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周克振 编 页数:311
前言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和手段。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一定的组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古人云:“方者,法也,术也;剂者,调和之义也。”这是对方剂最为言简意赅的概括。 方剂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我国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药物并用于治疗疾病,最初是单味药,单味药的特点是既容易总结药效,又容易发现其毒副作用。历经沧桑,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无数医家逐渐积累和丰富了药物知识,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功效和适应更为复杂的病情需要,将几种药物配合使用,于是,便渐渐形成了方剂。不难想象,其疗效远远胜过单味药。从单味药到方剂,反映了科学的进步,是方剂学史上的一大飞跃。从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内经》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遣药组方和配合禁忌等方面的大量理论论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竹简《七十二病方》,还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方剂,只是初具了方剂的雏形。真正意义上的方剂奠基于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其驾驭药物功效的本领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以病脉证治统括方剂,史无前例地融理、法、方、药于一炉,被后世医家尊为“方书之祖”,是方剂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书中大多数方剂,其药物之精辟,组方之严谨,法度之缜密,疗效之可靠,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南北朝时期,方剂学有了重要发展,北齐徐之才著有《药对》,将药物按功效归纳为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10种,后世改称为“十剂”,而被借用于方剂学。它为方剂学以治法分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后世不少方书所采用或借鉴。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医学的进步,也促进了方剂学的进一步发展。晋唐时期我国医学史上出现了不少方剂专著。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方书和现代方剂学专门研究方剂中药物配伍的内涵有所不同,现代方剂学是专门研究方剂中药物配伍之间相互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而古代方书则是以收载方剂为主要内容的。
内容概要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和手段。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一定的组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古人云:“方者,法也,术也;剂者,调和之义也。”这是对方剂最为言简意赅的概括。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桂枝汤类方第二章 麻黄汤类方第三章 白虎汤类方第四章 大承气汤类方第五章 小柴胡汤类方第六章 四逆汤类方第七章 理中丸类方第八章 五苓散类方第九章 四君子汤类方第十章 四物汤类方第十一章 生脉散类方第十二章 六味地黄丸类方第十三章 黄连解毒汤类方第十四章 二陈汤类方第十五章 平胃散类方第十六章 枳术丸类方方剂索引
章节摘录
【组成】黄芩、芍药各9g,甘草3g,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止痢,和中止痛。 【主治】邪热入里,身热口苦,腹痛下痢,或热痢腹痛,舌红苔黄,脉数。 【方解】本方系芍药甘草汤加黄芩、大枣而成。方中芍药合甘草为芍药甘草汤,功能益阴柔肝,缓急止痛;黄芩清热燥湿;大枣和中益胃。合而为方,共奏清热燥湿,和中止痢,缓急止痛之功。 【现代临床应用】 1.感染性疾病:急性肠炎可加葛根、黄连、金银花、秦皮、木香、槟榔、焦山楂等;急性痢疾可加秦皮、白头翁、黄连、木香、槟榔、大腹皮、大黄、枳壳等。2.消化系统疾病:病毒性肝损害可加茵陈、夏枯草、败酱草、蒲公英、柴胡、垂盆草、牡丹皮等;慢性胆囊炎可加柴胡、香附、橘叶、枳实、青皮、金钱草、川楝子等。 【类方辨析】黄芩汤为芍药甘草汤的变方。两方均能缓急止痛,但黄芩汤清热燥湿和中,用以治痢;芍药甘草汤益阴柔肝舒挛,用治挛急。 【医案医话】阳枢之疟邪,转入阴枢为痢,痢色红而后重气坠,肛门觉热,是下焦广肠有热也,白头翁法甚当。然疟止又来,仍从阴枢达出阳枢立法,佐以和中,使以泄热。四逆散,异功散,黄芩汤,加生麦芽、熟麦芽。(摘自《增评柳选四家医案》)芍药汤(《保命集》) 【组成】芍药、黄芩、当归、黄连、大黄各9g,木香、槟榔、甘草各5g,肉桂4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调和气血,清热解毒。 【主治】湿热痢。腹痛便脓血,赤白相杂,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方解】本方系黄芩汤去大枣合泻心汤,加当归、木香、槟榔、肉桂而成。方中芍药、黄芩合甘草为黄芩汤去大枣,功能清热和中,缓急止痛;大黄、黄芩合黄连乃泻心汤,功擅清热燥湿,解毒通腑,“以泻代清”,导热下行;木香合槟榔行气导滞;当归行气活血;肉桂既能反佐,防苦寒伤阳,冰伏湿热之邪,又能行血。诸药同用,气血并治,寒热共投,通因通用。对于气血瘀滞,湿热不化的赤白痢,有“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功。 【现代临床应用】急性肠炎、急性痢疾等属湿热证者,可仿黄芩汤临床应用加减;溃疡性结肠炎可加仙鹤草、刘寄奴、焦山楂、焦神曲、银花炭、生地榆、桔梗、厚朴等。 【类方辨析】芍药汤为黄芩汤的变方。两方均为治痢而设,但芍药汤清热解毒,调气和血,“以泻代清”,导热下行,主治湿热痢;而黄芩汤清热祛湿,和中缓急,主治热痢。 【医案医话】王某,女,治痢大法,赤者属热当清,白者属寒当温,清者消其炎症,温者增加肠蠕动。赤白并有者,清温兼施。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