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白话解读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湖南科技  作者:顾武军|主编:杨进//马健  页数:276  

内容概要

  《伤寒论白话解读》是奠定中医辨证论治基础而又自成体系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典籍,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它的辨证思维方法、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对临床各科都有指导意义,是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和学术的发展,被奉为中医学之圭臬;其所载方药,配伍严谨,加减有度,为后世所效法,故被誉为“经方”,《伤寒论》则被称之为“方书之祖”。刘渡舟先生称《伤寒论》为“中医之魂”,是学习中医者必读之书。  由于《伤寒论》文辞深奥,阅读时有一定困难,往往会有“寻思旨趣,莫测其致”和“览之者造次难悟”之感。为了适应当前学习中医经典的大好形势,为了便于中医学子的学习、研究、应用《伤寒论》辨证思维方法、辨证论治理论和方药,我们组织编写了《伤寒论白话解读》。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本是伤寒与杂病合论,但问世不久即散佚不全,后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搜采仲景旧论”,重新编次,名为《伤寒论》。然而,王叔和所编次的《伤寒论》也未能广泛流传,可谓是“时隐时现”,且所传之版本不一。直到宋代,国家成立了校正医书局,经林亿等人校正,由国家颁布刊行,从此《伤寒论》始有定本,这就是所说的“宋本《伤寒论》”。

书籍目录

原序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附]方剂索引

章节摘录

  方解:大陷胸汤由大黄、芒硝、甘遂3味药组成,大黄泻热荡实,芒硝软坚散结,虽硝、黄同用,但建功全在甘遂,甘遂苦寒,为泄水逐饮之峻药,三药合用,共奏泻热逐水破结之功。因甘遂有毒,泻下峻猛,故应中病即止,不可过服,故方后注云:“得快利,止后服”,此亦符合仲景“保胃气”的宗旨。  【按语】此论表证误下而致结胸和发黄的证治。  1.“脉浮而动数”就是脉浮而躁动数急,是太阳病外邪未解、邪欲化热的表现,文中“浮则为风,数则为热”,是以脉象来释病证。浮为邪在表,数则主热,身体发热;邪盛于表,当有头身疼痛,故谓“动则为痛”。动数相合,即脉来数急躁动,说明病证有内传之势。所谓“数则为虚”是对“数则为热”的注释,虚非虚实之虚,乃是指此热为无形之热。脉浮、发热、头身疼痛,属于表证,而“微盗汗出”则反映在表之邪热较甚,有内传人里的趋势,如果邪全传里,则恶寒当罢.现仍见恶寒,说明表证仍在,故谓“表未解也”。此“反恶寒者”用一“反”字,以突出恶寒是辨证的关键。  2.既然表未解,其治疗一般来说则不可攻下,这是治疗的原则。不当下而下,故日“反”,误下则使邪热内陷而成结胸证。邪陷热结,所以动数之脉变为迟脉;误下损伤胃气,致胃中空虚,热邪动膈.故膈内剧痛,热邪内陷与痰水相结,心下因而硬满疼痛,成为结胸。邪结热扰,故烦躁而至懊侬。结胸证因热与水结,故治以泻热逐水破结,方用大陷胸汤。  3.误下虽可形成结胸,但也有不成结胸而成发黄者,则是另一种病变机转,说明同一误下,可以形成不同的变证,要在据证而辨。结胸证必有心下硬满疼痛之症,如果没有这些结胸证的症状,而出现“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之症,无汗则热不得外越,小便不利则湿不得下泄,湿热蕴蒸,则会发生发黄的变证,故谓“身必发黄”,是证的治疗则当以清热利湿退黄为法.阳明病篇对湿热发黄的证治有具体论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伤寒论白话解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对我现在做的事情很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