侈生活,但他们和产品生产者一样,普遍缺乏贵族式的高尚教养,常常以为繁缛的装饰就是豪华的、贵族的,因此热衷于购买那些过度装饰的产品。
      
      这样无异于周瑜打黄盖。一时间,廉价的装饰充斥着当时的社会,各种各样的装饰母题被毫无理由、毫无节制地混合使用。甚至最美的东西也被庸俗的风气所玷污,失去了细节美。
      
      在接着讨论这个乱象丛生的状况会导致什么思潮发生之前,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个乱像。在此之前,所有的“风格”都是由贵族和设计师们主导的,这本来就是他们的游戏,自然深谙规则。普通人们好不容易发财致富成为资产阶级,跨过了财富的门槛,自然想着能加入这个游戏。当时的中产阶级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暴发户”,一心想着要“住洋楼、养番狗”,却常常不得要领,落得被人取笑。但这毕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进程,缺乏了这个摸索、过渡的阶段,又怎么会有整体素质的提高呢?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当然是从什么都好奇却什么都不懂的状态下,经过不断地试错,得以逐渐成长的。至于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够耐得住时间的淘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会被人们一直保留住的。所以我认为,折衷主义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并不低于其他任何一个具有国际风格的时代。这不是一个时代的审美大崩坏,而是对一代人的审美大洗练。
      
      曙光诞生于深夜最浓的黑。正是那些让不少设计师忧心忡忡的现象,导致了十九世纪关于装饰的种种讨论。
      
      最先挑起争论的,是奉行英国哥特式复兴的奥古斯塔斯·普金。他在《尖拱建筑或基督教建筑的真实原则》中声明:就一座建筑物而言,它应该具有便利、结构与合宜这些必须的特征,哪怕是最小的局部也应该服务于目的,而且结构本身应该视所用的材料而改变。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普金坚决反对错觉主义,推崇纯粹的平面设计。
      
      此后,设计全才欧文·琼斯出版的《装饰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从知觉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装饰设计:“上帝创造的一切既是为了给我们带来愉快,也是为了供我们研究。他们是为了唤醒我们心中的自然本能——一种尽力在我们的手工作品中模仿造物主广播于世的秩序、对称、优雅和完美的愿望。”
      
      于是,以纯粹优美、抽象概括的线条和形式组成的装饰设计出现了,这又引起了后来者包括大名鼎鼎的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的脚步。
      
      威廉·莫里斯因其掀起的艺术与工艺运动(即国内习惯翻译的“工艺美术运动”)而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从这往后的,将是一个激情迸发的时代;现代设计的各个派别走出一条迥异于过去而又精彩纷呈的路子,则是后话了。
      
      佛说,世有四劫,“成,住,坏,空”。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起承转合的过程,高潮跌宕固然有其惊奇纷呈,但也离不开个中的漫长酝酿。那个刻着折衷主义烙印的十九世纪,正如一场华丽的演出前的十年磨一剑;虽让人五味杂陈,但毕竟这就是现代设计的源泉啊。
      
      
      原文载于本人博客http://blog.163.com/imicy@126/blog/static/7323567420111126101036243/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